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一脸不悦的道:“这范进当朝堂是科考的考场了,上来又是长篇大论?”
范进这一篇,因为要把封建宗藩制度讲清楚讲透彻,所以文章长度还是有些长,差不多就是万言长文。
黄子澄把折本一拉,双臂都不够拉开的,怪不得口出怨言。
说虽是这么说,在场的人,包括黄子澄在内,还是第一时间把眼光凑到奏疏上去。
能写出南北异同论的范进,还是和皇上交谈后急急写成的奏疏,显然是受了皇上的吩咐而写。
范进……他这一次又要说些什么个?。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太孙头有些晕
好在黄子澄身边有黄观和练子宁帮忙,齐泰站在众人身后,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观看范进写的封建异同论。
“嗯?”
才看了没几段,齐泰就倒吸一口凉气。
“嘶!”
“哈!”
众人反应不一,不过肯定都是显露出大吃一惊的样子。
没别的,连朱允炆都是端不住皇太孙的架子,和所有人一样,嘶喊出声。
范进做的算学模型和唐宋时宗室繁衍发展的资料,相当翔实,相当具有说服力。
看完之后的人,除非是脑子里全是水,不然的话,还是很容易理解范进所写的一切。
也就是说,在百年之后,大明宗室可能有十万人左右的规模。
大明和前宋可不一样啊,公主郡主县主都算在宗室内,虽然俸禄相对较低,但也是有俸禄可领的。
十来万宗室,几百亲郡王,几万将军,中尉,几万公主,郡主,县主。
一年俸禄要多少?
范进推算的千万左右规模,一点不夸张。
嘉靖年间,有司给朝廷上过奏疏,宗室俸禄一年达到了八百七十万石,这还是嘉靖年间给宗室俸禄再次打折的结果。
嘉靖年间距离开国也就不到二百年时间,宗室已经是朝廷严重的负担,嘉靖扛不住了。
范进算的,是没有打折过的结果。
于是在朱允炆,黄子澄,黄观,练子宁,齐泰等人眼中,就是百年之后,宗室俸禄一年要一千五百万石左右。
“我的老天。”
“某有些头晕,要坐下来缓缓。”
“太孙好象也站不住了,也晕了?给太孙殿下搬椅子……”
眼前这些清流大佬,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的饱学之辈?
早就练气有成,才学和城府都筑基了。
能叫他们如此失态的文章,估计从他们从小读书时起就没见过。
没别的,冲击力太大了。
“虽然不想说,但章写的是真好。”
“就如圣贤亲述一般。”
“仿佛就在耳边朗声而言,而且令人有心悦臣服之感。”
“光凭文章,范进已经是文宗再世,此子将来成就定然不小。”
朱允炆身边,都是顶尖的清流。
清流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黄子澄原本是状元,对答不流利才被朱元璋改为探花。
黄观则是大三元出身的状元。
练子宁和齐泰的科名也是相当出色。
就算是方孝儒这个有名的大儒,当代读书人中的翘楚人物在这里,也是得赞同这几位的看法,仅从文章来说,范进已经是站在了这个时代的巅峰,没有什么可指摘挑剔的地方了。
至于论点论据……
得叫这几个缓缓。
虽然朱允炆一直忌惮着领着重兵的叔王们。
黄子澄也早就暗地里劝过皇太孙继位之后削藩。
但老实说,朱允炆也不是要尽灭亲藩,而是想打击一部份,削藩成功之后,逐渐剥夺所有亲藩的兵权。
先立威,打掉软的,去掉强的,那些俯首听命的可以留着。
但兵权还是不能留。
虽然靖难失败是他们操作的太蠢了,但思路上和朱棣没啥太大区别。
但现在看到范进的封建异同论……
这简直是给他们推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我去,要是真如范进所说,大明再过百年不就得完犊子了?
一年一千五百万石的宗室俸禄开支,整个朝廷收入才两千六啊。
要是真的是这样,维持朝廷都办不到,更谈不上国泰民安了。
要知道,洪武年间的两千六百万石的收入,中枢掌控的相当有限。
比如浙江某个县的税额是一年三万石,这其中有相当一部份先送给了就近的几个卫所,还有驿站,河泊,仓储,县里自己的开销,剩下的相当有限了。
整个帝国的财赋体系,基本上是大半用来维持各地官府和驻军的开销,收归中枢的原本就不多,要是宗室开销真的到这种地步,很难想象百年之后的朝廷怎么维持。
怎么维持……修修补补呗。
朱元璋的财赋体系,包括宋朝的都是一样,就是租和庸,两税法的变种,没甚大差别...
