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83节

  对这些老朱头一手提拔出来的老官僚,黄子澄没有什么好感。

  因为这帮子人,对皇太孙也是若即若离,没有表现出效忠的态度。

  更关键的便是,对他黄某人也是若即若离,从来没有表示过尊重!

  黄子澄几个月前还只是翰林学士,然后加的太常寺卿,正四品。

  和这些大佬相比,资历和官职都差点意思,但黄子澄又自视极高,因为他是皇太孙的第一心腹。

  皇太孙对黄子澄是言听计从,这是举朝都知道的事实!

  稍微懂点大势的官员,早就开始依附黄子澄了。

  史书记录,黄子澄为官清廉不假,敢于任事也不假,甚至削藩初衷,也是为了大明的安稳也是不假……

  但手段拙劣,见识愚笨,智商捉急,也是不假。

  更重要的是,黄子澄是私欲较重,早早就结党营私,建立自己的权势班底,这也是不假。

  靖难之初,用李景隆替换耿炳文,就是因为李景隆被认为是将门虎子,又早早依附太孙,奉迎黄子澄,所以被黄子澄极力推举上位,任大将军出发北征。

  眼前这几位,却是相对超然,甚至对黄子澄等人不假辞色,对太孙处理政务虽是配合,却没有私底下的效忠依附。

  东宫一党早就有定计,太孙继位之后,就把这些六部尚书陆续替换掉。

  在没有内阁的前提下,六部尚书的权责极重,是当之无愧的文官之首。

  黄子澄忍着内心的不舒服感觉,对着姚,谢二人道:“几个广东犯官被拿,是牵扯到两位前辈不假,然而并无确实证据,往下去最多是太孙派都察院令两位前辈到都察院接受质询,到时候两位想好自辩之词便是……此等事,想来两位不会留下什么确实证据,朝廷总不能因为几个犯官和一个王府长史的奏疏弹劾,就断然处罚两个朝廷重臣。”

  这话说的还是在情理之中,也是光明正大,没有什么疏漏不妥之处。

  姚观文和谢明瑞都是放了心,两人脸上有些唏嘘,但还是很有诚意的向黄子澄道谢。

  内心不无庆幸。

  还好,靠拢太孙一党靠的早,凡事都还有援手。

  老爷子已经老了,这等日常政务早就交给皇太孙了,换了皇上身体还好,日常政务亲自处理时,两人也不敢这么大胆,一再出手针对范进。

  两人也是万万没想到,这一次下了狠心,动用了家族人脉潜力,许给极大好处,多名地方官联手布局设下圈套,居然还是毫无用处,范进轻松过关,反手一打,反而是弄的自己等人极为狼狈。

  要不是有眼前黄大人撑腰,怕是很难过关了。

  两个老官僚想到这,都是满脸堆笑,许诺送礼给好处是不需要,黄子澄毕竟还是清官,但奉迎拍马,表示效忠,这一层肯定免不掉,对黄子澄这种一心要成为重臣,要青史留名的官员来说,这一套比送礼给好处效果要好的多。

  ……

  “真是一群不知死的鬼啊。”

  三顶两人抬的轿子陆续停了过来。

  侯泰打了个招呼赶紧溜了。

  这个刑部左侍郎也是鸡贼一个,各种权斗争执绝不沾边,能溜就溜。

  侯泰走后,夏原吉就是看着对面,摇头晃脑的感慨起来。

  “确实,”暴昭眼神中满是凌厉之色,冷笑道:“已经通了天了,皇上的脾气还在意太孙身边这些个酸丁?他们真是死定了。”

  “更要紧的是……”夏原吉叹道:“我听说奏疏里范进是把这两人的家产和王庄联系了起来……”

  “还有这一手?”暴昭有些意外,想了想,点头道:“这也是在情理之中,范进此子厉害啊,这下等于是请皇上当刀,替他砍掉阻碍前行的杂草,还顺道把沈王之国的一切障碍扫除的干干净净,这小子,写文章是文宗,做事也是滴水不漏,夏兄,你说你怎么不去当主考,叫黄观捡了个大便宜,这种门生,老夫都羡慕了。”

