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134节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没有大敌当前,可以通过日常活动和小规模战斗来训练队伍,相当于发挥传帮带的效果,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练兵方法。

而且两人事先都清楚,北上的这部分兵力大部分都会撤回去,若是双方水平半斤八两,那么混编不混编都没什么影响,甚至不混还省了不少麻烦。

但这些天下来,中央苏区在各方面展现出来的神奇之处,让地方上的同志不断折服,这才有了继续融合的基础,即便之后分开了,这段时间的进步也会对红一军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的作用。

而随着这些动作,中央苏区的形象便逐渐地立了起来。

作者的话:天太冷了T^T 手指僵得不想动实在抱歉,更新晚了一步

第264章 波浪与雪球

“李委员,好消息啊!”

十月初三,来到鄂豫皖已有十来天的李润石,在中午刚刚起床之后,就正好碰上程刚给他送来最新的电报。

“哦?说说看嘛,什么消息让你高兴成这样。”看着一脸喜色的程刚,李润石带着和煦地笑容轻声说道。

“严格来说应该是两个,一个是我们前出袭扰的两路部队均完成了既定的战略任务,现在平汉线已被基本切断,后续还会继续破坏,接下来老常可是要少一处大动脉咯。

至于豫南,我们也吃掉国军至少三个营的后勤部队,夺取或销毁了一部分军用物资,也有得他头疼的,哈哈。”

程刚笑着将第一个好消息说了出来,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两路联军共计一万五千余人,一路向北,一路向西,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算是给这次北上行动增添了几分成绩,同时也给刚刚看到胜利希望的常凯申狠狠地扇了个巴掌,让他没法继续爽利地结束战争。

“嗯,这个消息确实不错。”李润石点点头,作为最高指挥他很清楚,考虑到行军速度和路程远近,目前取得的战果实际还只是刚刚开始,后面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红军还有很大的操作余地。

而目前的顺利局面又表明,这轮针对性行动很可能正中了敌人的软肋,如果排除对方专门设置陷阱的可能性,那么最后的成绩将超乎所有人想象,甚至即便是存在陷阱,以红军的实力也有信心全身而退。

随后李润石打住了程刚,没让他继续发言,而是直接问了句:“让我来猜一下,另一个说的是不是剿匪进展?”

“没错。”程刚笑了笑应和道,其实结果也很好猜,这次的军事行动本就分为内外两条线,既要“攘外”也要“安内”,外线取得了初步战果,内线自然也不甘示弱。

“现在鄂东、皖西、豫南三地,凡是盘踞在根据地内围的地主民团武装,第一批目标,大大小小总计十余处据点均已被剿灭,现在各个支队一方面在进行后续的收尾工作,另一方面也在准备下一波攻势,预计到了月中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

“好啊,这进展可比我们出发时设想的还要顺利些哦。”李润石也是难得地兴奋了一下,在屋子里转了几圈,然后走到贴着地图的墙边,仔细琢磨起来。

这是一张经过加工的鄂豫皖地图,上面细致地标记了目前各路红军的部署以及敌人的情况,而且每天还会根据最新进展进行及时修正,整个鄂豫皖也就只有为数不多的这几张。

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可不容易,整个工作的背后可是近十人的参谋队伍彻夜奋战的结果,而这些参谋大多是从红四军起,就开始教育出来的基层指挥员,想要让原本文盲出身的他们达到现在的水平,期间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容小觑。

但好处也是不少,单看红一军那边抑制不住的眼馋目光就知道了,以往想要制作这样一份军事地图,必须得耗费一名乃至多名极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大量的精力,而现在几乎所有红军都缺乏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军事人才,很难承担得起如此高频的“奢侈消费”。

也唯有程刚通过大规模普及教育和精细选拔,再加上制定标准化流程,以及依托大量的物资和较为完善的电报系统,才能勉强达到将将够用的效果。

这也可以说是所谓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了,只不过对于大部分军队而言,“臭皮匠”也不是普通的文盲士兵和底层军官能够胜任的。

