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168节

到了现在,程刚已经和李润石还有王凯彻底摊牌了,很多事情自然就不会继续隐瞒下去,所以李润石也就了解到了,另一条时间上这位好友兼学生的人生轨迹。

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些资料时,李润石除了叹息一声外,就只是独自多抽了两根烟,没有继续说些什么。

也就是当三人独处的时候,才会偶尔透露一点内心隐藏的情绪。

正如刚刚李润石称赞的一样,余奋民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在“老实人”这个词汇还没有恶化的时代,以李润石的标准来说,已经是个相当高的赞誉了。

但有些话程刚也不好多说,作为李润石的嫡系,又是一个老实人,对革命事业当然是有十足贡献的,可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因为李润石用人向来不搞派系,不立山头,所谓嫡系往往会要承担更加危险的任务,面临更加艰巨的考验,能够从中走出来的同志实在不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程刚或许能算作这一体系中,极为有益的补充,因为没人比他更适合背锅了。

金身护体的程刚成了一面最坚固的盾牌,如果不是他在这几年不断“装傻充愣”吸引火力的话,很多悲剧依然可能会要重演。

包括在未来几年,程刚依旧会继续充当这个重要角色,这也就是他这个甩手掌柜所能发挥的关键作用之一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三个主题

(修改错字中,12点10再看)三人齐聚,当然不只是为了试吃军粮这件小事,实际上,眼看着第三次反围剿战斗的扫尾工作,已经差不多快要结束,下一步的战略走向便成了所有人关心的重点。

所以一次中央苏区的高层会议便应运而生了,时间就正在明日(十月四号),顺带也让连中秋节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众人,能够稍稍地缓口气起来。

会议的规模不算太大,参与者主要是苏区中央局的几位委员,再加上一部分军、师级干部,总共也就十来人的样子,后面或许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搞一次扩大会议。

只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确保这次会议的正常举办,防止期间出现意料之外的波动,程刚干脆找到李润石、王凯提前碰了个头,送走余奋民后,三人感慨片刻,还是回到了正题。

作为筹办者,程刚先说出了他拟定的会议纲要,“这次的主题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这次战争的后续安排,涉及到战利品、俘虏还有老百姓的安置等诸多细节,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这个,算是基本理清楚了,到时只需做个总结性的汇报,整体问题不大。”

对此李润石点了点头,“这个我清楚,我会重点讲一下俘虏政策方面的内容,这边还有个册子,你可以提前印好发给大家。”

其实在战争初期,因为红军需要快速转移的缘故,所以大部分俘虏都是就地甄别后当场释放的,正因如此,难免有所疏漏,放跑一些高级将领都很正常。

只不过最后的那场大战中,遭殃军的一个师被红军歼灭,两个师被打得半死,剩下的仓皇逃窜,事后便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

这场恢弘的大胜,不仅极大地激励了红军一方,也快速挫败了国军的战斗欲望,常凯申被红军超乎寻常的战斗力给彻底整懵了,一时间手足无措差点就想着转移回金陵去。

只不过九一八的爆发,让常凯申找着了就坡下驴的机会,不仅先前唱了老久反调的两广喊出了一致对外的口号,就连土共也狠狠宣传了一波。

虽然常凯申是打定了主意要搞攘外不先安内,但遭殃军是他的立身根本,为此委曲求全一番也并非难事,所以整个九月下半旬,国内居然涌现了一派和平的假象。

利用这次机会,红军便好好捯饬了一番手中的俘虏,花了不少时间从中甄别出军官将领单独关押,然后对普通士兵进行抗日宣传,最后将后者集体送回了虔城等地。

至于那些军官,则还需要通过后续的谈判确定最终的方案,倒是不用急于一时。

李润石就是负责整个俘虏工作的领导人,这段时间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这个上头了。

遭殃军的基层士兵训练水平普遍要比其他军阀高上那么一点儿,只是因为先前待遇不错的缘故,所以对于参加红军的兴趣并不大,所以最终俘虏的一万多人里头,实际选择留下来的才刚满一千。

但俘虏工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不做好宣传教育,只是简单地把人抓了又放,那么很可能先前放回去的人,过不了多久又会扛着枪打回来。

