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 出发计划
在吹鼓和鞭炮的间杂中,也能听到厨房母亲和李夫人等人的说笑声,胡盈盈也是到了厨房打下手。
大家要搓汤圆,广东和北方不同,北方则是大抵在包饺子,也就是扁食。
南方没有吃扁食过年的习俗,而是汤圆,也是象征新的一年,团团圆圆的意思。
除了搓汤圆,便是在厨房炒制葵花仔和南瓜仔,还有一些麦芽糖块,方白糖块,以及炒制好的这些各种瓜子。
这是为了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时,可以有零食佐客。
再穷的人家,只要稍有余力,最少是会备一些这样的零食,到新戚家走动时,则是会带一些云片糕之类的糕点,都不是很值钱,宾主双方图个吉祥喜气。
炒制豆子,瓜子,是要在铁锅里加上细沙,炒到香气飘出来时,沙子早就炒的滚烫,随着锅铲动作,细沙在锅里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是大明朝过年时的况味,同样也是流传到几百年后,最少范进穿越前的小时候,过年时也是相差不多,只是后来越来越发达,城市的霓虹灯越来越亮,这些旧日的习俗也如积雪遇到烈日,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
嗑着瓜子守岁到子时,放了火炮,大家各自安歇。
大年初一时范进就是带着赶过来的吴四喜和吴七斤一同出门,今天是要用两个长随了。
门房就是叫吴敬紫暂且担任,好在老头也是识字的,可以看的懂人家的拜帖,并且对来客进行登记,以免范进不能回拜,导致失礼。
这就是大明特有的特色了,普通的农家百姓,是按着亲戚的远近亲疏和长辈的排列,在初一开始一一上门拜访,在最亲近的亲戚家里留饭,或是在家等着亲戚上门。
而有些身份的,就是要在这一天相当辛苦了,吴四喜和吴七斤两人,一个负责带着装满范进名帖的包裹,一个则是负责上门投递,两人彼此分工合作,才能把这个艰巨的任务给完成。
范进的帖子是在年前到县城定制,洒金的名刺,上有范进的名讳和科名等资料,这是名刺的特色。
范进投的只是县城里兴社成员,在门房放下拜帖,对方收下,就等于是拜过年了。
兴社成员在县里有好几十人,挨家挨户的投递,工作量也并不算小。
这还是范进相对收敛的结果,只投熟人和与自己相关的人,比如除了兴社成员外,还有一些商业上合作的伙伴,比如南海县城从范家工坊进货的商行,杂货铺子,酒楼,拜帖也要投到这些人家,以示尊重。
另外就是县里的教喻学官,名义上他们也曾经是范进的老师,在大明这个讲究尊师重道的时代,不向老师拜年也是极为失礼的行为。
然后就是县里的几位官员,打过交道的典史和县丞等等。
这样加起来也是有过百家了,一上午就得扫完,基本上就是吴四喜和吴七斤分别行动,配合着把名刺放到人家的门房,任务就算完成。
在城里的衙前街一带,基本上是富贵人家聚居的地方,来来往往的都是拜年投帖的人,彼此间还得打个招呼,说几句恭贺新年的话,一上午下来,范脸笑了。
这就是大明特色的“扫街”拜年,类似后世的群发短信,不过毕竟还是得亲自上门投上名刺拜帖,诚意还是要比群发短信要高的多。
到了县衙时,范进才知道林县尊昨天大年三十就出发了,林县尊要赶赴府城,在今天一大早给上官们拜年。
离的近的官员还好,要是远的,在年前三五天前就出发了。
大家都给上司拜年,就你不至,是何道理?
不敬上司,礼节荒疏,未必就会倒霉,但注定不会高升。
哪怕林县尊这样品性高尚,做官很有责任感的官员,也必须得走这种流程,不是巴结逢迎,也不是送礼,而是对上司表示尊敬。
为官不自由啊。
范进感慨一声,同样也在林县尊这里留下名刺,但不同的就是还有一些糕点之类的新年礼物,这是对林县尊这个小座师的特殊礼遇和尊重。
正午过后,范进的拜年扫街才基本结束,最后时分抵达魏文谦家..
