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马车里还带着母亲和胡盈盈合写的书信,母亲口述,胡盈盈执笔。
笔迹拙稚,但充满真情实感。
母亲和妻子两人都不知道范进到了何处,但她们已经知道范进南返,书信中当然是充满期待之意,欢喜之余,也是请范进一定要保重身体,万不可逞强受了风寒,也不可乱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云云。
虽然啰嗦,且范进的体质怕是能把砒霜当糖豆来吃,但毕竟是两个最亲近的亲人的叮嘱,范进看着也不厌烦。
这封信是等配货耽搁了,不然应该更早两天到范进手中。
范进在南京这几个月,家里也是隔几天就有信来。
到底是母亲思念,因为范进几乎就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若不是进京科举,母亲哪舍得他远离左右。
和胡盈盈更是新婚燕尔就分别了,思念之情,更是难以遏止。
好在很快便要见面,一解相思之苦了。
“大伯,我便不去广州了,过几天后,你和二堂兄一起到范家庄上再见。”
范进思乡情切,这一下连府城也不去了,直接回南海县。
范锡也是了然,笑着答应下来,目送着范进离开。
……
一个穿着绸衫的中年人,安步当车,走在高要县最繁华的大街之上。
四周都是一些官绅富商的宅邸,还有一座岳王庙,一座城隍庙,以及不远处的学宫。
再向北去的一条大街就是县衙外的衙前街,那边虽然是一县核心,但却不及这一处街道繁荣热闹。
一条大道,分截两段,右手侧是住宅区,左手侧便是商行店铺为多。
什么绸缎铺,纸铺,杂货铺,文具铺,书店,酒楼饭馆,还有冷门的乐器店,最多的布店和鞋瓦店等等。
林林总总,涵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毕竟是距府城比较近的地方,高要也算是此时广东较为发达的地方了。
求鲜花
现在这条街道上也多了一家范记车行。
开设在最热闹的商业街上。
这是必然之事。
范记车行不可能开在偏僻地方,尽可能的要开在当地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最好就是商行林立的商业区域。
这样才方便商人来取货和送货。
“又是几辆大车的货过来了。”
“今天第七辆。”
“咱们高要县的大商家,几乎全部是由范家接货送货了。”
“本城的青皮也被范家的人打服了,没有人敢再去找麻烦。”
“这范家的护院厉害,还好人不多。”
“这一次咱们找的是道明王的部下小明王,他派了三百多人,都是悍匪,还怕这三十来人?”
“这倒也是。”
中年男子不停的擦着汗,和身边一个伴当窃窃私语着。
要说起来,他们这一次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
足足给了小明王一千两黄金。
而要求的也不是那些值钱的货物,只是要对方能完整的抢出一辆马车,最好就是把范家的工匠再活着绑出来几个。
原本他们是接到京师本家的指示。
范进油盐不进,不妨想办法攻击范家庄。
但几个人去范家庄看过,直接就放弃了。
绵延十来里的厚实高大的院墙,得打造云梯才能攀的过去。
隔几里路就有护院过来盘查,询问底细和来历。
十里路外,就能看到高过六七丈的箭楼和望楼。
在他们看到箭楼的同时,箭楼上的护院也肯定能看到大股过来的人群。
加上护卫人员众多,上次海盗覆灭,四周的民壮也是一拥而上。
还有范家的工坊工人,加起来得有好几千人。
哪怕来上一两千海盗,缺乏攻城器具,顶着几千人和弓矢袭击硬攻范家庄,这是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京师那头接到回馈之后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转念打范家车行的主意。
别的地方还不知道,在广东,范家的四轮大车已经引起无数人的羡慕和觊觎了于!。
第二百一十九 南洋势力
“守备很森严,院墙改建加固增高过,你们看,那是在院墙上开凿的射孔。”
绸衫中年男子的身边,又是另一个汉子站了过来,满脸虬髯,目露凶光,一脸狞恶模样,一看就不是善类。
有的气质,真的是一眼就看的出来。
或奸狡,或诚朴,或平常,或是满眼灵慧,或是胸怀悲悯。
至于后出来这个,眼眸中满是死灰色,看人如看死物,一看就知道不知道有多少人命在手中,这已经是他尽量收敛后的结果了。
又看了几眼,虬髯汉子点头道:“护卫一看就苦练过,其中有几个定是海盗出身。”
“老兄为何有这样的判断?”