若是红军越打越强那还好办,有了先前的经验,那些曾经被俘虏的士兵战斗欲望肯定不会高到哪去。

但痛打落水狗是大多数人的天性,如果士兵们认为己方的优势很大,又面临足够的诱惑,也不是不可能重新振奋起来。

尤其是现在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每次俘虏的人员与先前相比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就需要越来越精细化的管理才能适应。

李润石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又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进行修订,同时还注意到了地方老百姓对于俘虏普遍仇视的情况,诸多细节融合起来,就成了这次汇报的重点之一。

程刚接过了李润石先前整理好的手册,现在根据地内的蜡印技术已经相当普及,一万多字的文章,印数不多的话,让办公室稍微加个班就能搞定了。

这玩意在建国后曾广泛应用,早年许多学校的老师印试卷都是先在蜡纸上刻好字,再油印出来,放在后世的打印机面前当然不值一提,所以早早就被淘汰了,但在眼下依旧是妥妥的工业化产品。

就连根据地这边,也是直到去年中旬才彻底实现了蜡纸、油墨等材料的自产,大大方便了日常工作以及教育事业,前面卓先圣领到的养殖手册,也是由农学院的学生自制出来的。

说完第一项后,程刚继续讲道,“第二件事主要由我负责,现在九堡铁厂的技术差不多快接近天花板了。

而且考虑到矿产条件的限制,后面继续在原地扩大规模也没有太大必要,所以我们还需要另行选址,作为钢铁产业后续的重心,继续支撑我们工业体系的发展。

现在初步选定的地方是永新(甬鑫)的乌石山铁矿,根据后世资料记载,那边的储量还不错,而且煤炭资源够用。

后面如果需要的话,那里还能与萍乡的煤矿联系起来,作为近两年的过渡应该没有问题。”

程刚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早早准备好的地图,将乌石山的位置指给两人看。

其实不指的话也没关系,李、王二人都在井冈山待了一年多,对于当地周边的地形地貌不说了如指掌,起码心里还是有数的。

对此李润石也回忆了起来,“嗯,记得当初你跟我们说过,乌石山那里有铁矿,而且开发难度不大。

只可惜当初条件不合适,只能暂时放弃了,这回绕来绕去,又回到了起点,倒是挺有意思的,哈哈。”

“不过我们这一回去,场面就大不一样咯,这乌石山与莲花县的路程不过五十来里,那时候以我们的兵力根本守不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王凯也想起了一些当年在井冈山的岁月。

一晃两年多过去,却是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好在大多事物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不至于太过伤感。

而三人当中,程刚其实是感慨最多的那个,毕竟井冈山可是他参加革命的第一站,那里在他脑海中留下的回忆,可实在太多了,不说还好,一说又想起了山上那一排排的墓碑。

当然这也只是片刻的功夫,大家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程刚再说道:“其实现在乌石山那边,当地的干部还有红五军的同志,已经搞起了一个小作坊。

上回我就去看过,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回我们也只是在先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而已。

毕竟钢铁冶金是整个工业的核心,我们现在不缺技术资料,也不缺设备,就只缺工程师和工人,所以必须把规模搞得越大越好。”

程刚的意思其实说得很明白,九堡这边当然不会放弃,但很可能就是继续维持现有的规模,不再做过多的投资。

同时现在这个模式其实已经算当前时代土洋结合的极限了,后面只要是苏区的领地,但凡有铁矿的地方,其实都会考虑整上一个山寨版甚至缩水版,实现遍地开花的效果。

但技术肯定需要持续进步,而乌石山可以被视为新的试验基地,以此为核心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

这也是打赢了第三次围剿,确保了红军在江西乃至湘赣边界的足够安全之后,程刚才把早已准备好的方案提出来,否则再多的投资落到敌人手里,也迟早付之一炬。

简单的解释之后,李润石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便摆摆手道:“工业方面的事情你来筹划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我们配合的地方也可以在会议上跟大家讨论,尤其是老鹏那边,你要多跟他交流。”

“嗯,我明白。”程刚点点头,“那剩下的还有一个主题,也是最麻烦的一个,我们在湘、赣、闵、粤四省的布局,到底应该如何安排。”

第三百三十三章 理论斗法

“关于这一点,我先说一句,不管是洪城还是虔城,我都不赞同攻打。

理由很简单,集安的先例已经说明了,对于现在的苏维埃政权而言,城市的重要性远没有某些同志想象的那么大,付出和回报相比根本得不偿失。

现阶段攻打城市,无非就是用来满足某些人抄作业的快感而已,除此之外,毫无用处!”

