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53节

  明中期之后,赋役沉重,生活比洪武到成化年间艰难的多,不要说不剩钱,灾年基本上是流民遍地,卖儿卖女-。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能揭竿而起了。

  所以范进给工坊工人的底薪是一个月一贯,这钱相当丰厚。

  若不是招纳了大量流民,怕是会影响到四周佃农不愿种地,只愿到工坊当工人。

  对当地的农业和士绅利益影响会很大,导致范进树敌过多,所以范进的工坊,现在七成以上用的是招募的流民,只有少量当地佃农和来打杂的妇人。

  至于六个月吃一万六千五百贯,几千人吃一万多贯,看似不多,其实是吃的相当不错了。

  因为明初时物价便宜啊!

  一石粮一百二十斤才四百五十钱,磨好的精米才六百五十钱一石。

  一只猪和一石精粮价格差不多,一斤二十文钱。

  整只的羊要贵一些,也就是一贯钱不到。

  一个月近三千多贯钱的伙食费,一般是买四千石的大米,平均每个工人每天是三斤精米,另外每人有一只蛋,二两肉的份额,青菜什么的都是每天俱有。

  其实工人们是吃不完每天的份额,所以有不少人把饭打足了,分一半给家里的妻儿,差不多全家一天的伙食等于是工坊都包了下来。

  怪不得沈瑞凌说,整个江南都找不到这样厚道的东家。

  这当然是范进有意为之,每月多花几百贯,买来的是什么?是几千人的感激和效忠。

  沈瑞凌用敬佩的眼光看了看范进,接着道:“还有便是按东主的吩咐,在吴,魏,李等各家庄园的交界处咱们开始修范氏族学,划地方圆半里许,修校舍一百二十间左右,还有食堂,库房等建筑三十余间,也修着宿舍,防止过远的学员要在学校住宿。花费共一万一千余贯,此后预计收学生一千五百人到两千人之间,每个月教师杂役工钱加伙食费是两千五百贯,校舍三个月前就开始建造,现在已经差不多完工,正在由木匠匠头带人打造书桌,另外便是由东主回来之后,编写教材。听说报名的学童,已经超过七百人了。”

  “很好,很好。”

  眼前不愧是很精明的帐房先生,除了自己的一块,差不多是能把和帐务相关的详细情况都说的七七八八。

  不愧是有童生功底又精通算学。

  这样的人不可能是愚笨之辈。

  倒是纯粹的童生,不通世务,不明道理的还真的不少,而杂学出色又能有科举功名的,在这个时代算是最出色和最优秀的一群精英。

  “六个月时间,东翁积钱二十九万贯,按此前的吩咐,咱们是换了一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尚余铜钱不到十万贯,就储在工坊大库的钱库中,由护卫们轮班守卫。”

  沈瑞凌也是汇报完毕,松了口气。

  帐房们是分支出帐和收入帐,而现金支出是胡盈盈负责。

  大的方针也是胡盈盈召集会议做出决定。

  就象是加修玻璃工坊,加大马车工坊,多投入马车工坊的零部件屯积,防止零部件不够,向附近的佛山镇订购大量的零部件,另外就是修学堂,造桌椅板凳和宿舍的床和柜子,另外张贴文告,向范家和附近十来个庄园招收学童。

  这些事都是做出决断后,写信给范进知道。

  对自己离家数月,家中发生的这些变化,范进也是深感满意。

  虽然是自己的吩咐和定下的方针,但家里的人并没有事事等自己决断,而是在持续不停的推动着家族大业的发展。

  这样就很好。

  眼前的这些人,范进给优厚的报酬,这些人也是竭力回报着范进,都是有相当的主动性,这也是令范进相当满意了。

  “对了,此外还有三个庄子交上来的田租,计有粮五千六百石,粮食按东主的吩咐都没有售卖,晾晒后留在了粮库里头。”