李润石没有去细想这些背后的门道,他当然早就明白了程刚的路线,所以才会如此坚定地站在程刚后面支持,而现在也总算到了收获的时候,此次北上就是一次最完美的考验。

“只怕我们如今积蓄的力量,要比想象中还恐怖哦。”李润石喃喃自语,这个想法已经在他的脑中环绕了不少时日,甚至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有过类似的苗头,只是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程刚就站在旁边,所以也听到了刚才李润石细微的声音,“我也这么觉得,但话又说回来,若是干了这么久,还和历史上没啥差别,那我这岂不是白来一趟咯。”

“哈哈,肯定没有白来嘛。”李润石听完一乐,指着程刚摇头笑了笑,“要你这还算白来,我们党近十年的奋斗又算什么?莫要想得太多,饭要一口一口吃。”

这话李润石既是跟程刚讲,也是跟自己讲,平心而论,早在去年的时候,当红四军以出人意料的战绩扫灭赣南闽西的内部势力,又毫不费力地打退了敌人的数次会剿之后,哪怕是他也油然而生了一股战天斗地的豪迈之情。

真要较真的话,在去年年底完成军队内部的思想统一后,也差不多相同的时间里,以75大炮为核心的炮兵部队在艰苦的训练下,形成了初步的战斗力,使得红四军甚至可以在能接受的伤亡范围内,攻下如虞城这般的重镇。

而到了今年,根据地不少村庄已经土改完成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期间虽然也因为各种不成熟的政策走了很多弯路,但靠着坚持不懈地扫盲和军训,再加上农村青壮继续高涨的革命热情,实际早已具备了扩军的条件。

而且这般扩军不仅是军队数量暴涨,从这次北上行动的表现来看,不少今年新招收的战士各方面表现并不会比老战士差到哪里去,无非是缺少些大战的经验而已,也就是说扩完军后的平均战斗力,居然能够勉强维持住而没有发生暴跌。

从这来看,即便以目前的情况,若是不顾及后续的代价,光是中央苏区一地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拉起近十万的部队,而且还能有一战之力。

这便是李润石从中读出来的消息,也是他所言的“恐怖”之处。

一般情况下,一处根据地的发展要经历数个层次,最开始党和政权的机关要能够扯起红旗,开展工作,随后需要将群众普遍组织起来,依靠红军和赤卫队的力量,不断消灭地主豪绅和反动分子的立足环境。

接下来,当内部的敌对势力再无活动余地时,才能说这处根据地掌握在了党的手中,有时候往往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只有少数几处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的核心地带才能做到。

所以从地图上看,这些地区大多是零散的小点,尚未连成一片,中间存在较为广泛的游击区和敌占区,再加上周围的边缘地,在这些地方带常需要和敌人拉锯,有时在红军手里,有时又被敌人占去。

鄂豫皖就是类似于这样的局面,先前豫南的柴山地区,还是靠着一师将当地的土匪武装李克邦部,外加红枪会数千人歼灭,击毙、镇压了一大批土匪恶霸等反动头目,才算是将柴山一地巩固起来,程刚也才敢往那里不断投入资源发展军工厂。

至于拉锯地带,就必须采用波浪式的斗争方式,在没有国军会剿、围剿行动时,就分散在各处巩固革命果实,而若是面对长趋直入的优势敌人,肯定不能硬顶,必须撤离到其他地区,和敌人兜圈子,同时伺机对其造成杀伤。

总之一昧的正面作战和单纯的避敌锋芒都不是正确的斗争路线,最应该着眼的其实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消灭敌人最多的有生力量。

但是如果主力部队缺乏战斗能力,缺乏严格的战场纪律和过硬作风,遇上战斗力较强的国党正规军存在怯战心理,又或者装备、训练水平太差,使得交战伤亡过重,那么游击就很容易变成流匪,使得先前的巩固局面迅速崩塌。

简单来讲,那就是红军的战斗力越强,根据地范围就越广,统治也越牢固,而更大的根据地和更牢固的统治在一定催化下,又会迅速助长红军战斗力的飙升,形成滚雪球一般的连锁反应。

从井冈山时期起,李润石和程刚就一直围绕着类似的概念进行持续交流,同时努力向组织内部的其他同志普及,现在至少在中央苏区内部,已经有了不少的支持者,形成了主流意见。

但这条路线最后到底会达成什么样的效果,不管是李润石还是程刚其实都没法完全预料,只能结合最新的情况进行不断推演和修正,而这次在鄂豫皖的考验,无疑更加坚定了众人的信心。

