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310节

甚至可以说,就算常凯申后面得到了美国人的看好,也不大可能及时获得美援。

自打失去珠三角港口之后,常系唯一的对外窗口,就只剩下桂系和越南接壤的镇南关了。

说起常系和桂系的联合,这背后也有不少故事。

李宗人到底舍不得自己在果党积攒下的资历,见到常凯申势弱之后,便动起了与其争一争鸡头的心思。

尤其在土共收编川军又拉拢上滇军之后,桂系相当于腹背受敌,随时都有被共军捅菊花的可能。

但不同于势单力薄的龙云,李宗人多少有点自视甚高的意味,果府当权时他要反常,土共当权时他也不愿轻易投靠。

于是便有了白崇禧的合纵连横之计,桂军缺少名分,常系急需后援,二者凑在一起又能苟延残喘好一阵子。

只是这一日不如一日的情况,也过不了多久了,既然日军都敢对美国下手,那么在已经登陆的情况,进一步占领整个越南,更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正是因为看出了这一点,李润石对于南方局势并没有关注太多,那边有华南局和华中局掌控,只要稳住老根据地,同时加强华东地区的扩张,其他的细枝末节就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被层层封堵的常凯申,即算跟美国人勾搭上了又能如何,现在可没有一条滇缅公路来给他续命了。

见到程刚突然提起这个自己好久都没有留意的名字,李润石哪里还想不到刚才是闹了个乌龙出来,感情程刚是以为自己要他留个“遗言”呢……

哭笑不得之余,李润石倒也没急着拒绝,只是跟着看了看地图,然后随意地点头说道:

“没问题,这事我答应了!”

第五百九十章 晋阳的幸福苦恼

7月22日,从长安出发的程刚,第一站就来到了晋阳。

从空中放眼望去,这座城市和半年前相比似乎又有了不少新的变化。

南来北往的火车满载着矿石焦炭停靠在车站,附近高高耸立的烟囱则日夜不停地喷吐着浓烟,一片工业化社会的繁华景象。

程刚肯定知道这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若是换做过去,哪怕土共有实力在晋阳建设工厂,也不可能如此明目张胆地摆在平地里,否则那就相当于脱光了衣服,等着小鬼子的飞机过来轰炸。

但从35年开始,土共经营晋阳已经有了五六年的时间,周遭山区能够用来建厂的土地基本都快用尽了,“迫得不已”之下,新的厂址只能向山下转移。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更加重要的还是土共实实在在地守住了太行防线。

在过去几年里,日寇最远也不过打到阳泉,而且很快就被红军掐断后勤线,无奈退了回去。

至于飞机轰炸,从正定出发的机群确实要不了多久就能翻越山脉,对晋阳造成威胁,但土共在沿途布置的防空警戒线也不是吃干饭的。

随着时间的推进,日本人渐渐就没有那么多本钱来执行大规模空袭了,至于偶尔的零星骚扰肯定在所难免,但生产任务摆在这,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没错,就是庞大到让人心惊胆战的生产任务,总数甚至比过去六年来土共在晋阳的所有产能之和都要多。

更为头疼的是,这些项目居然还被上头下了死命令,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无论晋阳方面用什么办法。

“程主任,总算把你给等来咯!最近中央的命令可是把我们给愁死了,你可得给我们支支招啊!”

晋阳机场,程刚驾驶着飞机干脆利落地降落在跑道上,然后还没等地勤送上梯子,他就一个翻身从机舱里跳了下来。

旁边接机的同志倒是对此见怪不怪,只见其中一人立马凑上去握住了程刚的双手,同时皱着眉头诉起苦了。

“书存同志,这么好的机会推到你们身上,怎么还不知道珍惜啊?要不我跟上头说说,把后续指标都挪到长安去?”

看着对方刻意摆出的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程刚一下没忍住就开起了玩笑。

随着土共的组织架构越来越完善,之前一些明显具有时代性的做法也要逐渐做出改变。

所以像程刚担任了好几年的红军后勤部长一职,其实大部分杂事从头到尾都是由副部长负责,自然就被撤掉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中央专门给他设立了国防科工委员会,这么一个更加模糊化的机构。

此科工委可非彼科工委,简单来说,就是军事、科学、工业,这三个口子程刚只要想插手那么就肯定能插进去,但日常管理还是由各口子的主管部门负责。

说得好听点叫“太上皇”,说得难听点,就是专门给人解难题、擦屁股的。

再扯回来,眼前这位浓眉大眼的青年人,正是前不久新上任的晋阳市长薄书存。

晋省出身的他早年曾参与并主持了土共和阎西山的合作,建立了一支晋省抗日决死纵队,还在期间暗中选拔培养了不少新同志。

后来随着红军开启对晋战役,薄书存在上级的命令下择机发动起义,接下来又先后在部队和地方上担任要职。

至于程刚和他的关系,则主要是那些待培养干部被派到长安进修时,程刚偶尔也抽空去上过课,另外毕竟年年都会往外跑,地方上的同志很难不认识这位程主任。

一听到要取消生产指标,薄书存立马就老实了,赶紧摆手笑道:“那还是留在我们晋阳的好,听说长安的生产任务也很紧张,我们总们不好给兄弟城市添麻烦嘛。”

话说薄市长也知道,就当前的条件而言,晋阳绝对算是所有选择中的最优解,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最关键的是到苏联的距离更近。

“这大概就是幸福的烦恼吧。”程刚眺望着远处的飘来的黑烟,一边往旁边的汽车上走去,一边跟薄书存几人说道:

“过去咱们愁着没机器、没工人,现在机器和工人都来了,却一时半会消化不了,这么搞可不行,苏联同志还等着咱们的支援呢!”

