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270节

常凯申让他到陕甘来剿匪,张汉卿哪怕心里头不愿意,还是安安分分地点齐兵马来了,后来被共军小小地揍了一顿,他也不恼,又想着是不是借下共军的帮助,加强东北军的实力。

作为军阀,张汉卿不可避免地有着强烈的争权夺利思想,这些根深蒂固的念头让张汉卿在与土共“和平”共处时,私底下没少搞出些小动作,比如他那个政训处,大大小小的黑料都在伍翔宇的特科那挂着号呢。

不过作为在东北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又与日本有着夺家之恨,张汉卿好歹还是有点民族气节在内的,这点气节在大部分情况下起不得半点作用,但该说不说的,真到了最后关头他也算能放得下了。

自晋省战役结束之后,对东北军的全面改编就已经开始了,凡是在土共管辖范围之内的东北军(主要分布在陕甘晋三地),统一接受土共的领导,并根据各部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其实自从撤入关内之后,东北军从来都没有拧成一股绳过,那些和张汉卿关系不深的,或者只是在近几年里刚被收编的,见到少帅失势之后,大多早就自寻出路去了。

剩下的一部分,也因为常凯申的刻意调动,很早便被分散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连西域都有。

加上在陕甘的这几年里,东北军也有不少将领看到风向不对,干脆溜之大吉,虽说在土共的控制下这些人没有带走太多部队,但东北军的实际编制还是在不断缩减。

对了,当然也不能忘记军阀部队里最常见的吃空饷问题,一个六七千人的师,真正扛枪打战的能有个七八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兜兜转转地算下来,号称高达30万人马的东北军,最后接受土共改编时才不过1过4.5万。

而且讽刺的是,直到进驻各部队的土共干部初步统计好花名册之后,张汉卿才第一次对东北军的真实面貌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年龄、地域、学历这些基本信息看似不起眼,但想要把十多万人的数据大差不差地统计下来,最后再汇总成图表,放在此时绝对算得上一次大工程。

如果不是土共早就对东北军有过摸底,加上少量黑科技的加成,怕是还没法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完成这项工作。

而当程刚把厚厚的一叠图册摆在张汉卿眼前时,后者就很果断地彻底死心了,人家都对自己手下的部队了如指掌,内裤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哪还有翻盘的希望。

至于对这些将士们的安排,土共也派人征集过张汉卿的意见,当然就仅仅只是征集意见,被共党的操作涨了不少见识的小六子,肯定是识趣的,只是提了句,若是有坚持抗日的将领,不妨让他们继续留任。

这也是应有之意,过去军阀部队的那一套对军官和士兵的影响都很大,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摆正想法,自然也需要有所淘汰。

但毕竟数量如此庞大的改编,还是得稍微在政治上照顾一下,否则剔除过多的话,那些离开军队的士兵还好说,或是安排个地方搞农垦开荒,或是让工厂接受学徒,总是有出路的。

但东北军中的各级军官就不好弄了,让他们去地方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继续留在部队里,又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最后还是得看个人意愿。

在红军已经用战争证明了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战功就是最强有力的说服工具,毕竟东北军中还有不少人渴望打回老家,哪怕只是出于对胜利的渴望,多少也会耐下性子学点什么。

凡是愿意抗日,又希望继续留在军队中的,先按各自级别统一安排考核,保证其个人能力能够达到红军及格水平,凡是能够通过考核的就一律保留职务。

起初这个规定刚出来的时候,还让不少东北军将领暗自欣喜,他们大多是在军校读过几年书的,自恃学识水平绝对不会比共军差。

仗我是打不过你,但小小的一个专业知识考试,难道也比不过么?就连张汉卿自己也是抱着这个想法。

可结果却是让他们惊掉了一地的下巴,为了彰显公平,在部分东北军高层的参与下,土共从红军各部队中随机挑选出了一批指挥员和东北军一同参加考试。

然后又由张汉卿亲自监督出卷、印卷的整个过程,确保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悄悄搞什么小动作。

但就是这么一次考试,考的内容还是写最基础的军事知识,仍有近六成的东北军军官没有达到红军的及格线,要知道,红军这边的不及格率可是还不到一成。

而且本来东北军中就有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知道自己肯定通不过,压根就没参加考试,这些军官所占的比例还不小,毕竟东北军过去收编了不少土匪部队,那些土匪头子能有几个读书认字的。

