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第22节

  刚走到菜市场的大棚子下,忽然就被从旁边窜出来一人拦住了去路,因为注意力一直都在棚子里,对于这个传说中的鬼市正满心向往着呢,哪能想到会跳出来人,给李言诚直接吓一跳,管他是谁呢,抡起手中的手电筒就打了过去。

  “DUANG……”

  得亏那人戴了个棉帽,就这也被砸的眼冒金花,直接就捂着脑袋蹲了下去,但蹲下去的同时他还没忘记解释,也幸亏他脑袋还清醒着记得要解释,否则第二下就接踵而至了。

  “停停停,自己人自己人,是我的错,我没想到你没看见我。”

  这边的动静不大,但在寂静的夜晚一点动静就能传出去好远,棚子底下不明所以的众人转头看过来的同时,所有的手电筒不约而同的全部都熄灭了。

  这时旁边又走出来一个人,压低声音对着棚子里说道:“误会误会,没事儿兄弟们,该干嘛干嘛,一点误会而已。”

  他要是不解释这一句,估计棚子里要不了一分钟就没人了。

  随着他的话音落地,距离这边近的人听到后,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重新打开了手电筒,距离这边远的人虽然没听到说什么,但看到有人打开手电筒了,就知道没事儿,市场里也再度平静下来。

  李言诚有些好奇的看着自己面前的两道黑影,一站一蹲。

  “伱们拦我干嘛?这里不让进啦?”

  “不是不是,兄弟你别误会,是我这个哥们有些鲁莽了,我们拦你只是想问问你看你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哥俩手中有些东西想出。”

  后出来站着的那个人听到李言诚的话,也不管能不能看到,急忙边摆手边说到。

  说完他就打开手中的手电筒,照在自己身上背着的黄挎包上,另一只手将挎包拉开,伸到李言诚面前让他看里面的东西,以示自己没说瞎话。

  这时被砸了一下脑袋的那哥们也缓过劲站了起来。

  “实在是抱歉兄弟,我真没想到你刚才过来没看见我,我还打手电筒着呢。”

  “哦,我刚才光顾着看里边了,压根就没往两边注意,是我不好意思才对,怎么样兄弟,头还疼不?”

  李言诚语气重充满歉意的说到。

  “好多了,幸亏戴这个棉帽,要不然我估计刚才那一下就给我脑袋开瓢了,哥们你劲不小啊。”

  “呵呵……对不起对不起。”李言诚憨憨的笑笑。

  “没关系没关系。”

  来这里的人,只要不是那种有鬼心思的,都是奔着赚钱来的,没人愿意在这里动手,话说开了也就过去了。

  见没事儿了,李言诚这才探头瞄了眼那个人的包里,这一瞄,让他的小心脏噗通噗通的快跳了好几下。

  

  眼前这俩人肯定也不是啥好东西,这包里装着的一看就不是正路来的。

  里边有块不知道什么牌子的手表,还是女士的,还有一个应该是黄金的戒指,两支钢笔,还有一个他认不出来好坏的玉手镯,反正没一样他想要的,而且即便有,他也不会从这俩人手中买。

  “呃……不好意思哥们,我就是想过来换点粮食。”

  说着,李言诚就转身示意了一下自己左手抓着扛在肩上的布袋,那是他刚才离这里还有段距离,就提前从仓库里取出来的棒子面,有三四十斤。

  粮、油、白砂糖跟粮票一样都是硬通货,在鬼市里属于绝对好出手的东西。

  看着他肩上的布袋,那二人失望极了,好不容易弄来了些东西,下雪前他们就开始卖了,下雪休息了一个星期,今天开市过来也问半天了,一个买家都找不到。

  这东西有点烧手,这弟兄二人都有些后悔弄这些了。

  见他们俩没再说话,李言诚抬腿绕开他们就走进了棚子里,开始了自己的换粮大业。

  里边想用大米、面粉换粗粮的摊位有好几个,每到月底就是这样。

  现在的粮食严格按照户口走,没有户口就买不到定量粮,只能到鬼市来掏高价买。

  像大米、面粉在粮油门市部买都是一毛多一斤,在这里要掏钱买的话是五毛,还未必能买到,因为没几个人提着粮食来这里是为了卖钱。

第40章 老同学

  换粮非常快,一斤换两斤,这就是约定俗成。

  以前到了快过年的时候面粉价格还能涨点,一斤面粉能换两斤半到三斤的粗粮,从去年开始不行了。

  以前之所以涨价,是过年的时候再穷的人家也会咬着牙跺着脚包上一顿饺子吃,哪怕是素饺子,这不就得用面粉么,需求量加大,价格自然就会上涨。

  可从去年开始不过年了,过年时的一些传统被取消了,讲究的是新社会,新气象。

  既然不包饺子,价格自然就涨不上去了。

  手中的一个布袋变成俩布袋,分别装着七八斤大米和十几斤面粉,李言诚又将目光落在了其他摊位上。

  嗯?油?我擦,这是日子不过了,怎么连油都拿出来卖?

  看到那个人面前放的平时家里打油用的油壶,李言诚的目光就是一凝,满脸诧异的走了过去。

  “这是什么油?”

