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算是小试牛刀吧。
第五百二十二章 晋军的落幕
“共军炮火之猛烈,我从军以来见所未见,想我苦心经营炮兵多年,手下军队向来靠火力压制敌人,以优势炮火开道,这次却罕见遇到我方炮火处于劣势,部队士气受到极大震撼,也实属正常……”
晋阳城破之后,阎西山带着好不容易凑出来的亲信部队,马不停蹄地向北逃窜,中间甚至都没来得及停下来整顿一番,一路跑到大同之后才终于打住。
站在大同城楼上,看着远处山头上飘扬的红旗,阎西山落寞地跟身边的将领说出这句他憋了好几天的话。
想想五十多岁的阎西山带着手下这四个师,不到一周的功夫就跑了将近四百公里,也着实是辛苦了。
毕竟就晋军的水平而言,两万人的大部队行军可不是件轻松的活计。
不同于红军已经掌握了较为现代化的后勤体系,又有基层组织打底,晋军此时还停留在传统近代军队的层次,这么一折腾下来,估计中途少说也得溜走五六千人。
但无论如何,现在终于可以缓口气了,自逃出晋阳之后,晋军上下就发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现实,整个北同蒲沿线居然都能看到共军的身影!
所以这些天里,往往是晋军刚想要停下来歇口气,就会遭遇共军部队的袭扰,或是放个炮,或是丢个弹,有时共军的飞机也要过来凑个热闹,让人只觉得不管怎么折腾,都没法逃出对方的手掌心。
威胁时刻可能来临的感受才是最折磨人的,许多士兵乃至军官就是在半路上撑不下去,干脆直接扛着枪带着手下跑了。
其中甚至还有不少阎西山的五台老乡,之前可没少受长官的照顾,但大难临头的时候,想溜号的还是会溜号。
离开晋阳的那天,这四个师的损失其实不大,因为都是被阎西山捏在手里当做底牌来用的,见到前线炮火太猛之后,就果断撤了回来,至于没撤回来的,要么被炸懵当了俘虏,要么就干脆阵前起义了。
本来晋军内部各部队之间一直有着明显的隔阂,小小一个省的地盘,还非得分成这儿那儿的派系,过去地盘完整还好,在红军已经掌控晋南、晋西乃至晋北部分地区的情况下,那些潜藏的分歧就更加明显了。
前面晋阳城内发生的抗议便是如此,大抵不过是几个运城、临汾的士兵听说老家分了田之后,见上头也守不住城了,又不想跟着老大往北逃,于是便合伙闹了起来。
这背后土共甚至都没有给他们上太多手段,只是几名地下党的同志稍稍地组织了一下,结果场面就越闹越大。
若是在以往,比这更严重的抗议甚至兵变,阎西山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无非是一手拿刀一手拿钱,两者开路就没有镇压不住的骚乱。
但没了大势的军阀部队实际就成了一堆土鸡瓦狗,之前花费大量财力养出来的亲信还能勉强带得动,其他只有丁点儿利益关系的旁系,本身就不受待见,自然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说得不客气点,若非现在土共还不打算把事情做绝,就阎西山带去北边的四个师,说不得半路上就要被歼灭掉大半,哪还容得下他在大同城头上唉声叹气。
其实阎西山多多少少也看出了这点,之前共军把谈判条件提出来之后,他就猜到对方不至于赶尽杀绝。
毕竟共党好歹也是打着抗日旗号,除非自己逾越底线,否则哪怕当个摇旗呐喊的橡皮图章,凭着这张老脸,也应该有点用吧?
