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当的本事杜某是知道的,那就一言为定啊。
不过这次伐蜀嘛……”
杜预面色忽然一紧,压低声音说道:“若是有事,敢当速速来我本部人马,我定护你周全!”
聪慧过人的杜预已经从种种情报中推测出,此番伐蜀的过程恐怕未必如大家想的那般顺利。这话他并不是第一个在说,之前已经有胡烈、许仪、李苞等人,都信誓旦旦的对石守信打保票。
石守信想起临行前羊徽瑜的安排,不由得佩服这位失去丈夫以后,还能在司马家屹立不倒的女人。
羊徽瑜说,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就是跟军中的中下层军官们交好。如果真出事,这些人不但可以保护石守信,而且还可以暗中通风报信。
无论是钟会也好,其他高级将领也罢,他们要杀人,都需要这些军官们的支持。
如今看来,羊徽瑜目光如炬,对魏军之中的政治生态看得很明白。
“只怕真要出事的话,你也是九死一生,到时候我们抱团便是,莫要说那些见外的话。”
石守信苦笑道。
杜预随即也是黯然叹息,他本部兵马也就一千多人而已,聊胜于无吧。
……
时间转眼间到了四月,随着褒斜道的栈道顺利完工,胡烈派出密探前往汉中,发现蜀军居然早已收缩到汉中规模较大的几座城中,整个汉中平原的野外都没有蜀军活动!
于是胡烈派人速速禀告钟会。
时隔数月,钟会再次来到军中,并考察了褒斜道栈道,准备找茬。
结果钟会找了一圈,愣是连他自己都被眼前的坚固栈道给说服了,于是钟会只好悻悻离开不再多言。这栈道确实建得漂亮,横竖挑不出毛病来。
不过事关伐蜀大事,钟会没有犹豫,更没有矫情。
他立刻命人前往狄道,让邓艾率西北军南下攻打沓中!作为偏师拖住姜维麾下的蜀军精锐!
同时派人通知诸葛绪,让他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
办完这些之后,钟会便在三交城召开军议,命李辅从傥骆道南下,进攻屯守汉中乐城,仅有五千兵马的王含。
又命荀恺进攻屯守汉城,依旧只有五千兵马的蒋斌。
而钟会本人,则是在褒斜道大军之中,亲自带兵南下攻阳安关!
随后,钟会任命胡烈为先锋军主将,主攻关城!石守信为先锋军监军,随军督战!
钟会本人率主力殿后,部队徐徐进入汉中,并建立营寨,分兵据守。魏军共计二十万,分进合击,多路进攻汉中、沓中、武街等地。
……
这天夜里,杜预又来找石守信,提起了攻打汉中之事。
他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了一张汉中地区的详细地图,铺在桌案上。
“敢当,我最近研究了一下大都督的打法,感觉……不太对劲。”
杜预沉声说道,随手将桌案上的那些如拇指一般大小的木块,摆在各城的标注位置,让战场形势看得更加直观。
“大都督的办法,是各留一万人,围住汉、乐二城。主力屯兵于阳安关前,然后再分兵,以三千人为一队,扫荡汉中各据点。
然后慢慢磨,阳安关不一定能磨下来,但汉、乐二城却坚持不了多久,城内存粮有限。
如此,只要拿下这二城,伐蜀战役就已经结束了。”
杜预十分笃定的说道。
石守信微微点头,却没告诉他如无意外,最后应该是阳安关被攻破,汉乐二城反倒是一直挺立到刘禅的圣旨送来,才主动投降。
“不攻破阳安关,钟会便有借口在汉中屯兵,以此养寇自重。大将军,也不见得会反对。
总之啊,这一战已经不关我们什么事了。”
杜预有些遗憾的抱怨道。
你就是来镀金的好吧,你能有什么事情呢?
石守信心中暗想,嘴上却是没有点破,只是附和了杜预几句。
“敢当,你之前说,邓艾万一……入蜀了,那局面就有点不好控制了。”
杜预忽然压低了声音,看上去非常紧张。
“嗯,若是邓艾入蜀,姜维必将回防成都。如此大事,蜀军将士还有几分心情守城,也难说得很。
总之,真要有那一幕,也是山崩地裂之局啊。”
石守信感慨叹息道。
“那样的话,邓艾死定了,钟会……也死定了。军中大乱绝对无法避免,为之奈何?”
杜预反问道。
石守信摊开双手,表示自己只是个小卡拉米,这种死人翻船的事情,哪里是他能说了算的!
第48章 各有算计
伐蜀大军总攻的消息传到洛阳后,司马昭行动也很迅速,他亲率十万兵马前往关中坐镇!
羊祜、司马望、贾充、司马攸等人,也都一同随禁军前往。临行前司马昭给司马炎留了一个任务:监国!并确保洛阳的粮秣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关中。
曹魏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面启动!多路大军倾巢出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阳安关是汉中进入蜀地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的东南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定军山!
