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一个非农人口往往需要数个、十余个乃至数十个农业人口来供养。
在这方面,南方根据地好歹还有多年水利和良种的投入,压力要稍微小点,而北方可是刚刚开张,又要维持愈发庞大的军队,日子可是过得相当紧张。
所以程刚最近开启的这些研究项目,大多是以短平快为主,而且都事先向李润石、王凯等人提交了申请,每个阶段还会有人过去做专项汇报,包括这次参观,多少也带了点伸手要粮的味道。
既然如此,程刚当然无法拒绝王凯的要求,甚至若不是担心影响到工人们的进度,他举双手欢迎还来不及呢。
“和飞机不同,我们在地面装甲车辆上的研究和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许多设施并不完善,所以现在就临时在发动机厂旁边搭了个车间,也好利用这里的人力资源。”
因为整体搬过来才不过半年多时间,这片厂区的条件本来就相当简陋,临时搭建的装甲车间更是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几间依山而建的茅草厂房就是这里唯一像样的建筑,程刚只能不好意思地解释两句。
不过其他同志肯定不会在意这个,甚至程刚的这番“哭穷”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哪怕在场同志中大部分的办公室和住宅,都还没得眼前这些厂房的条件好,他们仍然在考虑是不是要多调配些人员和粮食过来,以改善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当然了,程刚也知道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厂区内停放的那两台坦克,一大一小,即便是小的那个,也足足有一人多高,至于高的就几乎和一座小山没啥差别了。
见到大伙又一次机器面前愣住了,程刚只好悄声地讲解道:“咳咳,这两个就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主力型号了。
小的暂时命名为坦1号,现在虽然还不能动,但零部件基本都已经定型了,对了,它使用的发动机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活塞一甲。”
“哦,飞机发动机也能用在坦克上吗?”对这些项目了解不多的张闻甫好奇地问道。
“都是发动机,基本还是没有问题的,在这方面我们委托了专业人员进行设计,虽然还存在不少缺陷,但考虑到我们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这已经是最优的选择了。”程刚耐心地解释道。
听到这里,众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人会问程刚口中的技术人员到底是个什么来历,类似的事情之前也有发生过,反正都是保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短暂的沉默后,程刚赶紧把话题顺了下去,“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没人,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坦克上,发动机都是精华中的精华的,关键中的关键,哪怕全靠进口,我们也需要为其配备大量的维护人员。
可是目前根据地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急就章的产物,知识结构缺陷很大,让他们掌握一类发动机的技术就已经够呛了,暂时还没法做更多的拓展。”
还没等程刚继续讲下去,李润石就摆了摆手说道:“行咯,关于这点你之前已经跟我们解释过了,依我看,专业领域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安排嘛,我们只要做好支持就好咯。”
“是啊,程刚,我现在就问一个问题,你这两个大家伙多久才能跑起来?”
自从进了车间,王凯的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那两辆坦克,他当了这么多年军人,以前都是眼馋别人的份,如今有了机会,自然想赶紧好好地过把瘾。
“坦1号的进度还比较顺利,毕竟这台的核心零件目前都是援助货,只有一些外部装甲和边角料是我们自制的,如果只是试车的话,年底之前应该就可以搞定,到时候我再把大家请过来看看。”
程刚笑着回道,然后再走近了旁边那台小山一般的坦克,无奈地往上头拍了几下,这时大家才注意到,那声音并非钢铁的质感,而是木头。
“至于这台坦2号嘛,大家也看到了,现在还只是个样子货,外面是涂了漆的木板,里面的柴油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现在都还没有影呢,按照我们的估计,可能至少要等到四年之后,这个大家伙才能真正下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坦2号才是程刚心目中真正的坦克人选,倾斜装甲、柴油机、铸造炮塔,基本相当于T34的改进版,重量有所下降,但性能绝对不差。
只是这玩意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不是现在的红军能够玩得起的,光是那台B2柴油机,虽说都是铝制结构,当年也曾被德国人用来作为飞艇的动力,但对于这边的技术人员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短期内是别想吃透了。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即便是一切顺利,也至少要等到明年年底甚至后年,这些装甲车辆才有可能投入战场,想形成规模化战力的话,就需要更长时间了。