这话从道理上听起来确实没得毛病,好歹也是党内的中高层干部了,薄书存当然知道如今苏德战事的进展,对上级为何会临时要求加大生产力度更是一清二楚。

所以也明白这对于国内而言,究竟是个多么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话从程刚的嘴里说出来,总有点叫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也不知为何……

当然薄书存并未在意这些细节,其实自从得知程主任要过来的消息之后,他心里原本七上八下的石头就落下了一半。

“所以就盼着你过来支招嘛。”坐上车后,薄书存当即从皮包里拿出了一叠文件:

“首批从苏联送来的车皮实在太乱了,根据我们的工程师统计,里头起码缺了18%的关键设备。

我们也曾与苏联方面反映过这个问题,但现在他们那边乱得厉害,根本没个准信。”

程刚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把文件接过来仔细浏览了一遍,这上面以汉俄双语记录了密密麻麻的设备清单,主要还是集中在军工领域,如果晋阳这边当真能消化掉的话,产能翻个番不成问题。

但正如薄书存所言,现在苏联在卫国战场上很不乐观,行政系统为了做战争动员,自己都乱成了一锅粥,想让他们抽出手来管这事,估计要耽误不少时间。

其实,若不是土共对此早有准备,之前就派出了大量工人、工程师乃至学生前往苏联实地考察和学习,又提前和莫斯科方面拟定了整个方案,这首批生产线怕是还得等年底才能运来。

而且说得难听点,按照现在苏军败退的进度,等后方真把情况理清楚了,那些遗漏的设备大概率也都落在敌占区,不可能拿得回来。

这当然怪不得谁,为了阵营利益考虑,当初土共向莫斯科提出方案时,就主动要求先西后东,不少生产线甚至是从波兰拆过来的,时间又太过紧张,不出乱子才不正常。

不过从乐观角度上看,如果土共当真能够成功接受这批设备,并且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那么接下来苏联正式向后方转移时,自然会对夏国更为侧重。

另外严格来说,这回其实算不上什么援助计划,德军是6月底才发动的战争,而土共早在4月份就已经开始从波兰拆生产线了,至于获得莫斯科的许可,则可以追溯到去年年底。

那时候,虽然莫斯科方面对夏国同志提出的德军入侵预警并不怎么在意,但因为夏国红军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铁人大叔最终还是同意给小兄弟一点甜头尝尝。

当然,以铁人同志无利不起早的个性,所谓的援助当然不是无偿的,因此更准确地说,这其实就是一次交易。

为了这批二手设备,土共可是许诺向苏方供应足量的冲锋枪,和各式口径的无后坐力炮。

前者是因为在冬季战争中,芬兰人的索米冲锋枪实在把老毛子给欺负惨了,后来不得不紧急从夏国接收了一批38式冲锋枪(仿波波沙),情况才有所改观。

为此,40年初苏联还专门用一条子弹生产线,从土共手中换来了全套图纸和生产工艺。

而后者则是源于对德军闪电战的忌惮,德国的装甲机群轻而易举地,就绕过了法国人建设了十余年的马奇诺防线,不多准备点反装甲武器,苏军上下实在是寝食难安。

总而言之,土共的确在用实际行动向莫斯科证明自身的力量,如果让苏联人相信,夏国将会是个更为稳定且极具效率的工业盟友,那么接下来很多事情可就都好说了。

要知道,再过几个月,苏联就会进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业转移计划,涉及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稍稍从指头缝里漏点出来,都够土共吃到撑了。

而作为整个战略目标的第一步,首批设备的接收和消化虽然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万事开头难,只要想办法总是能克服过去的。

把这些事情一一理顺之后,程刚的心里也大概有了底,随即转头跟薄书存说道:

“不能光指望苏联同志帮忙,这样,我在晋阳多待几天,先简单做个统计,看那些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

刚才我做了个估算,搞定个七八成应该没有问题,这样应该也能把生产线勉强运行起来,反正不会让你们的前期准备打水漂就是!

但后面的困难估计还有不少,时间紧任务重,千万可不能放松了啊!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这回程刚所见的烟囱大部分都是钢铁厂的高炉,新产出的生铁粗钢如果没有后续生产线消化,那基本和打水漂没啥两样。

眼看着上游原料马上就要出炉了,下游订单更是嗷嗷待哺,也难怪晋阳的同志会变得如此急躁。

好在有了程刚的这句话,薄书存终于可以放心了,当即向程刚拍起来胸脯:

“放心吧,程主任,我就在这下军令状了,只要设备基本配齐,我们晋阳全市保证完成任务,不打半点折扣!”

首节 上一节 310/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