  夏原吉笑骂道:“我不过是举人身份,荐举为官,哪有资格当乡试主考?不过,黄观有这样的好门生而不自知,我观他们师徒间情份冷淡,主要还是因为黄观是铁心跟着黄子澄走,而范进似乎是对黄子澄敬而远之,不知道是为何?要说咱们身居高位,冷眼看去黄子澄他们行事孟浪操切,迟早祸乱大明天下,范进中进士前不过乡野村夫,贫家小儿,居然也能看的出来?可见天下之大奇人辈出,居然有生而知之者。”

  “可能是有宿慧吧。”暴昭笑道:“我观范进的文章诗赋,一等一的奇才,二十年纪便有这般见识才学,我是不信的,多半是宿慧。”

  穿越重生在大明这里好象不算是什么大忌,标准的说法就是有宿慧。

  因为好多神童六七岁就能中秀才,十来岁就能中举人,比如李东阳,杨慎,张居正,都是代表人物,很难叫人不往宿慧的方向去想,也不是什么忌讳的事情。

  两人略谈几句,轿子抬了过来,两人互相拱手致意,就要分别告辞回家。

  对这两个大佬来说,两人抬的轿子相当寒酸,但这是京官规矩,京师中除了宗室亲藩和勋贵,大臣顶天就这排场待遇。

  而且大伙这时候只有官俸,京师开销大,养两人的轿子都很吃力了,夏原吉的轿子明显修补多次,看起来破旧不堪。

  事实上要不是官员穿着官袍必须坐车轿或骑马,不能走路有辱官体,两人都是恨不得不雇轿子,直接走路回家下。。

第二百七十九 锦衣卫办差

  轿子刚走几步,被拦住了。

  “老爷,锦衣卫……”

  轿夫语气颤抖,相当畏惧。

  洪武年间又没有东厂,西厂,内厂,也没有内阁,司礼,政治生态是先前的中书省在文官中独大,左右丞相是正一品大员,足够与勋贵对抗。

  后来扫除中书省,废丞相制度,正二品尚书成为文官顶级。

  对抗勋贵和锦衣卫就是底气不足。

  两个部堂高官一起从轿帘中伸出头来,虽然锦衣卫不给他们面子,暴昭和夏原吉也没多少畏惧的感觉。

  这叫身正不怕影子斜。

  皇上要针对他们,根本不需要锦衣卫出马。

  这几年,因为蓝玉案杀戮太惨,锦衣卫使当了替罪羊,被老朱杀了向天下官员谢罪,此后的锦衣卫对朝臣的威胁感也降低了许多。

  但不论如何,看到锦衣卫还是叫人有些许紧张。

  一群按着绣春刀,穿着箭袍,戴红笠帽的汉子堵着街头巷尾,闲杂人等似是看到瘟疫一样赶紧躲开。

  事实上这里是皇城,不是官员就是吏员,普通百姓没事不会到皇城里来。

  锦衣卫也不是后世想象的那样,个个绣春刀配飞鱼服,飞鱼服不是说绣着飞翔的鱼,而是一种龙形生物,只是在角,爪有不同之处,被称为飞鱼,相当无厘头。

  和蟒袍一样,这种袍服是要皇帝赐才能穿着,擅自穿戴是重罪。

  此时的袍服,不光是形式,补子,还有用料,都有详细的规矩。

  包括车,轿,大门颜色,有多深广,几开间,能不能用门钉,都有规矩。

  违规逾制,就会被重重治罪。

  老朱是坚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方面管理的极为严厉。

  也是因为大明早期有胡风残留,很多人居然还习惯留北虏发式和穿北虏衣袍,所以老朱要复汉官威仪,在仪表穿着上管理就必须严格。

  就算如此,诸如鞑帽,曳撒,都是北虏胡风留存,也包括当朝打官员屁股,打完继续去当官办事,这也是北虏规矩,唐宋时哪有样辱士大夫事?