总之,不论哪一级别的考试,二者平均分的差距都相当之悬殊,对于一向颇为骄傲的东北军而言,这又是一次堪比大规模歼灭战的打击。

也不是没人说些阴阳怪气的话,哪怕土共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了公平考试,仍然存在一部分喜欢以己度人的家伙,认为这就是共党的诡计,旨在兵不血刃的裁撤掉他们。

但大部分军官还是心里有数的,先不说土共有没有必要搞这些脱裤子放屁的事情,就看红军那些干部平日里的谈吐以及学习的劲头,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

从这方面来看,土共确实已经仁至义尽了,哪怕是没有通过考试的军官,只要还想留在部队的,也根据各自表现和成绩安排到军校参加不同时长的培训班。

甚至红军还再次给出了承诺,只要通过培训班的考核,仍然保留原有级别不动,至于想留又不想再打仗的少数军官,同样安排了不少出路,不谈让每个人都能满意,至少也足以让大部分人点头称上个赞了。

当然,有想留的肯定就有想走的,而且这些人还不是个小数目,对此土共也不会拦着。

从将官到士兵,所有不想待在土共管辖地区的,全部提供路费盘缠,更不对他们个人的财产进行任何限制。

为此土共还主动原价购买了一批东北军将领出售的不动产,否则大幅抛售的话估计还得吃不少亏,对此就连张汉卿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话说,东北军到陕甘来也才不过两年左右,真靠各自积攒的钱财置办家产,哪里能够捞到这么多。

对于这点,当年东北军刚过来时破产的那批商户就很有话说,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土共也没让他们吃亏,干脆送佛送到西,但凡财产来源不够明晰的都尽量物归原主,然后拿出资金补偿相应的损失。

不过民事上的纠纷其实还好说,顶多也就是点小吵小闹,可刑事就不是开玩笑的了,尤其是涉及到抢杀掳掠之类的恶性事件,那更是足以令人头大。

对此土共也没什么十全十美的办法,东北军毕竟不是红军,在改编之前甚至在改编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法用红军的标准来严格约束他们,只能用最被中国人接受的“约法三章”作为判定基础。

该惩处的肯定是要惩处的,否则就无法服众,哪怕东北军中存在个别怨言,只要不引起广泛的反弹,那也必须把底线坚持住。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那些被判刑乃至枪毙的同僚运气实在是太差了,如果土共不那么较真的话,他们本不应该遭此一劫的。

可之前的混乱状态本就不正常,土共的雷霆手段反倒争取到了关中等地的不少民心,包括东北军中一些较为正直的将士,也感觉看到了希望。

进一步说,从这件事上来看,土共获得的回报还不仅仅是民心军心那么简单,更多的还有对整个干部队伍的锻炼。

如何在掌握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复杂的问题,这绝对能算是对每一名土共干部的最强考验。

任何看起来天大的事情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人完成的,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不仅大家的力量没法得以集中,甚至还要闹出不少稀奇古怪的麻烦。

比如若是相关干部查到一名东北军军官犯了事,保守点的会觉得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是尽量轻判为好,象征性地处罚一下就行。

激进点的,思想可能还停留在前几年全国上下闹革命的时候,认为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该死的军阀头子,甚至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光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给人判定罪名。

这种同志并不是不存在,更进一步说,在如今的土共干部中他们其实占了不少的比例,对外也好对内也罢,都有他们的身影。

只是这些年里土共在司法权上管制得非常厉害,虽然也经历了多次整风运动,但基本控制在了合理范围之内。

而这次对东北军的处理,高层也是相当重视,早在选择工作人员时就进行了专门挑选,而且不少大佬还亲自参与监督,确保整个过程不至于大幅走样。

否则真要闹出什么“共党刻意打击报复”的事端出来,这玩笑可就开大了,可能出现的后续影响更不是土共愿意看到的。

从以上内容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将十余万人纳入另一个全新的管理体系,确实不是个简单的工程。

现在土共也才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而已,好在此时的东北军已经不需要武力镇压,也不用担心他们闹出什么大的事端,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慢慢处理。

唯一麻烦的就是干部不足的问题,或者说土共的干部就没有足过,现在晋省需要人员管理,东北军这边大大小小的事务同样不能拉下,而之前的根据地作为重要的人力物力来源,必要的工作肯定得有人干才行。

还得亏了程刚一直以来都不遗余力对教育事业的进行投资,说来这么做在刚开始几年确实很不好受,毕竟教师、学校、学生以及相应的书本、纸笔、教具,这些那样不是要钱要粮的。

而程刚的援助也不是真的就能从天下直接掉下来,为此肯定要挤占一部分军事和工农业发展所需的物资。

所以只能说有舍便有得,最开始吃下的那些苦,当一批批人才被培养出来之后,终究还是会得到补偿的。

虽然迄今为止土共也没有完完整整地教出一批高级知识分子,而且现在急就章培训出来的人员大多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缺陷,但还是那句话,有总比没有好,能识字的干部也总比文盲干部好。

