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西北的繁华宁静,让在西北打了一辈子,见惯了生死的老种,想要给子孙后辈留下一条生路。
他不想自己的后人,从出生开始,就学着杀人的技巧,准备上阵厮杀。
西北有太多寡妇村了,多少的子弟没活到弱冠就战死。
他要利用自己征战一生的威望,为西北的子弟们,做最后一件事。
“召集营内所有都指挥以上武官,到府上来见我。”
----
种家军上下,都很久没有见过老种了。
从伐辽败退回来至今,老种极少在人前露面。
此时再见到这位种家军的老帅,人人都十分欣慰,老帅依然很健康。
外面风传老种经略相公,已经是风烛残年,马上要死了。
可是今日一看,他比原来气色可好多了。
众人进到大堂之后,纷纷上前,和老种行礼问好。
老种也笑着应和,就跟重回军营大帐一般。
不一会儿,小种也带着几个亲兵走进院子,他摆了摆手,亲兵们在院子里止步。
来见自家兄长,还不用带兵。
和其他人不同,他的脸色并没有多好看。
对于这次兄长召集诸将的目的,小种多多少少,也有所了然。
见他进来,本来落座的诸将,又纷纷站起身来。
“坐!”小种摆了摆手。
看着人都差不多了,老种轻咳一声,笑道:“我知道,外面都传我要死了,躺在床上连便溺都要人清理。再不见一见你们,你们该信了。”
堂中哄笑一片。
就连小种,也忍不住抿了抿嘴。无论如何,兄长身体好,是他喜闻乐见的。
“从伐辽大败,咱们的兵自行回乡之后,朝廷对西军多有芥蒂。这些年,我们白白吃着朝廷的粮饷,却什么都不干。这样的日子虽然安逸,却不能长久。”
“想要不被裁撤,就要让朝廷看到我们的用处,大宋的米多,但他不养闲人啊!”
“如今金国再次南下,被堵在了河北,两方鏖战正酣。朝廷从一开始,就下诏允许各地人马自行前往追杀敌寇。我欲亲率大军东进,到那河北去,到幽燕去,咱们从哪跌倒就从哪再挣扎起来。”
底下诸将看向老种,不知道他还能不能率军远征。
老种笑道:“如今这道路好走,你们不必用这种眼光看我,我这把老骨头,还没到走不了路的地步。”
小种的脸色愈发难看,他微微侧身,皱眉道:“既然兄长要奉诏讨虏,让我带兵即可,何必亲自去一趟。”
老种看向他,沉吟片刻,道:“我不放心。”
此言一出,小种脸色愈发难看,他拳头攥的很紧,但最后还是没有说话。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是对的。
兄长的选择,对种家和追随种家多年的这些人来说,或许是更好的。
他不用看向周围,都能感受到堂中诸将的兴奋躁动。
这一次和童贯伐辽可不一样,定难军前面几仗,打的实在是太精彩了。
出兵暖泉峰,以迅雷之势,横扫还没被鞑子占据的东胜州、朔州、应州,继而拿下云内大同。
如今又席卷蔚州,凿开五回岭,重新占据涿易二州。
颇有雷霆万钧,锐不可挡之势。
此时参战更像是在交投名状,至于定难军缺不缺这些人马,还真不好说。
别的不提,在西北,他们还保持着相当的兵力。
吴阶是个主持过十万大军,攻克西平府的大将,也留在了西北。
结合他们如今的声势,给人一种尚有余力的感觉。
小种知道,即使是自己不想,也根本无法阻拦种家军内部的人心了。
更何况还有兄长的支持,他们不会听自己的。
“小种,你留守永乐城可好?”他故意笑吟吟地称呼小种,来增添些轻松气氛。
小种摇了摇头,说道:“此战注定要写入史册,我哪能缺席!”
既然不能为国尽忠,那就为中原,去击溃那些鞑虏吧!
最好是能战死沙场,不用再想这些烦心之事。
----
太原,衙署。
自从凿开五回岭,战局突变之后,这里就异常地忙碌起来。
好在陈绍已经习惯了,如今他确实不该随便去战场上去。
一来他在定难军中,威望足够,不需要跟赵二一样去捞功绩名声。
其实要是真让赵老二把幽燕掏了,后世多半也就不会传什么斧影摇红了。
《熙陵幸小周后图》也就成为一桩美谈,大家只会说果然是英雄人物,就是风流。
人家太宗看上你老婆,是给你脸了,李煜你不要不知好歹...
