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说,李婉和羊徽瑜都可以算是石守信的贵人,就更不要提石崇和羊祜了。
而孟观呢,则是把石守信看做是他的贵人。
孟观还把石守信和钟会的性格做了比较,得出来的结论是:钟会这个人虽然地位高,但为人冷酷无情,利益至上,精致利己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反观石守信这个人就有意思多了,他可以为许仪出头,他可以为大军出谋划策,他可以坚持大义跟钟会硬顶!
更关键的是,石守信很年轻,也有岳父李胤这个靠山,现在还不算显山露水!
这个冷灶如果烧热了,将来会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孟观在得知石守信不愿意参加淫辱蜀汉降将妻女的银趴后,就主动投靠了过来。
换句话说,这样的人,人品过硬,即便是对自己没什么帮助,那也绝不会把自己推去送死。
“那你有什么长处呀?”
石守信笑眯眯的问道。
孟观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如果石守信什么都不问就答应,那他真会害怕的!
“回石监军,卑职武艺还算过得去。”
孟观很是自信的说道。
说真的,要是没点武艺就从军,那真跟送死差不多。他们又不像是石守信这样,本职工作属于是“文官”,只是因为打仗需要才在军中任职。
孟观这样的禁军,如果不能高升,那么就只能等着老了退伍,或者死在某一场战斗中。
他觉得不值得,所以想多一条路可以选。
“行啊,那今日起你便是我的心腹了。”
石守信拍了拍孟观的肩膀说道。
“不过尽量保密。”
石守信低声补了一句。
孟观点点头,他若有所思的看了石守信一眼,什么也没说。这种事情,外人总会看出来的,但能低调还是尽量低调得好。
一夜无话,第二天队伍启程继续向北,穿过定军山的山道,来到了定军山东北的山脚下。其间石守信对孟观的态度依旧,跟从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不到一个时辰,马队便已经抵达钟会所在的中军大营。
钟会选的大营位置并不算很高明,仅仅只是有水源而已,大营南面灌木横生。
若是有一把大火烧起来,不敢想象这里会有多热闹。大概是被当年夏侯渊的遭遇给吓到了,因此钟会将大营设在定军山脚下,与包围汉城的队伍所在大营相距很近。
细细揣摩,石守信感觉兵力有些过于集中了。就是欺负蜀国在汉中没什么兵马而已。
石守信估计,钟会也是仗着自己兵力雄厚,已经把汉中两个大城围起来了,不怕被人偷袭。
他隐约觉得,钟会其实对于带兵用兵并不擅长,终究还只是个“张良”一类的人物。连石守信这个半吊子,都能看出钟会安营下寨破绽不少,相信其他将领多多少少也能看出一些。
换言之,众将对于钟会的尊敬,很可能就没有多少,只不过是勉强服从军令而已。这情况若是不出事也就罢了,真要出事,钟会怎么约束得住军中将校呢?
压住心中的杂念,石守信带着监军队入大营,随即被钟会的亲兵单独引到帅帐内。
他刚走进钟会的帅帐,就看到里面有好多将领分列两旁,威严肃杀,似乎是在商议什么大事。而卫瓘显然也位列其间,甚至他就站在离钟会最近的地方。
“阳安关战况如何?”
钟会平静问道。
众将都一齐看向石守信。
“回大都督,胡将军已经拿下阳安关,请大都督移兵于此。这是战报和报功的帛书。”
石守信从袖口掏出胡烈给自己的帛书,随即将其递给一个亲兵,后者递给钟会。
“诸位,我等明日便去阳安关督战,顺便论功行赏。”
钟会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转过头对卫瓘询问道:“卫监军以为如何?”
“甚好,卫某也正好派人去给大将军报功。”
卫瓘也笑着说道,营帐内的气氛顿时松懈了下来。事实上,在石守信来此之前,钟会和卫瓘等人还在争论要不要攻打阳安关。
“对了,交给你一个差事。”
钟会像是想起什么一样,看向石守信,似笑非笑眼中充满深意。
“请大都督示下。”
石守信连忙作揖行礼。
“不必多礼,这只是件小事而已。本都督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来,诸葛亮的墓就在定军山下,你替本都督去给诸葛亮扫墓吧。”
钟会随口说道。
魏军的监军居然给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扫墓,此事倒也稀奇。
“喏,属下这便去办。”
石守信虽然也察觉到此事很奇怪,不过没有说什么。当然了,他也拒绝不得。
“那正好,给诸葛亮扫完墓,你再把报功的文书送去洛阳给大将军吧。你带几个人随行就可以了,麾下其他的人归队。
今日扫墓,送信的话明日一早就出发。”
卫瓘也提了一嘴。
能跑路,那你就多跑跑,没跑死就往死里跑!毫不掩饰的职场霸凌扑面而来。
石守信像是没察觉到一样,面色平静接受了卫瓘的命令。
走出帅帐后,他才变得面色铁青!
