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152节

只可惜,程刚带来的资料有些还是太过于晦涩了,背记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

哪怕这样,项尹也没有选择放弃,以至于背到入神了,连李润石悄悄走到他的身后都没有发现,直到程刚开口接下了刚才卡住的内容。

“第五,预热部件,按规定时间对砂模和钢轨端头进行加热,注意预热火焰调节的精确程度以及预热时间,这将直接影响整个接头的质量。”

“对对对,哎呀,又把预热这块给忘了,哈哈,李委员,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项尹这才反应过来,回头一望,发现原来李润石三人正满脸带笑地站在他的后面。

李润石和项尹简单打了下招呼,随后说道:“我们也是刚过来,正好中午了,就想看看能不能蹭顿午饭,项书记,没打扰你吧?”

“哪里的话,你们能来指导工作,我欢迎还来不及呢,放心,饭菜肯定管够,不过开饭还要等一会,我得把剩下的背完才行。”项尹带着歉意对三人说道。

“没事,你先忙,我们随便看看。”李润石摆摆手,没有在意这些客套,同时解释道,“再说了,这不是还有程刚嘛,他好歹也算是半个专家了,让他带着我们学习一下就行。”

“没错,我怎么把程部长给忘了,程部长,刚才多谢你的提醒了,论水平,你属这个!”项尹笑着给程刚亮了一个大拇指,对于后者那逆天般的记忆力,他早早就心服口服了。

“哪里的话,我也就记性好点而已,具体的工作,不还是得靠同志们来完成,项书记,最近辛苦你了。”

程刚略微不好意思地谦虚了一下,看着项尹那满脸的络腮胡子,就能猜出这位为了工作到底投入了多大的精力,与之相比,程刚也难免有些自惭形秽。

自从学习热潮开启之后,这样的生活节奏,不管是项尹也好,其他同志也罢,包括李润石在内,所有人大抵都已经习惯了。

毕竟开发“副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面对大量亟待掌握的新内容,大家都恨不得把尽快把这些东西全部塞进脑子里,然后还得想办法教给更多的同志,也就很少能够闲下来。

这样踏实干事的作风,确实稍稍吹散了原本在苏区内部弥漫的浮躁空气,而且看着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业,从自己手中逐渐积累成型,这种满足感,更是远远强于早年的高谈阔论。

所以对于真真肯沉下心来做事的同志来说,如今这种风气让他们感到怡然自乐,即便再苦再累也没有任何关系。

项尹虽然不算是其中的典型,但是在其他人的影响下,还是开始自觉起来,毕竟在如今的苏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基本都是摆得清清楚楚的。

因为和几人都算是混得熟了,知道大家不是那种喜欢客套的,所以在喊来旁边的警卫员,吩咐好后续安排后,项尹就目送三人去了旁边的工地,然后重新拿起手册背诵起来。

“第六,准备焊药,检查焊药包内物品是否齐全,有无受潮以及破损现象,将焊药按要求装入坩锅内。

第七,定时浇注,到规定的时间停止预热,将坩锅正确放置于砂模的正中位置上,点燃焊药并监视焊药的浇注过程,注意计时。

……”

“项尹同志的变化很大啊。”回想起自己从史料中了解到的情况,程刚不由地发出了这个感慨。

李润石似乎看出了程刚内心的想法,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时代变了,我们都不能以老眼光去看待其他人,不同环境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李润石的意思很明白,至少在工业建设方面,留苏派和城市派是能发挥出作用的,因此不管他们实际抱有怎样的想法,只要愿意为革命事业发光发热,那么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接纳,至少要给人一个机会。

程刚点点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个筛选的过程,通过观察新来同志的表现,结合历史资料,基本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是属于可以团结的对象,又有哪些人朽木不可雕也。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又有点狂妄了,毕竟哪怕是李润石,在当前时期也不过是一个地方领导人,新来的这些同志,有很多无论是资历还是在党内的地位,都要毫不逊色于他,所以这所谓的筛选,不过是这几人内心达成的默契罢了,不可能放在明面上说出来。

至于李润石将这些观察到的结果汇总成册,再由程刚单独交由组织部长伍翔宇审阅,并作为后续调整的参考,这倒还算说得过去,同时也是通过这个方式,才能保证远在申城的伍翔宇,得以对中央苏区了如指掌。

