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坦然面对剥皮实草的酷刑。
但还是有不少人前仆后继,贪欲和暴利迷人心智,侥幸心理使人胆大,大难临头之时,能坦然承受到底是寥寥无几。
按察使司的官员是正五品的按察佥事,不知道拿捕过多少官员了,眼前的场面,也是见怪不怪。
此时尚无巡按,若是走弹劾程序,是都察院来管。
地方上直接拿捕审问的,就是按察使司负责。
提刑按察使司,提刑顾名思议就是负责一省的刑名,诉讼,县,府解决不了的大案,可以诉讼到按察使司,但不能越级上告,否则先打板子再说。
察,就是纠察地方官员,察举不法,核实上报。
百姓的刑名处罚,是上报给吏部复核。
事涉官员的,就是都察院和大理寺,有时候加刑部复核,这就叫三法司复核,无误之后,上奏朝廷,提请皇帝处置。
现在尚无地方巡按,得到永乐年间,确定了派监察御史巡按地方的举措。
都察院十三道一百多御史,每年挑出两名,分派诸省,临前行面君,由皇帝亲自随机挑选一人,以免有情弊发生。
至地方,无所不察,哪怕巡抚总督也在监督之列,所以虽是七品官,手中权力不在督抚之下,是仅次于督,抚之下的第三人,其次才是布政使,按察使,还有学道等官。
后来又出现兵备道,地位又在布政使和按察使之上,与学道相当。
整个大明近三百年历史,各种规矩大抵就是洪武到永乐年间确定下来,到成化年间,开国英锐之气尽失,进入了漫长的守成和衰败阶段了。
求鲜花0
几个犯官,被按察佥事带走。
王诚则是向范进一拱手,笑道:“眼前王府三护卫,还是要托范长史加以管制了。”
范进笑道:“这是下官的职掌,不需都司大人吩咐。只是,皇上有旨,着都司派武官劲卒过来训练,此后训练之事,范进不好再插手了。”
这是老朱的安排。
确定三护卫,包括挑选三护卫,范进都可以插手其中。
这是阳谋。
范进这个左长史,在三护卫里毫无根基,三护卫对他丝毫不买帐,以后范进怎么辅佐沈王向外扩张?
收罗此前的海盗,船工,水手,也是范进奏明之后的结果了,不然范进哪敢越雷池一步?
这就是为了封建论之后的实封扩张做准备,老朱明显就是要拿广州当个试点。
这也是老朱的胆魄和底蕴,他是开国帝王,口出成宪,他的规矩,就是祖制!
如果事情可行,自己又还能活上几年,不妨在西北,西南,东北,同时用塞王扩张!
老朱做事,向来不莽撞,但如果真能做,那就会撒手施为,瞬间动作起来。
放范进到广州,就是来一个试点,一两年内,范进如果能做出成就,老朱就会放手施为!
洪武洪武,这便是开国君王的胆魄和气势!
范进也是叹气。
若是老朱真的活到洪武三十五年就好了!
有这位在,加上塞王实土扩张,精力向外,削藩之事可能不会再进行,大明的走向,可能是另外一个方向。
可惜了!
至于把训练之权,交给广东都司,这就是使三护卫还是朝廷经制之师。
范进有一定影响力和人脉,这不打紧。
但沈王府三护卫,必须是朝廷经制之师,由广东都司一手组建,发饷,分给军屯田地,一手训练。
堂堂正正,无可九。。
第二百六十四 亲友毕至
王诚笑了笑,指了指眼前两个武官,令道:“李元,夏晋,这一次你们也是立功了,李元我给你报请加指挥佥事,夏晋加千户,你们就带着自己麾下小旗以上武官,协助范左长史,训练沈王府三护卫。”
“是,属下遵令!”
李元和夏晋两人,都是高兴的满脸放光。
武夫直爽,不象文官升官还要酸溜溜客套一通,假推辞一通。
武夫在战场血战廝杀,砍斫首级,图的是什么?
不就是升官荫赏,福泽延及子孙?
要知道,大明的阶层相对是固定的。
祖辈是农户,大半世代农户,除非转为更低的商户,甚至是衙役胥吏这样的贱役。
灶户,匠户,军户,世代相袭。
武官职位当然也能世袭。
从世袭指挥使到世袭指挥佥事,世袭千户,世袭百户,世袭总旗,小旗,军户,都是可以世袭!