门外等候的孟观察觉到石守信的异常,凑过来低声问道:“石监军,刚刚……如何了?”
“挑两个相熟的弟兄,现在一起去给诸葛孔明扫墓。
扫墓完了我去找卫监军要文书,明日启程回洛阳报信。
其他的,以后我再跟你说。”
石守信面色平静说道,语气里难掩失望之色。
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此番他是监军不假,但却是归卫瓘管辖的军中文官,快马回洛阳报功,也是职责之一,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孟观也露出失望的神色,只是很快就收敛了情绪。他回队伍里找了两个平日里较熟的士卒,众人一起出了大营。
石守信心中暗想:蜀国覆灭在即,不知道诸葛丞相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第53章 丞相墓前柏森森
就在去年,蜀汉皇帝刘禅顺从民意,下诏在汉中勉县为诸葛亮修建了第一座祠庙,并在墓前植柏树五十四株。所以诸葛亮墓,包括祠庙,看起来都非常的新,而且经常有人来扫墓。
此前,还有专人日常管理。不过魏军来了以后,那些人就躲起来不知道去哪里了。
躲避战乱嘛,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值得好奇的。
傍晚的时候,石守信带着麦粥、面饼、时令果蔬来到武侯墓的祠庙内。那座诸葛武侯的雕塑,看上去栩栩如生。毕竟是刚刚建成没有多久,上面的漆都没有脱落。
石守信命孟观等人摆上那些朴素的祭品,随即命他们在外面等候。
“丞相,您曾说过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石某便献上朴素祭品聊表敬意。”
他跪在雕像前的软垫上,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雕像当然不可能说话,整个祠庙大堂内寂静无声,带着一股难言的神秘感。
石守信看着栩栩如生的诸葛武侯雕像轻声问道:
“丞相,蜀国这次要亡了。人心思变,险固的山河,还是挡不住水滴石穿的岁月侵蚀。
蜀地的百姓们累了,他们不想送自家的子弟去北伐,去完成那个虚无缥缈,根本就没有可能实现的复兴汉室。
人老了会死,国家老了会衰,世上既没有不死之人,也没有不亡之国。大汉已经亡了,这是天命,也是天意。
您为了复兴汉室奋斗一生,感觉值得么?”
他佩服知行合一的人,无论那个人是秉持什么观点,只要能身体力行去实践,那么就是值得尊重的。
很显然,这座墓的主人诸葛亮就是如此。不过石守信问的那个问题,早已作古的诸葛亮,显然不可能给出答案。
石守信脸上露出一丝嘲讽,继续说道:“魏军入蜀之后,将会有一场浩劫,很多人都会死。在人算虎,虎亦算人的游戏里,多少人可以全身而退呢?丞相,您说他们可笑不可笑?”
魏军之中很多人都不知道,等他们去了蜀地以后,不知道会遇到多少“惊喜”。
“丞相啊,我是个俗人,没有您那么高尚。我利用将死之人博取名声,还勾搭寡妇,实在不是什么好人。
司马家将来搞出来的那些破事,我真的兜不住,谁行谁上吧。
在这乱世,我能保证自己活着,能保护我的家小,就已经很不容易,没法想太多。
先贤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可能就做点小善事,天下大同什么的,我是不敢想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司马家的人,可不值得我去效忠。
所以,您就相信后人的智慧吧,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永嘉之乱。
伐蜀灭蜀都是天意,非人力可以阻止。
在下今日来此打扰了,罪过罪过。”
石守信长叹一声,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后,起身出了祠庙。
等他走出武侯墓的时候,外面已经是漫天星斗。孟观好奇的上前询问道:“石监军,您刚刚在祠庙里好久……”
后面的话,孟观没说,也没必要说出口。天快黑了,还在祠庙里跟已经作古的人说话,难道是希望他们显灵么?
反正孟观是不理解的。
“回大营歇息吧。”
石守信满身疲惫的说道,懒得解释什么了。
一行人回到钟会大营内,刚刚走进营门,石守信就被一个哨兵带到了某个军帐内,值守的亲兵他认识,就是卫瓘身边的人。
得知他回来了,卫瓘连忙将其迎进军帐,二人落座之后,卫瓘将一个木盒子递给石守信,盒子不仅上了铜锁,而且一圈缝隙都涂抹了火漆,显然是保密程度很高。
“明日天亮就走,不过不是去洛阳而是去长安,大将军现在已经坐镇长安了。”
卫瓘沉声说道。
石守信接过盒子,只是作揖行礼,一句话都不说。
“今日我卜了一卦,乃是易经中的第五十七卦。”
卫瓘看石守信接过盒子,慢悠悠的说道。
作为文人必读之书,石守信对《易经》还是有些了解的,起码六十四卦里面每一卦是什么意思,他心里都非常清楚。
“风?”
石守信疑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