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70节

  妇人们脸上有了笑容,原本她们已经被困苦的生活摧残的一脸木然。

  男子们则是尽可能帮着做活,他们不怕出力吃苦,就怕眼前的生活如昙花一现。。

第九十四章 技术革新

  “见过相公。”

  王兴宗,李福,李贵等人一起叉手深揖,向着范进行礼。

  这几人都是从县城里请过来的匠人。

  上一次立碑,造牌坊,范进也是留心观察着。

  手艺过人,品性也靠的住,不怕吃苦的,在活计做完之后,范进就是帮他们向官府交了税钱,请到范家庄这边来,算是长期雇用的工坊匠人了。

  朱元璋是一个凡事都喜欢讲规矩的人。

  士就是士,农就是农,工就是工,军就是军。

  不能混淆,也不能改变职业。

  军户就是世代相袭,一辈从军,世代都是军户。

  唯一改变的办法就是考中科举,那就可以转军为民。

  军户地位在洪武之后急转而下,永乐之后更是相当凄惨,这也导致了军户大量逃亡。

  匠户的地位,比军户还要低的多。

  军户好歹还有地种,匠户就是从官府领粮,每月承担大量的匠作劳役。

  如果要自己做私活,就得向官府交钱免役。

  一代为匠,世代都是匠户,改不了的。

  比民间匠户更惨的就是卫所军籍匠户,待遇更差,活的更艰难。

  对能08到范家庄来,替范相公效力,这些匠人还是相当的高兴,要是能测试,估计是忠诚度爆表。

  范进也是脱了青衫,换了紧身的灰色衣袍。

  没办法,要亲自上手啊。

  先升炉火,然后范进亲自抡锤。

  匠技是贱业,就算有士大夫写什么笔谈之类,也会被其余的士大夫认为是不务正业。

  从宋时到大明,士大夫的聪明才智先困于八股,后来就是用在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上,了不起再加天文星相琴棋书画。

  农业,天文,水利,这些实务之学,少有人学习和钻研。

  论科学和技术的推动和进步,连南北朝时期都不如。

  先秦时修的都江堰,到明时还是天下水利第一,可想而知这技术传承是怎么回事了。

  象范进这样,堂堂小三元秀才,居然亲自抡锤做铁匠活计,传扬开来,必被士林诟病。

  这便是范进护院的用处了,不远处半里外就有一队护院昂首巡逻而过。

  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

  至于匠人,工坊的工人,自家佃农,当然也是要管理起来,不给他们说闲话的机会。

  自中小三元之后,范进隐然是南海县诸生首领,没事就会有三五成群的秀才相公们过来拜访,也是要防微杜渐哪。

  砰砰的捶打声中,范进要打的东西逐渐成型。

  毕竟是巧夺天工的水准了,开始几锤还有些生疏,接下来就是如行云流水一般,已经不光是匠技,而是一门艺术。

  锤子想落在哪便落在哪,一径捶打成型。

  火候掌控也是拿捏的精妙绝伦。

  王兴宗,李福李贵等人看的目瞪口呆。

  他们开始还以为范进就是打着玩儿,相公只是在解闷玩耍。

  现在才知道自己毕竟是浅薄了。

  匠人口拙,憋了半天王兴宗才道:“相公真是能者无所不能,这锤子抡的比俺强多了。”

  范进哈哈一笑,用铁钳夹起才打出来的物事,放在水中淬火凝炼。

  等白烟散去,再夹起来时,几个大匠面面相觑。

  还真瞧不出来这是何物。

  “将马车推过来。”

