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207节

因此阎西山能够成为晋阳绥靖主任,算是再次坐稳了他晋省老大的位置,而经历了这两年的波折之后,他也相当识趣地老实了下来。

自东山再起以来,为了缓和与常凯申的矛盾并消除其对自己的疑虑,阎西山特地提出了“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等口号,并将一部分军工产业转向了民用,大有铸剑为犁的味道。

如此见机行事的作风,也算是阎西山的处世哲学了,现在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这股势力仍然一个劲地窝在那里韬光养晦。

甚至当红军北上占据陕北之后,在防备对方染指晋省的同时,阎西山还特地下令部下不得轻举妄动,以免让人故意造成借口。

这主要也是红军在这几年创造的战绩委实有些惊人了,晋军虽然因为晋阳军工的便利不至于像西北军那样穷得跟苦哈哈一样,但是战斗力却委实拉胯。

本来他们在中原大战就败给了常凯申的遭殃军,而红军又在去年生生吃掉了后者的好几个嫡系师,面对如此生猛的敌人,阎西山这半年来可是气都不敢大喘。

但是没想到自己不去招惹人家,人家却忽地找上门来了,前些天就听说冯遇祥在察哈尔把抗日口号喊得震天响,阎西山还在暗自琢磨这里头究竟有什么门道,结果又得面临新的情况。

“行了,我知道了,下去吧,至于共产党那边,等他们人到了我再去会会。”放下筷子沉思了良久之后,阎西山看着已是满头大汗的部下淡淡地说道。

剩下的面肯定已经坨了,阎西山皱了皱眉头让仆人撤了下去,心里头则还在想着最近的局势变化。

如今共军在陕北的那支部队也渐渐传出了名号,所以阎西山清楚地知道那是林彪执掌的一个新军团。

而林彪又听闻是土共首脑李润石的嫡系,对方真要有什么动作的话,作为邻居的晋军还真不能等闲视之。

可是自二十年前割据晋省以来,阎西山就一直将此地视为自己的禁脔,即便在下台之后也要隔着千里遥控指挥,又怎么可能放任红军从他的地盘上经过,到时候万一弄出个假道伐虢的把戏来,可就哭都没得地方哭了。

一般而言,从陕北到晋察冀大概有两条路线,一是先行北上绥远,然后沿京绥线一路向东,另一条则是直接在延安一带渡过黄河,然后沿同蒲线北段到大同再转平绥线,二者最终都可以抵达察哈尔的省会张垣。

相较之下,虽说现在同蒲线还未完全竣工,但这一路上途经的地区,各项条件还是要比更加荒凉的绥远高出不少。

当然最关键的是,即便是走第一条路线,因为平绥铁路需要穿过晋北的缘故,红军依旧得和阎西山打上交道,所以才有了这回的初次登门。

只可惜看起来阎西山对于红军一直非常忌惮,使者抵达的第一天,他还煞有其事的接见了对方,甚至询问了不少具体的细节。

但双方之前几乎从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各自的政治立场更是大相径庭,基本没有丝毫信任可言,唯一可以说道说道的就只有抗日一事了,可天塌了有个高的盯着,哪怕张汉卿已经败了,一时半会也打不到他阎西山的头上。

所以正当使者们觉得此事还有点希望的时候,后面很快就成了光打雷不下雨,好在这个结果也算是在他们的预料之内。

在晋阳坐了差不多一周的冷板凳之后,这批使者也没有多作停留,而是直接打道回府,幸而对方还要脸面,没有搞出什么幺蛾子,或许也只是不敢罢了。

到了三月五日,已经整装待发的林彪收到了最新的消息,在看到阎西山拒绝红军过境的回复之后,他不由地轻笑了一声:

“看来程财主说得还真没错,这阎西山当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这回可要给他们点教训尝尝,就是不知道程财主和阎老财,哪个才是真正的大财主咯。”

作者的话:明天我有个小手术,问题不大,但因为需要全麻所以会有点耽误事,更新只能看情况而定了,还请大家见谅。

第四百一十九章 南北红旗飘飘

五军团决定出征的时候,程刚也正好就在这里,一月底他和往常一样,离开略阳到全国各地转了一圈,最近才回到51位面,随即便来到了延安。

现在国内各苏区的发展算是四平八稳,除去原中央苏区、鄂豫皖和湘鄂西三处之外,其他小规模的根据地也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还根据时局的不同,采取了各有侧重的路线。