“之前我还总觉得我们东北军很是重视教育事业,不仅一直以来在东北各地开办了不少中小学校,甚至我父亲当年还专门建了一所大学,可是和你们比起来,方才知道什么叫做坐井观天……”

一边听着程刚絮絮叨叨地说着当初在井冈山开办扫盲班的事情,张汉卿闷了一口西凤酒,又紧接着干了一杯汾酒,这才闷声闷气地说了这么一句。

程刚给对方重新满上,自己则慢条斯理地品上一两口,面色轻松地笑道:

“呵,那不一样,真不一样,这不是小看你们,而是我们的追求一直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你想想,不管是你爹在的时候,还是你接手了东北军之后,但凡收编其他军队的,有搞得这么复杂的么?”

听到这话,张汉卿就是一愣,随后轻轻地摇了摇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是啊,他过去收编部队多简单啊,只要带头的将领愿意臣服,那就一切好说,反正先纳到旗下再说,所以东北军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扩编到三十万,四十万乃至五六十万,在财力足够的情况下,这种操作就没有止限。

除了东北军之外,更典型代表自然就是国军了,毕竟背靠江浙财阀,坐拥长江口关税的常凯申才是最有钱的。

可现在谁都知道了,常凯申号称百万大军,却连共党一个根据地都打不下,至于东北军,东北军都没了还说什么东北军。

“世间总有些难事需要有人去克服,而我们土共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很多麻烦就是一道坎,迈过去便能海阔天空。

但古往今来却很少有人能够迈过去,至于一整个组织都达到此等水平的,史书上还真没有,岳家军或许能算一个吧。”

程刚见对方没有说话,便自顾自地说了起来,这么讲可能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但只有程刚自己一个人知道,他其实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说出来的。

“反正我是学不来的,毕竟公子哥出身嘛,以后就只抽烟喝酒泡女人好咯。”张汉卿自嘲地说道。

“本来也没指望你能做到,其实你这路子已经走宽咯,以后就站在旁边看戏好了,还是那句话,等东北打下来之后,你再去奉天的大帅府请我吃饭。”

程刚听着这不似人话的言论,淡淡地笑了一下,换做没有穿越之前,或许他还真会羡慕张汉卿的生活,但经过这些年的锻炼,他的心已经是党的了,心里所想的也是伟大的革命事业。

当然,程刚肯定不会承认,在他心里的某个小角落里,其实偶尔也会泛点痒痒,只是在现在的土共队伍里待久了,再多的小心思也会被感化殆尽的。

“好!那就借你吉言了!”张汉卿倒没有想那么多,只是郑重地敬了一杯,也没等程刚反应过来,就先干了下去。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西北成型

对东北军的改编大概又进行了两个月,这才勉强把主要工作整理妥当,至于其他的细枝末节,估计还得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大方向确定之后,后面就只剩下一点小麻烦了,即便是这些刚刚改编而来的部队还需要重新整训,也可以勉强承担一些简单的任务,为其他红军主力减轻点负担。

同时借着这个契机,土共和红军内部也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改组整编,为了适应下阶段军事作战的需求,红军规模再次暴涨,算上这此改编而来的10万东北军,兵力总数已经达到了五十万。

不过本来在这次晋省战役之中,红军就整编了一部分地方武装,将其纳入正规军体系,现在借着改编东北军将总兵力翻倍,其实也不算太出格的操作。

虽说这个数量和历史上抗战后的人民军队相比还略有不足,那时的八路军96万人,新四军31万人,南方各抗日游击队2万人,算下来红军还不及后者的一半。

但考虑到八年抗战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变数,将大量始终游离于军事之外的人口卷入了战争,无论是土共还是国党,在抗战期间后麾下部队都有大幅度猛增。

抗战前的国军满打满算也就170万兵力,而且装备相对低劣,仅有三个好不容易凑起来的德械师表现尚可。

而抗战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国军已经有了430万大军,兵力增加两倍有余,所以当时的国军将领才会信心满满地声称要5个月之内打赢战争。

除了人数增加之外,国军的装备相比于战前也大幅好转,不仅拥有大量从日军那收缴而来的武器,部分嫡系部队直接就成了美械师,纸面战斗力飙升,在解放战争初期也给土共造成了一定麻烦。

