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194节

这件大事除了事关果共双方外,其实与日本人也脱离不了干系,毕竟光是一个不到半个月的汉阳攻防战,似乎并不怎么吸引眼球,但如果再加上日本人损失惨重的标题,那可就大为不同了。

自月初共军占据汉阳之后,除去事关切身利益的国军最为着急此事外,日军在江城一带也显得尤为活跃。从八月四日,也就是红军攻占汉阳后的第二天起,日本驻长江舰队便派出几乎全部力量赶来江城,与赤匪进行了持续十天的炮战。

汉阳一方的损失暂不清楚,但接二连三被迫退下战场的日舰,大家可是全部看在了眼里,这放在过往的中国战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场面,尤其当这些数据和照片最终见诸报端的时候,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说到底,对于这次日本人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不少国人的心情其实是尤为复杂的,毕竟今年年初两国还在淞沪一线打得你死我活,甚至金陵政府都被逼得迁都到了洛杨,直到五月份才逐渐把诸多机构搬迁回来。

所以抛去共党的革命主张以及其叛军身份不谈,部分中国人,甚至包括一些国党政府内部人士,普遍都乐得见到日本人吃瘪,至少也希望赤匪与日本人能够斗个两败俱伤,来一场狗咬狗一嘴毛。

不过日军一方也是有苦难言,自他们决定参战之后,什么时候结束战争就不是由他们来决定的,所以对于日方而言,这次贸然发起的冲突根本就是一场耗资巨大却又并无多少收获的劳师远征。

根据事后统计,从八月四日到八月十四日,日军一共投入了八艘内河舰艇,总吨位合计2162吨,虽然这些加到一起也比不过出云号的四分之一,但放在中国内陆地区依旧是实打实的统治级力量。

可是,在与红军炮战的那短短十天里头,日军这八艘舰艇直接伤亡大半,最大的比良号和坚田号中弹搁浅,至今还杵在长江岸边,堵塞河道的同时又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剩余六艘的处境也不理想,其中四艘伤势严重必须返厂大修,细算下来状况最好的居然是那艘本世纪初下水的伏见号,但那家伙本来就因为性能落后,已经列入海军的退役名单里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年就得运到造船厂拆解。

所以细算下来,红军相当于直接给日本人来一次更新换代,可以预见,后者如果还想继续在长江流域保持存在,就只能重启一波造舰计划,以填补此战留下的空白了。

当然了,以日本人目前的工业实力,区区几百吨的内河炮艇造了也就造了,并不会给他们的经济状况带来太大的波动,不过此战造成的舆论影响却是相当的深远。

毕竟自去年的九一八以来,日本人所显露出的狼子野心,让不少中国人为之胆寒,而战场上夏日两国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差距,则更是让大家忧心不已。

即便是年初的那场淞沪抗战,看似两边打得有来有回,可实际上夏方付出的伤亡要明显高出不少,若不是共党出其不意地炸沉了出云,恐怕即便后来议和了,中国人今后的士气也得矮上一截,心里还会增添几分亡国灭种的恐惧。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民族主义形成的氛围,国人才迫切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对外胜利的消息。

本来常凯申前脚与日本人议和,后脚就急匆匆地发动内战,就一直各界备受诟病,而这时红军站出来与外敌进行了一场颇有成效的战斗,这便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与出云号事件大为不同的是,这时国内的不少报纸在报道此事时,均极为鲜明地标注了共军的旗号,言语中甚至还不乏针对国党的暗讽,这便与年初的那些新闻里头,在描述上对于行动方刻意的含糊其辞堪称是截然相反了。

顺道一提,从三年前的另外一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出国内风气的变化,当初红军北渡长江支援鄂豫皖,回程期间与两艘列强炮舰爆发冲突,还俘虏了不少英日军人,那次报纸上对此事的报道中,还有不少诸如“友邦惊诧”“擅动刀兵”“卑鄙偷袭”之类的言论。

转而到了今年,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现实的教育,此类奇文的市场就已经大幅缩减,同时社会各界也普遍认为,先不论共军的其他问题,至少在抗日方面人家还是一等一的好手。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八月十四日下午,红军在发动完最后一轮炮击后,便全部从汉阳撤离,在汉口、武昌与红军斗了十天十夜,多次尝试渡江都未能成功的国军这才得以重新踏上汉阳的地界。

同时也是在这个时候,千里迢迢从申城赶来汉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当然,要说日本人还是比较清醒的,他们派出炮艇参战,甚至不惜生生耗掉整个长江舰队,虽说也有被架在火上烤以至于下不来台的缘故,但主要原因还是为王前驱,作为列强在长江流域的利益代表,他们不得不出这个头。

否则的话,日本人不出面,难道还指望法国、美国、意大利那些既没得啥实际利益,又没有多少军事力量的国家上场?

