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两侧,就是一群群翻过五回岭,杀入涿易二州的骑兵。
而扶老携幼的难民,在大军通过之际纷纷躲到官道两侧,木然的站在烟尘之中,看着这支军马通过。
这段时间,你来我往,燕山府的涿易二州,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经经历了十几次易主了。
每次都被屠杀劫掠一顿,包括前段时间撤走的常胜军,也没跟他们客气。
而此时定难军,也在将他们驱赶到城中,不允许任何人在城外。
他们说是坚壁清野,百姓们也不知道该不该信,反正无从抵抗,只能是听话进入城中。
他们看着这支大军疾疾而奔,卷动烟尘,人喊马嘶,各个奋勇。
人人都是满面烟尘疲惫,却每名甲士都是意兴高昂,哪怕只是在侧一看,都知道这支军马从上到下,恨不得马上赶到最为惨烈的战场,然后上阵杀个痛快!
涿易二州的百姓,已经很久没见过这种宋军了,听说这些人其实也不算是宋军,而是女真鞑子嘴里常骂的“西蛮子”。
涿易二州的百姓,经历了刘延庆、郭药师,对大宋军马的好感本来已经降到了最低。
看到这样士气高昂的军马,一个个都是真心渴望他们不是宋军。
诗人们嘴里的“王师”,在燕地百姓眼里,比他娘的异族还不如。
而身边同样疲惫的民夫,还有云内辅军,正在组织看管百姓入城,看到燕地百姓如此模样,不无自豪的就从旁解说。
“这就是定难军!灭夏的定难军,在云内将鞑子们堵得死死的。”
“他们是女真鞑子的克星!”
“云内就是他们收复的!”
涿易二州的百姓,听着他们的吹嘘,心中更是安定了些。
不管是云内的辅军,还是民夫,他们以前和幽燕一样,都是大辽的百姓。
对于燕地百姓来说,云内的这群人,反倒觉得更亲近一些。
这支军马,正是韩世忠亲领一部。
在打破五回岭之后,定难军三大主力,士气已经高涨到了顶峰。
这几日内,韩世忠东奔西走,竭力布置调度军马,要在这里实现代王的谋略,将女真鞑子的主力,尽可能地歼灭。
多杀一个算一个!
最好是一个不留!
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存在其他可能,双方必然是不死不休。
韩世忠很清楚,即使是他们逃了出去,收复了整个幽燕,未来还是会打。
直到一方彻底毁灭为止。
两边都是强军,不把对方彻底按死,谁也不放心。
韩世忠看着麾下兵马有条不紊地行军南下,心中舒了口气。
前几日,他们疯狂进攻附近周遭的城镇,大有继续向北的意思。
军心士气如虹的时候,都想着开疆拓土。
强行聚兵南下,是需要很高的威信的,好在这些人也都服他。
听说鞑子正在老巢聚兵,南下支援他们的两大主力。而在更东边,郭药师这个反复无常的人,又一次背刺了主子,要在辽东割据了。
韩世忠不管他们如何,自己是一定要帮代王打赢这一仗的,代王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
消灭鞑子主力,比攻占城池有用多了,把这支唯一能威胁到自己的兵马打掉,那全天下的城池,都是予取予求!
烟尘卷动,蹄声如雷之际。南面突然又是数骑奔来,骑士身上背旗,正是定难军中急递的样式。
韩世忠见状也不等亲卫通传,就亲自打马迎了上去。这几名骑士也远远就看到了大军南下洪流,放慢了马速。
看到韩世忠靠近,骑在马背上的信使滚鞍下马,躬身行礼。
韩世忠在他们面前勒住坐骑,不耐烦的道:“军情紧急,哪来的恁多鸟礼?老朱那里如何了?”
骑士抬头,一张满是汗水烟尘的面孔,尽是兴奋之色。
“回韩帅,金帅已经攻克霸州,他说决战大概会在白沟河。”
“和俺想的一样。”韩世忠点头道:“女真鞑子到了何处?”
“两路鞑子军马,已经在河间府汇合!”