因为这个功绩可太大了。
终结五代十国乱世啊!
最气的是,他也不是没有机会,前期局势还是很好的...
如今陈绍就坐镇太原,哪怕是前方有小败,也可以及时调整,绝对不会出现淝水之战、雍熙北伐这种,因为领袖在场,而直接溃败的局面。
突然,有人进来报信,说是传来陕西消息。
来人是鄜延路刘光烈的人,他抱拳之后,诉说种家军的动作。
听完之后,堂内鸦雀无声。
“老种亲自率兵,带领包括小种经略相公在内,几乎七成以上种家军,去往河北参战?”
从鄜延传来的消息,让陈绍有些意外。
“他身体可好?”
“人人都说,老种相公身体尤胜以往。上次能随童贯伐辽,这次只走一半路程,应该是没事。”
陈绍点了点头,他们肯定是会走太原,到时候把老种留在太原吧。
说归说,让这么大年纪的老头,去战场上厮杀。
陈绍不是童贯,干不出这种事来。
而且种师道留在太原,不是没有用处,这人带兵几十年,十四岁上的战场,经验值丰富。
后方谋划筹备,都可以参加,贡献比直接去战场要大。
而且他要是去了,资历太老,很容易就喧宾夺主。
前方还是要以三大主力的统领为主,他们三个配合已久,彼此默契,主持前线战事足够用了。
填进去多少人马,那也只是增加手中筹码,不需要调这种宿将去帮忙。
李唐臣等人,则是一脸高兴。
无论如何,老种亲自前来,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
从此种家军内部,也该明白,今后的走向了。
其实定难军和种家军,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当年陈绍娶了种灵溪,嫁妆就是一座银州城,还有无数种家军老卒和中低阶武将。
他们被种家放出,来到定难军,升迁速度极快。
如今已经是中流砥柱了。
陈绍掐算着日子,老种要是留在太原,和自己一道远程谋划战事,筹备后勤。
那他大概率,还能见到自己和环环的孩子出世。
说起来,这个孩子身上的血脉,更是加深了定难军和种家的牵绊。
感受到衙署内,一群人的振奋,陈绍心中暗暗点头。
人在创业阶段,尤其是创这种大业,会激发出无限的潜能。
他的聪明才智,惊人的毅力,无穷的精力,就好像是一下子全释放出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镇之才,可以横扫天下。
开启了这个模式的男人,已经不是平常那个他了。
一群男人聚在一起,只有在这种时候,是最有激情的,其他任何事都比不了。
什么加不加班,累不累?
你说累了的可以回家,就看看有一个肯走的么!
第238章 入伙
太原城东北方向官道,烟尘如雾弥漫而起。
这条官道,蜿蜒曲折在河谷之间,从雁门关经代州过石岭关而抵达太原府。
正是前线和此间交通往来的最主要通路,也是河东官员,倾注心血,半年完成的奇迹工程。
如今正值盛夏,按理说这个季节,赶路的人不多才对。
但是此时,却车马喧嚣,往来人马昼夜不停。
在太原府西面诸条道路,许多军寨甚至都拆掉了,因为完全不用再考虑太原的防御问题。
谁说这时候有人能打到太原,绝对是脑子有问题。
在东面方向上,只有一些太原府兵的逻骑不时经过,盘查往来之人,同时还要遮护这条支撑雁门防线的主要道路。
定难军的运输补给体系,现在也开始全力运转。一支支车队已经就道,将积储在太原府的粮草军资,次第向着前线运去。
这条道路之上,依稀又恢复了盛唐时候,那种繁忙热闹的景象。
此时,远处尘烟升腾,就代表一支军马正在疾疾赶来。
放在陈绍没来之前,传闻女真西路军即将南下进攻太原,那种人心惶惶风声鹤唳的时候,说不得现在道路之上那些民夫就要一哄而散,有多快跑多快。
可是现在,这些民夫却在道中,踮起脚抬着头擦着汗向东而看。
女真鞑子?女真鞑子有什么好怕的,现在代王坐镇太原,兵强马壮,就算是鞑子,有代王在,还怕个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