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时,阿尔弗雷德依旧心神不宁,剩余的法兰克贵族也保持着最基本的警惕性,没有饮酒。
相对应的,巴尔干的贵族们没接触过北境之蛇,把他看做是劣化版本的汉尼拔或者阿提拉,言语间颇为轻松,有些人大口啜饮葡萄酒,喝得面庞通红。
下午一点,基层军官叫醒正在昏睡的士兵,三万大军再度启程,斥候们传来消息:南方没有敌军,畅通无阻。
行走约三个小时,突然,西北方向的地平线传来一种声音,开始是低沉的闷响,继而变成持续不断的雷鸣。
发生什么事了。
后面的民兵停下脚步,茫然四顾,连带着整支队伍一同止步。
远处,一些黑色小点在枯黄的地平线上蠕动,随后,越来越多的黑色小点出现,继而汇聚成一股看不到边际的怒潮,汹涌扑向巴尔干联军。
第393章 倒卷珠帘
果然,敌人没有放过这支松散的民兵部队!
阿尔弗雷德和同僚们组织防御,法军士兵用辎重车围成两个松散的圆形车阵,六千多人依靠车阵防守。
剩余的联军也反应过来,基层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吼叫,推搡着身边的士兵,让长矛兵在外侧,剩余士兵在内部。
有些人下意识地服从,笨拙地将长矛的尾端杵进泥地,矛尖斜指向外。但更多的人像受惊的羊群,在原地打转,或是盲目地向后挤,阵型混乱不堪。
短短数分钟,难以计数的维京游骑兵冲到阵前,环绕着民兵的阵型来回奔跑,他们穿着黑色制式布面甲,胯下是瘦小精悍的草原马,持续不断向民兵抛洒弓箭。
尖啸声撕裂空气,箭矢不断落下,插入盾牌、泥土、躯体,民兵逐渐混乱,
“稳住!”基层军官们的声音愈发嘶哑,“弓箭手还击!”
联军的弓箭手位于阵型内部,只能采取抛射,但他们缺乏统一的指挥。弓箭手凭借各自的手感,对准半空中挽弓搭箭,大部分箭矢射空。
没过多久,地面颤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更多的骑兵到达了。
从六月份开始,绝大多数战斗是攻城战,维格的骑兵损失极少。得到本土的增援后,骑兵数量有所增加。
这次,他总计携带了两千五百游骑兵,五千重骑兵,以及四千骑马步兵。
这支军队从佛罗伦萨出发,沿着罗马古道,自南向北穿越亚平宁山脉,在博洛尼亚短暂休整。
之后,维格并没有直接向北,而是刻意绕了一个大圈:
前往西北方向的帕尔马,在波河中游的浮桥渡河,朝着东北方向奔袭,包抄巴尔干联军的后路。
经过数百公里的奔袭,游骑兵的状况较好,重骑兵和骑马步兵相对差一些,脱队人数达到四成。
因此,维格抵达战场后,能够动用的仅有两千游骑兵,三千重骑兵,以及两千五百骑马步兵。
他前往战场西侧的丘陵,观察联军动向。
“秃头查理的旗帜,还有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等国的旗帜,嘶,还有威尼斯的旗帜?有意思,看来这伙人都凑齐了。”
防御最严密的自然是法兰克残部,他们位于行军纵队的中间部分,组成两个圆形车阵,彼此呼应。
左右两翼的联军阵型涣散,各王国的军队缩成一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圆形枪阵,两千游骑兵绕着联军的阵型反复骚扰,逼迫他们停在原地。
观望半分钟,维格把战场最北侧的一股联军作为首个目标。
很快,两千五百骑马步兵全部下马,前往战场北侧,其中一千人是长矛兵,剩余一千五百人是威尔士长弓手。
进入射程范围,长弓手们止住步伐,对准前方的圆形枪阵抛射羽箭。
长弓手连续射了二十支羽箭,圆形枪阵乱作一团,部分民兵想冲出去拼命,剩余民兵向后退缩。
