以自己一身技能,本事,科名要求,官职也不能随便一个州县就算了。
要影响和改变大明,自己在发展家乡的同时,也得逐步进入高层……
要高到什么地步呢?
最少是要影响到国家决策的地步才行啊。
前路漫漫,迂回艰险,但岂能畏难而避之?
……
回程路上,范进又折到那家鸭店,令老板斩了半只鸭子,准备带回去解馋。
最近似乎贪吃了些?
没办法,好吃嘛。
再说了,夏老头还真是吝啬啊,居然没有留饭的意思。
太小气了。
清流名臣,果然一个比一个变态。
老板砰砰斩鸭,突然脸色一变,原地跪了下去。
路边传来吃吃声,象是有无数人在呼喝着。
所有范进视线已及的地方,所有人都跪了下去。
见范进还在懵懂着,店老板小声道:“范老爷,赶紧跪下,是殿下们过来了。”
“明白。”
范时眼角余光看过去,大约有四五个穿红袍的骑马过来,便是也老老实实的跪了下去。
别矫情,这是大明的规矩。
洪武二十四年之后,上谕,郡王以下,皆臣。
什么意思?
这大明天下,只有皇帝是君上,太子是小君,诸亲王,郡王也是小君。
天下所有人,包括勋贵,文官,武将和细民百姓在内,都是臣。
自秦汉之后,唐的宗室诸王不过遥领大都督,名臣大将可以加某大都督府长史,其实并不互相统领。
宰相权势远在诸王之上,到后来更是太监权势在诸王之上。
李隆基时,亲王和太子都得叫高力士一声“阿翁”。
宋时更是明确规定,亲王仪制,在宰相之下。
就是说,亲王地位,不如宰相。
宋人宰相尊贵,由此可见。
大明好了,朱元璋废丞相制度之后,再一反唐宋制度,皇子一律封王实藩,领兵为塞王,并且规定所有勋贵大将和文官,不论是国公还是尚书,见诸王一律称臣,过诸王领地一定要去拜谒,并以臣礼相见。
反正咱老朱的儿孙都得是人上人。
眼前几位殿下都穿着熟红罗袍,头上是一顶翼善冠,就是乌纱帽,没有展开的翅膀,而是两个小翅膀折而向上。
红罗袍上中间一团龙,后背一团龙,两臂两团龙,这是四团龙的王袍,和龙袍只有细节上的差距,比如龙袍有五爪,亲王和郡王没有。
也就这么点差别,不细心的,根本看不出来。
“是沈王殿下,韩王殿下,咦,那个大胖子是燕王殿下的王世子,另外两个也是燕王的儿子,看来是进京朝觐来了。”
范进扭头看看,这斩鸭子的不愧是天子脚下的,自己一个不认得,人家个个认得。
这里往东南就是太平桥,往北不远就是皇城,所以诸王进京,十个有九个要打此经过,用鸭子店老板的话说:咱哪天不见几个王爷?
眼前确实是韩王朱松,还有沈王朱模,另外三个是燕王的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熙,还有老三朱高燧。
朱高炽是燕王世子,封郡王,朱高熙和朱高燧也同封郡王。
韩王朱松是老朱头的第二十子,沈王朱模是第二十一子,韩王封在辽东开原,沈王见名思义,封在沈阳。
明初时,老朱封藩的思路是先北后南,从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晋王,北平的燕王,开封周王,就是西北,北方,中原。
这几个塞王之后,才是楚王,潭王,蜀王,湘王等湖广诸王,防西南夷用的。
然后又有代王,宁王,辽王,谷王,韩王,沈王,全部封在北方和辽东各处。
朱元璋的洪武年间,诸王各领几万精兵或万余护卫,先后就藩要害地方,包括代王和晋王,建成东胜卫后,在草原有千里地盘,朱元璋指示诸王要驭使好百姓在外放牧,把草原地盘给巩固好。
辽东是大宁,北平,宣府,开原,沈阳,连成一片,诸王拱卫,世镇辽东这样的要害之地,不使游牧和渔猎民族再有机会。
这个布置相当巧妙,展现了朱元璋极为高明的战略眼光。
当然,前提就是一切都按老朱的部署来,并且事物是不产生变化为提前。
这可能么,当然不可能……
范进也是腹诽着老朱,把封藩制度太想当然了。
大明的宗室制度,不夸张的说,在大一统王朝中,堪称史上第二烂。
第一烂的当然是司马家的晋朝,当之无愧夺冠。
要排除掉短命王朝,前提是大一统而且统治时期超过百年,好吧,大明是史上第一烂。
朱高炽兄弟,其实比两个叔王年纪还大。
韩王和沈王都还不到二十,虽然封藩建国,老朱一直没有叫他们之国的打算。
年龄还小,老朱年龄又大了,一时没舍得叫这几个小兄弟滚蛋。
