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不写日记 第251节

  他转过身来,堆笑等着冯绣虎的下文。

  冯绣虎问:“你们浆罗溪,是不是有收城门税的规矩?”

第357章锦罗大集

  “这……”

  小厮脸上的笑容有些僵住。

  冯绣虎从顺子兜里摸出几枚铜珠子,也没细数,直接在桌上排开。

  “咳。”

  小厮轻咳一声,下意识朝掌柜方向看了眼,见掌柜正低头翻账,才收回目光。

  他将抹布从桌上扫过,铜珠子便落进了袖袋。

  小厮把声音压低了些:“是也不是,得分人。”

  冯绣虎点头:“我知道,只收生意人的。”

  小厮讪笑一声:“嘿,其实吧……生意人,也得分。”

  这话冯绣虎就听不懂了,露出疑惑表情。

  小厮把腰弯下来,声音更小了些:“若是穿布衣打补丁,背个竹篓的‘生意人’,就少收一些——因为多了他们也拿不出来;若是穿金戴银,随行者众的‘生意人’,那便不收——因为收了容易惹麻烦。”

  冯绣虎指着自己鼻子:“那你看我像哪种?”

  小厮看看冯绣虎,又看看停在外面的马车,干笑道:“不瞒您说,您这种恰是收得最多的——看着家底颇丰,又不似位高权重,要是不吐出大几枚银盘子去,怕是脱不了身。”

  冯绣虎心头了然,默默点头。

  小厮犹豫片刻后,拱手发问:“您怎么称呼?”

  “马二。”

  冯绣虎回道。

  小厮舔了舔嘴唇,说道:“马二爷,看在铜珠子的份儿上,我再多几句嘴。”

  “这城门税,却从未在城门处收过。”

  冯绣虎看去:“那在哪儿收?”

  小厮说:“哪儿有巡捕,就在哪儿收。”

  他指了指外面:“若是运气不好,走在街上一天被收个七八回也是正常的——尤其是这两天。”

  “所以我好心劝上一劝,您如果没有要事耽搁,明天就赶早出城去吧。”

  冯绣虎夹了口菜,好奇问道:“为什么偏是这两天?”

  “锦罗大集呀!”

  小厮作吃惊状:“您连这都不知道?”

  冯绣虎摇头:“我外地来的,你详细讲讲。”

  说起这个,小厮脸上颇有得意之色:“锦罗大集是我们浆罗溪一等一的大事。”

  “我们浆罗溪以盛产布料闻名,其中朱鳞锦当属最贵——我说的‘贵’可不是价格,而是尊贵的‘贵’,就连大总统都赞不绝口。”

  冯绣虎插嘴问道:“朱鳞锦具体哪里特殊了?”

  小厮笑着回话:“马二爷有所不知,这朱鳞锦除了质地顶好,它的颜色更是一绝,红里透紫,紫里透金,放在阳光下,还会反射出鱼鳞般的细密纹路,你说稀奇不稀奇?”

  冯绣虎微微颔首:“继续。”

  小厮清了清嗓子:“自从大总统开了金口,朱鳞锦就深受太京老爷们的追捧,纷纷前来抢购,以至于供不应求。故而县衙门定下规矩,以后按季供货,产出的朱鳞锦尽数入库,每季度固定一天统一拿出来售卖。”

  “这可真是个好法子!”

  小厮竖起大拇指:“自从定下这规矩,太京的老爷们再也不愁会空手而归,同时也吸引了周边乡镇的商贩们在此日聚集而来,各自拿出看家的好货叫卖——要是撞了大运,东西被太京的老爷相中了,那便叫一步登天。”

  “所以每季的这一天,便成了浆罗溪最重要的日子,县衙门拍板取了名字——就叫锦罗大集!”

  冯绣虎一盆冷水浇灭了小厮的情绪:“所以街上的商贩多,收城门税的巡捕也就多了?”

  小厮脸上的笑容变得尴尬,搓手道:“嗨,这话说的……这世道哪还有不交税的地方?您要是多待几天,指不定教会的供奉银和神庙的香火钱还得收到头上来哩。”

  ……

  与此同时,街对面的巷子里,巡捕队长马四海正领着十多名巡捕按兵不动。

  他对身边的乞丐问道:“你看清楚了,到底是不是他们?”

  乞丐的身体全缩在阴影里,颤声回话:“队长老爷,小的铁定不会记错,就是窗边那三个,停在外边那辆马车也是他们的。”

  马四海虚着眼睛观察对面,不知在考量什么。

  乞丐见他半晌没说话,又壮起胆子试探:“队长老爷,他们肯定有钱。那高壮汉子给我丢铜珠子时,我听见他的钱袋哗啦直响——铜珠子的声音沉闷,那动静却是清脆得紧,定是白花花满当当的银盘子!我绝不会听错!”

  “闭嘴!”

  马四海呵斥道:“老子是来抓案犯的,什么银盘子?哪来的银盘子?你们谁看见了?”

  身后巡捕纷纷摇头,有说没看见的,也有说看见银盘子在队长家的。

  马四海满意点头,他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眯眼看着对面大快朵颐的三人:“他娘的还是个本家,二爷?老子排行老四,岂不是还矮他一头?”