走出褒斜道之后,胡烈带着先锋军直接冲到阳安关城下,试着攻了一次。结果发现关隘险要,如同刺猬一般,根本就没有下口的机会。于是先锋军便在阳安关以东十里扎营,观察局势。
不过钟会此时倒是通情达理了许多。
一方面,他早就命令李辅和荀恺分别领兵一万,围住汉、乐二城,围而不攻。其余兵马作为预备队,在大营内待命,以逸待劳,定期替换李辅与荀恺的兵马。
同时派出以千人为单位的小部队四处出击,扫荡汉中各小城小寨。
蜀军兵马因为防守战略的问题,都集中于汉、乐二城和阳安关,其他地方基本上就百人左右的守军。魏军一到,这些地方纷纷投降,没有做任何抵抗。
另外一方面,胡烈的前锋军在阳安关前扎营,盯住西面蜀国援军!
换言之,胡烈如果有能力攻下阳安关最好,没有能力的话,那就干好前锋军的活,蜀军如果出剑阁来增援汉中了,他们就打防守反击。
一如当年曹操与刘备打的汉中争夺战!
然后钟会开始了他的表演。
钟会写了一篇檄文,名为《移蜀将吏士民檄》,广泛散发于汉中各地。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既不攻城,也不催促胡烈攻阳安关,就在汉中耗时间。一连十多天,汉中几大据点都处于魏军包围,没有战事发生。
这天刚刚入夜,胡烈将石守信、杜预等人请到了帅帐,商议军务大事。
军帐内的气氛有些紧张,阳安关的蜀军就在十里之外,所以先锋军大营内禁止饮酒,违令者斩,军法都严格执行。
褒斜道时军中轻松愉悦的气氛已经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紧张与肃杀。
“胡将军,恕我直言,大都督并无攻克阳安关的打算。我们不必议什么,守好营寨便好。”
众人还未开口,石守信一句话把天聊死了。
“石监军,这话……可不能乱说呀。”
胡烈有点懵逼,虽然他也察觉到有些不正常,不过始终不敢往石守信说的那个方向去考虑。
因为,近期钟会有点太好说话了!这根本就不像是他平日里的性格。
军中诸将都有疑虑,尤其是杜预,他对嵇康那件事,是印象深刻的。
嵇康也就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帮吕安说了句话罢了,那位叫徐莹的小娘子既没有死,也没有被人淫辱,只是成为了羊徽瑜的侍女而已。
此事本来已经妥善处置,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结果钟会就故意小题大做,要把嵇康套进来。
如此工于心计的人,居然不催促胡烈攻打阳安关,怎么看怎么诡异!
“敢当,此话怎讲?”
胡烈沉声问道,面色严肃。现在临战,此前和石守信吹牛打屁的那些人,一个个都板着脸不苟言笑!
石守信还来不及开口,却在这时,胡烈的儿子胡渊小心翼翼的走进来,凑到对方耳边嘀嘀咕咕了半天。刚刚面色还有些忧郁的胡烈,顿时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
“阳安关副将蒋舒愿意投降,他明日午后,便会带本部人马出关。名为出击,实则投降。
只要看到他出城,我们便配合蒋舒夺取阳安关,如此可破关矣!”
胡烈一脸兴奋的说道。这计划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一般离谱,但细细想来,却又非常可行。
有心算无心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现在就只剩下一个问题:蒋舒是真降呢,还是诈降呢?
投降不带家小是为诈降,这是常识一点不假。
可是羊祜的岳父夏侯霸逃亡蜀汉的时候,还不是孤身上路。人家是真投降,却也没带什么家小呀!
所以说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两个方面,任何事情都无法一概而论,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蒋舒到底是哪一个呢?这个问题摆在了胡烈面前。
“人回去了么?”
胡烈沉声问道。
其子胡渊无奈说道:“回去了,只是个小兵而已,除了蒋舒交待的那些话,其他事情他什么都不知道。”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一方面是没有书信打底,另外一方面,他们对于蒋舒这个人也不熟悉,甚至此战之前都没听过这个人。
“胡将军,蒋舒自然是真降,可以信任。”
大家都不肯贸然评论,石守信忽然再次开口定性。不过这次没有人感觉尴尬,胡烈问道:“石监军,何以见得呢?”
“蜀军在汉中,能有两万守军就顶天了,和我军相比,兵力差了实在太多。
蒋舒若是诈降,即便成功,又能对我军有多少伤害呢?他手里就那么点人,我们也只是先锋军,吃点亏折损了一两千人顶天了,伤不到根骨。
蒋舒与其诈降,还不如死守阳安关,毕竟躲在关内,我军也暂时奈何不得他们。
所以此番蒋舒派人前来报信,必为真降。倘若他诈降,一旦此战输了,他要是被抓,少不得全家一起上路。
蒋舒诈降的风险太大,一般人不会这么做。”
石守信面不改色说道,语气虽然平淡,可话里话外都是道理,让人不服都不行。
蒋舒若是诈降,成功了战果不大,失败则极有可能把小命给丢了。
他只要头没有被门夹过,定然死守阳安关就行,还折腾个鸟啊!
这跟忠诚与否无关,纯粹就是个智商问题。
好多计谋就是这样,说穿了一钱不值,可唯有率先点破之人才有智慧。
“如此,明日便是破关之机了,诸位都回去准备一下,明日接应蒋舒!”
胡烈点点头道,长出了一口气,之前多日的愁容已然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