  洪武之后,这些规矩就逐渐废驰了。

  也就是嘉靖还讲究,在嘉靖朝,有很多大臣擅穿蟒袍和斗牛服而被皇帝训斥的纪录。

  到万历朝就跨了,锦衣卫人人一身飞鱼服也不奇怪了。

  百姓都随意穿着,蟒袍照穿,染成紫,红,黄色的衣袍满街都是,宅邸也随意盖,万历才懒得管这些闲事。

  看到两个大佬把头伸出轿帘,锦衣卫指挥使宋忠缓步向前,抱拳道:“两位大人,抱歉了,现在街道封锁了,得等咱们办完事再放开。”

  听说和自己无关,哪怕是暴昭和夏原吉都是松了口气,两人齐声道:“宋指挥请自便,我们不急。”

  宋忠笑了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锦衣卫连五军都督府都不放在眼里,只受皇上监管,哪怕现在他这个指挥使低调,也不是普通的三品指挥使能比的。

  宋忠大步向前。

  不远处更多的按着绣春刀穿箭袍的汉子涌了过来,他们把街道和太常寺衙门一带都封锁了起来。

  宋忠一边走一边高声道:“姚家和谢家都围住了吗?”

  “大人,已经围的水泄不通。”

  “好,这边拿下姚观文和谢明瑞,那边立刻开始抄家。记得,一定要把所有信函之类的一封不拉,都抄出来,账簿也是重中之重!”

  “属下明白!”

  众锦衣官一边答应着,一边高声道:“锦衣卫奉旨办差,逮拿姚观文和谢明瑞,闲杂无关人等一律让开!”

  这边黄子澄也是目瞪口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锦衣卫这样大张旗鼓的抓人了。

  多年前办蓝玉案时,几乎天天都能看到。

  十几家侯伯府邸被这样围住查抄,人犯押解出来,那些尊贵的侯伯被锁链捆住,象是牵狗一样被逮走,没多久就是全家被处死,一个不留。

  还杀了一个尚书,多名侍郎,三品以下官员数百人,还有数百武官,从高官到低品的都有。

  过千家被族诛,死者达三万多人,可谓是血流成河。

  锦衣卫抓人的场景,和今天是一模一样。

  黄子澄只是呆滞,姚观文和谢明瑞就直接瘫倒了.......

  他们为官多年,熬过了多次大案,主要是因为他们根本是正经文官,又不和侯伯勋贵搞在一起,事事谨慎,另外就是只在老家发展,在京师谨慎小心,守着本分,所以多次杀戮都没有牵连到他们。

  到了洪武三十一年,谨慎多年也是因为范进破防,主要还是范家工坊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叫他们多次尝试失败都不肯放弃。

  这一下彻底完蛋了。

  锦衣卫拿人也是很有经验,几个强壮的大汉急趋向前,左右站立把两个瘫倒的犯官挟了起来。

  黄子澄颤声道:“你们这样做,可有太孙谕旨?”

  宋忠此时也是赶到,听到问话,抱拳道:“黄大人,本官奉的是皇上口谕。”

  黄子澄一脸不悦,但他也不是真的蠢笨,知道此时不能再开口说话了,退向一边。

  “黄大人,救命啊,下官愿当牛作马回报。”

  “黄大人,请一定要施以援手,谢某衔草结环以报。”

  黄子澄摇头不语,这两蠢货,掉钱眼里去了。

  不好好韬光养晦,等着皇上大行,非得利欲熏心去和范进这样的新贵争斗,但黄子澄也没搞懂,为什么皇上要突下辣手,看来这两人是真的勾结海盗?那就死不足惜了。

  到现在黄子澄也没理解范进3.5奏疏中的真实含义。

  王宫,王庄,沈王之国,封建实土。

  这些朱元璋来说极为要紧,几个四品官和所谓的家族传承,地方清望,在朱元璋眼里算个屁?

  黄子澄退后几步,摇头不语。

  皇上口谕……一种强大的,令黄子澄战栗的力量似乎从天而降,把他完全震慑住了。

  这几年,普通政务都是皇太孙掌握,皇上不再管具体的政务,对皇太孙身边的人也多有优容甚至赏赐。

  这给了黄子澄强烈的错觉,似乎大明已经在改朝换代,太孙已经成为大明新君。

  但现在他明白了,事实上大明还是在那位老爷子的掌控之中,皇上的意志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道理,没有其它。。

第二百八十章 不为所用,必有所报

  人犯拿住,锦衣卫才开始放开皇城控制,由官吏自由出入。

  暴昭和夏原吉等人纷纷离开。

首节 上一节 183/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