至于高贵的英国人更是不可能贸然行动,毕竟他们与远东的距离实在太远,一旦出现过多的损失,从万里之外向这边补充力量怎么算都是个亏本的生意。

与此同时,在英国人眼中,长江作为中国的关键经济命脉,以及他们从这片土地吸取财富的重要通道,是绝对不能出现半点差错的。

一旦各国(主要是英国)无法证明自己在这里的武力存在,那么脱离列强影响之后的长江流域,还能有‘真理’么?还能有‘王法’么?

所以在红军占据汉阳的情况下,日军是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甚至到了十号之后,见到叛军的实力超出自己的想象,以至于日本长江舰队都快被打废了,英国人都已经做好了亲自下场的打算,直到红军完全撤离后这才作罢。

就此日本人非常清楚,炮舰上的亏吃了也就吃了,至少有了这份苦劳以后,英国爸爸也会找机会给他们补回来,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国党政府买单。

不过水上是如此,陆上的兵力就不能这么算了,这次日本人好说歹说才从申城调来了五百的兵力,名义上是驻扎在汉口保卫各国租界的安全,自然不可能轻易消耗在伤亡颇大的正面战场上。

所以从五号开始的那几场渡江战中,基本都是国军承担了炮灰的角色,有时候甚至还要面临来自‘友军’日舰的炮击。

毕竟对于后者来说,中国人的命根本都算不上命,在瞄准时也不会特意去关注准确性,射偏了也就射偏了,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法指望他们能够打出什么配合。

红军能够在汉阳这处近乎死地的位置生生坚持十天之久,固然与其本身的素质以及充足的准备息息相关,同时也得感谢这些敌人的‘放水’。

反倒是确定了赤匪被‘成功击退’之后,日本人的反应顿时就灵敏了起来,原本驻扎在后方,号称拱卫租界实则花天酒地的陆战队员,立刻就被调到了汉江对岸,抢先国军一步占据了汉阳厂区。

这时的汉阳铁厂与兵工厂在经历了红军搬迁和战火损毁之后,其实已经没剩下多少有价值的物件。

尤其很多东西程刚可能看不上,可红二军团那边却是眼红得很,在听说不少铁家伙被炮火轰塌掩埋之后,贺老总甚至还捶胸顿足了好一阵,随后连忙发动了根据地的群众过来抢运了一波,到后面就连红四方面军都听说了这个消息,也跑到这掺和了一脚。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仿佛穷疯了的日本人,硬是发挥出了掘地三尺的本事,从一片废墟之中又搜刮了不少破铜烂铁出来,然后一个劲地装上货船往长江下游运去。

日军如此嚣张的举措,自然引发了不少国党军人的同仇敌忾,本来当他们被强令与日本人合作时就不情不愿,如今又被要求保持克制相忍为国,但这种事情又哪里能够忍得住的。

要知道,过去这些天里他们可是有不少弟兄,不是死在敌人赤匪的手里,而是被这所谓‘友军’的炮火活活炸死,眼下这日本人又开始掠夺本应该属于中国的财产,一些热血上头的士兵乃至军官,便很自然地与其爆发了冲突。

先不论冲突的结果到底如何,反正最后都是一地鸡毛,同时也让被夹在中间的金陵政府头疼不已,一直到十五号夜里,都还在想办法居中调停。

不过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常凯申嘴里说着是各打五十大板,可落到实地里,最后吃亏的只会是中国人,谁叫这次国党的表现实在太过拉胯,若是再不多多依仗列强的支持,怕是连现有的地位都保不住了。

这次各大报纸的新闻之所以如此大胆,尺度惊人,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内战的过错应该归属何方,这姑且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就不提了,可金陵政府这次展露出来的,对列强的依赖与偏袒,实在是让不少国人寒心。

而在另一边,或许是因为红军从汉阳的撤离实在是太过瞩目,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忘了在江城北部的京汉线上,还排列着长长一溜的国军部队,一场更大的饕餮盛宴由此开场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扒路?扒铁路!