这里的问题,主要是配套的产业还没有搭建完全,包括后勤方面的人员培训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不过应该可以先从部队里抽调一批指战员过来,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训练,这样的话时间差不多刚刚好。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准备了一批防坦克器材用于前期作战,主要是大口径步枪和无后座力炮(铁拳缩水版),当然这些装备还没有正式列装,预计得等到今年年底,才可以分批下发到部队。”
第四百二十八章 挨训的主角
对于程刚描绘的这些或近或远的规划,在场的同志当中能够完全理解的其实不会太多,甚至可以说大家基本都是一知半解。
在一些同志眼中,如今有枪有炮的红军就已经是国内顶强的军队了,过往的战绩也初步证实了这一点。
只要不搞那种死板的阵地战,充足的轻武器、灵活的战术、快捷的通讯再加上顽强的急行军,这几板斧下来,欺负那些军阀部队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甚至于这些年来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人的盲动主义,若不是组织纪律在这里压着,还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不过这些都是由李润石来头疼的问题了,据程刚所知,南方根据地最近又在给中央打报告,计划调动红三、四方面军的大半兵力围绕江城、洪都、潭州三地来搞一场大会战。
计划的初衷当然是好的,红一方面军北上之后,整个南方都陷入了战略收缩的态势。
本来去年那次大战下来,大伙还想着乘胜追击,彻底占领湘赣鄂全境,结果现在依旧只能被长、赣、湘三条水道给切成数块,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对此看不过眼的同志可多了去了。
程刚第一次听到这个风声,是前不久去甬新传送援助物资的时候,鹏石穿专门跑过来找他申请一批重型火力,而且数目还不小,这立马就引起了程刚的警惕。
按理来说,因为运力有限,程刚早前援助过来的火炮,李润石北上时大多没有带上,基本全留给了二、三、四方面军,用来守家或者打打小规模攻坚战肯定是完全够用的。
而鹏石穿想要发动大型会战,事先不与中央汇报清楚,反而先找程刚探口风,这实在就有点耐人寻味了,让后者产生了那么一丁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过事后皮球还是提到了李润石那边,至于中央这边怎么处理此事的,程刚就没有多问了。
顺道一提,他这次倒是装了一回老好人,离开甬新的时候,程刚直接跟鹏石穿说:
若是中央同意,那么他一定竭力支持,若是中央不肯,你鹏司令又硬要上马,我也不会拦着你,甚至还会视情况帮着点,但事后的屁股就得你自个来擦了。
当然,程刚敢这么做,肯定也是李润石默认过的,当中央北上之后,对于南方根据地的掌控力不可避免地会要下降,有些事情堵不如疏,总之确实复杂得很。
再扯回来,其实现在南北两边都存在冒进主义,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又略有不同。
在未来几年里,南边面临的主要敌人仍然会是以常凯申遭殃军为主的国军部队,这算是红军的‘老朋友’了,只要在战略上牢牢把握住‘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总归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可北方却有所不同,无论是杨虎承的二十七军、张汉卿的东北军还是阎西山的晋绥军,顶多只能算遭殃军的弱化版,并非红军真正需要慎重面对的敌人,只有日军才是。
虽说后世在工业化社会长大的新一代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的那点工业底子向来看不过眼,觉得就这点子水平,轻而易举就可以平推了,但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差距其实完全可以超出现代人的想象。
而眼下的红军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自从中央调转风向开始宣传抗日后,许多指战员下意识地就将日本人视为了常凯申的强化版,在思想和物质上都没有及时调整过来,这样贸然上阵肯定是要吃亏的。
甚至类似的情况在中央层中也有,比如这次大家过来参观的时候,程刚就有注意到,一部分同志对于自家掌握了这么好的技术和装备,确实相当振奋,但兴奋完之后,却并没有更深入的想法。
这主要也是搞工业实在太费钱了,放在根据地中就是费粮食。
现在队伍在新根据地里才刚刚开伙,不仅有人对投资工业存在异议,甚至于普及化教育,因为起码两三年之内看不见任何成效,也是他们集火的目标。
很多话说起来也确实有道理,现在到处都很困难,一些次要的领域只能暂时放在一边。
当年在赣南搞革命的时候,不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嘛。
对此程刚也没有什么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毕竟摊子越来越大,他的运力必须集中在最关键的领域,不能像早年那样缺粮运粮,缺盐运盐了。
所以他也只能尽可能地多来做做其他同志的工作,提醒大家以红军现在的准备程度,想要像之前对付国内军阀一般迅速打败日本人,是肯定要出问题的。
攘外还是安内,常凯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的土共其实也在经历,既然选择了以攘外为主的路线,那么就必须身子和脑子全部转换过来,不能用‘安内’的法子去‘攘外’。
不仅装备要跟上,部队的训练更要跟上,包括各级指挥的战略战术思想也要跟上,为此必须进行一场超大规模的学习运动,动员起组织中的大部分力量。
“你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初衷也很好,但方式有点过火咯,这点需要注意一下。”夜里,程刚护送李润石回到中央办公地,路上后者听完了程刚的‘牢骚’,给出了这样的评语。
而看着程刚若有所思的表情,李润石继续说道:“向左走不对,向右走就一定对么?