通俗点说,土共如今在南方主要是普遍的防守策略,唯一的不同就是在面对国党的方向积极防御,而在愿意合作的地方军阀那边,则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

比如桂省的左右江根据地,在土共与桂系达成初步协议之后,那里的生存处境就改善了不少。

只是为了避免争端,韦拔君等留守当地的同志不得不缩小了部队的活动范围,以维持当下勉强形成的短暂和平。

很明显,在如今的抗日大局之下,土共只能先放下先前的阶级矛盾,尽量减少在可以争取或者应该避免争端的军阀地盘上,进行大范围的活动。

对此有意见的同志当然不少,毕竟大家现在并没有经受太过深刻的教训,所有肯定有人非要把所有军阀都当做自己的敌人,并且觉得可以一口气把他们全部消灭。

另外,过去因为缺乏通讯设备,各省各地的党组织其实都在自行其是,在中央发布思想路线之后,就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办事,难免会有不少出入,而且执行上也经常会出现问题。

一直到近两年土共的无线电台供应充足,而且培训出来的报务人员也越来越多,才逐步将原本下放的权力收拢了回来,到了李润石执掌中央之后,这时的土共才能被称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集权的全国组织。

而面对全新的形势,左右江的韦拔君同志保持了足够的理性,在收到中央的指示并确认其真实性后,他不仅坚决服从了上级的命令,而且还做好了充足的防备措施,所以半年下来总算没有出什么岔子。

程刚这次过去的时候,就曾与他有过短暂交流,并提醒他至少近五年内,组织上都没法给予左右江太多的支持,所以最好利用现在争取到的有利时机,尽早将势力转移到更靠近苏区的位置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程刚其实可以算是左右江的及时雨了,当初卓先圣还在这里的时候,他就来过一次并支援了不少物资。

后来卓先圣带领部队前往中央苏区,留守的韦拔君处境更为艰难,面对实力雄厚的桂军,他们的力量实在太过薄弱了。

这两年里若不是程刚时不时伸把援手,韦拔君还真可能像历史上那般,因为叛徒出卖而早早饮恨,连带着十余名家人都接连被敌人杀害,其中还包括他的儿子。

但即便有了程刚,他有限的运力也不可能大量用在这些边边角角之上,能做的也就只有勉强维持住队伍的存在,好歹把革命的火苗保存下来。

与左右江类似境遇的还有琼海,那里才是真正的边角旮旯,地方偏到了即便是程刚都只能一两年过去一趟,每次跨海飞过去还得冒着不小的风险。

但这已经是相当不易了,各地的同志自然也会承下这份情谊,连续数年的雪中送炭让中央的权威在这些山头上逐渐树立了起来。

甚至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早在李润石上台之前,程刚所代表的势力就已经是绝对的中央,他们也只听从这一个上级的指示。

至于北方的根据地,目前的陕甘川宁其实已是第二个中央苏区,这里暂且不提,又因为北方革命基础普遍较之南方更弱的缘故,使得除去那边之外,真正能成气候的并没有几处。

对此程刚能做的也只有尽量抽空过去支援一二,顺带埋下钉子以备不时之需。

晋西北、晋察冀、太行山、祁蒙山,这些地方的红色武装虽然并不起眼,但有了就是比没有好,哪怕只是几百人的游击队,也能为将来的发展省下不少功夫。

不过要说在北方最让程刚操心的,其实还得是东北那旮旯,九一八之后匆匆建立起来的东北抗联,龙蛇混杂,组织涣散,简直比杂牌还要杂牌。

偏偏他们面对的还是有着一整套工业体系支持的关东军,所以一年多来抗联始终是败多胜少,牺牲的、叛变的、逃亡的数不胜数,地盘和规模都在不断锐减。

好在51位面的抗联处境到底比历史上要稍微过得去些,伍翔宇早在九一八之前就已经在当地做好了布局,之后程刚又会定期过来帮上几把,算是给他们撑住了一口气。

并且还因为程刚提供的支援,量虽不大但质量极佳,相关资料与建议都极具建设性,所以土共在抗联当中的话语权也与日俱增,毕竟大伙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知道在这个危急关头,哪边才是真正靠得住的大腿。

顺道一提,程刚大摇大摆地开着飞机到抗联的地盘上进行援助,哪怕他已经在行动中非常小心,可光是那些层出不穷的叛徒就根本没法控制得住,所以还是不可避免地走漏了一些消息。