第二天的会议上,在快速且平淡地过完前面两个议题之后,整个场面便被程刚的这出开门炮,给彻底轰向了高潮。

其实昨日李润石与王凯也曾劝过程刚,不要采取这么激烈的手段,但程刚的理由也很直接,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如果没有他的话,那么李润石很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

人总是喜欢调和的,当一个更加激进的观点被摆在台面上时,那么另一个相对缓和的方案,就不至于显得那么刺眼了。

只是要充当好这一角色,就必须做好引火上身的准备,论作死,程刚敢说他可是专业的。

果不其然,这话一撂出来,参会的好几名同志表情就开始突变了,除了几位新来的留苏干部之外,就数鹏石穿的脸色最为难看。

本来这回程刚提议以乌石山铁矿为核心建设新的钢铁基地,对于一直在湘赣鄂边界活动的红三军团而言,是个绝对的利好消息,作为军团长,鹏石穿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这两年来,自红四军出击赣南之后,红五军就以井冈山为出发点,沿着洛肖山脉向北发展,如今除去萍乡等几个大县没有彻底打下来外,其余地方大多建立了基层组织。

但相比于赣南闽西,湘赣边区的发展又略显得有些不温不火了,规模是在不断扩大,但在质量上,若不是赣南不断将物资运过江来接济他们,还真有可能出现下滑的风险。

其实单就士兵素质而言,红一、红三两边虽然相隔一条赣江,但差距并不算太大,而且依托了便捷的交流途径,很多先进经验都可以迅速传播开来,包括人员也能相互流通。

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其中的差距,关键还是在工业建设上。

赣南在这几年里搞起来了这么多的工厂,可以自产钢铁、武器乃至弹药,论装备水平已经与国军不相上下,即便在储备上还有所欠缺,但也可以通过主场优势弥补。

要说其他地方不眼红,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整个中央苏区除去赣南,还有闽西、粤东北、湘赣、赣东北等多个片区,他们当然也能从瑞金这边获得支援,但到底是隔了一层。

大约从去年开始,程刚就搞起了学生换物资的模式,其实也算是个双赢策略,为了获得更多的份额,大家纷纷挤出了仅有的物资,投入到教育当中,从程刚这边换到了不少好东西。

不过只要是有点追求的领导人,都会想着自己也来整一套,正好瑞金也在持续推广成熟的工业方案,所以一个个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便出现了。

只是这些案例之中,失败可是占了很大的比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障碍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跨越。

对此大家肯定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办法,有的选择向瑞金继续求助,以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有的则将原因归咎于天时地利,想要换一个地方发展。

鹏石穿的观点算是介于两者之间,他很清楚,与瑞金的九堡铁厂相比,自己先前在乌石山的建设简直就是小打小闹,所以现在重心转移过来,当然是倍感兴奋。

但相较于费心费力地在山上搞建设,他更想用军事行动来谋求更大的发展,何况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何必再把珍贵的资源,浪费在本就不适合搞工业的地方呢。

两相纠结的结果,就是让鹏石穿本就严肃的表情,变得越来越深沉,但即便如此,他终究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红一方面军分为红一、红三两大军团,就实力而言当然是一军团最为强盛,不过三军团放在国内红军当中,也实属排在前列的势力。

有着瑞金的后勤体系打底,即便是黄工略的红三军这种地方武装组建起来的新生力量,也大多会选择团结在李润石旗下,因此要想稳住整个中央苏区的军事力量,其实只需稳住鹏石穿的三军团就可以了,反之亦然。

