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227节

就在这一年年底,全国红色根据地中的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产业,在工人总数、产量以及各项技术指标等多个方面,彻底超越了果统区。

虽然目前因为缺少统计数据,无论是土共还是国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转变的到来,但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滚动了。

当然,即便真的知道了这个消息,或许其他同志还能为此开心一笑,但程刚肯定不会将其太当回事的。

毕竟国党的重工业实在是太low了,若不是土共起家时底子过于薄弱,也不至于将反超之日拖到现在,反正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啥好惊喜的。

10年代末20年代初,中国的工人总数突破了两百万,为当时爆发的五四运动奠定了革命的基础。

但是,从20年到现在,总共13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工业资本增长速率始终保持在10%上下,可重工业却几乎一直在原地踏步。

这段时间的另一个数据也能说明不少问题,全国的消费品工业从3.3亿元发展到了约10亿元,而生产资料工业则从2.3亿元发展到了3.9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同样是越来越大。

这里的主要原因自然是民族资本都发展轻工业去了,几乎没人有动力去发展回报周期长的重工业。

不过话说回来,半殖民地半封建体制下的民族资本,本来也成不了多大的规模,更承担不起太高的风险,所以对于后发国家而言,由政府主导重工业发展,几乎成了唯一的办法。

只不过买办出身的国党在这方面必然支棱不起来,三年前金陵政府将工商部和农矿部合并为实业部,并煞有其事地制定了一系列宏大的实业建设计划。

按照国党颁布的方案:“铁道、水利、造船、制铁、炼钢等伟大之建设事业,依照总理节制资本之义,宜由国家经营之。

水利、电气及钢铁、酸碱、煤、糖、煤油、汽车等项基本工业,应由国民政府积极兴办。”

然后这几年实业部取得的成绩如下:兴办一个酒精厂和一个渔业公司,以及整合了全国的油料生产(因为这里头的桐油可以直接出口卖钱)。

至于真正意义上回报周期更长的重工业,几乎没有半点成果,或许那几座已有的兵工厂还能算进去指标里,但这也不在实业部的管辖范围之内,何况即便是军工领域,国党取得的成绩同样寥寥。

早在27年时,刚刚站稳脚跟的国党,就在其二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立中央钢铁厂,为国防工业添砖加瓦的计划。

常凯申对这事可是相当重视,专门让宋、孔等人会商协调,共同合作。

结果各方互相倾轧、争执不休,一直到今年还在不断扯皮,所谓的中央钢铁厂至今连堵墙都没建起来,不出意料的话最后肯定得折腾黄了。

所以一方面是常凯申什么都要管,处处给民间重工业设绊子,另一方面则是国府效率极其低下,什么事都干不成,最后他们还能够舒舒服服地吃着关税,买着洋枪洋炮,日子惬意得不行。

顺道一提,在除了红色根据地和东北地区以外的工矿企业中,外国资本的占比高达七成有余,而那些应该提供给本土重工厂的原材料,大部分都被直接出口到了国外。

单就铁矿一项,眼下除了红统区外,日资控制下的铁矿石产量就占了全国的九成以上。

而且这些铁矿并非全在东北,比如鄂省的大冶铁矿,现在每年都要往日本本土运送数十万吨的矿石,一路沿长江顺流而下,畅通无阻。

若不是红三方面军时不时还会去袭扰一番,并从大冶挖走了不少熟练工人,那些出口日本的铁矿石只怕还要更多一些。

如此要是国党还能够发展起重工业,那才是真的有鬼了。

反观土共这边,底子是真的差,一直到现在全部工人的平均文化水平,都还只是勉强达到高小。

但就是这般局面,所有人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当然了,眼下战争仍然是最为紧要的主题,一方面,因为面临国党的重重封锁,各根据地不得不分别发展了一套自给自足的轻工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根据地人民的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除去这些必需品外,为了自身的扩张和发展,更为了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下去,红色工业的重心基本都落在了军工领域。