  范进是早有准备。

  他锻打的东西就是四轮马车的转向传动轴。

  中式大车,就是车架下方有一列两轮车轴。

  因为车轮和车架是一体的,所以转向困难,载重量低。

  而且车身重量都压在一列车轴上,容易断,还太过颠簸。

  同时套车在马身上,重量也都压在马匹身上,拉动时马负得大,速度起不来,载重上不去,距离也很近。

  这都是缺陷。

  可能是华夏不重技术的恶果,两千多年没有开发出四轮大车,实在是科技树上的一大缺陷啊。

  其实四轮大车在技术上,基本上毫无难题。

  就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华夏也有特殊原因。

  第一就是人力充足,遇到大工程,大的战事,动员几十万民夫跟玩似的。

  连双轮大车都少,多半就是用独轮小推车。

  另一个原因就是从先秦就重水利,到大运河开挖成功之后,天下皆仰赖水力。

  到永乐年间,重开内河漕运,一年几百万人通行南北,几百万石粮食物资由南至北。

  水利运输发达,对陆地运输的迫切性就没有那么高。

  眼前的马车,也是范进设计制造出来的新款。

  前轮小,后轮高。

  车轮下是滚轴,可以减轻马的负担,同时利于加速和减速。

  然后范进将刚打的圆盘转动器装在马车前轴,装上这圆盘后,马车前后轴和转向器连成一体,前后轮会在转向器的带动下随意转向,而前后轴相连,整体车架,都是使马车载重量直线上升。

  马匹受力也是变小,一匹马就能拉两三千斤的货飞驰赶路。

  跑的快,不颠簸,运货多,实乃神器。

  几个匠人看着范进摆弄这马车,双手灵巧之至,而设计更是巧夺天工,众匠人眼中无不露出佩177服之至的神色。

  等安装完毕,套上挽马,范进则是坐到前车,亲自试驾了一次。

  效果是令范进相当满意,跑的飞快,在乡间道路上也不怎么颠簸。

  至于载货奔行,范进就不试了,叫太多村人看到范相公拉大车,未免有些难看。

  颠簸还是稍许有些,范进是打算再打造弹簧,这东西手工打也行,就是费工费力……对范进来说也不是问题。

  装上弹簧不光是解决颠簸,也是能装运更多货物。

  “相公真是能人大匠。”

  “俺们只能拜服。”

  一群工匠还是在原地等着,见到范进,不要钱的好话便是连接奉上。

  范进对这些低劣的马屁不甚感兴趣,跳下车来,笑吟吟的道:“怎么样,这滚轴,还有我刚打的转向器,你们能打能造不?”

  几个匠人对视一眼,均是道:“相公当面演试过了,俺们应该能打。”

  “很好,从今天开始,你们每天都不停打造,所需要用的精铁和各种材料,我会令帐房派人去购买。”

  匠人们赶紧叉手答应着。

  只是内心不免有些疑惑。

  原本以为范相公打几辆自家用,难道是要批量生产,出售这马车?

  这年头能买的起马车的人家,可是不多啊。。

第九十五 乡试的多一成把握

  “魏兄,三位李兄,还有高兄,潘兄,诸位请了。”

  魏府花厅中,范进笑着向诸多同年好友问好。

  此前他还是白身,童生,这一次就是以秀才身份与诸位好友一起去赴乡试。

  如果得中的话,就是乡试同年,关系又近一层。

  范进和魏文谦等人也是提前好几天去府城,原本是不必这么赶的,因为从南海到府城,要是骑马赶路,两个时辰也就到了,没必要提前几天去府城居住待考。

  听到范进的疑问,魏文谦等人都是不以为然。

  潘帱笑道:“文进兄你把握大些,我们可不敢马虎大意啊。”

  洪武年的科举还不是太规范,三十年才举行了六次。

  所以每一次乡试和会试都至关重要。

  魏文谦等人都是神色凝重,往常喜欢谈笑风生的诸生秀才们,这一次都是如对大宾。

  广东乡试的主考宗已经驾临府城,再过两三天就要入住贡院了。

  一旦入住贡院,就是断绝一切消息往来。

  也是杜绝考生请托关系进行考场舞弊的可能。

  甚至连用具吃食,都是只由外间的杂役买了送入,内里有人接着进去,内不得出,外不得入。

  所以家境稍微宽裕的考生会提前到府城,尽量和主考官身边的随从,伴当打交道,通关系……

  当然不是要买考题,大明二百多年的乡试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主要还是打听主考官的好恶,审题判题的偏好。

  或是提前去购买主考官当年的八股文章,从中揣摩考官的文法思路,然后尽量投其所好。

  还不止是主考官。

  因为乡试是分春秋和诗经,易经,尚书等五房。

  各房都有考官。

  主考官是出自中枢朝廷,副主考就是广东提督学道大宗师杨大人。

首节 上一节 70/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