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151节

所以别看程刚依靠着金手指,搞出了偌大一个场面,可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要是继续按照之前的模式下去,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队伍,又不知道要偏到哪个方向去。

所以,往往这时候就需要有个榜样的力量,从内部选出优秀分子树立标杆当然是个不错的办法,但若是能从外部再补充更多有思想觉悟的同志过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事实证明这么做确实不错,有那些高层领导带头,跟在一旁劳动和学习的同志们很明显积极了不少,这股风气从上至下传过去,又产生了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影响。

至于说到了基层执行时可能出现的偏差,甚至某些过火的举动,这些暂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而且利大于弊,就没有不做的道理。

后世的“大炼钢铁”尚且都在某些地方变了味,也就不用指望这时的中央苏区能够把所有细节都把控好了。

当然,学习归学习,实践归实践,但说到底眼下依旧处于战时,所有除去军事外的活动,都必须让位于此才行,在生存的压力下,反倒没有出现程刚最为担心的情况。

按照红军官方的说法,从三月底开始的一个多月,主要任务仍然还是抗击常凯申的第二次围剿行动。

也难怪常公会如此执着,好不容易打赢了中原大战,放眼全国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唯有盘踞在赣南闽西的李王赤匪让他屡屡吃瘪。

特别是上次围剿行动,因为红军的异军突起,加上之前红军在北上过程中与洋人的多次冲突,使得列强对于这股赤色力量尤为重视。

为了能够动员常公尽早出兵,英日两国可是狠狠地出了把血,而常凯申在当今局势下,也需要尽早用战绩证明自己的权威。

可是上次仓促发动的二十万大军在红军的抵抗下折戟沉沙,连苏区的中心区域都没有摸到,这样的结果实在有些让人难堪。

所以都不用洋人爸爸催促,常公就主动准备起了第二次攻势,到了三月中旬,也就是程刚重新回到这个位面的时候,第二次围剿行动其实就已经蓄势待发了。

这次的兵力,一共是22个师共计二十五万人,号称三十万大军,兵分四路,主要由赣省出击,进攻苏区的北部和西北部根据地。

只是和上次一样,国军的声势虽然浩大,甚至常公还颇为认真地投入了好几个嫡系师,可如今红军早早就达成了作战思想的共识,上上下下又没有发生什么幺蛾子,正是内部思想极为统一的时刻。

所以,依靠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支援配合,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往返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避强击弱,速战速决。

以目前主力红军的战斗力,即便是面对两倍数量的主力部队,也可以战上几个回合,而若是集中起来消灭弱势敌军,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一时之间,坐镇洪城行营的常凯申,根本摸不清楚赤匪主力到底在哪,却又不断受到部下传来的求援电报,几乎再一次重蹈了几个月前的覆辙。

最后硬着头皮坚持了一个多月,看到自家的军队仍然还在兴郭、余都的那一片山林当中和赤匪打转转,常凯申终究只能遗憾回师,继续铁青着脸坐视赤匪继续蔓延。

不过常公自然也不是那种蠢到极点的领导,人家毕竟还是长了脑子,在赤匪面前连续吃了两次败仗,总归能吸取到一些教训。

至少常公现在已经打定了主意,下一次非得做好万全的准备不可,同时洋人那边也得多吹吹风。

如今眼看着赤俄的小弟就要坐大,各位列强怎么能够放任不管,若还是跟之前那样只肯借点小钱,他常凯申也不是不敢挑撂子。

其实也不是常公真想放手不管,而是他自己非常清楚,到了这次围剿结束之后,金陵政府是真的再也没有了继续发动战争的能力。

要知道红军战力远非历史同期可比,所以国军一旦和红军主力遭遇,损失必然相当惨重,有两个师甚至从上到下都被彻底打散,基本没了重建的可能,剩下几个想要恢复元气,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定的。

就连外围地区负责游击作战的地方武装,若是碰上了那些杂牌部队,都能与之打上几个来回,以至于国军一方,还产生了若干次谎报军情事件,也就是没有剿赤经验的军官,把赤卫队认成赤匪主力的乌龙。