  “花生油,两斤,连壶一起五块。”

  卖东西的人包裹的也很严实,只露出了一双眼睛,听到李言诚的询问,很干脆的说到。

  难怪了,原来卖的是只有过年前才会少量上市的花生油。

  花生油本来就贵,粮油门市部卖都是八、九毛一斤,还得要那种特别补助的油票,这个价格差不多能买普通棉籽油两斤。

  这个人现在两斤加油壶卖五块还算合适。

  “给”

  李言诚更干脆,直接就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递了过去。

  他这么麻利的让卖东西的人还愣了一下,过了一两秒钟才反应过来接钱。

  等他把钱接过去,李言诚直接弯腰提起油壶转身就走,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

  卖东西的人看着那道离开的背影,再看看手上的钱,双眼中明显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抬脚便追了上去。

  提着油壶离开后,李言诚正寻思着是不是应该找个背人的地方将油壶收进仓库里的,忽然感觉肩膀被拍了一下,转头一看,拍他的人赫然是刚才卖油那个包裹严实的男人。

  看到这人又找过来,他微微一愣,低声疑惑的问道:“什么事儿?”

  “大诚?”

  “嗯?”

  “呵呵,我没认错人,还真是你,是我,肖远。”

  卖油那人看到李言诚的反应,便知道自己没认错人,轻笑着抬手将围在脸上的围巾向下拉了拉。

  虽然乌漆嘛黑的,但市场里毕竟有不少手电筒都开着,借着点灯光,只要离得近仔细看,还是能看清楚模样的。

  看到围巾下的那张脸,李言诚呆了一下,脑袋里已经开足马力查找记忆了。

  找到了,初中同学,以前关系还挺不错的,可不是听说他去外地了么?

  “肖远,怎么是你啊?我记得你不是被抽调去搞三线建设了么?”

  肖远初中毕业后直接接了他爷爷的班,进到京市重机厂上班。

  前年李言诚转业回来听其他同学说,京市重机厂在西部某省援建了一个厂,是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工程,肖远也被厂里派过去了。

  三线建设李言诚熟啊,他上一世的父母就在三线厂工作过,当时那厂子在山里,他出生的时候还在厂里,都长到上小学以后才随着父母工作调动一起进城。

  “过完元旦才刚回来。”肖远回了一句,转头看看四周来来往往的人,抬手拍了下李言诚的胳膊说道:“咱们到外边去说吧,这里不方便。”

  也是,站在这里说话就跟做贼似的,声音都压的特低,确实不方便。

  “行”

  李言诚点了下头,示意肖远头前走,他跟着。

  俩人一前一后走出了菜市场的大棚子,径直来到路边一个路灯下,然后一起坐到了马路牙子上。

  “我还说问伱呢,你不是到部队过去就是干部么,咋还转业了,我元旦回来后碰到过一次明霞,听她说你前年我刚走你就回来了。”

  “待不住了。”

  李言诚能咋解释,他翻遍了继承来的记忆,也没找到原主那家伙到底是为啥要离开的部队。

  将手中的布袋和油壶放到地上,他从大衣口袋掏出烟递了一根过去。

  肖远摆摆手没接:“你忘了,我一直都不抽烟。”

  “哎呦,我还真把这茬儿给忘了。”

  收回烟给自己点上后,李言诚扬扬下巴朝着地上的油壶示意了一下。

  

  “这什么情况,你怎么跑到这儿来卖花生油。”

  京市重机厂可是国家重点企业,肖远他们家一家子都在厂里上班,家庭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实在是想不通这家伙怎么会沦落到来卖油换钱的地步。

  “呵呵,我就是卖着玩呢。”

  说着,他就把一直捏在手中的五块钱递了过去。

  “你这是干嘛?”李言诚看了眼那张钱,又偏过头看向坐在自己身旁的肖远。

  许是刚好坐在路灯下有点灯下黑吧,即便肖远已经把围巾拉下来了,李言诚感觉还是有点模糊,似乎还不如刚才在市场里借着那一点点光线看的清楚呢。

  “你是准备把油要回去,还是说想免费送给我?”

  “得,买定离手,行吧,那我也不说啥了。”

  肖远笑笑将手收了回去,把那张五元钱顺势装进了口袋。

  见他把钱收起来了,李言诚这才说道:“你不是支援三线建设去了么,怎么又回来了?你们厂援建的那家厂在哪儿?”

  “在长安再往西走点,距离不远,跟你一样,我也是待不住了,就央求着我爹想办法把我弄回来了。”

  肖远他爸是重机厂的一个车间主任,把儿子从那边弄回来这点本事还是有的。

  但李言诚听出来这家伙的话里有水分,肯定还有别的原因,但人家不愿意说,他也就没再继续追问,转而聊起了别的。

  两个人就这样坐在路边聊了一二十分钟,冻的实在是受不了了,这才准备各回各家。

  “对了大诚。”

  他们俩要去的地方刚好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互道再见后李言诚都提起布袋和油壶准备走了,又被叫住了。

  “怎么了?”

  “你刚才来的时候朱家兄弟拦你没?”

  “朱家兄弟?”李言诚听的一脸懵,他根本就不认识什么朱家兄弟啊。

第41章 阴森

  “就是刚才在市场外的兄弟俩,不管谁进去都会挡住问问要他们的东西不,其中一个身上背了个黄挎包。”

  “哦哦哦,我想起来了,嗯呐,问我了,怎么啦?”

  “那俩家伙手中的东西不干净,听说他们兄弟俩因为那些货惹了个不小的麻烦,你刚才没买吧?”

  “没有,我要那玩意干嘛,不当吃不当喝的。”李言诚摇了摇头,随即就有些好奇的问道:“就那三四样东西能算什么麻烦啊?”

  确实,刚才那人的黄挎包里就装了那几样东西,全卖了也不过一二百块钱,这能算啥。

  “三四样?呵呵,你小看他们了,那俩家伙贼胆包天,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我听别人说,他们手中的货如果全部卖出去了,最少也能卖四五千块钱呢,当然啦,这话的真假我就不知道了。”

首节 上一节 22/5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