当日本人察觉出不妙之后,一方面采取了更加严密的封锁措施,另一方面则使劲地找苏联人抗议。

前者除去给程刚带来点小刺激之外并没有产生多余的效果,如今的他在飞行时间上已经足以称雄了,战斗技巧同样不赖,加上金手指的作弊,绝对是妥妥的空战王牌。

所以即便不慎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之中,只要程刚操作得当,至少脱身还是没得问题的,更不用说这一年多来日本人连他影子都没摸到。

至于封锁程刚就更不用怕了,反正只要他人在哪,物资就能送到哪,敌人在外面就是围得水泄不通也无济于事。

倒是后面那招确实有点麻烦,面对这口从天而降的大黑锅,苏联人可是再也没法淡定了。

毕竟东北不比关内,日本也不是国党,万一真把黑锅坐实,他们的远东地区肯定别想安定,除非提前来一次诺门坎。

但现在的苏联对于是否与日交恶还未完全确定,而且他们更不想因为小弟招惹来的麻烦,而被迫改变自己既定的策略,所以在去年底的时候,莫斯科还就此事专门与土共进行过沟通。

对此李润石等人自然是不乐意的,自家的地盘被侵略者给占了,老大哥不过来帮上一把也就罢了,反正他们也不指望,可总不至于倒这个冷水吧,实在有些让人寒心了。

好在苏联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见土共执意坚持之后就没有过于纠结这事,加上苏夏双方有意控制相关消息,所以整个沟通过程还是未生波澜,两边知情的人员也不是很多。

但是类似的问题在这几年确实发生了不少,单就一个来历不明的巨额援助,土共一方就始终没有解释清楚,大大小小的疙瘩就这么不可避免地埋了下来。

不过对于程刚来说,这些都是未来才需要考虑的事情,此时的他站黄河边,望着眼前滚滚而过的水流以及上面夹杂的流凌和冰块,转头朝身旁的林彪笑道:

“你拿我跟那个注定要扫到垃圾堆里的老古董比,这是故意要来埋汰我呢?”

“没有,绝对没有。”穆司令坚决地作出了否认,随即立马解释了起来,“我就是听说对面挺有钱的,工厂也办得红火,所以好奇了一下。”

“哈哈,能理解,不得不说阎老西也算是封建官僚资本的巅峰了,国内的那群军阀搞实业还真没有胜得过他的,但这人的本事也就仅限于此,晋省的发展也基本到头了。”

程刚顺着对方的话题简单分析道,从这寥寥几句当中,就能听出他对晋省的那一套毫不在意,当然,该挖的墙角他还是会挖的。

“不过现在抗日是大局,其他的矛盾我们只能暂且放下,所以你这次打过去,一定要注意原则。

既要把对方给彻底打疼,让其至少三五年来不敢主动来犯,又得避免跟那个老财主结下太多怨子,不然他们只用卡在我们中间,就足够让我们难受了。

对咯,听说晋省那边基础教育搞得还不错,有机会的话你可别光顾着那丁点浮财,多给我争取些老师学生还有工人过来才是正事。”

作者的话:赶在手术之前码了一章,明天看恢复情况,问题应该不大

第四百二十章 即将起舞的阎老西

“各位听众,您现在收听的是红中社广播电台的新闻速递节目,从即日起至四月十五日,我们将在每周一、三、五准时向全国播报新闻,敬请期待。

今天播放的第一条新闻,是李润石主席与王凯总司令向全国发出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在通电中,李主席呼吁全国凡属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团体、人民、党派,赞助我们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组织停止内战的促进会,派遣代表,隔断双方火线,督促并监视这一主张的完全实现。

……

为了发挥红军的表率作用,王总司令再次号召各方势力首先在陕、甘、晋、绥、察五省停止内战,并欢迎各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体办法。

……”

“乃求货,关咯关咯,听着憋缺!“三月二十七日,周一,满脸阴沉的阎西山在听了一会广播之后,很快就变得不耐烦起来,同时嘴里也忍不住飚起了脏话。

一直在旁伺候的仆人见状,连忙上前把这台从英国进口的最新款高档收音机给关掉了,随后屋内的其他人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大家都知道最近老爷的心情不是很好,所以只能是尽量小心行事,以免不慎惹来这位的雷霆怒火。

可让他们不能理解的是,明明老爷最近每次听着这洋匣子,都得发一轮脾气,但依旧要一次不落地定时收听。

刚开始还有人劝两句,结果那个平日里颇受器重的老仆,居然被直接踹翻在地,此后屁都不敢放一声,其余人又哪敢多说什么。

其实那回阎西山在事后也有些后悔,只是当时的他确实在气头上,自己部署在黄河一线的防御阵地,被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这也就罢了。