而近现代战争最重要的两种原料,钢铁与硝基,自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钢铁这条线上,土共的发展还是较为清晰的,从最初井冈山的纳山铁矿,到瑞金的九堡铁矿,接着是乌石山铁矿,红色工人们已经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生产方案。

由程刚翻遍各地县志文献,又去实地考察得出了一处处在历史长河中被废弃的小型铁矿,再取样品化验,回现代找专家设计出基本的冶炼方案。

接着再基于《土法上马》等参考资料,建设成了一座座土洋结合,工艺简陋的钢铁厂。

然后就是用少量“先进”设备,加上大量人工操作,将这些冶炼出来的生铁粗钢,加工成勉强能够派上用场的元器件。

期间若是有条件的话,可能还会由个别工程师与熟练工人,依靠多次尝试后掌握的技术经验,再加上一些“先进”仪器的辅助,生产出极少量的高标准合金部件。

但如果没有这般条件,那就是直接使用援助物资,最后组装成各种生产生活和军事产品。

发展到现在,如今每一个独立割据的红色根据地,都至少发展起了一套生产体系,只是因为各地条件不同,规模有大有小而已。

至于硝基这条线,或许没有钢铁那么复杂,整个流程的也没那么漫长,但整体的难度却是翻了一倍都不止。

毕竟现实情况如此,除了陕北与甘、宁接壤的少部分地区外,其余苏区几乎找不到任何天然的土硝产地,依靠人畜粪便的积硝,效率更是低得吓人。

而且,由钢铁生产出来的枪炮,若是一时半会断了供应,还可以依靠缴获和修理来维持,实在不行让程刚一次性传送一批也亏不到哪里去。

但无论是弹药中所需的硝化棉,还是爆炸物常用的TNT,乃至最简陋的硝酸铵炸药,其消耗量都不是光靠从敌人手里缴获就能满足的,同样,全靠程刚从其他位面运来更是相当不划算。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需求,使用工业法生产硝基就成了一直以来围绕在土共头上的难题。

最先被程刚排除的路线,便是高压法合成氨,光看其中的三个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就不是一群文盲和半文盲工人能够搞得定的,哪怕他可以从42位面或者现代定制现成的生产设备。

这也是没得办法的事情,虽说早在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就已经使用锇作为催化剂,第一次成功合成了氨气。

但一直要到20年代末期,这项技术才真正宣告成熟并开始在世界各国逐步推广。

换句话说,在程刚打算为红军合成氨气的时候,至少单就高压法这条路子,他和西方列强其实正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所以别说国内了,就是到国外去,都不可能找到既懂得高压合成工艺,还愿意来中国的工程师。

好在除了高压合成法之外,还有另外两条途径,技术难度要显著低于前者,而这也成了近些年红色化工得以发展的主要路线。

在31年到32年的世界工业制氨总产量中,高压合成法占比最高,以2609千吨、84.4%的成绩雄踞榜首。

其次则是一个极少有人了解的办法,在制备煤气以及干馏煤炭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少量的氨气,如果将其收集起来,同样颇为可观。

在这两年的总产量中,全世界由此生产出的副产品氨水高达472千吨, 占全部份额的15.3%,同时,这也是程刚最先尝试的办法。

至于最后的那条路线,则是曾在一战大放光彩,但如今因为成本高昂,而逐步被世界各工业国废弃的氰化法,两年总产10吨,占比0.3%。

但话说回来,氰化法落后归落后,可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显著低于高压合成法。

在煤气收集法陷入瓶颈,人才储备又相当紧缺的当下,这就成了红色工业在硝基领域继续发展的唯一突破口。

第四百五十二章 范旭冬的来访

为了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土共几乎下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来做这件事。

毕竟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还处于长期战争之中的势力而言,光是养活一支数目不菲的军队就已经相当够呛了,而工业对于人力的需求甚至比战争还要骇人。