“他们的脚步和走路练过,但还是走几步虚点几下,还有些左右摇摆,这是在海上时间久了,最少超过十年,船身遇浪左右摇晃,这样的脚步是试探船身晃动幅度,不管左晃右晃,都不至于猛然滑倒,只有老水手才会这么走……不是海盗才出鬼了,那些近海打渔的渔民,一年出海一次的普通商船的水手,不至于如此。”
说话的就是这一次被几个大家族请来抢掠范记车行的海盗头目,也是南洋大海盗梁明道麾下的悍将小明王。
其船队根基是在旧港,也就是后世印尼的苏门达腊巨港地方。
现在南洋的旧港是归梁明道和施进卿等人统管,另外梁明道已经在前年称王,灭了三佛齐一带的土著王朝,自立为王。
梁明道称王之后,广东沿海的渔民,流民,海盗有近十万人陆续渡海去投靠,已经是在三佛齐一带形成了庞大的海上势力。
另外一股就是在马六甲盘踞的陈祖义,也是拥众过万,拥船过千的大型海盗。
到永乐年间,明成祖派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到三佛齐,招安了梁明道,梁明道家族返回大明,安享太平之福。
副将施晋卿对外称三佛国国王,对大明则是被敕封为旧港宣慰司的宣慰使,算是大明对南洋的一次名义上的扩张。
梁明道,施进卿,陈祖义,还有此前的李夫人,徐仙姑,陈福等人,都是明初赫赫有名的大海盗。
其实就是方国珍也就是大海盗,元朝都快亡国了,方国珍还在南方组织船队,持续不断的用海漕方式向元大都运粮赚钱。
可想而知,明初的海防压力有多大。
数次击败北虏,占据辽东后,朱元璋的眼光就转向了海防。
从金州卫到天津卫,再到登州卫,威海卫,再到金山卫,闽浙沿海诸卫,广东沿海诸卫。
中期之后的百多个卫所,几十万大军,俱是为了海防而设立。
就算如此,梁明道建国之后,广东都跑了小十万人。
还有大量流民滞留。
禁海令越发严格,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海盗势力庞大,威胁太大了。
若说朱棣有什么事强过朱元璋,毫无疑问就是建立了宝船舰队。
朱元璋爱惜民力,不欲对外扩张。
所以洪武年间的大明水师规模很小。
直到朱棣即位,立刻动用大量人员物资在江南刘家港打造大量宝船。
这种巨舰都是几百料,过千料,甚至两千料以上的巨型战船。
虽然有着中式舰船不宜远航的缺点,但在近海航线,沿途补给,反而是要比西式舰船更有优势一些。
宝船舰队搭载两三万人,其中大半是百战精锐的大明官兵。
出航多次,沿海岸线下南洋,至印度,甚至远达中东,非洲一带。
也多次也击败南洋和印度等地的地方土著势力,在永乐初年击败了盘踞在马六甲的陈祖义,将其带回大明处死。
可惜的就是大明没有在南洋广立宣慰司,也没有进行官办的对外贸易,真的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
要说贸易,整个南洋的市场很大,还能转口到印度,中东,抵达欧洲。
当时的丝绸之路已经断绝,不复昔年风光。
这也是朱元璋没有在明初全力攻伐西域的原因所在,西域已经无利可图了,设立哈密卫,控制北疆,对在当时的大明来说已经足够了。
南洋是洪武年间无力控制,永乐年间明明可以控制,却并没有在这方面着手,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控制诸国,设宣慰司,直到设都司,卫所,完全能办到,还很轻松。
再开市舶司,重新恢复唐宋以来的对南洋,印度,倭国的贸易。
每年最少几百万金银的收益。
就是不干,就是下西洋玩儿?
这样没收益,只浪费的行为,怪不得永乐之后,先被文官叫停,后来干脆连宝船图纸都给烧了。
汉武帝虽然靡费,好歹是为了打击匈奴,保边境平安。
安置匈奴降人,也是说为了道德和安稳。
大明数下西洋,除了带回几个心慕中华的土著国王,还有什么好处?
这样败家的行为,也似乎不能责怪后来的文官禁止宝船再度出海,并且连宝船图纸都给烧了。
……
又看了一会儿,小明王很笃定的点头道:“点子确实扎手,不过我麾下可以调二三百人过来,可以拿的下来。”
“老兄一定要叫部下伪装成青皮无赖之流,不能暴露,还有,更加不能肆意烧杀抢掠,酿成大祸。”
“你们这些人家……”小明王脸上浮现冷笑,内心颇为鄙视。
既勾结自己这样的海盗,帮着伪装进城替他们做这些不要脸皮的勾当。
又当了婊子还要立牌2.8坊,海盗进城,还能不顺道抢掠一番?就真的图他们那点金银?
要知道小明王这一次到广东沿海来,主要还是接人,船队最少要带几千人回旧港去,如果人数不足,可能会在沿海村落烧杀抢掠一番。
烧掉房舍,破坏田地,没房没地沦为流民之后,当然就只能跟着船队离开。
梁明道还是有雄心壮志的,三佛齐等地汉人众多,从唐末到两宋再到大明,迁移至此的汉民不绝,现在人口基数是土著六七,汉民三四,梁明道是想多迁移汉民至此,将三佛齐逐渐改变为汉民多,土著少的汉人国家。
既然如此,在县城烧杀一番,有什么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