  求鲜花

  “甚好,粮食是根本,不光不卖,有缙绅大户人家出售,先生们不必请示我,直接出对牌领钱,着执事们去购买。”

  几个帐房都是答应下来,神态相当恭谨。

  工坊有匠头,工头,庄上有庄头,执事。

  家里有管家。

  车行有掌柜,车掌。

  另外就是有执事,范铜几个就都是执事,专门负责跑腿打杂和收购各种物资。

  在范进的分配下,范家的工坊和庄园,车行也是运作良好,井井有条。

  外来的几个帐房,家人都是带到了南海这里安置,居住和生活条件都相当舒适。

  原本他们都是为了钱而奔波几千里。

  呆了一个月后,已经发觉范家潜力极大,几十年后肯定是家资几百万贯,拥有大量庄园,工坊,商行的庞大家族。

  他们如果一直效力,可以算是家族的附庸存在,就象是很多大型的商业世家,除了家族子弟世代经商外,自家雇佣的掌柜和帐房,也可以与这个商业家族世代绑定在一起,子孙后代除非是有意科举,或是自立门户,不然的话可以世代效力,主家发展的好,他们这些附庸的家族也能随之向上,范家的底蕴越来越深厚,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毫无疑问也是相当利好的情况了。

  原本他们对带着家人前来还有些疑虑,现在却是相当的庆幸。

  特别是族学修好之后,按范进的打算是分为小学和中学两部份。

  小学是收六岁到十岁的小孩,先扫盲识字,授课打基础,主要是学习书,算两科。

  中学是十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分为书,算,工,商等若干学科,学以致用,几年学下来,可以在范家做事。

  如果有志科举,那就只念到小学,出范家学堂,自己去专门授讲八股的私塾或书院去深造,就和范家没有关联。

  就算只念到小学,基本上也等于是在商行里打过杂的小伙计的水准了个。。

第二百二十九 执事,银库

  到范家学堂入学,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这个时代不想当睁眼瞎,要么是家族族学,要么是官族社学,学几年后能识几百个字,不当睁眼瞎,学习好的,可以继续深造,走科举之路。

  要么就是送到商行店铺当小伙计,起早贪黑替东主效力,一文钱的工钱也没有,只包食宿,教识字和算术。

  这算是比较实际的学习之路,怎么选,看各家的想法和打算。

  范家学堂,算是能兼顾,不管走哪条路,最少能省几年的学费和吃喝开销用度。

  这肯定是天大的好事,发布消息之后就有七百多学童报名,这就是明证。

  “一会我会把范铅找来,先到广州府城,然后是番禺县,南海县,东莞县,香山县,四周县里精通书,算,律的先生要多请一些,一定要请有名的先生才是,至于薪俸上头,可以从优,多给些钱粮便是。”

  范进一边与胡盈盈商议着,一边与诸帐房先生告辞。

  各人都是一脸敬佩,长揖送别。

  眼看状元东主离开后,沈瑞凌突然道:“小儿此前是本人自己亲自教,严父难为啊,有时候下不得手痛责,学业长进有限。这一次学堂办好,在下也就将两个孩子都送到学堂,期望他们能学业有成吧。”

  “沈兄说的极是,我家的三个也送到学堂好了。”

  “相形之下我就占便宜了,在下家里可是有五个啊。”

  几个帐房先生都是哈哈大笑起来,神态极为惬意。

  范家这里一切都是井井有条,未来肯定是蒸蒸日上,这令得他们都感觉跟对了人,做错了正确的决定,心情当然是变得大好起来。

  ……

  接下来,范进就是在范铜的带领下往银库去,胡大姐儿不宜走太远,在几个丫鬟搀扶下回大宅里去了。

  范铜是执事,执事上头范进是打算设执事副总管,执事总管。

  执事算经理,副总管算副总经验,总管就算是总经理了。

  现在还真找不到管这些执事的人。

  现有的十来个执事,有七八个是范家的人,是在外干过买卖营生,或是在大商行里打过杂的,最少要识字和见过世面,处事相对要精明。

  还有几个,是附的庄上找的有名的精明人。

  比如何美之,原本是僧官慧静的庄户人,这人很会来事,处事精明,范家招人后这人来应募,精明加识字,很快就混到了执事的位置上。

  月饷三贯,加年底的几贯花红,一年四十贯是有的。

  这个收入,大约是何美之此前收入的六七倍了。

  银库前,何美之这个执事早就等候多时了。

  上来先拜见,范进笑道:“美之,你田主人慧静僧官可好?”

