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11节

  洪武三十一年刚当官,建文元年就是侍郎。

  这个速度,在文官制度成熟后的大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皇帝下诏,也得被内阁和六科给顶回去。

  当然,此时此刻,认范进当大哥的陈性善一脸兴奋,伸头探脑的往人群里窜,哪有半点君子的样子?

  “南北异同论?”陈性善啧啧赞叹着,回头对一脸晦气的陈安生道:“陈年兄,快来看看,开笔就是不凡,弟大长见识啊,对了,陈兄能写出来吗?”

  原来陈安生自视很高,不光是对北方士子摆出趾高气扬的模样,对南方士子也是一样不假辞色。

  对其不满的人,大有人在。

  也可能就是陈安生太骄傲自负,所以很轻易的陷在了南北榜案子里,最终被凌迟惨死。

  现在的陈安生还不知道屠刀曾经悬在自己头顶,他一脸不高兴,但看了范进文章开头后,只得颓然道:“这个我写不出来,文进兄不论是立论,文字,行文,都远在我之上。”

  陈性善嘿嘿一笑,四周的北方举子侧目而视,对这个山阴人倒是多了几分好感。

  只要踩陈安生,大家就是好朋友啊。

  不过也没有多少人吱声了,所有人的精气神都用在了这榜文上。

  看了一会,韩克忠感慨道:“这一次哪怕以举人身份回家,也是不虚此行了,理,气,辞俱足,特别是南北不同的议论,令人感慨,看到此文,不虚此行。”

  求鲜花

  魏文谦在一旁接口道:“看到南北异同,看到北方遭遇之苦难之多,辽人,金人,北虏,先后践踏,屠杀,自五胡乱华,十室九空,世家大族,庇护百姓勉强存身,至唐末藩镇之乱,荡然无存,再有金人南下,凌迫侮辱,北虏更是在北方杀戮千万人以上,真是令人唏嘘感慨啊。”

  “可惜到现在才有人替俺们北方人说话。”

  “风好大啊,老子眼都迷了。”

  说话的北方士子,两眼通红,涕泪交加。

  很多人都是一样,感动到流泪。

  而不少南方士子是感慨和震惊,因为八股文的原因,明朝的士子在史学上相当于后世的小学生都不如。

  儒林外史里,很多进士,名士都不知秦皇汉武是何人,甚至不知道苏轼是何人,并不出奇。

  不要以为是小说夸张。

  因为明初到明末,只习八股的士人大有所在,当时又没有古文观止,言必称圣贤,文必法秦汉,明之士大夫就算从八股中脱身了,也未必在文学和史学上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就。

  可以说后世一个高中生,在八股文法和书法上肯定被明代士子暴捶,但对整个华夏历史,文学史,唐宋文章的背诵和理解,这帮明朝士子未必能赢。

  光是一本古文止里的文章,眼前这些士子九成以上都是一篇都没读过。

  更不要说史学水准和见解。

  这也是范进的文章,不光是文法技巧被朱元璋赞赏,更叫朱元璋震惊的是范进的史学水平,还有对战争,历史,南北发展异同的了解和见解。

  这是一般的士人,根本达不到的高度。

  甚至朝中的官员,位至尚书的,在这件事上的理解也未必比的过范进。

  这是范进几百年文明智慧的积累和传承,也是古人达不到的高度。

  不要以为后人一定不如古人,事实上在大多数时间,是古人不及后人。

  文明是在发展的,为本民族的文明成就骄傲是正确的,但以为后人不及古人,这就太愚蠢了。

  光一个史学研究,可以说是对古人形成碾压的状态上。。

第一百五十九章 都服范进

  为什么说史学碾压?