所以这些武官,每晋升一次级别,就意味着子孙后代的世职也能晋升。
当然,任职和世职并不一致,比如任都司的,子孙可能是世袭指挥佥事,也可能是世袭千户,只是职位越高,获得高位世职的可能性就是越大。
朝廷酬功,不光是给武将本身高位显职,也会恩荫后人,这也是大明独特的规矩之一。
其余列朝,可没有世代将门世袭武官这一说,只有大明,很多将门是从洪武年间就开始替大明朝廷效力了。
戚家祖先,原本是朱元璋亲兵,世袭指挥佥事。
宁远祖家,也是淮西出身,洪武年间立功获世职,传至明末。
这样的例子,在大明将门中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
只是洪武年间,袭职需要考封,就是考骑射武艺,考为将之技,考核合格的才准袭职,考不合格,不得袭职。
永乐年间,废除了两大规定,范进认为影响极为深远,一是废除了考秀才要考骑射。
二是废除了勋贵武官袭爵要考封。
两个废除,意义极为深远,朱棣,光这两件事就不配为大帝二字。
“范长史,以后就请多指教了。”
两个武官,谢过自己上司,又是转向范进。
虽然范进只是五品文官,眼前这两个武官,一个正五品,一个马上升从四品。
但长史官辅佐亲王管理整个王府,亲军指挥使司,不能说完全在长史的指挥之下,但肯定也是要接受长史官的指派或监督。
亲王不一定人人尚武,或是对三护卫的职责感兴趣。
从范进在这一次事变中的表现来看,将来必定是范进实际执掌三护卫……想想这也是必然之事,三护卫是范进招募,船场是范进负责修筑,连水手也是范进负责招募训练,就算皇上老爷子钦点广东都司负责训练,难道将来还能撇开范进这个实权又知兵,还掌握舰队的长史官不成?
最少眼前的两个武官并不这样认为。
王诚事完,归营统驭兵伍,核查首级,准备向上报功。
一阵斩千级,对王诚来说也是件大功劳了。
可惜斩杀的是海盗,并非是当年北虏,想要封爵也是不可能了。
但世职甚至本身的官品,有可能提升,是以王诚这个都指挥离去时,也是向着范进微笑点头,两者现在官职相差较大,王诚是正二品,范进是正五品,但王诚也是知道范进前途不可限量,估计将来实权远在自己这个老兵头之上,是以这一次广东都司也是全力配合,算是王诚与范进结了一个善缘。
武官们纷纷离去,流民回营,百姓各回村落,只有几千明军精锐,在月光下打着火把持续向南方前行,搜索逃散海盗,务求除恶必尽。
远方传来马蹄得得之声,这是几百骑兵在很远之外撒网,兜捕那些跑的快的海盗。
范进等人,则是一起返回范家庄。
相隔很近。
沿途还有大量折返的工坊工人和佃农。
看到范进,则是纷纷下拜行礼。
脸上都是有极度的兴奋之色。
“东主,愿来你不走了。”
“沈王府长史,沈王府到咱们广州府来,就是说东主此后就留在广州了?”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恭喜东主了...”
“祝东主步步高升!”
所有人都是兴高采烈,由衷高兴!
范进这个东主,完全是没挑的,所有人都拥护万分。
而且这一次流民大营,还能配合官兵,剿杀来犯的海盗,更鄣显出了范进的底蕴能耐。
这样的东主,谁不愿追随?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安定,不光是范家庄这一带,附近几十个集镇村落,甚至南海县城都是被辐射影响了。
揽工的机会变多,收入增加,大伙儿日子越来越好过,这是谁的功劳,当然是眼前的这位范东主。
甚至大伙儿就是有意不称状元公,或是翰林大人,就称呼东主。
范东主也不介意,随大伙儿称呼。
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是明白,东主之称,更亲热,关系更亲近,更显示出大伙儿对范东主的信任和尊重。
这一点,范进也是心知肚明。
一路上策马前行,因为行礼的人太多,索性就降了马速,满脸笑容,与众人不停的打着招呼。
直到抵范家庄,诸多护卫散开,开始正常巡逻,工坊工人和佃农也是各自归家。
食堂里倒是传来敲钟声,这么晩了,照常供饭,顿时引起一阵欢呼声,大量1.4群,奔向各自所属的饭堂。
不属于工坊的佃农和路过的村民百姓,这时候也是一脸羡慕。
范记工坊的福利实在是太好了,令人无比羡慕。
他们也是瞧了半天热闹,这会子就得自己解决饭食去了。
范家庄里,也是灯火通明。
范锡,范还,范铜,范钢,范铅等人,还有严贡生,严监生兄弟。
李夫人,徐仙姑,吴敬紫,王兴宗,王兴祖,李福,李贵等大匠头,还有胡致庸,严大临,沈瑞凌和张家兄弟等五位帐房,众人簇拥在范母和胡盈盈身侧,众人头前,却是腆着肚子,一脸红光的胡屠户和夏总甲。
范进也是笑了,好了,这一次真是群贤毕至,少长贤集,人齐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受杖
范母一见范进,别的先未做,先拿着竹杖在范进身上狠狠打了两下。
范进知道母亲意思,在场也无外人,当下只是脸上陪笑,老实挨打。
“进仔,莫再有下一次,你是要吓死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