相较之下,红色根据地中唯一的优势就是铲除了所有的中间食利阶级,直接从农民手中征收到粮食,然后用来维持学生、工人、教师、医生以及军队的开支。

真要严格计算的话,其实这时各地经历土改后的农民,单就生活水平而言并没有太大幅度的改善,甚至人均口粮也未曾增长多少。

当然,这并不代表土共没有给这片大地带来改变,无论是水利还是良种,在程刚的金手指辅助之下,大部分地区已经做到了这个时代的极限,至少是在向着极限努力,所以平均亩产也一直在递增。

只是这些属于增量的粮食并没有用来直接惠及农民阶级,而是被征收并用于根据地的发展,然后其中的少部分,再以教育和医疗的方式反哺回来。

因为有了后世技术和物资的补充,这种反哺的效率肯定要略高于当前社会的平均水平。

比如医药,通过简单培训批量产出的赤脚医生,使用了少量由现代药粉勾兑出的药物后,在某些常见病领域也能发挥出堪比名医的效果。

所以相互抵消之下,大部分农民的直观感受还是日子越过越好了,不过要是能够不再打仗就更好。

但想要不再打仗,就必须先战胜敌人,否则一旦被那些反动派攻进了老家,自己的所有劳动果实都将灰飞烟灭。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必须要打倒所有的反动派,否则不光是人民自己没有出路,整个国家也不可能会有出路。

“这么说其实也挺有道理的,我们国家实在太过落后了,老百姓自己的口粮都不够吃,各地又有那么多的军队在天天打仗,哪里还有能力支撑发展重工业呢,哎……”

离开凤翔,进入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这条仍在修建的凤双轻便铁路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场景。

就其中某处铁路工地旁边,一行人似乎正在休息,说出刚才这段话的那位,位于人群中中间,约莫五十岁的年纪,戴着一副厚玻璃底眼镜。

只不过他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脸色看起来也不太好的样子,说完之后甚至又开始咳嗽,见状,旁边一名稍显年轻的中年男子赶紧劝道:

“旭冬,吃完药了,就好生休息一下吧,刚才大夫不是说了么,你前几天本来就受了寒,现在嗓子又开始发炎,如果不好好注意,后面病情怕是还会恶化啊。”

话说,他们这行人自苏省出发,一路沿铁路抵达了潼关,然后又是数日的公路奔波,别说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了,就身强体壮的小伙子,也难免会要虚弱几分。

原本土共在长安的办事处还想安排他们先行休整一下,但是范旭冬却是一刻都不想停留,抵达长安的第二天,就直接强撑着身体出发了。

而陪同一并过来的侯德榜则对此完全没得办法,眼见路上同伴突感不适,虽然不算太过严重,但也是把他急得心急火燎的。

当然了,其实侯德榜也同样急着到略阳去,否则也不会同意范旭冬的计划,但若是这般的代价是要付出同伴的健康,那么他肯定是不愿的。

“无妨无妨,吃完了这些药,我可是感觉好多了,”范旭东摆手笑道,“不过你说得对,还是得听大夫的,我后面会好好休息的,放心吧。”

“那就行,不过你可不要说话不算数啊。”中年男子肯定地点点头,接着转身对旁边一名红军战士说道:

“对了,我们还没谢谢大夫呢,这路上可是多亏有了大夫陪着,不然旭冬你可就得受罪咯。”

“没错,还有刚才那药是多少钱的,我马上给你补上。”虽然不知道吃下的是什么药片,但这时代凡是西药都便宜不到哪去,想起这事后,范旭冬赶紧从怀中掏出了钱夹。

两人这般客气,却是让这位背着小药箱的战士愈发地局促起来,黑黝黝的脸庞都差点憋红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直摆手。

“不用不用……我们红军有纪律的,不许拿群众一针一线。”小战士反复磕磕巴巴地说着这句话,丝毫没有对那些大洋动心的意思。

“这……”范旭冬和侯德榜面面相觑,脸上还带着些许的惊诧,没想到对方居然会是这般的反应。

在他们的理解当中,看病开药,付钱买账,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何况从这些士兵的身体面貌来看,想必平时的日子也颇有些艰苦,两人也实在不想给对方增添更多的负担。

“范先生,候先生,你们先把钱拿回去吧,两位都是我们党请来的客人,哪有让客人出钱的道理呢。”