现在阎西山唯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没有早点认清局势,可真站在那时的角度来看,把他赶去绥远和直接断了他的前程基本没啥差啥别。
怎么说手下也有七八万大军,哪怕最后还是要认输,起码也能拼出个更像样的条件来,哪知道……
“输的不冤啊。”见身边人都闭着嘴巴没有说话,阎西山也没有继续倾诉的想法,叹了一声之后,便转身下了城楼。
眼下他到底是何想法已经不重要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顶多再稍稍挣扎一下。
这次确实没有料到共军的战力会如此猛烈,就此战中表现出来的水平,绝对可以碾压曾经打败过晋军的国军和东北军,甚至对阵日军也不在话下。
人总是要吃过亏才会长记性,现在的阎西山就老实很多,跑到大同之后,见共军的部队只是在城外警戒,没有大打出手的意思,他也果断派了代表过去,只是该唏嘘的还是要唏嘘。
之前在晋阳是没法谈判,手下的兵都镇不住,要是再耽误一两日,只怕就得被直接堵在城里出不去了。
现在一路逃了出来,虽然中间散了不少部队,但同时也收拢了沿途的守军,哪怕不和共军继续打下去,起码也能当个筹码不是。
“先在这休整一阵,看金陵还有日本那边是个什么说法。”
正在下着台阶的阎西山身子一顿,也不知经过了多少轮思想挣扎,最后丢下这句话后,便默默消失在了阴影之中。
剩下那些跟在后头的晋军将领,听到此话之后纷纷面面相觑,有人眼里带着些许失望,也有人略微露出庆幸的神色,至于麻木到面无表情的更不在少数。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个道理不管在哪都是一样,既然已经丢掉了晋省,那么晋军这个集团也失去了根本。
将来即便还有人能够活跃在政坛上,那也再也没法打着晋军的旗号,这恐怕才是阎西山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只是历史的车轮不会跟随某个人的想法来改变节奏,这片表里山河之地放在晋军手中纯粹就是浪费,将来若是让日本人占了的话,红军面对的麻烦只会更多。
所以丢掉晋省的晋军,才是最好的晋军,此话说得是霸道了点,但对付那些必将被淘汰的旧势力,有时王道和霸道结合也未尝不可。
一家欢喜一家愁,再回到土共这边,将来晋军到底走向何方,已经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了,战后的复盘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刚刚打出一场大胜仗的红军,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严格来说,晋阳战役还是红军打过所有的攻城战役中动静最大的一次。
包括迫击炮在内,口径在75毫米以上的火炮就将近两百门,炮弹供应也非常充足。
不算后方运来的补给,仅在开战前一线作战储备就达到了近两万发,就是晋军崩得实在太快,弹药才打完一半多点,也就刚刚过个瘾而已。
当然咯,这瘾对于现在的红军而言着实是大了点,不止炮兵从来没有打得这么畅快过,包括各级中高层指挥员也很少见识过这种场面。
所以在惊叹之余,该总结的经验、该反省的教训也得抓紧时间整理出来。
客观地讲,这次红军炮兵在火力组织、射击技术等方面的确很有水准,不枉这些年的辛苦学习和训练,也没浪费之前演习消耗的炮弹。
光是在战前,炮兵部队就对阵地前沿的要点、隘口和便于集结的地段等进行了大量的侦察、测试和试射,为实战积累了不少数据,否则也很难打的这么顺利。
而在战斗过程中,红军针对敌人的打击也进行得相当高效,比如开战的头一天,前线观察所就及时察觉到了晋军隐蔽展开的一个山炮营,当即组织了6门75野炮进行火力急袭,将其全部消灭。
到了第二天,基本所有还能开炮的晋军炮兵都全部哑火,那些连一战水平都没到的老山炮,在红军火力面前肯定算不得什么,但能够精准识别并打击到敌人,也足以证明红色炮兵已然出师了。
不过有好就有坏,像是教训什么的同样也是存在的,不论是前线的战斗员还是指挥员,对于我方的高火力优势多少表现得有些不太适应,在作战过程中与后方火力配合得不够协调,甚至闹出了不少笑话。
若不是这回面对的晋军更加拉胯,换成日军甚至国党嫡系师守在这里,红军估计还得反过来吃点亏,还好这些仅仅只是假设。
换个角度来看,通过晋军这个磨刀石来锻炼红军的攻坚能力,其实恰好合适,既不太弱也不太强,比一次演习可划算多了。