第三百八十八章 扒路?扒铁路!

(12点10再看,修改错字中)就在日本人费尽心思地搜刮汉阳工厂废墟下的破烂时,京汉线鄂北段一百多公里的漫长路段上,不仅发生了好几场相当激烈的战斗,还有许多被动员起来的群众,与红军战士一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搬运行动。

八月十六日,花园车站以南十几公里的工地上,远处的炮火声依稀还可以听见,不过在这里劳动着的军民却没有丝毫恐惧的意思,只是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首先由手艺高超的工人朋友,使用专门的工具将钢轨连接处的螺帽、扣板、弹条等旧材料拆卸干净。

接着“一二三……”的号子声响彻旷野,霎时间甚至都压过了远处的隆隆的炮火声,穿着各色服装的工人、农民、战士汇聚在了一起,大家用尽全身力气紧握手中的撬棍,齐心协力地将钢轨拨出线路。

最后,这些总长30英尺(约9米),重三百多公斤的钢轨,或者被依次切割成段,或者干脆直接被人们协力抬起,然后随着人流不断往向东运去。

乍一看上去,光凭这些人员熟练的动作,默契的配合,以及足够精良的工具,或许不明白底细的旁人,还会以为这是哪里来的专业团队,正在这里修理铁路。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点,只要补充了一定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工具,再加上土共超乎寻常的基层动员水平,其所能发挥出来的工程建设能力,绝对是当前时代最为亮眼的那一批,哪怕此时上场的人们,大部分都从未参与过类似的活动。

中午,趁着忙碌的间隙,被上级派过来指导工作的技术员,利用场地上的有利条件,又给大家上了一场十分生动的政治课。

只见这名年轻的男同志,指着身旁随便找来的道具说道:“工人朋友们,乡亲们,战士们,大家看呐,这里有两截钢轨,你们谁来说一下,它们两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没有?”

围在这边上课的人们来源各有不同,表现也大相径庭,明显可以看出穿着红军军服的战士要积极许多,不过那些农民打扮的汉子们,虽然有些拘谨,可眼神当中却又透露着丝丝好奇。

“上头的字不一样。”很快,一名小战士举手发言,说出了他观察到的答案,同时也引来了大家的注目。

不过技术员同志这两天也经常带着大家伙识文断字,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化,大家闲着没事也乐得听上几句,同时也对红军的文化水平有了一定认识,所以大家对此倒也没有太过惊讶。

“没错,大家看,这上面的字明显就不一样,左边这个是英文,右边这个是汉字。”一边说着,技术员还搬出了一张黑板,上面正工工整整地写着两种不同的文字。

大家定睛一看,果然正是他们从钢轨上见到的图案,哪怕不识字的文盲,也能从二者之中看出明显的不同。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的呢?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我们就已经能够制造钢轨了,当初这条京汉线建设时使用的钢轨,就有不少是由汉阳厂出产的……”

这时技术员慢慢讲述起了钢轨背后的故事,从最初的全部进口,到国产替代,本来国内的钢轨产量已经慢慢可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可是随着八年前汉阳铁厂停产,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所以大家看到的那些明显要新些的钢轨,就全部标的是洋文。

接着由钢轨为出发点,技术员又举了一个洋布洋纱的例子,很明显这种更加贴近大家生活的案例,要更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整条逻辑链瞬间就清晰了起来。

尤其是农民朋友,他们或许并不了解钢铁工业,也不关心铁轨到底是从哪里买来的,但过去几十年洋布洋纱输入之后,小农经济的破产还是给了大家极其深刻的印象。

最后的落脚点自然就到了买办政权的反动性上,这份宣传资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随着分派各地的技术员、宣传队一同传播开来,利用各种条件向群众播撒新的思想。