所以,哪怕是全国军阀中一贯财大气粗的常凯申,也只能暂时休战,以便有时间舔舐战争带来的创伤。

毕竟他自己也知道,若是再和赤匪死磕下去,实力大损之后,刚刚蛰伏起来的各路军阀,还能不能像这些日子里那么老实,可真说不定了。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有洋爸爸在后背书,既稳固了常委员长的地位,又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那么他自然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打下去。

但无论是与赤匪有着绝对利益冲突的英国、日本,还是重新将手渗入东亚的德国,以及一心想赚小钱钱的美国,都不可能轻易下场,更不会让常凯申白白享受好处而不付出代价。

相关的扶持方案各国也不是没有提供,其中又以日本人最为积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若是金陵那边真这么做了,要不了一两年就和傀儡无疑,眼下常公的心气倒还不至于低到如此程度。

只不过,若是真让常凯申知道,红军这边又是炼铁又是晒盐,乃至五小工业都快建了个全,只是暂时引而不发而已,说不得他又会急得直跳脚,什么后果都不顾了。

可惜的是,国军的情报力量还不足以完全探明苏区的底细,最后能够传到常公案头上的信息,七真八假下来,只剩下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只言片语,实在难以取信。

最关键的是,满脑子买办思想的常凯申,怎么也不会想到,赤匪就真能在那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搭建起一个初步的工业体系。

哪怕是清楚李王匪军的厉害,大多数国军将领也只是将其归咎于苏联的暗中援助,包括常公也是这么想的。

因此这么长时间下来,他的遏制思路都集中在了如何封锁匪区上,甚至扬言一只苍蝇都不能放进去。

但红军一方却非常清楚,这样的封锁若放在之前,说不得还会让他们伤筋动骨,而到了这个时候,除去带来略微的不便外,已经起不到任何效果。

就这样一直到了五月二日,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同时也是中央苏区庆祝第二次反围剿成功的日子,在一片欢腾之后,瑞金城难得地平静了一小会。

所以也是在这一天,李润石、王凯和程刚三人,终于有了些许闲暇,可以跑到郊外休整一把。

当然了,以他们的个性,即便是少有的空余时间,都会想办法利用起来,这次郊游也是一样,除去散散心外,他们也有巡查铁路沿线的目的。

“你说要是老常知道,我们在跟他打仗的几个月里,又自己多炼出了几千斤铁,不知道他会怎么想哦?”

李润石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说出了这个问题,还没等说完,就自顾自地大笑起来。

“我和他没啥交集,那画面也太难想象咯。”程刚摇摇头,看着眼前从九堡铁厂继续延伸向北的铁路线,心里的兴奋和愉悦暂且不提,同时还充满了干劲。

王凯同样哈哈大笑:“哪管他常凯申怎么想,我们打我们仗,炼我们的铁,让他自己跳脚去吧。”

一时之间,旷野间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第301章 支前铁路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常凯申跳脚归跳脚,但敌我双方的差距依然相当悬殊,若是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估计后面可能会出问题。”

坐在刚刚铺好的枕木上,点燃了今天的第二支香烟,李润石一边深思,一边说出了这句话。

又打了一次胜仗,若说高兴自然是高兴的,但在座的三人在整个苏区当中,忧患意识其实是最高的,相比于其他同志大多沉浸于喜悦之中,他们已经开始考虑更遥远的问题了。

“历史上其实也差不多,常凯申在这两年连续发动了三次围剿,都让你们两位打赢了,虽然损失更加惨重,但造成的影响绝对不逊当前,生生打出了一年多的和平时期。

哪怕是第四次,也还是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结果到了第五次,便开始彻底拉胯,南方革命局势就此一蹶不振。

这里面固然有着领导层的问题,但其他因素也不能忽略,轻敌情绪还是要不得。”

因为就只有他们三人,所以程刚说话时基本没有什么顾虑,直接拿原时空的情况作为案例,也不用担心李、王二人听不明白。

“但大家如今都还在兴头上,冷水还是浇不得,得做好引导才行。”

王凯的年纪最大,性格也最为稳重,自从程刚摊牌后,他在红军中的表现看起来似乎变得不起眼了,实际这却是有意为之的结果。

这位到底还是擅长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哪怕先前和李润石有着诸多矛盾,双方在军事问题上既有合作又有争议,有时甚至还是以争议为主,但既然彻底了解了李润石的能力,王凯也不是那种贪恋权势和名声的人。