顺道一提,这次国军再次表现出了“不动如山”的毅力,在发动晋阳攻势的同时,红军也在侧面安排了牵制陈诚国军的部队。
可是负责组织的一个师等了大半天都没把敌人等过来,人家就硬生生熬到红军攻克晋阳,忙着接受城市的关键时刻,一溜烟地抢在阎西山前头跑了,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本事吧。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东北军的退场
1月底,关中某地,晚上8点,乌央乌央的士兵席地而坐,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的荧幕。
这时画面中展现的是一场极为经典的炮兵袭击,4门75mm野炮先是各发两发试射,均为近弹,旋即增加400米射程,第三发便准确命中敌集结地。
接着每门炮以急速射连放十发,将敌队形打乱,只见那些远处如小黑点般的晋军士兵,还没在工事里上待多就便仓惶回窜。
而红军这边更是得理不饶人,先是炮兵逐次修正,实施火力追击,随后2个连的部队从阵地起身发动冲锋,将其大部歼灭。
看完这整个进攻流程,场下的东北军将士的目光已经开始迷离起来,今天他们再次被喊过来观看影片,这倒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之前共党搞什么宣传都不会拉下东北军,后者早就已经习惯了。
只是当着东北军面前,放红军吊打晋军的纪录片,这到底是杀鸡骇猴呢,还是杀鸡骇猴呢?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
既然人家把片子拍出来了,那么还是继续看下去吧,抱着这个想法,端坐场地正前方的那名师长并未多说什么。
虽然这些天里他算是东北军中最不老实的那批,但还没等此人下定决心做些什么,晋省战事就已经结束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结局让大部分不老实的骚动分子心中一凛,师长便是其中之一,本来还担心共军回过头来着手对付他们,结果却没想到大军未至,电影就先来了。
不管场下之人是何想法,画面还是要继续播放,因为是许多卷胶片临时拼凑出来的,所以镜头之间的转换并不算流畅,但大家在这观影也不是为了娱乐,那一条条的片段就已经足够勾住所有人的目光了。
接下来的场面是红军集中了30余门野炮与敌炮兵进行炮战,这也是整个晋阳战役中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兵对战。
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红军就摧毁了敌人的大半火力,完全压制住了晋军的老山炮。
当然战中摄影机只能拍到己方火炮发射的场面,所以在后头很快就接上了战后对面炮兵阵地的惨状,一地的破铜烂铁当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场下不少东北军也和晋军打过交道,他们自然清楚晋阳兵工厂生产出的那些山炮,质量差是差了些,但过往作战里哪里打得这么惨过,设身处地的想想,还真没谁有信心应付如此猛烈的炮火。
可是这部将近一个小时的纪录片,却没有给观众太多喘息的时间,画面变化之后,红军又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步炮协同能力。
“由一个团的兵力配合一个75野炮连,待敌集结之机突然开火,实施炮火突击,当见其欲后撤,继而以各炮延伸射击,封死退路。
呵,什么时候我居然能在中国军队身上见到这么漂亮的配合了?如果当年在东北,我们能有……”
也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掩盖在轰隆的炮声中,似乎没人听到,又仿佛大家都听到了。
但沉默也好,叹息也罢,共军的战斗水平摆在那里,想看的还是要继续看下去。
晋军也不是没有发动过反攻,比如后面一个镜头,就是对方两个团的部队向红军阵地实施集团冲击。
可是当晋军先后两个批次的梯队运动到对应位置时,红军炮兵直接以6门75野炮,12门82迫击炮进行射击,炮火硬是覆盖了敌军大部,对面还没支撑多久,便开始相互践踏,随即溃退。
后头居然还特地补上了一段对俘虏的采访,只见镜头前那个灰头土脸的晋军团长心有余悸地说道:“你们的炮火太厉害、使我们欲们进不能,欲退无路。除了投降,没有别的办法。”
