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贺同贺。”
崔林压低了声音,说道:“三爷,西边来人了。”
刘光烈抽了一下鼻子,似乎有些风寒,问道:“说了什么?”
“东家叫他们传话来,要我们全力配合三爷,救出老刘相公。”
刘光烈一听,顿觉浑身轻松,眼中却隐隐有泪光。
绍哥儿,还是够仁义啊!
----
雁门关东北二百余里之外,正是前辽西京道彰节度使治所应州。
以前大辽西京道地域虽然十分寥廓,但是人物、菁华全聚在了大同府盆地。
应州就正卡着大同府盆地南端通路,周遭山势陡峭,道路难行。
应州内卧羊山海拔足有两千三四百米,望之森然。
一群人,正艰难地越过此地,他们就是陈绍派来的使团。
本来陈绍只是让翟奉达去云内州找完颜拔离速。
但是夏州的李孝忠,执意要隐藏身份,亲自去大同府。
而且他不走传统的沙漠道路,而是从府谷折家借道,走朔州、经应州,要去大同府见女真在西北地区的金国元帅右监军完颜希尹。
李孝忠他的胆子向来很大,年轻时候,就专门到西夏腹地牧场去盗马。
如今既然和女真人还没撕破脸,危险系数其实是很低的,他很想来看看,未来的对手究竟如何。
其实就算是大宋和女真撕破了脸,以女真人的性格,也会拉拢陈绍叛宋的。
李孝忠有恃无恐,顺便刺探一下地形,与当地的豪强取得联系,万一真的打起来,这些地头蛇的归属,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将者,熟悉地形是很重要的,李孝忠只要看过的地方,就像是刻在了脑子里,一般是不会忘记的。
陈绍从女真人手里买生口,隐藏的好处越来越暴露出来,其中有很多辽人官员,是掌管机密文书的。
被俘虏之后,不敢暴露身份,只被当成了普通奴隶。
结果来了陈绍这边以后,经过几日的试探,得知没有危险,就主动自爆身份,然后绘制出不少辽地旧日的地域图。
如今这伙人,就是按照地图走的。
应州向南向北,地势都相对平缓许多。
这种地形,正是兵家必争之要隘。
当年辽人在此设下节度治所,就算宋军突然逆天,想收复云内诸州直指西京大同府,应州这个要隘,也绝难越过。
随行的李孝忠,看着眼前的道路,心中暗暗盘算,一旦开战,必须先拿下应州!
守住这里,就卡住了西京大同府女真鞑子南下的道路。
回头过来,朔州武州等地,如在囊中。
而且应州是西京道一个不大不小的粮仓。
原因无他,应州水资源太丰富。桑干河和浑源川都流经其中,植被也未遭破坏。
虽然平地不算多,可是河谷间的田地都是北面难得高产的良田。
而且这里畜牧业也甚是发达。前辽时侯,与宋直面的朔武诸州,都要靠着应州的粮食支撑。
李孝忠的麾下,有很多辽人,他每天都和这些人探讨。
辽人已经亡国,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西京道因为兵火破败之后,应州靠着底子厚,应该还算是此间积储最多的。
女真人占据了大州大城之后,对下面的地方其实统治不到,因为他们人太少了。
就跟当年鬼子在华北有点类似。
女真鞑子在大同府里享福,时不时出来扫荡,地方豪强则是毫无疑问的互相攻杀,抢夺地盘。
原来彰节度使的兵马被耶律延禧征集调走后,当地一个地方豪强李茂占了上风,一举盘踞了应州州治。
他把此间积储全部掌握在手里,养了一支足有二三千人的军马,披甲真正临阵能厮杀的骨干至少四五百。
在这里已经算是相当大的一支地方武力了。应州境内的坞壁豪强,都多少要支应他一些,俨然就是此间土皇帝。
李茂祖上是汉人,云内诸州沦陷百余年,西京道更是各族杂居。
李茂也实在说不好确切是哪族的了,他心里时常在想,今后不管投靠了哪边,都得选一个合适的祖宗。
投宋、投金,就咬定了说自己是汉人,因为女真人对契丹族,那可真是恨到了骨子里。
李茂祖祖辈辈,都是马贼,遭逢乱世,因为能厮杀有些老弟兄,居然成就一番局面。
可他虽然不识字,却是个心胸大的,不想当这种土皇帝,只想得一个真正贵官做做,能传下去那种,让自己的子孙,不至于跟自己一样要搏命。
在云内诸州还是几方都不管之际,踌躇着不知道投向哪一方。
女真兵强,自不必说,李茂自谓麾下有几千健儿,女真偶尔来十几骑游骑,李茂都丝毫不敢放对。
他只能是竭力支应,鞑子要什么给什么。惹得西京大同府的女真鞑子,没事就经常有些散骑来走一遭,捞些好处。
不用厮杀就有丰厚获利,女真鞑子也不是真轻生死到那一步,非得将李茂打垮了再说话。
女真上下,现在也正在消化巨大的胜利果实,内部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权力争斗,不等格局稍定,暂时还不会大举向外扩张。
不过这些女真鞑子,将本族之外的人看得极轻,不拿其他族的人当人。
李茂虽然已经竭力讨好他们了,也没得到什么好,每次女真鞑子的游骑经过,都是抢着金银财帛,马上捆着女子。
他们见人要打便打,要杀便杀,就像是当年大辽的‘天使’去他们部落时候一样德行。
李茂麾下负责支应他们的,已经有很多死在了他们手里。
这些鞑子得不到满足就杀人,心满意足了接着就狂笑而去,根本不将这里当一回事。
这也是李茂没有决定彻底投金的原因,他家底太薄,万一被女真人耍了,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且不是到了绝路,谁愿意去投降伺候这么一群恶鬼一样的女真鞑子。
至于南面大宋,更是叫人看不懂。
照理说现在大宋声势不坏,和辽人并称大国,向来富庶天下闻名。
近年来,听说提兵伐辽了,要收回燕云十六州!
