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能说明一点,清流说话,漂亮之至,清流做事,一塌糊涂!
现在的北方,实力最强的是燕藩,燕王起兵就有极为精锐的兵马,并且迅速归附,还能击败朝廷部署的官兵,这实力当然是一流。
然后最强的还不是秦藩和晋藩,而是宁藩。
从地图上看,大明国初辽东地方,除了后世辽宁省一半多的地盘外,边墙外就是建州部,董鄂部,海西女真四部,再向北是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接壤的就是朵颜三卫中的福余卫,往西南就是后来的科尔沁部地盘,方圆千里,直抵奴儿干都司地方,也就是大兴安岭山麓一带,这是泰宁卫,再向西,燕山山脉直抵杭爱山,这是朵颜卫地方。
这三卫,后来也是内喀尔喀诸部的地盘。
朵颜三卫的地盘,比现在的大明辽东还要大的多。
这三卫,也是被明初的大明王师给打怕了,打惨了。
誓书归顺,成为大明诸卫之一,并且被朱元璋勒令归在大宁驻守的宁王节制。
宁王就是在大宁都司驻守,后世赤峰地区和牧区,屏障辽西,战略地位无比重要。
除了自己的三万亲军外,还有朵颜三卫数万精锐骑兵归宁王所有。
燕,宁,秦,晋,代诸藩,北方塞王,精兵强将无数,骑兵无比精锐,实力也是远超其余诸藩。
沈王要么不就藩,如果就藩的话,当然也是希望自己能手握重兵,成为诸藩中的强者。
皇太孙朱允炆的神色,可就不是那么好看的。
皇爷爷就这么一直布置藩国,哪考虑过自己的将来?到时候,老爷子一走,自己拿这些叔王怎么办?
如果没有这些强藩在外,朱允炆感觉自己就稳了。
内有贤臣,外有二百万强兵,四夷拱服,内无忧患,外无强敌。
明初时就是这样,在朱元璋的部署下,四面八方基本上是解决了一切麻烦。
别看瓦刺和鞑靼蹦的老高,基本上也就是在大明边境外游窜,这个时候,这两个大部落是根本没有打入大明关墙内攻城掠地的能力。
这个时候,卫所制完好,沿着边境线有老朱部署的各个卫,所,城,堡,寨,墩,从边境线打进去,就是更多的卫所和更稳固的防线,打进来找死?
在朱允炆心中,根本不需要亲藩掌握重兵,凭现有的卫所制就足够了。
皇爷爷,实在多此一举。
听闻沈王又掌三护卫,万五千人的兵力,朱允炆的内心极为不悦……他又不是朱元璋,老朱一世雄才大略,其实是极为喜欢扩张,只是东南西北,扩张差不多到尽头,以大明国力继续扩张,得不偿失。
范进的封建论一上,老朱其实是真的心动。
既能给儿子们出路,不至削藩,又能用无数小国,屏藩他视若珍宝的大明。
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
朱元璋当然是没有办法进入朱允炆的内心,他是万万想不到,不光是虎父犬子,自己的这个亲孙儿,实在是被儒生们给完全带歪了……朱允炆内心,只有汉的七国之乱,晋的八王之乱等内乱,对范进的封建论,不屑一顾,认为完全是胡扯,是祸乱之源。
在黄子澄等人的影响下,朱允炆已经完全接受了他们的这套理论。
如果现在朱元璋逝世,封建实封扩张必定立刻停止,沈王不可能再封藩广州。
朱允炆也是没有想到,范进等人,动作居然这么快!
三护卫已经就这么组建好了?
朱元璋没注意别人,两眼中满是慈爱的看着沈王,笑道:“二十一,你二十哥怕都没有你这么快,算你运道好!你这孩子,老实巴交,还好有范进这个人精当你的左长史,不然咱可不放心把你派到广州去,怕是要出事!你到广州,记得两点,一是听和学,不要擅作主张,你刚去,知道多少事?二便是信人用人不疑人,但要防人,你可以信范进,他确实是个好帮手,但你要有制住他的手段,明白吗?”
“儿臣明白!”
沈王也是精神抖擞,虽然三护卫万五千人,没有北方的那些大哥们牛逼,但好歹自己也是可以开拓疆土的实封塞王,这一点比起北方的老哥们,又是强出许多。
何况范进,老爷子的帝王心术是对的,自己只要拿捏住范进,这小子是手段多多,无比强悍,有范进帮手,沈王还真的是信心颇足……
“还有,范进给咱说了,广州城人烟太密,原本的南汉宫室城基还在,如果不拆过万间民居,就按咱规定的三里三修王城,三个月内,你就能出发,五个月到六个月左右,你到广州,直接就能入住王府了。范进这小子说,你早些到,练兵你能看着,造船,建水师,你也能亲身经历,对你掌管水师,三护卫,王府官吏,都他娘的有不小的好处。”
朱元璋脸上似笑非笑,看着沈王道:“你那几个哥哥,特别是燕王,周王,代王,楚王,他们几个的王府,一个比一个修的好,你小子要是不服气,咱就把范进的这道奏疏给驳回去么!”。
第二百七十四 老朱略觉遗憾
沈王陷入痛苦的长考之中。
思索之时,还不忘瞟一眼一旁的朱允炆。
太孙神态自若,不表态,这事是王叔亲藩之国,身为太孙,不好说话,朱元璋也不会强令朱允炆表态。
但越是这般,其实在场所有人都知道皇太孙的态度。
并不赞同封建,也对亲藩叔王们充满忌惮和提防。
沈王犹豫迟疑,原因便在于此。
这些老朱的儿子,除了谷王和鲁王少数几个外,没有笨的。
扩充王府,只顾享受,搞不好得几年后才能之国。
老爷子到时候在或不在,也是两说。
弄不好王府修好,人却是扣在京师不给就藩。
范进的封建论,诸王可也是看了。
唐朝虽然皇子人人封王,但有权势的能建起半坊大的王府,几百亩上千亩大小,享乐无度。
没权没势的,象唐宣宗登基之前,在十王宅里就是最没权势的一个,人人拿他逗乐子玩耍。
住的地方,是一坊之地,几十上百个亲王公主挤在一起,王府连现在的沈王府也不如。
宋朝宗室,先封团练使,再升观察使,再升节度使,然后郡侯,郡公,慢慢升吧。
若太孙即位,改用宋朝的宗室亲藩之法,那可就完犊子了!