程刚之前负责过一段时间的铁建工程,最开始的那批工人就是由他带起来的,当然他的时间有限,很多事情都只能是时抓时放,大部分时间都在当甩手掌柜,所以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但程刚还是在铁道兵队伍里一直保持着相当持久的影响力,这点从三人在工地上的见闻就可以看出,基本上每到一处地方,都会有人过来和他打招呼乃至请教问题。

而程刚当然来者不拒,除了答疑解惑外,他还可以相当详细地说出这些人的名字以及背景来历,并时不时把其中他印象比较深刻的同志,介绍给身边的李润石和王凯,就像是老领导回到了旧单位一般。

没过多久,终于到了开饭的时候,随着不远处钟声的响起,众人纷纷聚拢过来,排成一列列长队,准备吃饭。

今天的伙食还算不错,大家的搪瓷碗里都盛满了大米饭,里面又混杂着一些南瓜,再倒上点白菜豆腐汤,以及一小勺剁辣椒,用筷子狠狠地拌匀了,再呼隆呼隆地往嘴里塞,当吃到最后,胃部传来难得的充盈感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极致的享受了。

现在的中央苏区,粮食供应还不算太紧张,所以对这些体力消耗较大的岗位,自然不可能太过吝啬。无论是在红军,还是在铁道部队,可以吃饱饭,才是大多数人愿意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和工作的原因,至少是之一。

程刚他们也没有搞什么特殊待遇,都是默默地地和其他人一起站在队伍里,领着相同的伙食,然后和大家一起席地而坐,再加上都是穿着相同的衣服,一眼望去,根本分不清楚哪个是领导,对于这样的场面,不少人都已经见怪不怪,甚至当他们看到一些新来的同志私下里要什么待遇,嘴上哪怕不说,心里头也会有些看不惯。

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午饭,正好是太阳最为猛烈的时候,五月的赣南已经展现出了几分暑气,哪怕身子骨再硬的青壮,也不可能顶着烈日长时间工作,所以按照规定,此时仍然安排休息,等日头过去,再重新组织活动。

项尹和李润石等人坐在用来遮阳的草棚里,隔壁传来了一阵阵嬉笑闲聊的吵闹声,铁道兵虽然也是部队编制,但毕竟时日尚短,纪律方面还有些欠缺。

李润石制止了项尹起身呵斥的动作,看到对方的脸色有些难看,于是干脆转移起话题来:

“项尹同志,你是我们党内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党员,又有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最近还在铁路工地上主持工作。

对于工业方面的问题,你现在应该有了不少想法,这次正好有时间,就和我们说一说嘛。”

第303章 工人来源

“我刚来没多久,要说会有多完善的想法,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最近工作的时候,还是有点简单的念头,现在正好合适,就一并说出来吧。”

在李润石提问之后,项尹重新坐下,又沉思了好一会儿,方才斟酌语句缓缓说了些东西。

“其实程刚同志之前说的就很到位,现在工业要继续发展,人才是个很大瓶颈的,就比如我现在背的手册。”

一边说着,项尹一边把那本薄薄的,翻得都已经完全皱边的小册子,拿给大家看了看,上面简要地记录了铁路建设的若干关键技术,都是程刚直接在42位面定制的内容。

类似的自制手册,每次程刚都会带来不少,一些比较紧俏的册子,甚至还会专门安排腊刻翻印,倒也不算太稀奇。

因此这边几人也没有觉得太过陌生,根据程刚的介绍,他们知道像这种经验总结之下的精华,若是完全吃透了,在现在至少当个熟练工人甚至初级工程师,都没有问题。

“根据我的观察,整个铁道部部队里,能够对把这本手册熟记的人员,确实不算太少,但要说能基本掌握,并且在工作做严格执行,十个里面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项尹沉声说着自己调查来的结果,要让他像李润石那样,每到一地就做个细致地研究,并写出一份完善的调查报告,这未免有些难为人了,但照猫画虎之下,还是能搞点东西出来的。

“那么大部分工人是怎么做的呢?基本都是靠感觉,至于感觉到底对不对,那就完全凭运气了。

我刚过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工人的操作不符合手册的规范,还上去提醒了几句,结果人家反倒是振振有词,说是当初程部长亲手教他的,不会有错。”

