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80节

  两次弭兵之会虽然让宋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宋国的军权已经被大夫华元掌握。进入战国时期,戴氏废掉宋桓侯取而代之,称戴氏代宋。

  华元的第二位君主宋康王在位时,宋国再次强盛起来,四处攻城略地,遭到齐楚魏的忌恨。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出兵灭宋,宋国灭亡。

  第四个是越国。越国并非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相传越国是大禹的后裔。早在夏商时期,越人就已经在太湖流域建立了国家,进入春秋时代。

  吴国崛起和越国成了冤家,吴越争霸由此开始。公元前494年,吴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迫求和,被吴王夫差扣押,越王勾践深以为耻。

  在回国之后厉兵秣马,卧薪尝胆,发誓报仇雪恨。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北上会盟,带走了吴国的精兵,越王勾践趁虚而入,攻打吴国。

  杀了吴国太子。四年后又在笠泽大败吴国,吴国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吴王夫差自杀,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越国强盛一时。

  进入战国时期,越国也陷入连年内乱,宗室贵族互相残杀,越国国力大衰。公元前334年,楚国夺取越国钱塘江以北和以西的土地,后越国解体,越王的子孙各自为政。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闽越国国君无诸自取军功,成为秦朝的闽中郡。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无诸为闽越王,到了汉武帝时,越国各部归入汉朝。

  【满江红,岳飞的真正遗言是什么#历史#岳飞】

  电影《满江红》是发生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虚构故事。这部电影中提到了几个历史问题:秦桧是不是金国的奸细?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历史上岳飞的真正遗言是什么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满江红的岳飞时代。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之难,金国掳掠徽钦二帝、宗室贵族、文武百官以及开封城内的金银珠宝、文物图书,留下一地狼藉之后扬长而去,北宋就此灭亡。

  当时还是御史中丞的秦桧,也是金国的俘虏。他和同事们一起上书,请求金人保留赵宋的法统,不要另立伪帝,因而被金人扣押在金营。

  这时候的秦桧还是一副对赵宋十分忠诚的样子,但是随着秦桧被俘北上,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昔日的士大夫变成了亡国奴。

  在北上途中受尽屈辱,身边的同僚有的不堪折磨而自尽,有的则投靠了金国苟且偷生,而秦桧则另辟蹊径。他一边尽心侍奉于徽宗身边,一边和金国贵族搞好关系,左右逢源。

  金太宗完颜晟将秦桧赐给王延昌,成为王延昌身边的红人。两年后,王延昌进攻楚州,秦桧随军南下,带着家眷乘船回归南宋。

  关于秦桧是如何从金国回来的,千百年来争议不休。

  按照秦桧本人的说法,他是杀了看守,抢了船,带着一家老小跑回来的。但是看秦桧这拖家带口,还带着大包小卷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逃命回来的。

  而且秦桧在南归后极力鼓吹南宋与金国议和,最终是南宋向金称臣合议的条款中还有一条特别规定了南宋不得罢免秦桧的校尉。有了金国的背书,所以后世很多人都认为秦桧是金国的奸细。

  但是秦桧归国时尚是南宋初期,赵构被金军赶得到处逃窜,秦桧作为主和派丰盈的是赵构的心思,而不是金国的意思。

  毕竟金国当时的目标还是乘胜追击,一统天下,但是金国内部并非是铁板一块,秦桧在金国的主子王延昌就是主和派。秦桧南归以后依然和王延昌书信联系。

  公元1139年,完颜昌在第一次绍兴合议后政变遇害,金兀术撕毁合议,大举南侵,被岳飞打回,而且乘胜收复了大片失地。

  但是在秦桧的鼓动之下,赵构连发12道金牌召回岳飞,将其打入天牢,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岳飞,与金国达成了更屈辱的第二次绍兴和议,秦桧的地位也因为合议而更加牢固。

  那么赵构为何要杀岳飞呢?为何要在北伐一片形势大好的时候选择称臣纳贡的呢?虽然后世将约杀岳飞的主要责任推给秦桧,但是没有赵构的默许,秦桧也不可能自作主张陷害岳飞。

  而赵构要杀岳飞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向金称臣。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仅剩赵构一个漏网之鱼,于是的支持下登基为帝,接力南宋。

  在金军的追击下四处逃亡,朝不保夕。为了生存下来,赵构只好对各地将领进行放权,允许他们变异形式先斩后奏,对抗金军,不再受到文官的制衡。

  岳飞还是中等新生代将领崛起,挫败了金国进攻的势头,使宋金两国转入对峙状态,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赵构在表面上对岳飞等武将非常器重,但是内心却对他们十分猜忌,放权之举只是迫于形势,时机成熟就要收回权力。

  公元1134年,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南宋最艰难的时刻已经度过。两年后,岳飞北伐冰封直指洛阳,但是由于战线太长,后勤不足,只好鸣金收兵,为南宋收回了两个州。

