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208节

  西北都说他快死了,就剩一口气,还有人说他其实已经死了。

  是西军怕朝廷趁机裁撤,才秘不发丧。

  这些谣言十分粗浅,明白人一听就知道是假的,奈何有人愿意信。

  老种坐在院子里,看上去还算精神,身前盖着一个毛毯。

  见陈绍进来,他轻轻抬了抬头,没有说话。

  这老东西心里有气。

  陈绍暗笑一声,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提起折凝香的事,最好连环环也不提。

  他回过头,对随行的吴璘说道:“外面那群贼厮鸟,都在传种太尉身体不行了,我看全都该打一百军棍,这完全是造谣啊。”

  “你看看太尉,气色多好,比我还红润。”

  吴璘干笑一声,不敢应话,他是西军出身,对这位西军图腾,心里多少有些敬畏。

  倒是大虎,呵呵憨笑。

  种师道没好气地乜了他一眼,问道:“你在这待几天?”

  “几天?”陈绍道:“军情紧急,我来看看太尉,马上就走,晚膳就不用准备了,等我驱除鞑虏,再来和太尉举杯。”

  种师道站起身来,“那我得去看看你的灵武军,传说成立一年就灭过国的新军。“

  “吆!能站起来啊!”

  “少废话!”种师道没好气地说道:“前面带路吧。”

  种师道走的不慢,陈绍疑心他不但能站起来,搞不好还能骑马。

  毕竟他从河北撤下来之后,就一直在养身体,深居简出。

  历史上,他可还率兵勤王呢。

  延安府城外,四下里,一片人喊马嘶的声音。

  种家军将士,看着老种的身影,全都激动不已。原来老种相公病的没有传闻那么厉害,他如今都能出来走动了。

  种师道和陈绍,站在城楼,俯瞰着这支兵马。

  甲胄鲜明,旌旗猎猎,老种是知兵的,一看军容就是强军。

  而且人人顶盔带甲,让这员老将,看的窝心不已。

  他们西军,穿着狗皮袄的,都算是士卒中的厚甲了。

  只有西军子弟,才有一副好甲穿。

  甲胄好的军队,上限一定很高,这一点没有人比老种更清楚了。

  灵武军给老种的第二个印象,就是马真的很多。

  因为这次是去中原,辎重都不需要他们亲自带,而是由商队来解决。

  驮马都不带,全都是战马,骑兵一人两匹都是常态。

  老种和西夏兵打了这么久,自然知道,西夏兵经常都是一人两马,甚至是一人三马。

  这是他眼馋不来的。

  人家定难军那小小地盘上,有五个优质牧场,有无数牧民。

  光是品种,就有横山马、夏州马、河西马、吐蕃马四种。

  而西军?

  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事实上,陈绍也有话说,你们西军虽然底层穷,但是将门豪奢是出了名的。

  我定难军则正好相反,羡慕我?你们还不配。

  西军将门,主要就是四家:种家、折家、刘家、姚家

  他们大多是百年世家,长期边贸、军功、贪腐...积累了巨额财富,生活极度奢华。

  缺钱、缺粮、缺饷,那是小兵的事,和我将门有什么关系。

  将领骄奢怠惰,治军不严,训练废弛。军中腐败滋生,克扣兵饷导致士兵贫困、士气低落

  史载“陕西饥馑,军士衣屦穿决,形如乞丐”。

  而将门子弟,则是骄奢淫逸,衣食住行都是极尽奢华。

  首先就是住,在京城和边境重镇兴建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府邸园林,远超一般官员标准。

  刘延庆家族在开封的宅第富丽堂皇,为人侧目。

  日常饮食讲究排场,追求珍馐美味;服装饰物使用金银珠宝,极尽华贵。姬妾成群:豪门子弟多蓄养大量美姬娇妾,生活靡费。

  仆从如云:役使大量仆役、私兵,排场盛大。收藏珍奇古玩、名贵字画。

  这种反差之下,战斗力能保持才怪。

  陈绍看着老种的眼神,心中暗暗摇头,说到底,西军是百年下来的产物,暮气沉沉;

  定难军正是初创时候,前途广大,人人争先,充满了活力。

  “兵马不错,可是你养得起么?”种师道忧心问道:“此次道路难行,沿途的治所,粮食军资是没有多少的。河东聚粮,只够他们自己消耗。”

  陈绍笑道:“不是还有漕粮么?眼看要化冻了,运河开通时候,漕粮就到了。”

  种师道皱眉转头,看着陈绍,心道你是不是疯了。

  漕粮能有你的份么?

  但是仔细一想,他又觉得有些惊悚起来,陈绍真是跟朝廷讨要么?

  他要是抢呢?