关键是他作为晋军的最高首脑,如此重要的战报居然是先从敌人的广播中获悉的,这让他如何才能够忍得下这口气。

之后吸取了教训的阎西山,倒是不会像上回那般失了理智,但是每当从广播中听到最新的消息,心里头还是会相当的不好受。

从三月中旬开始,晋陕峡谷间的黄河凌汛刚一消弭,红军就迫不及待地发起了东征战役,渡过黄河进入了晋西地界。

执行此次任务的主要是林彪的红五军团,其部一共分兵三路,中路由副司令刘之丹指挥,负责继续转战于晋西以扰乱敌军阵线,并视情况接应深入敌阵的先头部队。

北路由林彪亲自带队,季振通担任副手,率领红二十五军第一师和红十三军主力部队,挥师北上直捣晋阳,以牵制调动晋军主力,并相机挺进晋察冀边界开辟抗日根据地。

至于南路则由政委罗荣桓负责,五军团的其余部队由其领导,南下河东发动群众扩红筹款,并伺机北上与林彪汇合,或直接在太行山脉发展根据地。

历史上几乎倾尽红军全力方才发动的东征战役,如今只动用了一个军团的兵力,这对比也着实强烈。

虽然说为了加强红五军团,当初成立时中央就特地调拨了不少精兵强将过去,但要知道红军序列中与此并列的军团还有不下四个,就足以看出此时红军的非同凡响了。

顺道一提,目前全国红军的编制与另一条时间线还略有不同,其中军团一级作为主力野战部队被大幅强化,总兵力大致在4-6万之间。

现有的军团一般下辖2-3个军,每个军直接管辖3个6000人师,再加上部分军直属部队,总计约两万人。

而在红军五大军团当中,由中央直接管辖的红一军团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其次是鹏石穿的红三军团,以及徐相前的红四军团和贺龙的红二军团。

至于排在最后的红五,作为新生小弟实力确实稍逊一筹,但只要发展得当,作为红军布置在北方抗日前线的主力,前景可以说不可估量。

当然,除去这些野战军团之外,各根据地其实还有大量战斗力参差不齐的武装力量,并与核心军团一同构成了方面军的编制,这也是各方面军之间总兵力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所以程刚给51位面确实带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变化,留守湘赣闽粤的鹏石穿成为了一方大佬,从未出现的红三方面军在李润石北上后便组建完毕,而红四方面军旗下也出现了军团编制,一切倒是变得规整统一了起来。

这里主要也是收到了援助物资的影响,使得每支军团都带有强烈的中央印记,其使用的大部分装备,尤其是重型火力基本全部依赖于中央供应(即程刚以及程刚建立的军工体系)。

再加上通讯水平的大幅改善,如今的红军或许还存在山头主义,但绝对不会出现能够影响到中央地位的超大山头,集权程度堪称史无前例。

而在此前提之下,林彪被任命为红五军团司令,并被派往晋察冀开辟新的根据地,背后的含义其实就已经显而易见了。

只要其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那也就意味着一支新方面军的成立,对于年仅26岁的穆司令而言,无疑是个极大的诱惑。

此外,这支部队里的大部分指战员,要么是数年前随穆、洛二人第一次北上的同志,要么是在陕省招募或收编的当地人,哪怕是新加入的红十三军,其主力也来自于当初凝都起义的二十六路军,几乎全部出身于西北。

所以要论起几大军团中谁最能适应北方作战,红五军团绝对可以排在前列。

就像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短短半个月的功夫,他们就把阎西山的晋军打得丢盔弃甲,好不狼狈。

不过,之所以战事会变得如此出人意料,固然与红五军团的强横脱不开关系,同时也有晋军正值虚弱期的原因。

阎西山的晋军又被称为晋绥军,因为其囊括了晋省和绥远省两地,当然现在后者主要由傅作毅掌控,并已在阎部旗下逐渐形成了一座新的山头。

而阎西山虽然一度将晋绥军扩编为十个军、四个保安纵队、四个骑兵师和七个炮兵旅的庞大队伍,但在中原大战期间,他的晋绥军和冯遇祥的西北军、李宗任的桂军一起,果不其然地被善于使用金元攻势的常凯申逐一击败。

首节 上一节 207/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