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00节

  纪善的品阶,才从八品,在百年之后的大明根本不可能。

  主考,副主考,全都得翰林出身。

  读卷官都得是进士,举人都没资格。

  在这个时候,新科进士去当长史,这已经是破格任用了。

  朱高熙的话,极尽诱惑,范进有进士底子,又能骑射,到燕王那边必受重用。

  现在国初重将已经大半凋零,范进可能打上几次大仗就能位至都督,乃至封爵。

  “若皇上令臣至燕王府辅佐大王,臣不敢辞。”

  以范进的心志,都是免不得有些动摇。

  朱棣父子很快就开始靖难,朱棣要培养自己的班底对抗原本的卫所军体系,靖难功臣的待遇极好,自己现在投效,将来不是公,也是侯,真的是富贵近三百年,这买卖做的过。

  但越是这种时候,越得清醒。

  谨慎而答,滴水不漏。

  朱高熙笑一笑,内心对范进的评价又高了两分。

  他已经写了密信给父王,将发现范进和打探来的消息禀报给了燕王知道。

  燕王一直注意搜罗人才,燕王府的武将人才储备也是诸王府之冠。

  别的亲王,比如晋王,早年受重视的程度远超过燕王。

  冯胜,傅友德,蓝玉在内的诸多大将,都曾经受过晋王节制。

  但晋藩并没有收罗多少大将,和秦藩一样,仗打完了,秦,晋二王本身的亲军指挥也并没有多强。

  燕藩却是不同,收罗了大量能臣大将,很多表现出现的劲卒精兵,被收罗到燕王亲军指挥使司之内。

  这也是建文削藩时,所有人都公认燕藩实力最强的原因所在。

  秦,晋,宁,辽,代,诸王都是塞王,也曾多次指挥大军交战。

  甚至秦,晋,燕诸藩的世子,郡王,也曾奉命校阅和指挥过大军。

  朱元璋在世时,完全就是把所有的皇子皇孙当成军队统帅在培养,结果也是相当成功。

  秦,晋,燕,辽,宁,包括南边的楚,湘诸王,都能带兵,都能驯服重将和指挥大股的部队。

  这东西,不是光有身份就行了。

  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皇子贵戚和门阀首领带兵打仗,不知所以,浪死主力大军的记录比比皆是。

  而明初之时,诸王中大量合格的统帅,这才是朱元璋铲除淮西勋贵的底气所在。

  ……

  朱高熙话已经说完,也就不复再劝。

  他的射术相当精人,靖难之役时,多次关键的转折点就是朱高熙带兵打出来的,要论战场嗅觉,临阵指挥,步骑协同,小股骑兵突袭,马上骑射,这家伙的水准在徐达,常遇春,汤和,冯胜那伙人里也可以侪身一流……一点也不夸张。

  吸了口气,朱高熙出手了。

  短箭划掠向前,堪堪将要投入口壶口。

  但此时范进也出手了,箭矢一投,飞掠向前。

  两壶相差不到一步。

  范进的箭矢后发先至,“叮”的一下打在朱高熙的短箭上,朱高熙的短箭一歪,落在地上,范进的箭却是往边上一弹,正好堪堪落在铜质投壶之内。

  赢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玻璃果酒

  朱高熙眼中有极重的怒意,看向范进时,四周的人都看的出来高阳王真怒了。

  长史官,一箩筐的好话奉上去,结果眼前这廝居然就不领情?

  非得帮着沈王?

  “抱歉了高阳王,臣是被沈王殿下请来的,若不能胜,臣也没有办法,能胜,臣就得全力出手。”

  范进神色坦然自若,拱手致歉。

  朱高熙眼中怒意渐消,但也没有度量大到一笑了之。

  “来人,搬一千两到沈王府,王叔,俺还有事,先走了。”