恰在此刻,重骑兵出动了,他们沉默着一路小跑,没有呐喊,而是缓慢提升速度。距离缩减至三十步时,战马的速度提升至最高,重骑兵放平骑枪,狠狠撞入这个松散的阵型。
瞬间,前排的民兵被骑枪戳倒、被全速奔跑的马匹撞翻。骑枪折断后,重骑兵从马鞍抽出长剑或铁链锤,左右挥砍,尽情收割逃窜的士兵。
目睹这幅惨状,剩余的民兵当场崩溃,他们扔下武器转身逃窜,西、北、东三面都是骑兵的身影,溃兵只能拥挤着向南方逃窜。
奔跑数十步,溃兵抵达友军的枪阵,不顾一切挤向枪阵内部,导致友军的阵型松动,很轻易就被重骑兵冲垮了。
接下来,这些溃兵在骑兵的围堵下,继续涌向南方,冲乱一个又一个阵型。
终于,上万溃兵冲到中军部分,阿尔弗雷德被这群蠢货气坏了,命令部下朝着溃兵射箭,逼迫他们绕开车阵。
西侧山丘,维格小声感叹:“呵,他们总算反应过来了。”
他迅速变更旗语,让骑兵暂时忽略法兰克人的两个车阵,继续往南,用同样的方式进攻南方的联军阵型。
仅用半个小时,维京骑兵自北向南,冲垮了绝大部分阵型。远远望去,平原上到处都是奔跑的身影,维格心情无比畅快,他总算体会到用少数骑兵击败多数步兵的感受了。
倒卷珠帘,这种战术盛行于隋唐,由隋朝的卫王杨爽发明,适用场景是:己方拥有少数精锐骑兵,进攻人数众多、组织度低下的步兵。
维格若有所思,在笔记本快速写下一句话,“要点在于驱赶溃兵,而非歼灭。切记让骑兵保持压迫,致使溃兵冲击敌人的阵型,最终产生连锁崩溃。”
突然,莱夫小声提醒:“舅舅,法兰克人正在逃跑!”
此刻,利用联军崩溃的混乱,法军残部聚成一团,朝着东北方向迅速撤离。
维格观察战场,发现游骑兵早就跑散了,重骑兵同样失去组织,忙着追杀溃散的巴尔干民兵。他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被迫派出骑马步兵。
夜幕降临,法军还剩四千多人,他们摆脱了骑马步兵的追杀,拼命逃窜,直至前方出现一片滩涂。
“快,点燃所有火把!”
等到大片火光亮起,秃头查理让士兵朝着海面呼喊,很快引来了一艘威尼斯渔船。
船上的渔民喊话:“你们怎么偏离了罗马古道?”
秃头查理:“联军遭遇骑兵突袭,只剩我们这些人了,看在相同信仰的份上,快喊人来帮忙!”
两小时过去,陆续有威尼斯商船到达,法军忍受零星骚扰,有序登船撤离。
经此一役,巴尔干诸国凑出的部队全军覆没,威尼斯的两千民兵也被歼灭,连带着威尼斯总督也被俘虏了。
重新恢复对波河平原的控制,维格开始思索下一步的战略。
“进攻罗马。或者仿照汉尼拔的战术,避开罗马城,在意大利南部劫掠,逼迫巴西尔主动出战。等等,也许还有一个选项”
第394章 双方的战略
意大利中部。
维格在波河平原长途奔袭的时候,南线的维京大军也没有闲着,他们攻克了锡耶纳、皮亚诺堡,最终抵达博尔塞纳湖,距离罗马只剩五十多英里。
在一连串的试探后,巴西尔发现敌人的骑兵很少,于是派出更多斥候,袭扰他们的补给路线。
东罗马骑兵趋近侦察,获得更详细的情报:维京大军的数量约为五万、拥有三十门青铜炮。
“只有这些?”
巴西尔的忧虑消除大半,罗马城超过九万守军,依靠坚固的奥勒良城墙,胜算概率很大,唯一棘手的是那些青铜炮。
时间流逝,法兰克人、希腊人掌握更多有关火炮的信息:
它的最大射程是七百米,装填速度超过一分钟,发射次数有限,估计不超过四百次。
前线部队汇报,这种武器的远距离杀伤并不高。关键在于士气打击,缺乏训练的民兵遭受炮击后,很容易出现溃散。
巴西尔计划利用城墙坚守,消耗敌人的火炮和士气,然后大举反攻,借助人数优势淹没这支蛮族军队。
又过了两天,前线传来急报,维京大军在博尔塞纳湖畔止步,似乎准备往北撤退。
什么情况?
难道我方骑兵数量太多,把对面吓跑了?