  陈绍想起前世很有名的一句话: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大宋富裕,产粮区极多,但是如今兵马不行;

  自己兵精将猛,战斗力强悍,这不是巧了么这不是...

  大宋的粮食,大多落到了不缺粮食的人手里,是时候改变了。

  “你真是去河东么?”种师道突然问道。

  “千真万确。”陈绍说道:“太原不能失守,孟暖不能被灭。”

  “那个叫孟暖的,在应州治所,真能挡住女真西路军?”种师道有些不信,尽管西路军因为道路问题,暂时无法大军南下。

  但是孟暖才多少人马?

  女真鞑子只需派出一个先锋队,就能克城了吧!

  种师道是研究过金灭辽之战的,对女真人的战斗力,心中有个大致的估测。

  反观孟暖,只是应州一个豪强,手底下三五千乌合之众。

  “打吧,打过之后就知道了。”

  陈绍懒得多讲,在童贯畏惧女真,只敢赎买燕京的时候,陈绍早就开始渗透应州、朔州了。

  他了解孟暖,更清楚应州治所的防御力。

第163章 还有兵马

  定难军从暖泉峰出击,短短时间内,攻下了原本属于大辽的大片疆域。

  并且成功守住,正在和女真僵持。

  事情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下去,让整个大宋瞠目结舌。

  似乎,他们定难军,又回到了用熟悉的堡寨战法,来耗死敌人的阶段了。

  其实陈绍他们十分清楚,耗死西夏可以,耗死女真不太可能。

  女真人手里如今土地太多,资源太多,和王朝末年的西夏不同。

  之所以两边僵持了起来,是因为翻浆期,大规模的会战无法爆发。

  但是在东胜州,小规模的战斗从未停止。

  云内诸州的豪强纷纷选择自己的阵营。

  有像孟暖一样降定难军的,也有降了女真的。

  陈家堡四下里,一片人喊马嘶的声音。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孤悬黄河,四下不靠城镇的小小坞壁,已经变了模样。

  大辽东胜州疆域很大,但是像样的城池没有几个,大多是这种豪强自保而设的小小坞壁。

  陈家堡原来低矮的寨墙已经加高,在这一带,什么都匮乏,就是石头多。

  原来仅仅夯土的寨墙,如今已经用新采的石块包了起来。

  外层虽然未曾打磨,还露出枝枝丫丫的石头茬,但是防御力比以前高了不少。

  寨子四周的壕沟也挖了一圈出来,又深又阔。

  饶是天寒无法引水进来,一丈多深,两丈多宽的深濠,下面还埋着削尖的木桩,掉下去也就一个死。

  一个关隘的防御体系,从骑寨直到坞壁堡寨。

  沿途还要依着黄河节节设立小寨,互相之间能以弓弩相接,可为援应。

  再从周围的高岭上,建立主堡屯粮屯械,还有重兵,作为最后的依靠。

  韩世忠正在打造自己的防御体系,看着寨子外撅腚干活的夏州民夫,笑着骂道:“这群人做辎重队,真是好生熟稔,俺从军二十多年,也没见过这么会挖沟垒墙的。”

  这些民夫,干起活来,不光是卖力气。最重要的是配合的极好,各自分工明确,没有无意义的劳作。

  不管是采石加固寨墙,还是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挖出这么一条壕沟出来,需要的都是大量的人力。

  以陈家堡原来土著加截获的难民,就是干到明年也别想收工。

  而夏州来的这些民夫,却是效率惊人,眼看着堡寨的加强已经像模像样。

  一来他们这些年,一直在修建堡寨,而且彼此都是一个堡寨出来的,所以配合默契,工艺熟稔;

  二来这道防线被击破,接下来顶在前面的,就是他们夏州。

  所以大家干起活来,格外卖力气,今天修的坚固一点,自己的寨子和亲人,就不用被女真人围攻。

  在寨墙上巡守的,是穿着杂乱服色的北地壮汉,他们都是云内州的百姓。

  这些人身上的盔甲极少,兵刃杂乱,跟城寨中韩世忠的贺兰山兵团完全没法比。

  但是在这等荒僻地方,聚集起这么多壮健汉子,就是一股足够慑人的武力。

  还有穿着整齐铠甲,裹着披风,戴着铁盔的贺兰山军官统摄着他们。军纪此时还谈不上森严,但是至少是有编伍,有组织,有号令。

  这些苦寒之地长大,生死看得比大宋百姓轻了许多的北地汉子,一旦有了部伍统摄,其战斗力又和以前不同。

  负责其他攻陷区的巡查、约束百姓、警戒放哨都没问题。

  而且他们的人数还真不少。

首节 上一节 208/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