“确实得一口一口吃,还是不能着急。”程刚听出了李润石话语里的劝告,郑重地回复道。“现在各方面条件快要成熟了,也到了进快车道的时候,所以越是这样,越要先稳住局面。”

李润石很满意程刚的反应,看得出来,这个来自后世的年轻人也在以他自己都没想到的速度成长,“对,这次试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考虑如何顺利地结束整场考试,拿个漂亮的分数。

至于最后的大考,就像你之前最喜欢说的,让子弹飞一会嘛。”

“就只怕我们还得做不少思想工作咯,光是高层沉得住气可不行,整个组织都必须要统一思想,更何况,我们的高层现在还是一团乱麻。”虽然清楚了下一步的路线,但程刚还是存在不少的忧虑。

“这就是我们马上要做的工作嘛,你要对同志们有信心。”李润石微笑着安慰了这么一句,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他都是最相信组织,最相信人民的那个人。

作者的话:迟到的一章,实在不好意思,下一章大家先不要等了

第265章 常公的愤怒

“娘希匹!”

看到这句熟悉的口头禅,自然就知道乃是号称千古完人 的常公登场了。

话说这位近两天来心情可实在好不到哪里去,无处发泄的他,就只能在这行营之中乱彪脏话。

过去半年的中原大战,总归算得上有惊无险,除去在朱集车站的那一夜惊魂之外,大体还是比较顺利的,眼下阎西山已软、冯遇祥即散,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可偏偏沉寂已久的赤匪又跳出来拖他后腿。

只是常凯申肯定不会知道,历史上的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差不多结束了这场战争,同时开始准备对红军根据地发动围剿,虽然第一次围剿并不顺利,但勉强站稳脚跟的金陵政府,除去担忧外患之外,在国内已无同等水平的对手存在。

可因为程刚的插手,各地的红军势力早早崛起,一系列的反会剿在削弱了周边军阀部队的同时,也让常凯申没法将所有力量集中到中原战场上,只能一边小心提防赤匪的反扑,一边抓紧时间压制住反常联盟,大半年下来,脑袋上原本就不多的头发又掉下了大半。

对于自己如此的窘迫之态,常凯申肯定是要在日记中大书特书的,只是想他年轻时也算得上模样俊俏,头发多而浓密,如今却只得私底下考虑,是不是要让手底下的人弄个什么风尚,然后干脆剃个光头了事,也是心塞得紧。

顺带一提朱集车站的故事,那次可堪称常凯申最为危险的时刻。

本来在开战之后,国军的飞机因为红军的挫败已经大不如前,所以西北军虽然痛恨,可还不至于专门针对机场采取行动。

结果因为一个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冯遇祥居然知道,常凯申当时可能就在归德火车站的“总司令列车行营”,正巧五月底的时候,商都刚刚遭了一轮飞机轰炸,于是这位西北军总司令干脆派了手下的一支骑兵部队,奇袭归德机场,顺带试探一番行营的虚实。

说来也不过是个搂草打兔子的想法,对于莫名其妙送过来的情报,冯遇祥其实是不大相信的,说不得心里还会猜测莫不是常凯申专门给他的骑兵设下的陷阱,毕竟西北军的骑兵一直是对方的心腹大患。

不过在扫清归德机场,一把火烧光十余架飞机后,冯遇祥的麾下大将郑达章,按照司令的指示前往火车站小心试探,结果还真让他遇到了小股精锐敌军奋力反抗。

这下郑达章可是喜出望外,心想还真有可能钓着了大鱼,连忙组织手下奋力围攻,势要把躲在里头的敌军高官彻底抓住。

当时也算是常凯申倒霉,和历史上一般,他身边只带着200名卫队住在列车上,而列车又没接火车头,欲战不敌,欲逃不能,近乎陷入绝望之中。

最后千钧一发之际,归德城内的驻军赶来,深夜之中大战双方全都摸不清情况,本来郑达章也一直在提防可能存在的陷阱,担心孤军深入被困陷阱,所以见势不对便直接撤离了。

当然回去之后郑达章肯定不会说自己真碰上了常凯申,只是扬言确实有诈,本来也没多少的把握的冯遇祥,当时倒也不以为意。

经此一役,常凯申侥幸躲过一劫,顺带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而冯遇祥也是直到战败之后,方才偶然获知了事件的全貌,不得不扼腕叹息。