眼下铁道兵还算是个相当新鲜的概念,对于如何看待编制内的人员,有的同志认为他们应该是战士,必须继续强化军事训练,有的又觉得应该是工人,只要能够学好技术就行,连带着称呼也五花八门,甚至时常发生变化。

项尹说这些的时候,脸色还忍不住露出了愤愤不平的表情,虽然没有针对程刚的意思,但是众人还是下意识地把目光转移到了程刚的身上。

至于程刚自己,则是无奈地摆了摆手,随后苦笑道,“嗨,大家应该看得出来,这肯定不是我故意的,但必须得承认,整件事确实与我有关。

自始至终,我都是在严格地遵照手册进行教导,但是大家应该也清楚,大部分学员都是文盲出身,即便通过了扫盲,很多旧时代的想法和习惯,一时半会也不可能纠正过来。

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也没有觉得多么奇怪。”

这并非程刚在嫌弃那些曾经跟着他学习的人们,诚然,被安排来进修的学员,并非所有人都能有一个旺盛的求知欲。

甚至有些还对过于复杂、超过自身理解的知识,有种难以抹除的恐惧,经常需要额外进行思想教育。

但总的来说,能够由程刚亲手带起来的学员,到底还是有些许天赋在那的,否则这么多的项目,怎么也不可能搞得出来。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每个阶段都会有更高一层的需求,先前勉强可以接受的临时措施以及应急办法,很快就到了淘汰的时候,只是工人们能否适应这种专属于工业化的快速转变,这就不好说了。

“程部长,没事的,其实我们都清楚。”项尹很快调整好了情绪,然后抬手对程刚说道。

“能够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搭起这么个基础,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没办法强求太多。

其实很多工人的做法也并非不对,只是质量上要打上些折扣,现在工期这么紧,我也觉得有时候确实需要将就,毕竟很多技术真想要做细致了,那根本就没有止境。

就目前来看,本地出身的工人基础摆在这里,大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还是希望能够多动员些苏区外的人员才行。

若是可以的话,最好能安排苏联的工人同志过来支援。”

平心而论,项尹自从接手铁路工作之后,确实是呕心沥血,往里面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而且他也能保持住一颗平常心,理性地对待其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但是努力了这么久之后,很多问题还是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并非是工人们的思想出了差错,也不是他没有尽心尽力地去想办法,所以下意识地,项尹就希望能够得到外部援助,缓解下现在的困境。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毕竟项尹还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现在的铁道兵部队可以说是程刚一手打造,留下了后者极深的烙印。

若是项尹萧规曹随,确实也能干出些成绩,但这又和他刚进苏区时的追求略有不同,哪怕不愿意和程刚这个重要角色打擂,他也依旧希望能够表现些不同来。

“能够动员外面的工人过来,这自然是最好的,包括苏联的支援,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考虑,安排一批学员过去进修,若有可能的话,再请几个工程师过来或许也可以。”

不管有没有看出项尹潜在的意图,程刚肯定不会反对,任何有助于苏区工业建设的做法,事实上他老早就动过这个念头,伍翔宇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程刚和伍翔宇都在设法联系,这一年多里也陆陆续续,从各地的工厂里动员了上百人过来,算是个不小的成绩。

但是赣南这块地方实在太过偏远,除去少部分极具思想觉悟的人员,其他大多数,尤其是掌握一门技术,能够在城市过上不错生活的工人,还是不愿意平白冒险,哪怕给出再多的利益也没用。

毕竟在这个时代,有钱也得有命花,而白色恐怖才过去没有多久,敢提着脑袋来参加革命的,依旧是少数。

至于国外,以目前的情况,对于那些洋人来说,重赏之下也不一定能有勇夫,依旧是一样的道理,有手艺的大多留在自家国内,哪怕饿肚子也比冒险好,甚至申请移民苏联都要比来中国好。