可是李茂就觉得奇怪,照理说应州也属于燕云十六州来着,怎么就未曾见宋人一兵一卒来此?就算他想投靠,也找不到人投靠啊!
而且女真和宋人之间,也不好说。他是北地人,最是明白这些新起胡族的性子。弱肉强食,有着难以餍足的扩张掠夺。
击灭了辽国,女真正是心气最盛,兵锋也最盛的时侯。这么富庶的大宋,怎么可能将来不打主意?
自己别前脚投了宋,后脚女真鞑子就打过来了。
应州就在西京大同府马足之下,虽然有地势之险。可是自家这几千破烂,就算对着现在西京大同府的数千真女真兵,都是一丝一毫胜算都没有。
云内诸州现在算是空白,女真人可以丝毫不在意,可真的和大宋开打之后,就不一样了。
万一自己改了大宋旗号,逼到女真人随随便便来一击,自家这点基业,就算是交代了。
每每想到苦恼处,李茂都在当日彰节度使衙署当中,抱着以前也算高门大族的辽人小娘叹气。
他奶奶个雄的,在这乱世,想找个好主子,指望将来吃口安稳饭都难!
实在理不出个头绪,李茂也就只能先抛开。
北地冬日降临,四下寒风呼啸。路上行人断绝,应州储粮不少,有肉有酒。
更有女娘暖脚,等舒舒服服的挨过这个冬天,到时候再想法子就是。
俺李茂也是一时豪杰,不管怎的,总是能有一条路走罢!比起当日马贼忍饥挨饿,在山里冻得瑟瑟发抖,现在已经是天上的日子了!
第137章 燕地悲歌
应州四下的坞壁,看着一支奇怪的人马,正堂而皇之地穿过这片危险的区域。
他们的旗号,打的是定难军。
大家偶尔也听过这定难军,据说正在大肆收购辽地汉人。
大同府的女真鞑子,没少抓当地辽人去充数,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大家对定难军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钱。
这么多人口,不知道买去做什么。
不过当地汉人,确实对定难军很崇敬,别管他目的是什么,人家打出的旗号,就是同宗同族,要拯救沦陷北境的汉儿。
打听到他们是去大同府谈买卖的,没有一个人敢来招惹他们。
万一惹恼了大同府的女真鞑子怎么办。
李孝忠一路上观察着附近的坞壁,微微叹了口气。
“怎么了?”随行的副将问道。
李孝忠低声道:“此地虽然有不少的兵马义士,但是却没有一个厉害人物将他们聚合起来,如此零散,只能是被女真人踩在脚下。”
他们这一路走来,也见过女真鞑子四下杀戮掠夺,朔州、应州当地豪强,都只敢躲避,少有敢抵抗的。
他也想过定难军若是主动进入,这些人的选择,思来想去都觉得这些当地豪强不足信任。
他们中大部分人,只是想着自保,或者在女真人祸害完百姓之后,他们去捡点汤汤水水。
与山贼土匪无异。
节帅花钱买人的手段,实在是有些高明,女真鞑子为了换奢侈品,把很多辽军俘虏仆从军当成生口给卖了。
原本人手就不足的西京府,更是无人可用,他们整日里在大同府内享乐,完全也不在乎将来怎么治理。
毕竟在很多女真鞑子看来,等击杀了天祚帝,报了血海深仇,还是要带着战利品回老家享受去的。
谁乐意背井离乡。
此时,女真上层,还顾不上大肆封赏土地。
他们对脚下征服的土地,没有认同感,不觉得这里属于自己。
只顾破坏、杀戮,像极了当年日本鬼子。
就这种做派,能得到人心才怪。
西京府不管是哪一族的人,看女真鞑子,都跟看恶鬼一样。
李孝忠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此时若是有真正的豪杰入场,这些坞壁虽然没什么拉拢价值,但是在百姓中肯定是一呼百应。
尤其是已经具有些名望的节帅。
李茂在府上听说下面来了一支奇怪兵马,赶紧来到应州治所城墙之上,呆呆地看着这群人。
突然,一个壮硕的武将,从队伍中骑马出来,在城墙下高喊:“我乃定难军夏州参将,护送使团前往大同府,可否开城门歇歇脚。”
“定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