见先前还有所意动的鹏石穿,在程刚的开门炮面前选择了沉默,很多本就有些摇摆的同志,就更加犹豫了起来。

但也不是没得头铁的,其实这些同志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一、二、三次反围剿都胜利了,说明红军有了一定的实力,那么我们就抓住这个机遇,乘胜占领一两个城市嘛。

然后这些过于幼稚的想法,很快就被程刚以详实的数据给一一批驳了,占领城市没有问题,现在红军确实有这个实力,可眼下根据地最需要的物资,根本没法从城市中获得补充,总不能光为了面子上好看吧。

在这方面,即便是反对者也很难彻底驳倒程刚的观点,因为后者的存在压根就是反常识的,不需要通过城市及其交通线,就能获取到足够的物资,这样的手段没人能够看明白。

单就一个钢铁产量来说,现在光是九堡铁厂,便胜过洪城、虔城在内的任一一座城市,费下大力气把后者打下来之后,不仅没法坐享其成,还得花费更多的兵力去防守,根本就是个赔本买卖。

很快,自知在军事、后勤这些方面争不过人家,便有人扯起了理论。

什么“上山主义”、“游击路线”的帽子再次盖了过来,连带着先前土改过程中的一些政策,也被安上了“富农路线”的牌头。

为了竖起自己这边的大旗,甚至还有人搬来了王冥写的那本《两条路线》,结果一下子就把程刚给惹火了。

当然程刚也知道,开头他说的那些话已经足够过分了,若是再继续深入下去,很可能引发一部分中立同志的反感,所以他只能强行按捺住情绪说道:

“关于那本册子(指两条路线),我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有一篇文章,上头一一列举了王冥在册子中,从其他文献里抄来的言论。

好家伙,通篇都是马恩列斯的原话,胡乱杂糅到一起,甚至还有断章取义的嫌疑,这个大家应该知道吧?

我的建议呢,如果真要学习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地去读原著比较好,图书馆里就有很多嘛。

如果脑子里存了足够多的理论知识,也不至于慌不择路地拿出人家抄来的剩饭剩菜当满汉全席吧?”

其实真要比教条主义,程刚必须得说,反对的那几位与他相比,怕是还差得老远,单就一个记忆力便是天壤之别。

只不过程刚自知自己的理论水平有限,能做的无非就是照本宣科,所以平时就相当克制,很少主动涉及这一方面。

但就像当初对付刘安恭一样,有时也需要用“魔法”来打败“魔法”,对于一些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来说,应对方式就是人家背书,自己也背书,看谁背得多而已。

那篇由伍翔宇推出来的匿名文章,其实就是程刚悄悄搞出来的,完整版里头还附带了王冥引用的原文以及相应的正确理解。

所以在历史上颇有反响的《两条路线》(又叫《为土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眼下实际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毕竟引用归引用,可完全照抄甚至连抄都把意思给抄错,就有点搞笑了。

这回若不是真的被逼急了,估计还不会有人把这个搬出来,要知道,这在学院的培训班里头,可以被当成妥妥的反面教材的。

虽然不是路线上的反面,而是以这篇文章为案例,分析应该如何写好一篇理论文章,避免犯下诸如空洞乏味、引用错误、言之无物等毛病,但在大家看来,这其实就是妥妥的打脸了。

其实,在座众人都知道这位程刚同志,与申城那边的一部分人互相看不对眼,双方之间的暗斗可是一直持续了大半年,只是还没有摆在明面上而已。

而像这回一般,直接公开场合赤裸裸地做出评判,虽然有足够的功绩和理论打底,还是让不少人心头一震,以至于产生了别样的遐想。

“也不能这么说。”见到程刚的火力已经开始有溢出的风险,李润石便站出来缓和了。

“程刚同志,你这话讲得太重咯,我们现在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都是很正常的,有问题提出来就行了,何必在这里夹枪带棒地讽刺呢?

大家存在不同的意见,无非就是各自对理论的理解不一致罢了,既然如此,那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不就好了。

之前有人说这山沟沟里没有马列主义,那就更要证明给人家看,在山沟沟里头也是可以学习理论知识的嘛。

所以我建议,现在没必要急着斗法,如果还有同志对此存在异议的话,可以会后再做讨论。”

首节 上一节 168/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