至于整件事的幕后黑手程刚,虽然没有达成最理想的结果,但勉强还是接受了,毕竟整个计划本来就是一次试水,他作为遥控者,根本没法确定一定能取得成功。

要知道,这里面首先需要联络西北军的潜伏同志,然后暗中将消息传递过去,还得想办法让冯遇祥相信,而且期待常凯申和历史上一般没有变动驻地,不确定的环节实在太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己方同志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对于这些险招,总还是得考虑成功率和可能的代价,即便程刚想要孤注一掷,其他同志愿不愿意支持也不好说,而敌人是否配合更难以保证,所以总归是随手一棋。

反正历史还是存在不少的必然性,只要分析清楚了其中的脉络,以后总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只要不违背组织的原则,程刚也不会刻意排斥那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这个暂且撇开不谈,回到十月份的中原战场上来,自从上个月东北军入场之后,常凯申就已经不再担心反常联盟那三位的威胁,现在的他只考虑应该如何将整场战事好好收尾,尤其还不能让那位结拜兄弟就此做大,平白送了件嫁衣。

但因为遭殃军一方在先前的剿赤过程中小受损失,未能在战场上占据足够的优势,使得两边力量对比并没有历史上那么悬殊。

即便金陵政府还是靠着金钱攻势顺利瓦解了敌方,可在战后的布局中还是难免留下了一些后患,因此常公现在没法完全从中原战场上抽身出来,只能硬挺在这,指望能够凭借着胜局趁机会掺些沙子进去。

如此一来,对于赤匪的围剿就不得不延后了,反正常凯申是根本不指望手下的何应钦能够独立完成这项任务,后者连兵权都没有,只靠着勉强集合来的杂牌和民团,最后的结果会怎样,半年里不断飞来的战报已经说明清楚了。

好在的是赤党那边也未能如愿以偿,喊得震天响的“饮马长江”口号,最后落了个一地鸡毛,顺便还让常凯申抓着机会把各大城市的潜伏匪徒给清查了一遍。

唯一被攻陷的大城集庵,最后还是成功夺取了回来,至于洪城那边,目前赤匪应该一直是久攻不下,虽不至于如鲁迪平所言“匪徒尸横遍野”,但估计也是损失惨重,让常公好生宽慰。

只不过现实会要更加残酷,常凯申也好,鲁迪平也罢,都不会知道所谓的洪城围攻战,现在已经快要变成了王凯和王尔琢的练兵场,一队队新兵们在舰炮射程外的工事里按部就班地进行实战演练,可谓是好整以暇。

至于鲁省长报文中谈到的所谓“余部奋勇杀敌”,先不谈是不是真的存在敢冲上来的敌军,即便真有,除去让红军多消耗些物资外,没不会给造成多大的损失。

只是在所有人,包括赣江上炮艇里的洋人看来,整片战场上枪炮齐鸣好不热闹,确实符合传统概念里民国战场的模样,至于不断呈递上去的战报,下面不会信,上面也不会信,到底真实情况如何,那就只能靠猜了。

最后还有传闻中窜入江北的那支赤匪,莫名地给人忌惮之感,为此常凯申专门命令位于豫省的第三军团,调派了几个师回防江城行营,以免被赤匪趁虚而入。

但对于所谓的两万大军过江的消息,常凯申其实是嗤之以鼻的,他自恃通晓军事,若真赤匪真有那两万大军,别说集庵、虞城了,就是洪城潭州怕也早已沦陷,哪还可能是如此局面。

只不过,即便是所有反动派中对红军最为重视的常凯申,也根本不可能预料到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农村的红色力量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还是抱着自己的那老一套观念,认为唯有抱紧洋人的大腿,占据城池等富裕之地,才有争霸中原的底气。

因此在常凯申看来,虽然赤匪不知走了什么路子,从赤俄手中拿到了如此之多的援助,但考虑到天高地远,也不可能真成什么大气候,无非还是裹挟民众的那一套,只需学文正公一般,屠个一干二净即可。