短时间内这样的做法,或许看不到多少成效,不如中午听完课后,大家也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之中,但是在大家的脑海中,正又希望的种子默默地发芽着。

鄂豫皖苏区在鄂省的根据地,主要以黄安县为中心,其实际掌控区域的最西端,距离京汉线最近的距离只有不到二十公里。

四方面军之所以兵分两路拿下花园站和黄披县,主要也是因为这两处地方一南一北位置确实恰到好处,正方便够根据地的军民们过去跑一趟来回。

当然,敌人在这期间的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红军的设计,花园和黄披两处要点落入红军手中之后,整条京汉线上的国军便被径直切成了三段。

首先是位于最北边的信杨到花园段,主要以中路军第1纵队和第2纵队第3师为主,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信杨到广水一线主要是山区为主,红军只需在此安排一支游击队即可实现对敌的牵制,至于已经抵达花园站北部的第3师,则由徐相前的红一军对付。

接着是花园到黄披一线的国军,主要以88师为主,总兵力约一万五千人,如果换做历史上的后年乃至明年,该师就会收益于国党与德国的军购协议,进行一系列的装备更替,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械师。

不过换做眼下,脱胎于教1师的88师在训练水平上还是不差的,只是装备上并未与其他兄弟部队拉开太大差距。

比如火炮一项,抗战前的德械师大多拥有一个直属山炮营,共计配备12门75毫米山炮,这个数量即便是目前有程刚加成的红四军也很难凑得出来。

截止目前为止,程刚总计给红军送来了六十门75mmM1火炮,其中有十二门是过去几年陆续运达的,因为炮兵稀缺的缘故,大多被用作教学培训,直到去年第三次反围剿时,才被首次投入正面作战。

而在今年红军分路出击时,靠李润石相当果断地把手中的火炮,分配给了行程更近的几路,比如赣东北的红十军,他们正是着那两门辛辛苦苦运过去的重炮,方才敲开了瞿州的大门。

至于从湘赣边界出击的两路大军,鹏石穿攻克潭州时用的是程刚直接支援的火炮,现在那十二门还有一半留在潭州一线,以防备桂军日渐逼近的威胁,剩下的则被运到了岳州。

而李润石和王凯带领的这支队伍,也是直到抵达洪湖之后,才正式从程刚这里接收到了火炮,然后便是王凯带队拿下襄樊,保证了大家的后路。

之后,随着中央开会确定汉阳战役的部署,基本放下顾虑的程刚便开启了大撒炮模式,首先就给红二军团补充了一波。

说实在的,过去几年里头,贺老总这边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别说火炮了,就连像样的炮兵都没有,基本全靠红一军团的支援,目前也没法指望能迅速形成战斗力,倒是利用汉阳的那十天,好生训练了一波。

与红二军团具有类似境地的还有红四方面军,这次红军制定的战略其实非常简单,目的就是搅乱敌人针对鄂豫皖和湘鄂西的围剿,然后伺机对敌造成杀伤。

从目前的局面上看,所有靠近长江一线的战斗,红军都不可避免地趋于弱势,唯一能稍微多占些便宜的,就只剩下鄂北的那一波,所以临近的红四方面军面临的压力自然是相当的大,为此程刚肯定也提前过去帮了一把。

最后再加上其余大大小小的根据地和红军部队,总得多少分润上一些,所以此轮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支援,也被程刚戏称为“撒胡椒面”式行动,大家排排坐吃果果,每个人都有份。

这样做的好处是极大地团结了全国各地的同志,说得功利一些,自程刚在过去一个多月里头抽空转了这么一大圈后,李润石这个代理书记的支持率直接噌噌噌地翻了好几倍,这也是人之常情了。

不过坏处也很明显,就是目前红军核心部队的火力,也不可避免地被分散了开来,以至于李润石现在指挥的红四军,满打满算就只凑齐了八门火炮。

这里不是程刚不想再多搞些出来,而是根本没那么炮兵能用了,先前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都随着火炮一同支援给了其他部队。