现在国内对于抗日大多抱有悲观情绪,只有我们红军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这里头或许跟你说的一样,带着点盲目轻敌的成分,但只要大方向上没问题,细节可以一步一步调整嘛。
你给的建议都很到位,过几天到会上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其他的牢骚话就不要说咯。”
“明白,明白。”程刚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经过李润石的提醒后,他也发现自己其实也有点着急了,真要说起来,难道其他同志就看不出日本人的厉害么?
若是做工作的时候,非要搞出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来,这别说大家听不听得进去了,没把这人直接轰下台,就已经算给他面子的。
还好程刚白天的时候多少克制了一下,当有同志对于后续的投资计划提出异议的时候,他虽然脸色略微有点变化,但总归没有说出声来,而且事实也证明党内支持他的同志还是占了多数的,这就已经够了。
“还有一点哦。”这时李润石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你这次给我们看的家伙,按你之前的话来说,有点太高大上咯,不够接地气啊。
你自己想想,哪怕我们全力支持你,这又是飞机又是坦克的,真能如你所愿大批量的造出来?
若是确实可行,那到底需要等多长时间呢?我对工业了解得不多,但也能听出来你白天说的那些话,水分还蛮大的咯。”
“额,这个……”程刚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冷汗,“确实是有点加工的成分在的,现在我们的钢铁产量还很有限,装备上需要高中低搭配,这点我其实已经做好计划了,只是……”
“只是怕东西太不起眼,我们看不上?”李润石瞥了程刚一眼,多少也猜出了对方的小心思,先拿出个高大上的项目来吸引投资,等落实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反正总不会吃亏。
“你当我们真没看出来呢?只是懒得跟你计较而已,下回就不要搞这套了,该怎么做的就怎么做,心里头那点弯弯绕绕给我趁早捋直咯。”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李润石撂下了这句话后,便直接转头就走了,只留下程刚一个人悻悻地站在那里。
“得,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了,赶紧做事吧。”最后,程刚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第四百二十九章 鹏石穿的家庭
“细妹子,屋里有吃的没有,随便弄点过来给我对付一下。”
傍晚,本应在司令部过夜的鹏石穿忽然回到了家中,习惯性的大嗓门把正在看书做题的刘坤磨吓了一跳。
“呀,你今天怎么回来了,不是说部队里有事吗?柜子里好像还有早上剩下来的粽子,要不我去给你热一下吧?”