“好!”韩世忠呵呵笑道:“汇合的好啊,要是他们分散各自突围,还有点麻烦,聚在一块是不服啊。”
分散固然会有漏网之鱼突围成功,但是女真的这两路人马,包括他们的统帅宗翰、宗望,都是极其自傲的人。
他们必然是奔着击败定难军,翻转局势来的,怎么可能会分散突围。
第237章 老将
永乐城。
老种也搬到了这个城池中,这里记载着种氏一门,在西北为中原的安稳所做的贡献。
以大儒之家,镇守西北,抵御夏贼,三代人战死无算。
种家对得起大宋,对得起中原。
男人老了,就喜欢回到孩童时候的住处,老种厮杀一生也不例外。
东边的战况,他偶尔也会听前来探望的老部下说起。
与之相比,老种更在乎的是,如今西北的和平宁静。
有时候,他会让孙子辈搀扶着,来到家中的高楼。
看着街道上来往的客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西边来的。
原本是生死仇敌的西夏人,如今牵着牧场上的马匹,驮着青盐、甘草、皮货...经过永乐城中转,去往中原兜售,再带回丝绸瓷器。
种师道每每看到,心里就会充斥着一种很玄妙的感觉,他自己也说不上是什么感觉,总之就会很放松。
要知道这座永乐城,当初就是为了拦住西夏人而建的,如今却成了两边交流的中转。
原本在野外见到,就要你死我活,刀兵相见的生死大敌,如今也能坐在一家馆舍饮酒歇息。
人老了睡眠轻,种师道一大早就起来,正在院子里,侍弄新种的花草。
突然院子里进来一个孩童,手里扬着一张纸,道:“阿翁,阿翁,有你的书信。”
种师道微微一顿,默默收起了水瓢,叹了口气。
该来的还是来了。
听说女真人在五回岭的防线被凿开,打了一辈子仗的种师道,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
哪怕只是从只言片语的描述中,他也能清晰地判断前线的局势。
定难军已经占据了主动,正谋求将女真主力击杀。
而女真人最好是退出幽燕,但是他们太自负了,想要一战扭转乾坤。
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把定难军从云内防线调出来。
身为一个边军老将,种师道对云内那条防线---大同、应州、代州、太原,着实眼馋不已。
哪个守将握着这条防线,都能高枕无忧。
正所谓旁观者清,利益之外的种师道,很清楚地明白。
在金国丢失大同之后,最好的办法就是固守已有领土,赶紧消化庞大的契丹帝国。
积蓄力量,再从东边猛攻,而不是上头,去寻求和定难军的决战。
他太清楚,定难军是一支什么样的怪物了。
就算是最严峻的情况发生了,定难军在关外战败,哪怕是全军覆没,只要陈绍逃回西北。
他依然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看一看这永乐城的道路就知道了,西北已经完全被盘活了。
他握着书信,不用看已经知道了内容。
陈绍在陕西诸路的布置,已经十分到位,距离河东最近的鄜延路和府谷折家,都在陈绍的掌握之中。
西北还有几支兵马,但是他们要动,就要经过鄜延路和府谷。
从目前的情势来看,秦凤军、泾源军合在一起,也打不过鄜延军和折家军。
陈绍只需掐断汴梁对他们的辎重补给,这两路人马就会不战自溃。
因为他们不具备定难军那种自给自足的本钱。
而大宋的钱袋子,有一大半,掌握在陈绍的人手里。
西军中什么姚古之流,若是真敢背后通刀,还得到汴梁粮秣支持的话。
陈绍的骑兵从河东出发,一天时间就能杀到汴梁...
那如今他惟一要解决的,就是种家军了。
毕竟老种在西北的号召令是很强的。
陈绍不会让他安安稳稳地手握重兵留在西北,定是要他把兵马派去参战...
展开书信,果然如此,只是语气好像比老种想象中更客气一些。
他不禁想起那个从西北崛起的年轻人的模样,虽然接触不多,但是陈绍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
他身上少了一些年轻人的毛躁,异常地务实,而且认定的事,做起来义无反顾。
这一点很可贵,自己身边,也算是调教出了不少西军子弟。
他们都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干扰,因为别人的话,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主张。
而陈绍则不会,他要灭西夏,真就靠修堡寨,一步步将西夏逼死了。
他要对付女真,真就是从一开始,就开始做出兵的准备。
以前自己还没看清他要做什么,直到暖泉峰出兵,才看懂了陈绍在西北三年的布置。
他要修河,就会挽着裤腿,挤出本就不多的财计,一点点挖开河渠,终于使西北连成一片。
等到他有了更大的权力,占据了河东,这种性格表现的尤为明显。
汾州到大同,这条唐时古道,已经荒废了几百年。
他从决定修的那一刻,就直接开始动工,整个河东的财计、民力全都集中起来,半年时间完工...
如今种家军,恐怕真要动一动了。
种师道有些担心,他怕小种会不听他的安排差遣。
看惯了西北的改变,老种的心态,正慢慢发生着变化。
以前的他,或许会对弟弟的高傲和忠贞感到与有荣焉,此时他却想的更多了。
因为供他选择的道路,也多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