当然乐观些看的话,这些红军自己培养出来的炮兵人才,也将成为各地炮兵发展的新种子,假以时日肯定能有更大的收获。

话说回来,未获得完整德械补充的88师,手中装备的还是近两年常凯申从英日两国贷款购得的旧式火炮,数量同样不多。

这还是后者因为忌惮与红军的迅猛发展,方才稍稍给国党开了一个口子,只是吃像着实难看了些,卖过来的都是些一战时期淘汰下来的老家伙。

所以正面对战的话,许继深指挥的红九军等部可能稍显弱势,但还是能与敌人打个势均力敌,起码最初的几日里,88师的俞济时俞师长并不觉得自己占到了多大便宜。

同时,也是利用此番对峙争取来的有利空档,从八月十日起,从鄂豫皖发动过来的群众开始纷纷在京汉铁路沿线活动,陆续陆续扒取铁轨然后运回根据地。

这样的行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由花园向南,黄披向北,红军不仅正在不断缩短这两条战线间的距离,同时也在切断目标与其他国军的联系。

第三百八十九章 北线果军的覆灭

第三百八十九章 北线国军的覆灭

(12点10再看,修改中)天公不作美,从八月十六中午开始,鄂北一带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虽然说南方的盛夏即便是雨季也冷不到哪里去,可止不住的雨水依旧给人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不过现实又是公平的,具体到果共对峙的战场之中,这份麻烦基本被平摊到了参战双方的身上,泥泞的地面既让红军的工事难以维持,也让国军的进攻显得愈发疲软了不少。

北线战场,因为短短数日里头京汉铁路被破坏得相当严重,再加上饱受红军部队的袭扰和阻拦,原本计划快速南下的遭殃军第3师,不得不面对自己脚步越来越慢的事实。

当然,这里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李玉堂李师长,吸取了第2师的失败经验,采取了更加稳扎稳打的策略,一方面让收拢完残兵的黄杰在旁策应,另一方面也轻易不敢孤身涉险,以免给敌人露出破绽。

应该说这样方法还是有些效果的,毕竟前不久红一军的突袭实在给亲临战场的第2师和在旁目睹的第3师,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至今被打了个半残的黄杰部都心有余悸。

而在另一边,从十号起就占据花园车站之后的红一军,先是抓紧时间休整了一波,同时也是在掩护被动员来的群众,对京汉沿线的设施进行破坏,并将有价值的物件运回根据地。

一直坚守了整整六天后,徐相前带队撤离了花园车站,唯一遗憾的就是这回未能将敌人引过来,失去了一次设伏歼敌的机会,或许这也算是扮猪吃老虎失败了吧。

不仅顺利拿下先前失去的车站,并且还自恃识破了赤匪的计谋,可李、黄二人并没有太过欣喜,而是在上级的接连催促下继续向南转移。

但或许时运不济,哪怕已经竭尽了两支部队的全力,离开花园站之后的国军沿着只剩下地基的铁路线坚持行军,转眼到了今天,却连孝敢县城都没有看见。

这里除去道路泥泞和游击队袭扰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在南下的第2师和第3师面前,始终挡着一支不知底细的赤匪部队,这股敌军人数不多,顶多只有一个加强团,但是作战意志极其坚韧,实在是难缠得紧。

这也是由于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正好在长江支流澴水与铁道线的中间区域,若是换做之前这便是国军最有利的战场,可放到此时,因为忌惮于失去踪影的红一军大部队,李玉堂根本不敢轻易向西面行动,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往南打去。

偏偏在前头顶着的这股赤匪委实难以对付,以至于耽误了几天功夫之后,李玉堂和黄杰的处境也变得愈发进退失措起来。

国军那边着急,红军这边也不好受,负责此线防御的是红四方面军的独立四师,师长陈耿,而扛在最前面的则是徐海动指挥的第一团,如今截止二十号夜里,全团指战员已经在这里坚守了三天三夜,打退了敌人20多次进攻,自身的损失同样惨重。

独立四师一团被安排在这个正面战场上与敌军对峙,并在实际上成为对方的主攻目标,这也是早就确定好的计划,虽然这支部队成立时间不久,但四方面军的同志们都知道,这是一支精挑细选出来的虎狼之师。

事情还要从今年年初开始说起,伍翔宇在确定了撤离申城的计划之后,就逐步安排组织成员向其他根据地转移,这里面中央苏区肯定是转移的大头,但其他根据地同样不会落下。

首节 上一节 194/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