  他招手唤来一名穿常服的巡捕,将一包药粉塞进其手中,然后耳语吩咐了一番。

  常服巡捕点头应下,趁对面三人未朝这边看来时,当即钻出巷子,神情自若地朝对面客栈走去。

  掌柜正翻账本,忽觉眼前一暗,一片阴影投下来挡住了光线。

  他抬头看去,只见眼前人背对大厅,一只手竖在唇边示意噤声,另一只手掏出巡捕证亮给掌柜。

  掌柜心头一震,眼睛下意识看向四周是否有哪里不对。

  常服巡捕瞪他一眼,伸手指了指后厨方向。

  掌柜立刻了然,引着常服巡捕去了后面。

  ……

  “供奉银?”

  冯绣虎冷笑:“这活我熟呀。”

  小厮不与他争辩,拱拱手道:“马二爷,言尽于此了,城门早上六点就开,您记得早些歇息。”

  忽然,一只脚伸出来把小厮踹了个趔趄。

  “碎嘴子,滚去干活。”

  小厮吃痛不敢吱声,搭着抹布低着头快步离开了。

  掌柜转过头来,朝冯绣虎展露笑脸:“见笑见笑。”

  他把手中的盘子端上桌,笑吟吟道:“三位,这是送你们的菜,若是觉得对口味,以后记得常来呀。”

  掌柜态度很客气,冯绣虎却有些不满:“我还没聊完呢。”

  掌柜一愣,赶紧笑着接话:“那懒货连大字都不识几个,能说出什么花来?您要是想聊,我陪您聊,咱还能喝上几盅,边喝边聊。”

  “那算了。”

  冯绣虎摆手拒绝:“明天还得早起,我怕遇上查酒驾的。”

  PS:要不怎么说帆城清净呢?这外边的地界是个顶个的乱呀。

第358章药劲上来了

  “那就以茶代酒。”

  掌柜顺势坐了下来,拎起茶壶,给在座的都倒上茶水。

  他就像个自来熟,笑着说了起来:“奇闻轶事,县志典故,鄙人都能唠上两句。我听你们刚才说起朱鳞锦,阁下想必也是为了锦罗大集而来吧?”

  “我们纯属路过。”

  冯绣虎摆摆手解释一句,但有个问题他还真挺好奇:“按理说这种连太京人都要追捧的盛大集会,怎么会放在你们这座小县城里举办?”

  这显然不正常,在冯绣虎看来,真有这种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好项目,举办权应该会被周边的大城市抢走才对——毕竟他们的卖点是布匹,又不是搬不走的地标。

  掌柜爽朗一笑:“马二爷有所不知,朱鳞锦乃是彩衣婆婆降下神迹,赐给咱们浆罗溪的,故而谁也抢不走。”

  “彩衣婆婆?”

  冯绣虎眉梢一挑,眼神中透露着无知。

  掌柜也愣了:“没错呀,怎么,你……不会连彩衣婆婆都没听过吧?”

  冯绣虎理直气壮:“谁说的?我当然听过!彩衣婆婆么,搞得像谁不知道似的。”

  掌柜将信将疑,还是接着往下说了。

  “此事说来话长……吃菜吃菜。”

  掌柜招呼了一声,才继续说道。

  “好些年前,浆罗溪发过一场大疫,当时死了不少人。后来事情压不住了,才去州府请了赤脚庙的修士老爷,我记得好像是个不得了的大人物,是高功还是大高功来着?反正人一来就把大疫给治好了。”

  冯绣虎眨巴眨巴眼睛:“这和朱鳞锦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

  掌柜一拍桌子,却发现冯绣虎没怎么动筷,反观对面两人从头到尾没说话,一阵风卷残云都快把盘子扫荡干净了。

  “呃……”掌柜讷讷张嘴,“要不再给你们添俩菜?”

  冯绣虎回头一看,顿时大怒:“给我留点儿!”

  他赶忙拿起筷子将剩下的菜汤全刨进碗里,抽空回头对掌柜道:“你接着说。”

  掌柜嘴角抽抽:“我说到哪儿了……哦,有关系。”

  “大疫过后的第二年,朱鳞锦就问世了。”

  “人们都说,这是彩衣婆婆怜悯浆罗溪遭难,所以特此降下福泽,把朱鳞锦赐给了浆罗溪,助浆罗溪重拾人气。”

  像是怕冯绣虎不信,掌柜又补充道:“此事绝对不假,就连彩衣庙的祭长老爷也默认了。”

  冯绣虎感到不解:“彩衣婆婆降什么不好,给你们降匹布?”

  掌柜抓住了冯绣虎的破绽,指着他喊道:“哎哎!你还说你知道彩衣婆婆!”

  冯绣虎脸色一变,意识到自己肯定说漏嘴了。

  幸好这时候方有六替他找补了回来:“彩衣婆婆是管天底下机杼纺织的神祇。纺工蚕农,布行染坊,这些行当拜的都是彩衣婆婆——我家二爷是土生土长的帆城人,心里自然只认风雨娘娘。”

  掌柜恍然大悟,向冯绣虎拱手赔了声不是。

  冯绣虎也恍然大悟——原来本就是管织布的神,难怪降下一匹布。

  这样倒也说得通了,真神赐下的东西,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来抢?

  这时候,吃了七八分饱的顺子终于有空抬起头来:“彩衣婆婆也忒小气,既是好东西,怎么不多赐下点?也省得人们哄抢。”

首节 上一节 251/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