所以从去年开始,这位工农红军总司令就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锋芒,把自己放在了辅助李润石的位置上,以便于让后者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内忧加上外患,后面可不好弄哦。”李润石用力踩了踩路基上的碎石,从草鞋上传来的粗糙触感让他稍稍地平静了一下。

“哈哈,这么来看,有时知道得太多也不好,平白增添了这么多烦恼,程刚,你刚开始的那两年是怎么过来的呢?跟我说道说道嘛。”

心里藏了太多事情,哪怕是极具政治家天赋的李润石,有时候也不免显得阴沉了些,所以当他反应过来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咨询下程刚的经验。

面对李润石的打趣,程刚只能无奈地笑了笑,“我哪有什么经验,不过是个混字罢了,你们也莫怪我摊牌得太晚,毕竟之前的条件实在不够成熟,我也没有办法。”

“想多咯,你的考虑我们都很清楚。”李润石抬手拍了拍程刚的肩膀,“从始至终,翔宇都是整个计划的关键一环,若是你不那么做,我们才是真的难办。

现在苦恼归苦恼,可毕竟有翔宇在申城坐镇,总归不用担心太多。”

另一边的王凯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当初因为程刚的隐瞒,确实平白增添给他们增添了一些烦恼,但现在一切疑虑消逝,剩下的就只有信任和理解。

“其实我那时候听幼稚的。”程刚低着头回忆当初的经历,恍惚间好像已经过去了一段极为漫长的岁月,“当然现在也很幼稚,反正我就一直没啥政治头脑,只会凭着金手指横冲直撞,因为是和你们共事嘛,知道你们不会害我,所以还算幸运,一直相安无事。

要问我有啥经验,那还真没得多少,现在我还指望你们能出手把问题解决了,我就直接躺赢就行。”

说着说着,程刚不由一乐,之前没有仔细想过,现在回顾下来,他还真不是那种天赋异禀又经验老道的人才,只是这么多的功劳累计下来,不自觉地人就开始飘了。

“现在历史已经完全不同,像我之前那样照抄经验,肯定要出大问题,但我也找不到什么很好的新办法,李委员,后面的担子还是得压在你身上了。”

只不过,虽然程刚说得相当动情,但最后李润石却是一脸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仿佛在说“好像之前担子在你身上一样,莫不是给自己加戏加多咯?”

当然了,这句话最后还是没有明说出来,但意思程刚差不多是领会到了,于是忍不住地脸红了一把,然后讪笑着给两位大佬递了支烟。

李润石接过烟,也没有继续续上,而是直接挂在了耳后,同时不再纠缠于此,而打算换上另一个话题。

这么久相处下来,程刚这个来自未来的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基本都已经摸清楚了,所以一些具体的政治斗争,他其实不想让程刚随便牵涉进来,这样无论对哪一方都没有什么好处。

也还好程刚不是那种特别跳脱的性格,虽然平时难免有些反复,但总归还是过得去的,若是刚才他又忍不住开始高谈阔论,那才是最危险的情况。

“这条支前铁路,大概还需要多久才能完工?”李润石对程刚问道,既然坐在枕木上,把话题转到铁路方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程刚也很快就把思路调整了过来,“今年之内通车应该没有问题,如果再加把劲的话,说不定可以再提前一到两个月,但肯定会有所取舍,目前来看并没有这个必要。”

地处瑞金县西面的九堡镇四面环山,九堡铁厂坐落在最南边,北边则邻近深处山区之中的冈面乡。

从地图上看,这些地方虽然不怎么起眼,可在程刚的规划中,却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历史上,红军最大的兵工厂——官田兵工厂,一开始是设立在兴郭县东面的山区,距离战争前线相当之近,同时也方便从白区引进工人、设备和原料。