  而此时的南宋朝堂两位宰相张浚和赵鼎不和,赵鼎愤而辞职,张俊任用秦桧,其目的不是为了收复河山,而是为了收权。

  由于南宋初期的严峻形势,武将的权力过大有违赵宋的祖宗家法。因而各派文官都不约而同的提出削兵权,张俊虽是主战派,但毕竟是文官出身,对岳飞还是忠刘光世等将领并不信任。

  不久因岳飞击溃进攻襄阳的金军,赵构下诏褒奖要将流光式的5万淮西军拨给岳飞,但是张俊却临时变卦,另派他人接收,还对岳飞冷嘲热讽,岳飞非常生气,直接写了封辞职信回庐山为母守孝了。赵构十分恼火,强行召岳飞回来,岳飞不得已只好下山统军。

  出于忠心,岳飞建议赵构早日立储,然而赵构虽然不过30岁,但是已经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因兵变夭折,岳飞不知道照顾的难言之隐,在无意中犯了赵构的忌讳,让赵构对他更加猜忌。

  此时南宋使臣此兴国归来,告诉赵构,徽宗已死于五国城,于是赵构开始与秦桧商议议和的事情,派使臣去金国议和。

  尽管朝中很多人都怀疑秦桧是金人的奸细,但是对于赵构而言,秦桧的和议战略深得其心。而为送和议创造出客观条件的岳飞则不可避免的走向悲剧结局。

  首先,如果没有岳飞等名将的收复失地,重创敌军,金国是不可能和南宋议和的,他们的目标是乘胜追击,彻底灭亡南宋。

  在多次战役失败后,金国却无法轻易消灭南宋,才转而与南宋议和,尽管岳飞的目标是恢复北宋疆域,但是赵构的目标却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更重要的是岳飞私德无愧,军纪严明,不贪钱不好色,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爱戴,与同时代飞扬跋扈的同僚们格格不入,对于赵构来说,这样的人反而比那些贪官污吏更可怕,更有可能对赵宋的江山造成威胁。

  公元1138年,在秦桧的促成之下,宋金达成第一次绍兴合议,岳飞强烈反对:“敌国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宰相谋国不善,恐为后世机遇。”

  果然合议签订后没多久,金国内部就发生政变,金兀术撕毁合约,大举南侵。尽管赵构此时已经对岳飞失去了信任,但不得不让岳飞来救场。

  岳飞大败金军,使金兀术发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于是金兀术写信给秦桧,要求南宋只有杀死岳飞才能谈和议。此时的岳飞已经逼近北宋旧都开封,各路义军纷纷响应,捷报频传。

  然而在秦桧的挑唆之下,赵构连发12道金牌强召岳飞回朝,岳飞功亏一篑,悲愤交加,10年之功毁于一旦。岳飞回朝后就被秦桧指挥手下莫启谢弹劾。

  岳飞被迫辞职交出兵权,然而赵构对岳飞的迫害却远不止于此,秦桧指使张俊收买岳飞的部下诬告岳飞谋反,赵构下旨将岳飞及其子岳云打入天牢,在严刑逼供之下,岳飞宁死不屈,风儿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8个大字。

  秦桧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供词,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让赵构赐死岳飞。赵构的目标实现了,他与金国签订了第二次绍兴合议。

  如果岳飞的遗言并不是《满江红》,那《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所写的?

  ——“肯定是啊,这还能有啥疑问。”

  ——“主要是赵构和秦桧前期都挺像个人的,从金国回来,就像黄了个人似的,直接懦了。”

  ——“可惜了,以前的赵构也是个英勇少年啊。”

第203章 战国四公子

  【一口气看懂战国四公子#历史#小知识】

  战国四大公子以仰视数千而闻名,他们既能把持相权,又能搅弄风云,甚至偷天换日。那么战国四大公子都有哪些故事呢?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四大公子。

  战国四大公子第一位就是孟尝君田文,他是齐威王之孙,其父田婴是齐国国相,被齐闵王封于薛地,因此孟尝君田文又称薛文、薛公。

  田婴有40多个儿子,而田文的母亲在田文出生时,田婴曾说不要养活这个儿子。但是田文的母亲仍然将他偷偷抚养长大。

  田文长大后,对父亲不待见,但是凭借着出色的政治才能得到了父亲的注意。

  田文批评父亲任齐国国相多年,却没有让齐国开疆拓土,门下也没有贤士,府上的仆役过着奢侈的生活,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却连饭都吃不饱。

  田婴听后不仅没觉得生气,反而觉得田文不同于自己的其他儿子。于是便让田文主持家政招待宾客,通过接待各国宾客,田文声名鹊起。

  田婴死后,田文继承了田婴的爵位和封地,门下仰视数千人,无论门客身份高低,田文都对他们平等相待,因而天下贤士都对田文十分敬佩。

  秦昭襄王听说了孟尝君田文的名声以后就派人前去齐国求见,想请他入秦。但是田文在门客的劝诫下没有前去。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答应让田文去秦国为相。但是田文作为齐国宗室的后裔并不为秦王信任,不久秦昭襄王就罢免了田文,还将他囚禁起来。