刘坤磨放下手中的铅笔,也没有抱怨丈夫打断了自己的思路,起身就要去柜子里找吃的。
鹏石穿这时才注意到了妻子原来正在学习,自己好像打扰到对方了,连忙抢先一步打开了柜门,嘴里同时说道:“不用咯,能吃就行,我肚子正饿着呢。”
“那我去给你倒杯热水吧,刚去开水房接的,还烫着呢。”刘坤磨看着丈夫的心急火燎地解着粽子,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夫妻俩的新家就在甬新县乌石山这边,和红三方面军的指挥部相距不远,但是一直以来鹏石穿都严格遵守了规定,除非周末放假,否则都不会回家。
今天是五月二十八号,周日,同时还是这一年的端午节,本来按照惯例鹏石穿是要回家一趟的。
不过昨天他捎人给刘坤磨说自己在部队有事安排,就不回家了,让后者今天一整天都很是沮丧,却没想到在太阳都快下山的时候,丈夫居然回来了。
两人现在住的这间屋子,是属于厂矿边的附属住宅,作为继瑞金九堡之后土共的第二处生产基地,乌石山的规模或许并不比前者更大,但整体规划还是要略胜一筹的。
虽说程刚在基地建立后不久就开始将重心转向北方,但对这里的关注依旧没有落下——即便他真的忘了,鹏石穿也会想方设法来提醒一把。
现在南方革命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片地区在土改之后爆发了强大的购买力,形成了空前的农村市场。
连带着也让乌石山这边的铁厂、农具厂和五金厂等小型厂矿,进入了产销两旺的黄金时期。
坦白地说,根据地自产的低级工业品,在质量上还是要略逊于洋货的,甚至较之沿海一些工厂的产品,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毕竟原材料和工人的限制确实很大。
洋货就不用说了,现在申城江浙一带的厂子,往往选择从洋行采购钢铁等材料进行加工。
再加上那边自洋务运动之后几十年的工业积累,好歹也培养了一批为数不多的熟练工人。
而根据地中有经验的老工人,大多都集中在军工领域,至于民用厂就只能聘用一些临时转职来的农村铁匠,或者刚完成扫盲的年轻学徒,质量当然高不到哪里去。
但这些苏区造,胜就胜在便宜量大,毕竟一直以来农村用户对于商品成本就有着极高的敏感性,至于质量,能用就行。
加之土共通过土改将基层力量打入了村镇一级,相当于在无形之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供销网络,那些外来货当然不可能打得过。
至于那些失去市场的官僚资本和洋行买办们是如何的咬牙切齿,这就不是土共所关心的事情了。
就算没有这些举措,单就土改一项,也足够让那三座大山对土共和红军恨之入骨了,眼下不过是让矛盾更早爆发而已。
再说回来,如今的乌石山基地基本掌握了以湘赣边界的洛肖山脉为中心,湘江以东,赣江以西的庞大农村市场,集结了数以千计的产业工人,同时也形成了一处全新的工业化聚落。
虽然在程刚眼中,这种聚落的生活水平其实也高不到哪里去,依旧是狭窄的茅草平房,逼仄的社区街道,地面铺设的煤渣一到放晴还会扬起阵阵灰尘。
只有像学校、医院、工厂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混凝土地面的身影,而且也从来不是全覆盖的。
但对于自小在农村生活的刘坤磨来说,这种日子已经是相当好过了,之前的她可从来都不敢想象。
屋子旁边就一处和邻居共用的手压井,即便是力气不大的她,也不用走多远,就能把水挑回家里。
甚至上面还不让大家直接喝这种井水,虽说之前在农村的时候,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别说井水了,就是河水,也顶多是放缸子里沉一晚上,照样喝个痛快。
不过自打医院来的宣传队,带着大家使用显微镜看了水中漂浮的那些小虫子,同时又讲解了各种日常疾病与水源的关系之后,这里的居民慢慢也就养成了喝热水的习惯。
当然,这主要也是锅炉房以及热水瓶的功劳,不然真让每家每户自己烧热水,这成本对于习惯了精打细算的众人而言,多少还是高了一点。
现在刘坤磨手中拿着的热水瓶,就是这边的玻璃厂自己造出来的,虽然在吹制、镀膜、抽真空等工艺上还有所欠缺,但也能顶用了。
套上一个竹制外壳之后,里头哪怕长得奇怪点,也不会有人在意,一小时之前接的开水,现在还热腾着呢。
茶叶是湘省农村常见的沱茶,泡完之后味道稍微有些苦涩,茶汤上还漂浮着些许碎末,卖相确实不怎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