所以解放战争时的兵力情况,还不能直接拿到抗战前的局势下进行比较,而且现在国军在接连失去东北军、晋军两大重要地方势力之后,规模也已然下滑了不少。

现在名义上统归金陵政府管辖的军队大约在120140万之间,其中光是川军各派系加起来就占了三十余万。

再撇去剩下的地方实力派,如桂系、西北三马、宋哲原、韩复瞿、龙云、等,真正由常凯申直辖的遭殃军嫡系加旁系,大概就只有五十万人不到,从这点来看,说红军全国实力第一绝对没有问题。

更关键的是,抗战结束后常凯申可是借着日本人消除了大量潜在的竞争对手,大幅增加了国府的统治范围,而且挟胜战之威,其影响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

而在这之前,常凯申还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全国领袖,各地的实际权力往往被地方军阀执掌,前者说白了也就是个钱多点地盘大点的军阀罢了。

正因如此,红军才能以去年未扩军时二十余万部队,对阵号称百万的国军而丝毫不落下风,现在扩军之后,就更不会把人家放在眼里了。

只是国内的敌人羸弱,国外的敌人却不容小觑,尤其是日本这个大敌,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红军与日军之间必有一次全面战争,而且大战爆发的时间还极有可能提前。

眼下正是35年初,日本现役军队大约只有20万出头,但在意识到了红军的威胁之后,对于一个正常发展的工业国而言,轻轻松松爆个百万大军绝对没有问题,光是这些年里退役的那些青壮年士兵就已经足够撑起架子了。

所以近期来看,五十万的红军绝对够用,但长远上别说五十万了,就是一百万乃至两百万也不一定能满足长期战争的需求,毕竟即便打完了日本,边疆地区也少不了武力支持。持总的来说,中长期内土共将目标放在日本身上是肯定没错的,从这次扩军的幅度上也能看出来,兵力增长最多的主要还是北方三大根据地(陕甘川、陕甘宁、晋察冀)。

这倒不是南方三大根据地(湘赣闽粤、鄂豫皖、湘鄂西)就不重要了,而是从未来一两年内的发展来看,北方的战略空间毕竟相对要大些。

而南方有红三、红四、红二这三大方面军坐镇,就算是最弱的贺龙部红二方面军也有将近四万人,还因为距离陕南和川北较近,能与中央互通有无,人员往来十分密切,所以战斗力丝毫不差。

至于相对较强的红三方面军,去年硬扛了国军大半年时间,损失肯定是有的,但只要根据地的元气尚存,很快就能得到恢复。

另外红三方面军在这半年里也因为战争需要扩大了一定规模,成了南方红军中兵力暴涨最多的队伍,如今已经达到了10万出头。

所以华南局这边只要稍稍休养一段时间,除非他们主动裁撤掉一部分正规军,否则之前国党吞下来的那些地盘,迟早还得吐出来。

倒是距离敌人老巢最近的鄂豫皖这些年一直有些不温不火的样子,但实际上其兵力也一直在稳步增长,这次也顺便一同扩到了6万。

毕竟大别山区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守住了这里,就意味着红军随时都可以展开战略反攻,威胁国党最核心的中原和江浙地区。

基于这点,如今土共的战略布局大致就是在南方维持守势,保住核心根据地的存在,同时默默积蓄力量,若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支援北方抗战。

南守自然是要北攻,而且西北地区本就是距离国党影响力最为薄弱的地方,若非如此,红军也没法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完成了数量级上的蜕变,后面自然要再接再厉了。

现在双方实力虽已经发生调转,可在日军的潜在威胁之下,红军还没法乘胜追击,一举将金陵政府彻底推翻,重心依然得优先放在抗日上面。

抗日确实是件苦差事,所以各家军阀纷纷退避三尺,能不和日本人发生冲突就尽量不去招惹人家,而且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打不过。

但抗日同时又是件大好事,对于这时的土共来说,唯有和日本人真刀实枪地干上一场,才算有资格宣示自家的正统地位,像是常凯申那般靠银弹打出来的伪中央,实在没什么意思。

在华夏民族主义已然觉醒的年代,正统性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发挥不一般的作用。

比如这次,如果红军不以抗日的名义进入晋省,或者干脆打着抗日旗号去川省,那东北军的改编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少了这十万将士,不仅红军的规模得大打折扣,还得继续额外分出兵力提防东北军的异动,此消彼长之下,战略余地又得大打折扣。

首节 上一节 270/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