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节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作者: 忙忙碌碌

穿越到了儒林外史中的大明。

十六岁的范进不想等到五十多岁才中举。

少年的范进,照样能中秀才,举人,进士,状元。

并且是一代文宗。

琴道宗师。

棋道天下第一。

书法自成一派。

随手一画,就是传世佳作。

不光是文采风流,也能权倾天下。

洪武末,建文初,乃至永乐,仁宣,这些大明既定的历史走向,因为范进的出现而改变。

我是范进,这是我的大明风华。

第一章 洪武三十年

  大明,洪武三十年。

  广东,南海。

  十月的天气,已经相对冷的多。

  一阵冷风吹拂而过,把茅草房顶上的乱草吹落了满地。

  前天刚下了雨,小院里的地还很泥泞。

  一个四十不到的枯瘦妇人,正在喂着小院角落里的几只鸡。

  公鸡不急着吃,在吃食四周昂首阔步,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少年人。

  少年约十五左右,坐在披房前的石凳上,用手支着下巴,目光迷茫。

  他穿着一身麻布直裰,一双草鞋,头顶包着葛巾。

  衣服上打着不少补丁,但浆洗的很干净。

  相貌俊秀,皮肤白皙,五官如玉。

  此时寒风吹来,将少年身上的麻布衣袍吹的鼓风飘摆,少年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战。

  少年苦笑起来。

  后世总嚷着广东入冬失败,自己也曾是其中一员。

  现在好了,成功入冬。

  大明年间广东的天气比几百年后可是真冷的多。

  衣衫单薄。

  肚里没油水。

  天气又冷。

  真的快顶不住了。

  穿越过来有几天了。

  要不是眼前这妇人,也就是自己这一世的母亲极尽关怀,悉心照料。

  看向自己的眼睛充满着真挚的感情。

  看到自己不言不语时,母亲眼里的愁苦之色极为浓郁。

  少年还真的宁愿死了算了。

  后世的他是一个孤儿。

  从未享受过母爱。

  眼前的母亲,给了他最深沉真挚的母爱。

  这才叫少年在穿越之后,渐渐适应和支撑了下来。

  “洪武三十年……”

  少年呵呵一笑。

  还好,算是穿到了一个不错的时代。

  大明之初。

  盛世之始。

  只要自己好生努力,总会给自己,给母亲,一个光明的未来。

  ……

  这时,妇人喂好了鸡。

  转头招呼道:“进仔,进屋吃饭了。对了,先涮牙洗脸。”

  “知道了,娘。”

  少年答应一声,到了厨房一角。

  洗漱都是在这里,有一个歪斜的脸盆架。

  陶制的脸盆放在架子上,脸盆上方的搁架挂着条旧麻布,这是洗脸巾。

  一根掘开了的柳枝旁,放着一小盒粗盐。

  这就是涮牙的器具。

  每次使用,少年都感觉极为不适。

  但又不敢不用。

  这年头是有牙医了,但基本手段就是硬拔坏牙。

  不想尝试的话,就尽量把自己的牙齿保护好。

  用柳枝蘸一些盐,少年仔细的清理磨擦着牙床缝隙。

  最后漱口,擦脸。

  少年做的很仔细。

  家里虽穷,母亲却很讲究卫生。

  小院内外,每天扫的很干净。

  屋子里也擦抹的一尘不染。

  少年有一种感觉,保持小院的整洁干净,是母亲捍卫尊严的最后手段。

  家里曾经相对富有。

  也很受人尊重。

  社会地位不低。

  逝世多年的父亲曾是一名秀才。

  只是中秀才不久就病死了。

  家里为父亲读书耗光了积累的田亩财富。

  这一点不夸张。

  供一个读书人,要三代人的努力。

  家族曾经的积累,被父亲消耗的差不多了。

  就算如此,母亲也经常提起父亲中秀才时的风光。

  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

  如果父亲能多活几年,就算不中举人。

  凭着免三十亩田赋,还有免两个人身丁徭役的特权,再开个塾馆,收几个学生,家里的生活也会很不错。

  穷酸秀才,那是相对于举人。

  在这个时代,秀才已经是一只脚踏入统治阶层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家里现在最大的财富,就是父亲留下来的几十本藏书和笔墨纸砚。

  ……

  母子二人,在一张低矮的木桌前坐了下来。

  厨房里温度要高一些,给人相对舒适的感觉。

  一个煮鸡蛋。

  一碟虾酱。

  母子二人,每人一碗糙米粥。

  “进仔,快把鸡蛋吃了。”

  母亲的态度温和,但也相当坚决。

  少年曾想把鸡蛋让给母亲吃,现在知道这是徒劳无功。

  养的几只母鸡,下的蛋都是攒起来,隔一阵拿出去换米。

  只有少年,每天可以吃一只鸡蛋。

  母亲是不会吃的。

  家里还是按着华夏一直以来的习惯。

  每天在辰时末刻,九点左右吃朝食。

  然后在下午四点左右吃第二餐饭。

  一天两餐。

  糙米饭相当粗砺,比精米便宜。

  就算这样,母亲还倒了半碗粥给少年。

  她其实才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半亩地的菜田,接一些手工活,给人裁剪衣服,纳鞋底,种菜,打扫庭院,喂鸡,做饭。

  家里所有的活都是母亲包了。

  而少年只负责读书,连涮碗的活,母亲都不叫他干。

首节 1/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