  中国自己的研究体系,与国外的比对,互相印证。

  发掘出大量的墓志铭,竹书,大量的文物研究,遗址发掘,研究,保护。

  整个史学已经成了一个科学体系完备,研究水段多样的大型学科。

  无数学科,几十万人研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研究体系。

  还有论文,学刊交流。

  国内国外的成果比对。

  要是这样的体系和成就还比不过一个古代士大夫自己独立的研究和学习,后世百万以上的史学专家和学生,不如都死了算了。

  范进的文章,就是建立在这样的高度之上。

  从五胡乱华,世家犹存,唐之宰相,三分之二出自门阀世家,这一点就叫人大感意外了。

  但言之有物,特别是牛李党争,其实是科举新生官员势力和门阀世家之争,更是叫人有拨开了眼前迷雾之感。

  但存在千年的北方世家,其实是毁于藩镇和战乱。

  到宋之重开科举,北方已经极为残败,门阀世家无存,那么依附于世家的精英力量,也就基本上不复为一个完整的势力存在。

  这也是宋人只有科举士大夫,没有真正意义上世家存在的原因了。

  宋时北方虽残败,还是有世家的余脉留存,所以北宋百年,宰相多半还是北人,重臣大将也多是北人。

  这种情形,到金人南下时彻底被打破。

  北方战乱,屠杀,还有领土的丢失,在晋室南迁后,南宋的南迁,再次使无数精英和财货涌向南方。

  南宋一百多年,夯实了南方经济,文教蓬勃发展的基础。

  要知道,在宋初时,云贵尚不属华夏。

  而广东还是烟瘴地面,流放官员的地方。

  湖广也没有开发完成,汉民不多,土司和少民力量很强。

  是北宋神宗年间开始大幅度开发湖广,南宋又更进一步推动了湖广的发展,这才有湖广熟,天下足的局面。

  再有大量北方精英持续不停的进入江南,浙江,福建,广东。

  百年之后,基本上夯实了现今的局面。

  至于贵州,云南,范进也是断言,百年之后,大抵会和内地相差不多。

  这个判断还是很大胆的,因为现面贵阳市都没有成立,贵州开科举都是很晩的事了,云南和贵州,在大明又成了流放犯官的地方,到明末清初,经过改土归流之后,这两个省份才确定为汉地,现在的云南也是土司林立,汉人才几十万人,比辽东的情形还要复杂的多。

  南方从晋室南迁,到宋室南迁,其间几百年不停有北人精英带着兵马和财货南下,广东福建所谓客家人,多半是当年南迁北人的后代。

  既然如此,南北原本就该和衷共济,互相体谅才是。

  对眼前这些北人举子们来说,范进的话给他们触动极大,不少人都是流下了泪水。

  几百年来,还是第一次有人用这么精神的文章,叙述出南北异同,还有将北方的各种变迁和惨况都写的详细备至,充满感情。

  看到中期之时,几乎所有的北方士子都是泣不成声。

  南方士子们也是神色凝重起来。

  老实说,很多这个时代的南方精英都对北方有若有若无的鄙夷,穷且粗陋,没有大儒,没有才子,没有佳人,经济,文教,都远不及南方。

  但此时他们才明白,没有这帮西北人,河北人,一直抗着游牧骑兵的进攻和袭扰,自己的文教经济,在铁骑之下又算什么?

  这个道理,一直到明末,南方人才真正明白过来。

  当辽东失陷,辽民被屠杀时,秦淮河上还在歌舞升平。

  等清廷在江南杀的人头滚滚,强令剃头,强征赋税,不准人随意结社,写文章,数次兴大狱抓人杀人之后,这帮家伙才彻底醒悟过来。

  东林,复社,几社,精英要么被杀,要么归隐山林,真正投降清廷的并不多,但到这种地步,殉国或是独善其身,有什么意义?

  当然,凭一篇文章不会带来多大的改变,现实里人们该怎样还是怎样。

  接下来就要靠政令推行,尽量弥补北方缺陷和不足,提升北方自身的实力。

  同时在工商业和农业上,在财赋税收上,做一些调整...

  这些话,范进没有明白直言,但他相信朱元璋会看的懂。

  但未必会做。

  洪武年间的主体还是轻薄徭役和轻税。

  朱元璋肯定想不到接下来就会有靖难和永乐年间的大征伐,又陆续成立九边,卫所制崩坏,他设设的财赋体系很快遭遇考验,并且在大明中期就崩溃了。

  后来一直就是缝缝补补,根本没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但现在范进的奏疏就是叫朱元璋明白,他现在弄的这一套还是有问题,得想办法解决。

  ……

  “文进兄的这一套加分体系,如何?”

  “我觉得行。”

  “我也觉得还算合理,北方确实承受太多,如果就这么开科取士,对北方人也不太公平。”

  “皇上都允准了,要不然文进兄的文章也不会张贴出来。”

  “原本就是有道理的事情,反正我是赞同的。”

  一群南方士子议论纷纷,总体上来说,大家都被折服了,感觉没有什么不妥和不公平。

  至于北方士子,在初时的感动之后,也是神色激动。

  “范文进不愧范文进,文章好,为人好,见解也过人,知道俺们北人的不易,这个加分的体系,俺认同。”

  “俺也认同,若是加了分还考不中,那就怨不得别人了。”4.0

  “南北异同论,此后将流传千古,俺能参与其中,这一生值了。”

  “俺们就不闹了,一会去礼部,就说俺们都赞同状元文章。”

  “那就是公议?”

  “对,公议,别人俺不服,现在就服范文进,他的这篇文章,把俺们北人的苦楚都写尽了,又给了这公平的法儿,还闹什么?考官也未必不公,按范文进说的,迭次南迁,加上北方世家大族凋零,俺们在文教上是不及南人,这也没啥,先加分,几十年太平日子一过,俺们北人就真的不如南人?秦汉,大唐,北宋,都是俺们北人当家作主,就说文采,韩昌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他不是北人?嘿,咱们几十年后,再走着瞧好了。”。

第一百六十章 一代文宗

  北人举子的话语中,还是有怨气。

  但心态已经相对平和的多了。

  范进的文章,算是把他们心里最不甘,不平的地方给抚平了。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包括北方举子自己都知道,南方的文教水平就是比北方要强的多。

  刘三吾是老儒,身为主考官,不可能受贿,更不可能有意不公。

  但北人不闹也是不行。

  这一科全军覆没,下一科又能好到哪里去?

  那大家索性不要读书算了。

  反正进士都是出自南方,大伙儿还来考个甚?不如留在家里不考,还省了路费钱。

  所以北人闹事是大局,是公义,很多南人士子看不出其中关窍,不明白大势,还以为北人考不过就耍无赖。

首节 上一节 111/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