魏文谦则是坐着马车刚刚抵达自家门前,也是一脸疲惫。
两人见面先是相视一笑,接着打扮的相当喜气的小魏好古也迈着小短腿跳下马车,向着范进躬身问好……
“拜年时见着了几位兴社好友,”魏文谦一边请范进入内,一边笑道:“大家公议,打算过了元宵节,正月十六就出发去府城,然后在府城等其余各府汇集来的同社好友,在正月十八出发往韶关,争取在二月初五之前赶到京师,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范进想了想,笑道:“就这样罢,也不宜再耽搁了。”
从广州出发赴南京考试,已经比到北京省了一半的路。
要是在北京考试,广东的举子得在年前就出发,毕竟路程翻了一倍。
就算这样要在二十天内赶到南京,时间也是很紧迫,路上不能遇到暴雨或其它的意外,比如有人生病,或是受伤,或是遇到土匪之类。
哪怕是洪武盛世,土匪,马贼,海盗也是不可避免的。
永乐年间还有白莲教发动了数万人规模的农民起义,北方和南方小规模的起义也有很多起。
更何况韶关到江西一路多山,山贼土匪难以避免。
好在众人是举人,一路走大路,住驿1.7站,还有长随伴当,这种危险性还是很小的。
二十天时间走近三千里距离,每天要保证走一百五十里,这个速度在后世就是开玩笑,但在这个时代,这个速度已经不慢了。
在魏家用了一餐简单的午饭,范进便是和魏文谦父子一并返回范家庄。
魏文谦要带着魏好古向范母拜年和请安问好。
这便是通家至好的交情了。
待抵达范家庄路口时,李宁,李仲芳和李仲芒兄弟,还有潘帱等人也是陆续赶到了。
众人在门前笑谈揖让,然后范进引众人进屋给母亲叩头问好,范母极为欢喜,原本有些冷清的庄园宅邸,又是热闹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九 行前准备
过了初六日,县衙开衙恢复办公,但实际上得过了元宵节才会陆续恢复正常。
也不会放告,更不会派吏员衙役下乡,基本上是处于“垂拱而治”的状态。
范家则是热闹的多了,范进毕竟是兴社首脑,除了好友在初一那天就过来拜年之外,兴社的其余成员,陆续在初一到初五期间上门拜年。
甚至初四那天,从府城折返的林县尊也坐着马车上门,给足了范家脸面。
县尊一般是只去那些家里出过进士的大乡绅家里,到范家来,一则是范进是解元,前途无量,二来便是范进是自己取了字的学生,关系亲近。三来就是范家实力雄厚,范进首倡地方公益,捐资一千贯,带了一个好头,年前县衙收到的捐资超过万贯,各种物资也有过万贯,对林县尊新年后的各种计划很有帮助。
这样到了春末夏初,林县尊三年考满的考核也是很有帮助,考核后多半能进京述职,等候升迁了。
各处还是处于11年后的慵懒状态,刚刚过年,距离开春后的春耕还有些时间,加上未过元宵,就感觉年节还没有过去,所以官道上还是有不少推着独轮车的男子,一侧装着土产礼物,另一侧坐着老婆孩子,这是走亲戚回娘家的标准状态。
还有一些货郎,还在走街窜巷的推销货物,这也是他们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
就算年前有不少人家买过年货了,但消耗也是极快,这时候也是大人们最大方的时候,很可能会满足小孩子们买泥人,糖块等若干不合理的需求。
女人们则会买一些头绳之类的物事,或是扯一点花布,又或是买把梳子。
货郎挑子上也不会有太过值钱的货物,他们的目标消费人群就是农村里的普通家庭。
另外就是三五成群去聚众饮酒和赌钱的男人们,一个个红光满面,高声笑闹着。
范家工坊则是陆续开工了。
虽然很多人宁愿在家继续呆着,但范进是宣布,从初五到十五这十天时间里,工钱一律翻倍。
这个诱惑力相当大,阻止了男人们继续喝酒耍钱,毕竟范家的工钱原本就给的较高,再翻上一倍,几乎是叫所有人都难以拒绝。