但好歹也是成年诸王,宗室事务,这两人就打打下手,帮帮小忙。
比如有外藩诸王,或世子,郡王来京,韩王和沈王就负责出面迎接,安置,安排面君等各种杂务。
诸王和燕王诸王策马前行,王府卫士们沿途开道护卫,所有沿途之人,不论官员,举子,商人,农民,俱是一律跪伏在旁,垂首叩伏行礼及。
今天杂事缠身,累了个半死。
抱歉先一更。。
第一百三十二章 王气
眼前诸王策骑而过。
范进也是一时好奇心起。
“望气术开启。”
韩王朱松,云气黄,赤,灰气夹杂。
果然是类湘王的少年亲王,好弓矢,好骑马,武艺过人,云气赤黄,但灰气弥漫,这是病气,其年岁不永,不是长寿气象。
沈王朱模,云气是纯黄色,标准的王气,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特别的是燕王三子。
朱高炽是王气中带着纯白之气,王上加白,以皇帝之气。
朱高熙则是赤气冲宵,赤气几乎压住了王气,又带着黑气夹杂其中,不光是寿不永年,而且是大凶之气。
朱高燧倒是王气绵长,没有特异之处,但亲王气息浓郁,夹杂青气,寿终考。
范进暗自点头,望气术果然神奇。
只是现在自己便是说朱高炽将来有帝王之份,怕也是会被当成妖人处置。
姚广孝很神奇,但遇到的是野心勃勃的朱棣,自己便是去投,也是居姚广孝之下,且姚广孝是佛门,自己是道家天机师,并不相容……
而且天机师之流,帝王用着时奉若上宾,不用时弃之如620鄙履,还不如堂堂正正,从进士出身的好。
诸王经过之后,街道上才恢复正常,也没有什么人议论。
此时和永乐之后的情形不同,诸王有好几个留在京师,没有急着就藩之国。
而就藩的诸王,也经常至京师朝觐,按朱元璋的规矩是三年一朝,所以诸王经常至京师,或是王世子,郡王也常来,没什么出奇的。
到永乐之后,只有一个襄王在英宗朝入觐京师。
从此之后,诸王就藩后不得朝觐,哪怕是皇子之国,一别之后就是天人永别,不管是生母薨逝,还是皇帝驾崩,诸王一律不得回京师。
不光是限制诸王回京,连诸王在封地出城都受限制,出城扫墓都得报朝廷批准。
还不能经常扫墓,否则不光不能出城,还会被朝廷斥责。
诸王出京师就藩,沿途的亲王,郡王,哪怕就近在咫尺也不能与出京的亲王相见,只能派长史拜见致意,诸王相见,国法不容。
若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后人受到如此多的限制,怕是能把文官都宰光。
这些事,范进暂且也不是很关心,起身拍拍膝盖上的浮土,拎着斩好的鸭子,踱步回客栈。
马上就要会试了,又是连续考几天,这两天补充营养很重要啊!
……
“见过太孙殿下。”
朱元璋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三个孙儿到京师来请安,他也没第一时间扫见,只是吩咐太孙先代为接见。
洪武年间,不光是诸王来往频繁,皇孙们也经常被委以重任,常至京师。
洪武二十八年时,秦王世子,晋王世子,燕王世子,还有诸多王子奉圣命带大军北上巡边,率军队震慑北虏,诸多皇孙都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诸皇孙还经常被委以练兵重任。
朱高炽在一次练兵中迟到,朱元璋问他原因,朱高炽答说,不忍士气在寒气逼人的早晨早起,所以待将士们吃罢早饭才集结。
朱元璋并未生意,反而赞高炽体恤士卒,是个好统帅。
朱高熙此时封高阳王,也是以擅弓矢兵马闻名。
洪武年间的诸王,有点类似清初时的八旗诸王,知兵,能打仗的有不少。
所以大明宗室也不纯然是废物,就看怎么调教。
不光是燕王能打,宁王带兵以多智闻名,晋王曾经统领冯胜,傅友德等大军廝杀,统驭极为得当。
还曾一天内逮拿三个侯爵,问罪斩杀。
湘王以勇武闻名。
大明诸王在洪武年间也不是盖的。
皎皎者,当然是燕王朱棣。
便是燕王三子,也是有两个相当出色。
反正朱允炆对朱高炽几个不太喜欢,可以说是相当忌惮。
面对三个堂弟的请安,朱允炆微微点头,答道:“孤安好,燕王王叔安否?”
“燕王安。”
朱高炽笑着答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