  高阳王朱高熙先走,朱高炽和朱高燧也跟着走了。

  这兄弟仨进京之后是从来一起行动,几乎是~彼此的影子。

  很简单,这必定是朱棣的严令-。

  洪武皇爷身子骨越来越不好,脾性也难以捉摸,朱棣是既要朱高熙到南京抛头露面,招揽人才,涮一波声望,又担心这小子脾气上来不好控制,所以要老大看着,老三拉着。

  也是煞费苦心了。

  沈王可是大喜,特别是看到燕王府的从人把银子搬进来之后,简直笑的合不拢嘴。

  范进内心颇为不屑,这位亲王殿下还真是个穷鬼啊。

  事实也是如此啊,年俸一万贯,现在宝钞已经开始贬值,亲王在京师还得养王府的人,还好有粮食实物,加上偶尔老爷子会赐给一些银子和器物,不然日子还真不易过。

  崇祯在当信王时,生活就相当窘迫,曾多次向人借银子使,包括他的表叔李国助等人。

  外藩诸王,可就滋润的多了,来钱的渠道多啊。

  李景隆也是令人搬银子过来,他加注朱高熙,输了。

  沈王当然是乐不可支,安王,唐王,郢王等小兄弟上来要吃红,沈王也大方了,给小兄弟们一人一百两。

  李景隆不在乎银子,他爹可是李文忠,领兵打了二十年仗,就算不贪也是家资丰盈,不是普通勋贵子弟能比。

  只是这家伙在乎面子,瞪眼看了范进好几眼,碍着人多,却也是不好发作。

  范进也看了李景隆好几眼,果然和记录相同,身形高大,相貌英雄,气度非凡。

  一看就非常人。

  嗯,是个比普通人还不如的大草包。

  老子英雄,儿子未必好汉啊。

  这时沈王府的内侍折返回来了,带了几坛果酒。

  范进北上带着果酒十分不方便,但还是带了十来坛,并不是要自己喝,而是为了在南京打开市场。

  今天这场面再合适不过,所以范进也是相当大方,葡萄酒两坛,苹果酒两坛,梅子酒两坛,六坛酒全部是用的玻璃制成,晶莹透亮,果酒在其中晃动,色泽诱人。

  配套的杯子也是用的玻璃杯,一壶六杯,正好倒完。

  在范进眼里,这些酒壶和杯子都是平板,连刻花也没有,工艺也一般,仔细看是有明显的气泡杂质。

  但在诸王和宾客们眼里……眼前的东西就是神乎其技。

  “这不是琉璃,是什么材质?”

  “好透亮,不是玉石雕刻的。”

  “竟是完全看不出来,今天在沈王殿下府上开眼界了。”

  “不是玉石吗?我还以为是玉石杯子呢。”

  其实好的玉石,雕刻出来的效果和玻璃杯相差不多。

  还别不信,故宫里就藏着一个汉代的玉石杯,要不是放在博物馆里,放着说明牌,谁看了都以为是个普通的玻璃杯。

  哪怕在场的是诸亲王,驸马都尉,侯爵兼都督,还有一票文官精英。

  在范进的酒壶和杯子面前,也是放下成见和敌意,啧啧赞叹起来。

  李景隆最有钱,把玩一番之后便是对范进道:“范会元,这酒壶和杯子你那里还有没有了?”

  这家伙,酒都没尝,先问壶和杯子,心思昭然若揭。

  总不好抢沈王的,但若是范进识趣,理应送他一套。

  这样在勋贵圈子里,相当有面子。

  勋贵二代,大抵如此,不足为奇。  范进笑道:“此物易碎,是包着麻布和稻草,一路从广东带到京师来,如何能多带?已经全部在这里了,左都督如果想要也是容易,回头我写封信送回老家,着人专门从南海送到京师,自然有大都督一套便是。”

  求鲜花

  李景隆闻言大喜,对范进的观感油然转变,只是心里还是难受,六套这么好看的酒具,自己一套也没有,还得等。

  沈王少年人,此时已经高兴的脸上飞光。

  看向范进的眼神,简直和看亲兄弟一样的亲热。

  原本就是当范进是个有本事的高级清客,现在却是有些以朋友平等之道视之的感觉了。

  钱不光能使小鬼推磨,也能买来亲王的友谊。

  范进的工坊能制出这些上等的玻璃酒壶和杯子,加上果酒,大赚特赚是必然之事。

  为官前程什么的,还真不必太在意。

  黄子澄现在也是明白了范进的工坊是怎么回事了,内心相当后悔,也感觉自己出了大丑。

  这种工坊,完全颠覆了黄子澄的认知。

  他还以为就是那种乡下雇佣几十人百来人的小工坊,一年赚个一两千银子就算相当厉害了。

  现在看来,范进的工坊完全是两码子事。

  能自酿果酒,自产这玻璃,岂是一般工坊能做到的?

  姚观文前辈等人有些不仗义啊。

  但黄子澄对范进的观感更差了。

  一个读书士子,一路考上来,小三元和解元,会元都拿到了。

  可见是个天资极为聪明的。

  范进却把心思用在这些杂务上,就算烧出玻璃又怎样,能用来治理天下,导圣君致太平?书都读哪儿去了?

  这种想法,绝对是明初清流的主流,到明末就不一样了。

  东林,复社,有不少贫寒士子,但主流就是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甚至还有不少大世家,大豪商家族出身。

  情境不同,人的思想也不同,能超过时代,眼光放在历史长河,看的清过往,推算出未来的,那就是圣人大哲了。

  “好酒,清洌甘甜啊。”木塞打开之后,沈王迫不及待的端着玻璃酒杯,满满斟了一杯,先是抿了一口,然后就一饮而尽。

  主要也是天气和暖,甚至投壶后有点燥热了。

  果酒清甜甘洌,相当适合这样畅饮。

  比起黄酒来,口感强太多了巾。。

第一百四十四章 气质非凡老爷子

首节 上一节 100/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