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区的管理人员和帐务人员,则是打开仓库收货,在另外一边,也是管理人员和帐务人员,打开库门,由着人员搬抬货物上四轮大车,将货物不断的交付购买的商行托运而走。
整个仓库区外,一行车队在此等候着排队上货。
完全的繁荣,富裕,井井有条和欣欣向荣之态及!。
第二百九十九章 从一级到八级
“见过东主!”
无数工人,工头,匠头,仓库管事,帐房,都是看到了轻骑简从前来的范进。
这样的场面,他们也见惯了。
东主从来不摆架子,哪怕现在是五品大官了,到各处巡视也就是骑一匹马,身后跟着吴四喜和吴七斤这一对哼哈二将。
“免礼,各人都继续做事,要讲效率,你们行礼的功夫,少替我赚多少钱,我得损失多少钱,没算过帐?”
范进说是训斥,却是满脸笑容,当然是在开玩笑。
众人都轰笑起来,七级匠头李贵负责在这边打造煤油灯的铁制外壳和旋钮等物,也是按范进的吩咐建了流水线,当下便是笑道:“东主,咱们停下来,自己也是少赚了不少啊。”
这些匠头和工头不同,工头主要是泥作瓦作和工线长之类,还有仓库管事也算是工头之一,有一定级别。
推开来算,护院队官级就算五级,排长,百总,算是六级,七级,到部督级,就是八级。
现在范记工坊就是按这样来算,分为学徒级一级,学徒级二级,普通级三级,熟练级四级,优秀级就算是小工头级,五级,然后就是管理六级,一般带一个流水线,或是负责几个仓库的管理,是六级。到七级就是主管级,这个级别就相当的少了,是负责一大片区的工坊生产或是技术管理,研发,革新,在外就是范记车行的分店掌柜。
大区级,就是负责好几个州府的分店管理,人员调配,甚至是分红奖励和革退处罚,目前只有范锡一个大区八级。
护院的级别要稍高一些,这也是范进有意为之。
俸禄上,七级技术主管可以吃技术革新创造的红利,有分红。
部督八级护院也是有分红,是要比技术主管多拿一些,毕竟护院是要上阵廝杀拼搏,流血牺牲,有一定的风险性。
平时训练,也是比较工人们要辛苦一些。
所以队官级就是五级,普通将士直接四级,超过学徒和普通工人的一二三级,也是对护院的一种优待。
李贵是技术管理六级,生产不停,出货越多,他赚的便是越多。
别看这家伙此前就是个普通的铁匠,但因为技术出色,现在成了六级,一年薪俸最少几百贯甚至千贯!
这薪俸,比朝廷官员的俸禄可是高的太多了。
按现在的粮价,李贵一年的年薪按粮食计算最少是一千五百石以上。
而一个正二品的尚书,月俸不过六十一石,正好是相差一倍。
大明皇帝又相当的孤寒吝啬,赏赐什么的几乎没有,撑死了赏大银两个,丝一匹,绢一匹,聊胜于无。
不象赵宋皇帝,赏起大臣来那叫一个大方,逢年过节,新君即位,一次赏出几百万贯是等闲之事。
大明的官员,休沐时间短,拿的工资少,做的事情多,老朱现在还管的严,动辄剥皮实草,真是太惨了。
但范进知道,大明的未来是属于文官,文官的时代也很快就会到来。
文官时代,胜在稳定,但也是封闭保守,以伤害对外的实力做为对内稳定的代价。其结果就是大明中期之后,北虏闹了百年,北虏刚消停些,又来东虏。
西边始终不出玉门关,南边西南夷没事就反叛。
四面八方,不得消停。
当内部也出问题,出现流寇起义之后,庞大的帝国就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纯粹的武夫当国,不行。
文官凌驾一切,也不行。
最少在范进这里,他是试着要摸索出一条新路,最少不是僵化保守封闭之路。
就眼前这里,技术,生产,管理,一切井井有条,由小见大,未必不可以推行天下。
众人说笑几句,范进已经下马,由几个七级和六级管理带着,先到玻璃仓库。
王兴宗道:“东主,这里是玻璃烛台,还有玻璃瓶,玻璃香炉,咱们是把这些玻璃五贡制全了,这一下,定货量上去了七成,下个月估计最少翻倍,可能翻两倍。一套咱们卖三贯钱,本钱百文不到。”
眼前是一些上了色的玻璃摆件,烛台香炉和瓶子都有,这是五贡套装.......
“这里是果蔬摆件,也是套装。”
眼前的果蔬摆件不是范进授意,反而是工匠们自己的想法。
提出想法的那个四级熟练工人被直接赏钱五百贯,从四级提到五级,就这么一个想法,证实有效之后,奖励是令所有工人眼红。
现在的工坊里,除了各人卯足干劲投入生产之外,稍有空闲,所有人都是在琢磨新的产品,或是提升生产线的效率,减少工序,减少成本。
只要证实有效,奖励就是能令人从普通级到优秀级,奖励能叫人瞬间抵一个小田主的全部身家,简直能令人疯狂。
范进眼前是一个碧绿荷叶盆,里头放着的是桃子苹果杏子樱桃之类,看着流光溢彩,物件小巧精致,格外喜庆。
另一个荷叶盆里,里头放的是萝卜茄子青菜,也是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这两样事物,当然不是吹出来的玻璃器皿,而是用的铸模法。
还不是范进想出来的,这是王兴宗兄弟想出来的,两人也因此晋级七级,并且有专利奖。
奖励是两个方案,一个是一次付一万贯。
另一个就是卖出一套,王兴宗兄弟可以领二十文利润。
王兴宗苦思几天,和亲戚5.3朋友商量了个遍,最终因为对范进和工坊的前途是一致看好,于是决定细水长流。
一套二十文,可能一天售出百套,那就是好几贯钱,一年就是过千贯。
奖励年限是十年,这就比一次领万贯合算的多。
何况所有人都感觉,可能将来一天就卖出几百套,上千套,过万套。
王家兄弟,可能凭这一个技术革新,十几年坐拥几万贯甚至更多的家产!