好在的是,局面并没有僵持多久,一名干部模样的青年军官从工地处走了过来,大概了解情况之后,笑着对范、候二人劝了几句。

见此,范旭冬也不好再作坚持,重新表达了一番感谢之后,几人又回到了之前的话题,中国工业的发展。

要说刚刚挑起这个话题时,范旭冬和侯德榜还是略有些惊讶的,因为他们也没想到,身边这些士兵居然会工业如此感兴趣。

顺道一提,这一行人其实还是临时凑出来的队伍,除了范、候两人以及他们所带的随从和学生外,另外的战士都由长安的红军办事处派来护送。

本来按照土共这边的安排,是打算安排汽车接他们前去陕南,但因为车辆在凤翔境内抛了锚,临时又调集不到别的汽车或者马车,于是心切的范旭冬便决定步行出发。

见此,随行的警卫排长也没有办法,只能先派战士去联络前方的修路工地,看能否找到顺路的车辆。

还算是他们运气不错,等大部队赶在天黑之前走到工地后,那位年轻的排长从工地负责人处得知了一个好消息。

明天清晨会有一辆运输木料的拖拉机要回去,挤一挤的话还是能坐不少人的,所以他们只用在工地借宿一晚就行了。

正巧这时范旭冬也终于有些撑不住身子,甚至还出现了发烧的症状,于是随行的卫生员赶紧给他做了一些简单的诊断,然后又开了几幅药。

借此机会,对于共党颇为好奇的范旭冬和侯德榜,也与战士们聊了起来,而当后者知道两人的身份后,更是主动问了不少有关工业建设的问题。

诧异之下,范东旭接着了解到,对方大都是农村出身的年轻人,老家有南有北。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参加了红军,并且在部队里学会了识文写字,并掌握了更多的实用技能,而且居然还有着如此旺盛的好奇心,实在是令人惊叹。

夜里,就在工地临时腾出来的茅草宿舍内,范候两人躺在一张木板床,久久没有睡着。

“哎,德傍,你说这共党到底是有怎么样的魔力呢?居然能教出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范旭冬辗转了数回之后,发现同伴也和他一样,终于还是忍不住开了口。

最初他们从长安出发时,两边还略有些拘谨,所以并没有聊起太过深入的话题,以至于范旭冬虽然对这些战士的谈吐颇为留意,但也没觉得其中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但是今天交流之后,他这才知道原来对方的出身居然都如此贫寒,而能够将这些农家子弟调教成这番模样,实在让人对共党的能力叹为观止。

“还不止呢,旭冬,你可记得今天那名排长总结的那番话么?说是字字珠玑都毫不夸张啊,假若共党能有一万名这般水平的官员,只怕将来是铁定要坐这天下了。”

侯德榜沉默了一会,接着又补充道:“中国的基础贫弱,就好比先天体虚的孩子,内里有地主阶级寄生,外部有西方列强吸血,再遇上国党这般的买办,断不可能有任何强壮起来的希望……”

“所以他们必须要打倒这这一切,然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世界,而且就目前来看,人家确实已经做出了不少的成绩。”虽然侯德榜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范旭冬心里却很清楚后面接的是什么。

平心而论,范旭东对于意图摧毁整个旧社会的共党,不说完全反对,至少也有些敬而远之的想法。

作为全国著名的实业家,两年前,范旭冬被国党实业部聘请为中国氮气公司筹备委员会委员,然后就全身心的钻研了进去,甚至都顾不上自己原本的产业。

这回若不是土共送来了半套氮气合成资料,以及一部分设备的实地照片,而恰好这时范旭冬与英、德两国公司的技术引进谈判又宣告破裂,他也不会带上老友冒着风险,千里迢迢来到陕省。

毕竟眼看着两年的谈判都未能建功,范旭冬其实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操刀上马,所以根本不可能抵挡住任何技术的诱惑。

但是还没等他见到那些照片中的设备,就在路上被人家生生上了一课,难怪会睡不着了。

首节 上一节 227/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