思索至此,沈王眼眸也是渐渐发亮。
这还要想,自己真蠢!
“父皇!”沈王正色道:“封建扩张,每一文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儿臣的王府,不光不需要扩大,若有必要,再小些也是行的。儿臣也不是去享福,是去替大明向海外扩张,怎能如田舍翁一样,斤斤计较王府大小呢?”
“好,说的好,不愧是咱的儿。”
老朱双眼眼眸中,也满是赞赏欢喜之色。
这小子,老朱不计较他说的话是真心还是假意。
而是这小子能在这时候说出这一套话来,这就说明不是一个蠢货!
这人,不怕他贪,不怕他苛,不怕他暴,就怕他蠢!
蠢人是没有办法调教的,老朱驭下四十多年,麾下群臣大将,性格迥异,贪,暴,残,勇,忠,各有特点,老朱就是看特点驾驭,用人之道,古今帝王,也当属第一。
淮西那帮子,除了寥寥几个之外,多半就是老朱调教出来,也成了名臣,名将,勋贵。
眼前的沈王,这臭小子也是真出息了。
朱元璋再看一眼朱允炆,也是内心暗叹。
这孙子委实不算聪明,说守成都远不及他爹太子朱标,才具中等,城府中等,胸襟中等,禀赋都是中等。
委实是有些拿不出手啊。
若是能封建成功,这小子守中御内,王叔们征伐于外,彼此制衡,中枢保持强大兵力,如此,大明天下无忧矣。
老朱心中略感兴奋,也是有些遗憾……
范进这小子,出现的太晩了!
要是早十年……不,哪怕就早五年,现在大明的格局也是会大有转变,最少咱会留着傅友德和冯胜几个老兄弟,哎,现在后悔也晩了!
朱元璋白眉一掀,眼中满是慈爱之色,笑道:“你的王庄,范进说请圣裁,又说了几个南海乡绅为难他的事,你猜猜,范进是什么打算?”
沈王这一下有些茫然,想了想,猜道:“范进想叫父皇替他申冤?”
“申冤,这事咱当然会做,这小子,是把刀把子递到咱手里,叫咱杀人啊。”
老朱语气森然,在场诸人,哪怕都是他的儿孙,郭英更是几十年的近侍,此时都是有些毛骨悚然。
这位老爷子,真杀起人来,那定然是血流成河。
几个南海乡绅,勾结地方官府,给范进布了个圈套,现在圈套失败,反而是把自己给套了起来。
这事情,犯官那里还没有口供,就算有,多半也很难有证据。
这种事,那几家总不至于是写了信,最多是托人传话。
这查察起来,就很困难。
所以广州那边,干脆在奏疏里把矛盾上交。
老朱是何等人?
一眼便是看出了范进等人的意思。
朝廷不是要王庄,最少万亩?
这么多地,地方官府一下子上哪弄去?
万历年间福王就藩,万历帝和群臣赌气,又要照顾夺嫡失败的儿子,结果替福王要了四万顷地的王庄.......
四百万亩!
河南的地方官都要疯了。
原本河南就是封藩众多之所,四千亩的空地都难,更不要说四百万亩了。
后来打了几年官司,又因为害怕万历借王庄的借口留着福王不就藩,影响大明帝位继承的大事。
地方官员和士绅想尽办法,据理力争,最终减半,还是有两百万亩之多。
这些地,当然是从中小地主和普通自耕农头上打主意,想办法。
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破家破产。
后来李自成打下洛阳,把福王扔大锅里煮了,加些鹿肉,这叫福鹿宴,河南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称快,高兴不已。
洪武年间的王庄,几万亩也就差不多了。
其实朝廷是没有明文替亲王置办王庄,因为亲王是有俸禄,原本五万贯一年,后来老朱嫌钱给多了,改为一万贯一年。
这钱肯定是远远不足,一个王府少说千多人,一万贯够干吗的?
于是王庄,官店,应运而生。
包括皇庄也是,原本的皇庄也就几万亩地,因为天子富有四海,供给有常,老朱是不可能给自己置办什么皇庄。
到了永乐之后,皇庄开始急剧膨胀,到正德前后达到顶峰,皇庄土地有近三百万亩,而且都是在京师附近5.6的最好地段。
结果在太监管理下,皇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不仅不能上交粮食银两,反而每年还要赔钱。
求田问舍,虽是庸俗,但老朱爱子心切,也不会禁止此事。
朱元璋转过话头,笑道:“沈王王庄,额定便是四万亩罢,不少了。”
这个数字是不少,但关键听意思是在广州府一带,都是珠江一带的肥沃好地,且是熟田。
沈王一脸欣喜,答应下来。
不过若是知道后世王庄规模,估计沈王也会是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