“除了投降,没有别的办法。”
这句话同样也回响在了观影的东北军将士心中,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若是还有敢轻举妄动的“人才”,那就真数他厉害了。
早在此战之前,对于如何应对内战事宜,土共内部就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讨论,宣传战、政治战这些本来擅长的手段肯定不用多说,而程刚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碾压式宣传法”也获得了一部分同志的认可。
人常说杀鸡不用牛刀,但利用这个反向思维,如果把牛刀亮出来之后,能让更多的鸡不用杀就直接吓瘫,那未尝不是件可取之策。
尤其放在对内战争的环境下,既要从那些军阀手中取得更多的地盘、人口乃至兵员,又要让他们老老实实地配合党的工作。
还得尽可能减少“说服”过程中双方的损耗,那么就不能一昧地把人往死里打,这背后可是需要不少技巧的。
基于这个思路,第一个实验对象其实不是晋军而是东北军,毕竟后者的心理防线更容易崩溃。
红军都没有真正和对方打过几仗,可东北军就是“愿意”配合,这背后与近两年土共采取的攻心之策肯定脱不开关系。
即便是现在,为何常凯申派去陕甘的说客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土共和东北军两边的心里同样门清。
除了这次播放的影片之外,晋省作战的红军还多次配合电影局的同志拍了不少镜头,其中既有实战中红军炮火齐鸣的场面,也有战后一地摆满俘虏和战利品的景象,只是暂时没有剪辑成片而已。
而这些除了用于对内宣传之外,更重要的是杀猴给鸡看,确保十几万的东北军能够继续老实下去,等待之后组织上的进一步安排。
不仅如此,为了万无一失,防止哪个不死心的将领在国党的高官厚禄面前动了心,红军在陕甘宁和陕甘川的后备部队,也加大了之前的演习范围及力度。
凡是有东北军驻扎的地方,离得近的就派部队在旁边进行炮兵演练,大大小小口径的火炮先摆出来再说,至于到底射不射又射多少,起码炸药管够,声势先搞上去。
至于离得远的也不会拉下,第二和第三航空师的菜鸟们,乃至那些刚上天的飞行学员,也被派出去给东北军将士送“福利”。
从某种意义上,这确实也是真福利,首先派人告知对方“空投”的地点,然后准确地把一些慰问品如衣物、被褥、粮食等投放到对应位置。
这操作谁也挑不出错来,但大家都知道,今天听话的话是空投福利,哪天不听话就直接把炸弹丢过来了。
“到退场的时候了,小六子。”从前线乘机返回长安,在机场降落的时候,默默地看着远处的钟楼,程刚悄悄念叨出了这句话。
第五百二十四章 改编不是易事
“东北军改编之后,你有什么打算没有?”
“还能有什么想法,看你们的安排吧,让我出国就出国,或者在国内当个吉祥物也可以,就是这鸦片不让抽,烟酒可不能给我断了。”
“抽烟喝酒泡女人,你是不是还想活到一百岁啊?”
“那敢情好,就祝我长命百岁吧。”
“不,祝你活够一百零一岁!”
“哈哈,好啊,为一百零一岁干杯!”
一个月后,程刚和张汉卿在后者的书房里对坐闲聊,一碟花生,两瓶酒,一盒烟,就是这时的小六子最享受的消遣了。
程刚一般是不抽烟喝酒的,不过这回他专门给张汉卿带来了晋省的汾酒,还有凤翔的西凤酒,一方面这是对方近些年来经常喝的白酒,另一方面嘛,两人各自心知肚明就好。
倒是香烟程刚没有带张汉卿最喜欢的“白金龙”,而是带了根据地自产的“井冈山”,顺道还跟对方讲起了当年自己艰苦创业的故事。
人嘛,总是社会性动物,始终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在张汉卿已经打定主意退下来的时候,就更渴望有人能和他多聊聊天了。
就像是老人退休了之后很难闲得住一样,张汉卿之前虽然也下过野,但到底知道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面对土共的手腕,他已经不抱任何念头了,当个老实人就挺好,无论自己是否情愿,至少也得装得像那么点样才行。
自从丢了东北,又来到陕甘之后,张汉卿也做过不少努力,先是在热承两地和关东军干了几仗,当然这基本没干出什么成绩,后来见到凭自己的实力肯定抗日无望后,又把希望寄托在了结拜兄弟常凯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