  何美之赶紧笑道:“老爷说笑了,现在老爷才是小人的田主人……不过小人现在只佃了五亩地,当了执事后忙的紧,没空种,就留几亩种些粮自家够吃就行了。”

  这也是时代特色,也可以说几百年后也没有太大变化。

  哪怕在城里赚的再多,乡下人特别是中老年人还是喜欢留几亩地,不管是种粮食还是种菜,总是要有地种心里才不慌。

  “哦,稻收了没有?”

  “小人家的要晩些,还得十几天,到七月才收。”

  “收成怎样?”

  “还好,将将过了两石半一亩,去掉给您的租佃,还能剩七石多,差不多够吃到明年收稻,就差一些,买一点补上也行了。”

  何美之脸上是心满意足的神色,自家能收七石多,也没费太大力气。

  范家收的佃也不高,不象此前慧净时不时来的到他家吃饭,打秋风,还会摊派些寺庙的杂活叫佃农们去做。

  这就是变相的加租,但大家都没有办法。

  那个张师陆家更过份,杂役比官府的徭役还多,对佃农极为苛刻,又是强势官绅家族,大家有气也不敢出,只能忍受。

  这也是范进要买田,大家都巴不得卖给范家的原因,谁都不想成为张师陆家的佃农。

  范进闻言也是点头微笑...

  自己给所有人都带来了变化,所幸是在变好,这令他感觉极为欣慰。

  南海这边其实种的都是早稻,六七月收,晩稻是八月到九月。

  现在是一年只种一季主粮,加上平均亩产不高,只有两石半到三石。

  去掉赋,役,税,摊派,一年的收成就相当有限了。

  到明中期后,出现了两季稻,就是先种一季早稻,跟着再种一季晩稻,早稻光照和时间都不太充足,口感较差,晩稻就要好的多。

  到范进穿越之前的时代,小时候范进家里还是种两季稻,后来就普遍都只种单季稻了。

  就是因为早稻口感不好,粮食价格不高,多种一季,多出人力成本,化肥和种子,农药成本也增加,还把人陷在土地上,打一个月工够买几千斤米了,又不需要交粮给国家,所以范进成年后又是普遍改为单季稻。

  现在这个时代就别想舒服了,投入的成本就是人力。

  锄草是用人力,肥料就是人畜农家肥,还有从河里挖出来的河泥也是上好肥料。

  产量不高就得拿人力来堆,想吃饱饭总要付出代价。

  广东这边还算是好的,水利充足,特别是珠江三角洲这里,天气温润,水利充足,也是大片平原,5.0换了山区里还不是得开梯田,付出十倍的劲来博一个还不如平原的收成?

  这个年头,除非是皇室勋贵官绅世家,否则都别想活的很安逸。

  ……

  在范铜和何美之的带领下,几个杂役将厚实的银库大门用力推开。

  全砖石建筑,高过三丈,墙厚一丈,并无门窗,想用暴力打开是不可能的事,两扇大门极为厚重,打开就得五六个人一起推动才行。

  日常是有一队护卫昼夜不停的巡逻守备,也就是范进亲自过来,否则打开手续是相当繁琐复杂。

  这是大库,还有一座搁着几万贯钱的小型银库,日常小规模的千贯以下的开销用度是从小银库取,否则就太麻烦了些。。

首节 上一节 153/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