只是和唐宋有专门的计相和三司使来比,他的户部功能相对较差,大量的税赋,直接就是原地消化,能收归中央的份额相当的少,更不要说要考虑到战争甚至是长期的战争消耗大量的钱粮。
如果大明是僵化不动的,一直以粮食为基本货币,绢,布和少量的金银补充协调,再出个宝钞,基本上也是能维持下去。
但前提就是二百万卫所军不要多少开销,打仗还能自带粮草。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小农经济就是这样,如果整个帝国算起来有庞大的疆域,亿万百姓,比如洪武二十四年计有耕地三点六亿亩,丁口是六千万左右,两税法的身丁税和田亩税相加,国家收入了两千七百万石粮。
其后近二百年时间,耕地数字在万历年间增长到七亿亩,人丁数字居然还是六千万,税粮收入还是三千万不到的样子。
人口增加,税赋不增,主要还是大户投献和隐庇,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财赋角度来说,就算张居正改革之后,明朝的白银税赋收入达到了四百万白银左右,到崇祯年间的高峰是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但中枢真正能掌控和使用的,随着朝廷控制力度的降低也是越来越低。5.0
大量的财富并不能集中使用,而是在无数州县自身就消耗掉了。
与此同时,英国光是一个羊毛纺织公司一年交税就超过了四十万英磅。
明末时,大明收上千万两白银赋税的代价是群盗并起,人心尽失,是以加征三饷的代价聚敛的收入,还大量的被挪用,浪费,贪污,所谓一千多万两的收入,很多时候只是帐面数字。
而与此同时,英国有了六百万到七百万磅的纯财政收入,超过两千万两。
两者的人口相差着好几倍,财政收入上,英国却是把大明甩在了身后,并且此后差距越来越大。
这就是工业化的税收和小农经济的最大的不同。。
第一百九十五 范大忽悠
封建异同论太长,又是博大精深。
饶是黄子澄等人都是科举精英,也是足足看了一个时辰才看完。
众人都是瞪眼发楞,一时竟是无人点评。
范进的论点详实,有理有据,众人先是相信了他的判断,但对他的亲王实封之国,内圣外王的说法,还是一时接受不了。
朱允炆也是一样,他对塞王和骄横的王叔心怀忌惮。
但要说叫他们往外头打,替大明开疆拓土,感觉上还是有利有弊
利者,是解决宗室繁衍带来的朝廷压力。
同时还能替大明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范进论述中,也是提起辽东边墙之外,光是在松江和嫩江等地就有大量的肥沃平原土地,足有近三千万亩的上等良田。
地力肥沃,黑土出油,物产丰饶,有无数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简单来说,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
一点不夸张。
人口12又稀少,都是一个个小型的部落,还处于蛮荒渔猎阶段。
大明不占,迟早会出现统一的大部落,将来又是大明边疆大患。
若能占下来,虽然是亲王之国,但还算是大明疆域,能容纳几百万上千万大明内地的人移居过去,减轻内地的负担,开拓更多的疆域。
把一个个亲王,郡王,分封辽东,岂不美哉?
至于南方也是,现在欧洲殖民者未至。
安南和占城分裂,缅甸尚属大明疆域,还有暹罗,直腊等诸国,已经有不少从唐宋时期跑过去的移民,要占下来也很容易。
南边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治,明朝到清中期前一直有大量土司,主要原因还是没有象样的开辟征服,没有那个决心。
就象安南,明明打下来还是放弃了,因为地方难治,安南的地方势力时降时叛。
如果把一个国公放在安南,给予世镇权力,就象是洪武年把黔国公沐家放在云南一样。
云南土司也多,实力雄厚,也经常反叛,为什么沐家能镇守下来?
是因为沐家是公府,能调集云南和朝廷在云贵的力量,洪武之初,云南的复杂之处不比别的地方好多少,就是一个黔国公府就稳稳镇守了下来。
按范进的说法,南征北讨,亲藩,勋贵,都有出头之路。
那些普通的武将,也能跑到亲王府谋一个前程,亲王也能给他们封侯伯之爵。
打下来的地方,还是大明疆域,行大明律……
范进在阐述时,感觉就象个大忽悠,说的人人都心动不已。
“太复杂,我想的脑仁疼。”
这一次居然是齐泰。
齐泰的头脑和城府见识,相比纯粹的几个书生是要强的多,这一次连他都这么抱怨,实在是真的没办法把范进的这个内圣外王的扩张之法给吃透。
连黄子澄都是频频点头,不知不觉的道:“范进此子,不论如何,心智真是一等一的高绝,此人果真是罕见的人才。他的提议,别的也罢了,中尉可以科考,可以务农,行商,而且加诸的限制,和宋人的宗室之法相同,这样咱们确实可以用,最少,这一条是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