而那些跑到中国来讨生活,还愿意到穷山僻壤里工作的,根据伍翔宇的初步判断,先不论这些人品性如何,反正手里的刷子确实是不多的。

最后剩下看似可行的苏联支援,老毛子算是出了名的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目前来看,整个方案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修改错字中)不过这些细节程刚倒也不会全部说出来,因为掌握了教育培训体系的缘故,一直以来各方人员都在跟他诉苦,他也在不断跟其他人诉苦,反正都是缺人。

因此苦水倒久了,逐渐就养成了画大饼的本事,算是差不多习惯了。

最后,自打提出问题后,就在旁边始终沉默不语的李润石,反倒是看得最清楚的那一个。

项尹希望能够引入更多的外部力量平衡,这他早就看出来了,而程刚在人才引进上的计划,同样不可能对他有什么隐瞒。

对于这些细节,李润石自然不会明说出来,至于他内心的想法,则还是希望能够多培养本土的人才,因此又是几轮交流之后,李委员终于开口了。

“依我看,这本册子好是好,可还是太拗口了些,光是看着就费劲得不行,工人们就更难理解了。

所以能不能这样,以后还是得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办法,别搞什么照搬硬套,远水止不了近渴嘛,先想法子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再说。”

第304章 吸引火力

“你们说,项尹同志后面会怎么做?”

下午,距离太阳下山还有2个小时,五月份淡薄的暑气已经渐渐开始消散,在视察完铁路工地后,三人又按原路返回,并加快脚步,好赶上最后一趟去瑞金的火车。

面对程刚提出的这个问题,李润石略微地沉吟了一下,随后说道:“还是要相信他的能力,同时也希望他能坚定这个选择吧。”

“我也希望如此,但你们也知道,这个选择里,最好走的路已经被我走完了,其他人想模仿又模仿不了,更谈不上超越,所以,难说吧?”

程刚未尽的言语中,充满了一种极为忐忑的情绪,如今很多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已经不敢擅自插手了。

“你要对同志们有信心,也要对你自己有信心。”李润石只是回了这么一句,随后三人又继续沉默了下来。

发动群众的力量,这项技能,应该算是土共一直以来的强项,但是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想依靠这个来解决问题,可没有那么容易。

程刚算是在发动群众这块做得比较好的了,可他也只能是依靠持续不断的投入,以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底层人民的积极性和劳动能力。

这么做纯粹就是以势压人,谁都知道教育搞起来肯定能有收获,但并不是谁都能支撑得住,也不是谁都能有那个耐心去等待的。

但仅从思路上来看,这也是最容易想到,又最为简单的办法,因此那些陆续来到中央苏区的干部,在先例的激励下,也下意识地走上了这条路线。

项尹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在瑞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自觉掌握到了不少干货后,便开始兴致勃勃地准备一展拳脚。

脑海中回想起了这段时间以来的所见所闻,程刚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

“其实项尹同志已经很努力了,说实话,我很确信,如果他能够继续沉下心来做事的话,肯定要干得比我好得多。”

“这是必然的,你办事的手段太糙,这个谁都能看的出来。”一旁的王凯悄悄地扎了某人的心。

越是忠厚的人说的话,就越有杀伤力,偏偏对此程刚还不敢反驳什么,这些年的经历已经证明,开拓局面,他确实是一把好手,毕竟有金手指作为靠山,一力足以破百巧。

但是程刚毕竟还是人,依旧有他的局限,所以在细分领域不如他人,这话说得确实没错。

因此,大部分新来的同志,在适应了这边的环境后,很快就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人杰,水平比之程刚,其实还要高出一截。

只不过,光靠蛮力推行教育、强化管理,这个模式已经被程刚做到了极致,基本没有了继续发展的余地。

而其他人到底没得金手指的辅助,所以哪怕程刚愿意提供支持,在摊子铺得越来越大的局势下,像最开始那样奢侈的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推动不起来了。

偏偏眼下建设的高潮起此彼伏,谁也不甘示弱,尤其是新干部们。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大家发现此路不通,就开始走上深挖本土潜力的道路,但更有可能的,应该是愈发将希望寄托于外部的支持。

如此一来,程刚的处境,就显得有些尴尬了,他本质上其实是个铁杆的本土派,在自培队伍还未壮大起来的情况下,并不希望外部人员的过多干涉。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虽然程刚被扎之后,并没有变得多么低落,但李润石还是稍微地安慰了一下。

首节 上一节 152/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