十月十三日,维京大军全面后撤,沿着原路返回托斯卡纳地区。
得知这个消息,罗马城一片欢腾,巴西尔始终猜不透敌人的意图,只能派出军队收复锡耶纳等地,等到维京人下次进攻,再利用这些据点削弱他们。
经过一夜庆祝,另一则消息传至罗马:三万巴尔干联军在波河平原遇袭,仅有四千人逃至威尼斯,剩余部队全军覆没。
“我明白这人的用意了。”
巴西尔恍然大悟,维格分明是在借鉴汉尼拔的战术:避开防御坚固的罗马,游走于防守薄弱的区域,在野战中歼灭意大利军队。
“他模仿汉尼拔,难道我要模仿费边?这算什么破事,时隔一千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重演?谁是大西庇阿、瓦罗,谁又是哈斯德鲁巴?”
战争的走向超出巴西尔的预期,他承认自己低估了北境之蛇的狡诈,对方根本不像一个冲动易怒的北欧蛮子,更像是一条潜伏在丛林中的毒蛇。
“北境之蛇,原来如此,世上没有叫错的外号,看来我要换个策略了。”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大肆劫掠意大利的乡野。如今,超过九万军队聚集在罗马城,其余地区防御空虚,巴西尔担心维格沿着东海岸一路南下劫掠,于是拨出部分军队增援东海岸。
然而,维格并没有照搬汉尼拔的行军路线。
汉尼拔进攻意大利南部,意图煽动当地的希腊城邦反对罗马共和国。时随境迁,如今的维京大军前往意大利南部,找不到任何一个潜在盟友,反而把己方的补给线暴露给敌人。
十月十五日,他召开作战会议,把下一阶段的重点放在北线战场。
“帕多瓦一战,巴尔干联军惨败,境内防御空虚。我打算让三个野战师北上,从波河平原的东北方向进入斯拉沃尼亚。
之后,你们继续向北,与第四师和波西米亚的部队配合,攻占摩拉维亚,让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等国失去作战能力。”
伯劳鸟询问:“南线怎么办?”
维格:“我带领直属师、骑兵师和一些守备团留在意大利,总计四万士兵。东罗马没有火炮,围攻要塞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我预计可以拖到明年夏天。”
会议持续一整夜,众人参考情报系统的信息,拟定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
十月十六日,三个野战师启程北上,沿着熟悉的路线穿越波河平原。
途经帕多瓦,维京大军避开了不久前的战场,远远望去,天边萦绕着大群的渡鸦,附近还有成群结队的野狗,它们眼眸通红,嘴角滴落着腥臭的涎水。
十月末,维京大军到达意大利的东北边境,进入斯拉沃尼亚地区。
当地居民主要是斯拉夫人,他们在公元七世纪迁徙至此,建立了卡兰塔尼亚公国。为了寻求自保,他们选择向法兰克人臣服,接纳了法兰克的封建制度。
总体来看,这片地区生产力较为落后,缺乏石砌防御工事,而且大量的军队丢在帕多瓦,无法阻挡维京人的进攻。
十一月初,维京大军攻占当地首府,指挥层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伯劳鸟:“敌人不堪一击,真正困扰我们的是后勤和天气,我们必须在十二月份降雪之前到达这座城镇。”
他指向地图北方的文多波纳(后来的维也纳),和当前所处位置相隔二百英里(三百公里)。
文多波纳在公元五百年前建城,起初是凯尔特人的领地,后来被罗马人、日耳曼人、阿尔瓦人占领,目前的统治者是一个法兰克伯爵。
城镇的规模不大,但它位于多瑙河南岸。一旦维京大军占据此地,巴伐利亚公爵领的船队沿着多瑙河顺流而下,输送粮食和各类物资。
下一步,获得充足的补给和船只,维京大军沿着多瑙河继续向东,攻占德文城堡。
再往后,维京大军向北拐进一条支流,逆流而上,经过一百多公里的航程,最终到达摩拉维亚的核心区——布尔诺。
这条路线是皇帝深思熟虑的成果,指挥层没有异议,依照计划行事。
之后的二十多天,维京大军穿行于丘陵和森林地带,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唯一的麻烦在于二十门青铜炮,严重拖慢了行进速度。
终于,赶在公元872年第一场雪降临之前,维京大军到达文多波纳,经过半小时的炮击和一个小时的巷战,维京人顺利攻占此地。
十二月八日,上游的雷根斯堡一次性拨来上百艘划桨长船,由道格拉斯的次子亲自押运,同时带来摩拉维亚的详细情况。
整个下半年,摩拉维亚仍然处于僵持状态,东部联军闲得无聊,在境内修筑更多的城堡,似乎放弃了进攻的念头。
第395章 托斯卡纳战场
得知摩拉维亚东部拥有二十八座石砌堡垒,伯劳鸟粗略估算,发现青铜炮的身管寿命不足,难以攻克全部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