后来红军开始战略收缩的时候,就曾将这座工厂搬迁到冈面乡一带,和其他几处兵工厂集中在了一起,一年多后又随着长征转移离开。

当时之所以会有如此安排,正是考虑到此地邻近兴郭、余都、凝都三地,且处于防御战线深处,既可以及时支援前线,又能确保一定的安全性。

因此程刚来到瑞金后,考虑到瑞金地处苏区中央,运输不便,而他又不需要依赖白区,干脆就取了个中间值,将军械厂设在了冈面乡。

于是两年前,九堡铁厂刚一建成,他就马上着手在冈面乡做准备,将瑞金一带的工人和设备往此地转移,后来又陆陆续续增添了不少援助。

可以说,过去的日子里,无论是赣军的会剿,还是国军的围剿,敌人总是在苏区外围屡屡吃瘪,在这些胜利背后,位于冈面乡的红军兵工厂确实功不可没。

但是这个位置也并不是没有劣势,随着瑞金的教育规模日益壮大,产学结合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而从冈面乡到瑞金县城,走山路都得走近四十公里,程刚倒是可以直接飞过去,其他师生毕竟没得这个便利,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脚不断来回。

这些倒还算其次,关键在于工厂的产能一直在持续扩增,和九堡铁厂一样,对原料的需求也在飞涨,而这些都没法从白区或者游击区获得,只能由瑞金、九堡提供。

因此顺着锐九铁路继续向北,一路到达兵工厂,使得深处苏区中央的瑞金将触手伸到西北前线,不仅有利于工厂的继续扩张,而且在战略上增添了大量便利。

更何况从兴郭三县过来,中间有大量山林作为缓冲,漫长的游击区又可以为这根触手提供坚实的防护,对于尚处战略放手阶段红军来说,意义更是非凡。

这一方案从红四军抵达赣南之后,就在不断地完善,李润石和王凯自然是相当的清楚。

前不久锐九线的通车就已经让他们惊讶过一次,这回的支前线倒也只能算作惊喜的延续了。

在讲完大致的进度后,程刚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对于铁路,其实反而是这些前辈更为关心,而他不过是按部就班地规划和执行而已,所以不需要再多作强调。

李润石也是这么想的,今天一大早他们就坐着小火车来到九堡,然后沿着新修的铁路散步,正是带着考察的意味,至少从目前观察到的结果来看,还是足够让人满意的。

虽然李润石对铁路的了解不多,但很明显,新线路修建时的效率以及施工质量,都要比之前的锐九线高出一截,这说明他们的建设能力一直都在成长,而且这个成长的速度很可能超乎想象。

既然如此,哪怕再着急,也没必要急于一时。

休息完毕,李润石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然后对程刚说道:

“好,那就还是按着这个节奏来,以后你多抓抓这方面的工作,真要做成了,我们后面很多事也会好办不少。

走吧,马上要中午了,我们抓紧点,看能不能到项尹同志那边去蹭顿饭吃。”

第302章 工地见闻

“第一,紧密牢固,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钢轨在对接对正以及焊接的过程中发生移动。

第二,仔细检查,做好焊接前的清理工作,使其达到铝热焊接所具备的条件。

第三,对正端头,正确做好轨端的间隙设定,垂直对正和水平对正,并消除钢轨端头间的不等倾斜。这一步的工作至关重要,如若其中任何一个工作没有做好,到将导致焊接失败。

第四,准备砂模,检查并确定砂模的所有部件都已齐全,将其正确安装至钢轨端头,涂上封箱泥,这一步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做好,焊完后的接头将有缺陷存在。

第五……第五……”

中午时分,李润石三人沿着新建的铁路路基,紧赶慢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然后就正好碰上了赶在午饭前,一个人默默背着资料的项尹。

不得不说,工科确实是一个非常吃经验的行当,单就一个铝热剂焊接的操作规范,真要较真起来,里面的细节也是数不胜数。

哪怕只要学习了最初级的化学知识后,大部分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同志,都能将技术原理说出个大概,但想要做到尽善尽美,甚至只是为了完成最基本的要求,都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训练。

项尹是前不久在学院完成了初步课程后,才开始接手铁道兵部队的,哪怕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强化,但依然感觉到很多内容生疏得厉害。

所以即便是每天极少的间隙时间里,他都会抓紧机会巩固着这些复杂的细节知识,希望能够做到牢记于心。

首节 上一节 151/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