当然,癣疥之疾也需早早根除,前阵子常凯申就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中原局面稍稍稳固,他便立马着手回师围剿赤匪,绝不给其继续施虐的机会。

但偏偏这些安安饿殍未能如他所愿,在大别山中闹腾了一年多的匪患如今居然已经有了蔓延趋势,不只是平汉线被无端切断,就连他设在豫省后方的仓库也被烧了好几个,也难怪常公会在行营内说出那句经典台词。

后者就不多说了,相当于菊花被捅,这肯定是要找回场子了,虽然不至于像五月份在朱集车站那样惊出一身冷汗,但多少也算是个威胁。

至于前者,所谓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暂且不提,要知道,前几个月常凯申设在前线,专门为西北军将士提供各式服务的娱乐场所,那些妓女、烟酒乃至鸦片可都是靠着铁路线从江城运来的。

若是军火粮草没能及时送上也就罢了,反正现在也不会有大仗要打,可若是那些用来瓦解拉拢敌人的攻心良策,没有了弹药支援,后面想要稳住局面可就得多花上不少心思了。

既然知道铁路被断,已经萌生退意的冯遇祥会不会忽然又支棱起来,他手下那些沉溺于花花世界的虾兵蟹将会不会又想待价而沽,这都是吃不准的事情。

遇上如此麻烦,常凯申除了下令部队迅速肃清匪患外,偏偏就只能在行营内无能狂怒,又如何让他能平复住心情。

说到底,即便再有自信,红军的诡异发展还是让常凯申不自觉地恐惧了起来,本以为只有盘踞在赣闵省界的李王赤匪有些威胁,却没想到这鄂豫皖又忽的雄起了,怎么能让人不担心后面的发展。

更何况想到那北渡的一支赤匪,若是鄂豫皖的局面与之有关,那么李王匪军之盛怕还要超出原本的想象,一边猛力攻打洪城,一边还能派兵北上搅局,完全不合常理。

当然,骂人还是要骂的,除去国内的赤匪、冯阎等人外,连带着北边的苏联也派上了名号,顺带日记里又多出了几段“持正之语”。

但不管常凯申说上多少句“娘希匹”,又或者偷偷记下多少笔小黑账,红军在鄂豫皖的局面终究还是打开了。

除去豫南那边因为靠近敌方大军而有所收敛外,其他两方面都在抓紧时间肃清内部的反动势力,还时不时外出袭扰,使得整个十月份里,一场由常凯申临时发动的剿匪行动,再一次打了水漂。

作者的话:今天提前更新啦——其实是补昨天的( ̄ε(# ̄)

第266章 成功的行动

常凯申所谓的临时围剿,不过就是从商都的战场上调拨了几万人过来,兵分两路一路肃清平汉线,一路进攻豫南,因为担心给眼看就要撤退的冯遇祥留下可乘之机,所以投入的兵力其实相当有限。

而十月份的红军联队,可是从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一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人数虽然不多,派驻到外围战场上的大概是一万余人,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训练水平,都不是一般的军队可以比拟的。

再考虑到红军天然的士气buff,即便是在正面战场上,面对今年打完好几场大战的白军主力,也可以来上一两个回合。

当然了,红军这轮面对的敌人还不至于让大家直接上去拼命,毕竟此时驻扎在豫省的讨逆军第三军团,其实只能说是一支几乎完全由杂牌部队组建而成的军团,而作为前线总指挥的何成睿又是出了名的没啥军事才能。

实际上这位的能力点基本全都加在了人际交往上,先前设立在前线,用于诱惑西北军将领的娱乐场所,包括内部的各类奢侈用品,乃至数千妓女,可都是他一一置办的,自打开张起,没过多久就拉拢到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军阀头目,顺利完成了常公交代给他的任务,由此可见一斑。

而类似的套路面对红军可不起什么作用,想要打败这支军队,就必须真刀真枪地到战场上来对付,更何况对于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战术核心的红军来说,牵制住比自己多上数倍的敌人,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因此从十月中旬开始,二十多天下来,疲于奔命的白军除去损兵折将外,就只占下了几处周边乡镇,勉勉强强向上峰交代了过去。

首节 上一节 134/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