况且范家的工人七成以上是来自收容的流民,他们原本生存状态就相当艰苦困苦,又都是异乡人,也没有什么亲戚可走,放了几天假之后,听到开工和加倍工钱,简直是士气大振,整个工坊在极短时间内就复工了。
甚至范锡和范还父子等人,也是迅速赶回广州府,和观星楼,陈记商行,还有夏家商行恢复接洽联络。
工坊这边的产出,开始用范家车行的人手和马车,开始向府城重新恢复运货。
虽然距离年后开始销售还有一段时间,但府城的这几家也是被缺货吓怕了,宁愿多拿些本钱出来囤积一部份货物,免得又出现客商齐至却无货可供的窘况。
一切井井有条,胡盈盈也开始出入工坊,每天在宅邸和各个工坊间奔走,有两个仆妇始终跟随,这么辛苦,还好她还是大脚天足……
胡屠户并没有和这个时代一些殷实人家学习,早早的给女儿缠足裹脚。
裹脚之风兴起于南唐,简直是最恶心的男人趣味之一,到两宋陆续弥漫,开始时还主要是院子里的小姐姐们为了吸引男人残害自己的身体,后来就是陆续有士绅人家跟进,范进怀疑是有不少士大夫纳了小脚的妾,这股歪风才弥漫开来。
到明初时,已经有不少正经人家给自己的女孩子裹脚了,但在普通人家,特别是农村地方,一个女孩子也得算半个劳力,裹脚后就基本废了,没有办法承担农活,所以在平民阶层裹脚的还不算多。
得到清朝时,哪怕贫民之家的女孩子也都裹脚了,大势难返。
对胡盈盈能进入状态,范进还是高兴的,毕竟自己距离离开广州时间不远了。
在离去之前,范进开始着自己最后一步计划。
……
“老爷,到了。”
马车震动着,吴四喜从小毛驴上跳下来,敲着范进车窗提醒已经到地方了。
从范家庄到最北的河塘工坊和窑厂有五六里地,两侧全部拉起了围墙。
隔几百步就有一个高达六七丈的望楼,已经有护卫队员在上头眺望戒备。
这毫无疑问是很大的工程,每个官道上经过的外乡人,看到这边的情形无不是啧啧赞叹。
护卫队在新年过后又一次扩充了,现在人数达到了三百人。
范进把他们分为六队,五十人一队,分别由李夫人,徐仙姑,陈德,还有范钢和范迁两个范家庄的族人统领。
范钢曾经当过快班衙役,有管理帮闲团队的经验,范迁则曾经是乡勇,有一定的军事素养。
其实推他们上去也是赶鸭子上架,但范进不可能把护卫队全部交给李夫人等人来管理。
就象护337卫中有一半多是流民,还有四成左右是附近的佃农。
李夫人等人对这样的状态也很能接受,要是范进对他们一点不加防范,反而是不正常。
从南沙塘到最北边的魏家村,范进是把自己井字型的地盘护住了一边,官道东侧的几个庄子就和普通庄园一样,西侧的四千余亩荒地都是被长长的围墙拉了起来,并且配有鼓楼,望楼,箭楼,几乎就是一个超级的大型坞堡。
最近的两股流民接纳计划也是准备在这两天进行,分别来自东莞和香山。
在范进持续不断的接纳下,附近几个县的流民几乎要被他一家接纳完毕了。
各家大户也在林县尊的倡导下接收了一部份流民,安置下来为佃农,但人数相对较少。
在完成了沙塘这边的事情之后,范进会再去一次香山,进行最后一批流民的接纳收容工作。
王兴宗和李福,李贵,吴敬英等工匠头目已经等候多时,吴敬英和林铭义等人是瓦匠头目,都是四十左右,干了二十多年的瓦工和泥作,经验丰富,本身又是范家庄的佃农庄户,也是相当可靠的匠头。
众人一起迎上来,并没有叩头,范老爷不太喜欢,只长揖便行。。
第一百二十章 烧制玻璃
范进向众人点了点头,笑道:“都准备好了吗?”
王兴宗道:“按老爷的吩咐,晒干了两大堆河沙,用筛子过滤了几次,只剩下细沙,把杂质都滤了出去。”
李福道:“我等准备好了石灰石和草木灰。”
吴敬英和林铭义道:“按老爷吩咐,也是备好了焦炭和高炉。”
范进右手侧不远,就是一个比普通砖窑炉要矮的多的高炉。
还有备好的钳锅。
铁夹,铁制的长吹管。
铁制的各式模具。
备好了成堆的焦炭。
要是烧砖的话,普通的柴薪就行。
但眼前这事,一定得用焦炭,其实最好用焦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