对此范进是根本无所谓,人无信不立。
不能天下的肉都叫自己一个人吃完了。
商业就是要讲信义,讲契约。
若是自己说话不算,不给人足够好处,不就是另一个张师陆?
谈什么改变大明?笑话!。
第三百章 制镜
“东主,这是李福最新研发的套装,文房四宝套装,这是玻璃制樱桃形状的笔架,这个茄子状的是镇纸,这荷叶状的是砚台……”
范进看了也是失笑,摇头道:“你们这些,正经读书人不喜欢,农家气和匠气太重。不过,思路是对的,既然玻璃器皿有酒具茶具贡物和摆件,做文房四宝也是对的,但这个要设计的更文雅,更符合读书相公们的想法才是。比如笔架是松树,镇纸用泰山山岳,砚台用荷可以,边上加两朵莲花,这样更好一些……”
众多工匠无不点头。
他们技术上是过关,但在读书人心理的把握上可是远远不及范进。
要文雅,要显示出富贵,但又不能太高调。
弄一堆瓜果蔬菜当镇纸砚台,那些相公们能喜欢才怪。
倒是纯粹的摆件,玻璃制器晶莹透亮,式样好看,主妇们会很喜欢,弄一套摆着,给家里添些光彩。
范进的思路肯定是对的,读书人是这个时代的精英,除了少数贫25家苦读又没读出来的穷的连饭也吃不上,正常的读书世家肯定是家境要比普通人家富裕一些,买这些又不是玩物丧志的玩具,花几贯钱买一套新奇漂亮又实用的文房用具算得了什么?
可想而知,这东西做出来,又是销路不小。
范进却只是摇头一笑,并不太重视。
说白了还是旧有的东西改良了一下,算不得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大明也不会有真正的深远影响。
新的器物,就在眼前不远处。
相比玻璃工坊,这边的车间外头就有一队护卫巡逻戒备,车间一侧就是一座砖石仓库,也是被护卫守备在内。
来拉货的大车哪怕也是范记车行的人,算是自己人,也是一样被挡在警戒线之外。
范进过来时,护卫们才让开通道,由范进和匠头们进入。
一进来,就是几座火光迸射的大型熔炉,车间里热气逼人,每人都是汗流浃背,热的不行。
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就得出去凉快一阵,喝些绿豆汤饮,否则很容易中暑。
熔炉一侧,是摆列整齐的银锭。
大小均有,成色倒是明显挑捡过的,都是最好的银色。
没错,这时代的银子,最大的是朱元璋说的大银,五十两一锭,官府存银都是这个规格,不光是铸成五十两,还会把铸银匠人和主管官员的姓名刻在银锭上,方便甄别真假。
大明之初也有少量的官银收入,都是照例铸成这大银。
到后来实行银本位,收上来的银子便是越来越多,但还是铸五十两一锭大银收储起来。
在熔铸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官员会在征税银时多征一部份,这就叫火耗。
这东西,征多征少随心,又没有人约束,征多了用不掉,就是官员的灰色收入。
心黑手辣的,火耗收到正常的几倍,百姓也没有办法,也没有人能约束。
清官就是正常收取,而且也不会把火耗钱归自己所有,但这样的官员,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能少征一些,就算难得清官。
得一直到雍正年间,发觉火耗征收太过随心所欲,朝廷缺乏约束,于是就是将火耗归公,断了官员们最大的灰色收入来源。
雍正又是在火耗银里取出一部份给官员当养廉银,总督巡抚一年万两起步,多的是大几万两一年。
知府有万两有大几千两的,知县也是一两千两银,比原本的俸禄高出几百倍还多,就算这样火耗银还能剩下不少,可想而知原本的官员好处有多大。
文官时代,绝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眼前的银子,明显是从民间搜集而来。
有十两一锭,也有五两的,还有二两,一两,几钱,甚至比手指头还小的碎银,民间贸易,用到银子原本就少,银价在此时也极为高昂,几分的碎银交易都有,也是难为了工坊这边能搜罗到这么多银两,粗略一看,估计就是在千两以上了。
那边的银库中,还有万两以上的储备。
可以说范进最近一个月攒下来的利润,多半就是用在这里了。
工坊车间,人员,设备,银两。
很明显,在这里就是要制镜子了。
一个个圆形或方形的小型玻璃制品,这是镜子的底面。
然后就是用熔炼法将白银拉成极薄的薄片,接着镶嵌在玻璃的一面,然后装上红木的镜框,一面镜子就是完成了。
真正的镜子是得一百多年后才出现,用的是封锡滴水银的办法制镜。
范进这是改变历史了。
李福指一指一侧,笑道:“东主,这边是成品。”
在工坊一侧有个架子,放置的就是成品镜子。
基本上都是比脸要大一些的梳妆镜,架子也是设计的精巧细腻,可以放在桌子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