  至少田文门下的门客发挥了作用,秦昭襄王的宠妾索要白色狐裘作为向秦王说情的条件。

  但是田文已经将狐裘献给了秦王,这时田文手下的一个门客在半夜披着狗皮去仓库盗走了狐裘,顺利地让秦王释放孟尝君。

  然而很快秦王就后悔了,派人去追孟尝君,孟尝君的门客能发出鸡鸣的声音,骗得函谷关的看守打开关卡,孟尝君得以离开秦国,成语“鸡鸣狗盗”即是由此而来。

  在归国途中,他得到了赵国平原君的款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到来,纷纷出来围观。看到孟尝君后都嘲笑孟尝君只是一个渺小丈夫,孟尝君大怒,让门客杀了几百人,消灭了一个县邑离去。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孟尝君门下的数千门客已经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他们都只效忠于孟尝君,对于秦王来说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孟尝君回到齐国以后成为齐国国相,后来秦王怀疑孟尝君谋反,孟尝君只好自请辞官回薛地。后来秦王又任命吕礼为相,想与秦国联合。

  孟尝君以秦国的丞相名义写了封信让秦国伐齐,把吕礼赶出齐国。秦王对田文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想要将田文除掉,田文便逃往魏国,被魏昭王拜为丞相。

  于是孟尝君便联合秦、赵、燕、韩五国伐齐,连破齐国72城,秦王流亡而死,齐襄王继位。此时的薛地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封国,齐襄王不得不与孟尝君搞好关系。

  后来孟尝君去世,诸子争利,齐魏两国一起灭掉了薛地。

  第二位就是平原君赵胜,他是赵国公子,门下宾客数千。他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为赵国丞相,三次罢相,三次复位。

  长平之战后,秦军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楚国和魏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要从文客中选出20人一起复命,最后仅有19人合格。

  这时一个叫毛遂的人站了出来,想跟随平原君去楚国,平原君将信将疑地把他也一起带上。到了楚国以后,毛遂凭借着胆识和口才说服了楚王援救赵国。

  平原君大喜,将毛遂封为座上宾,成语“毛遂自荐”也由此而来。平原君的夫人也向妹夫卫国写信责备他不救援赵国。

  《信陵君窃符救赵》,然而魏楚两国的援军还没赶到邯郸,已经快要撑不住了。平原君赵胜在门客的建议下身先士卒,让亲戚们为士兵缝制衣服,终于见识到援军的到来,使赵国免于灭国。

  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赵胜去世,其子嗣在秦国灭赵后也和赵国一起灭亡了。

  第三位就是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封地在信陵,因而号信陵君。信陵君为人礼贤下士,使方圆数千里的世人都争相投靠,门下食客三千,威名远播于诸侯。

  有一次魏安釐王和信陵君下棋,突然传来赵国要发兵攻卫的消息,魏王大惊失色,信陵君却不慌不忙地告诉魏王,这是赵王在打猎。

  很快又传来消息,果然是赵王在打猎。魏王问信陵君是怎么知道的?信陵君说自己在赵王身边安插了间谍,可以知道赵王的一举一动。

  魏王由此对信陵君十分猜忌,不敢让他参与朝政。后来秦军包围赵国,平原君多次派人向魏国求援,在收到平原君夫人一封充满责备的信后,信陵君决定请魏王出兵援助。

  但是魏王却因为害怕秦国而不敢出兵,致使信陵君的门客侯嬴给他出了个主意,让魏王的宠妾如期从魏王请宫里偷出兵符。于是信陵君就去请如姬帮忙,顺利地拿到兵符,强行接管了大将晋鄙的军队,出兵救援赵国。

  赵国的围解了,但是信陵君却不能再回魏国了,只好留在赵国。秦国趁信陵君不在多次攻击魏国,魏安釐王不得不请信陵君回来,让他统领魏国军队。

  联合五国伐秦,把秦国打回了函谷关。秦王派人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魏王信以为真,把魏无忌排挤出走。魏无忌心灰意冷,从此不参与政事。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

  第四位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以能言善辩闻名,深受楚顷襄王赏识。公元前272年,楚顷襄王派春申君出使秦国求和,当时楚国已经丢掉了旧都郢都,被迫东迁。

  秦军咄咄逼人,要派白起联合韩魏的军队一起进攻楚国。黄歇给秦昭襄王写了封信,说服秦王与楚联合,为楚国解了燃眉之急。

  楚襄王派黄歇和太子熊完去秦国为人质,黄歇在秦国待了10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黄歇想和太子熊完归国,秦昭襄王却拒绝放人,于是黄歇掩护太子熊完逃出秦国。

  秦昭襄王大怒,又让黄歇自尽,但是在丞相范雎的建议下,放黄歇回楚国。黄歇回到楚国后,老楚王病死,太子熊完继位,是为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相,封春申君。

  公元前257年,春申君应平原君之情出兵救援赵国。不久又攻灭鲁国,让楚国再次强盛起来。春申君仰客数千,崇尚奢华,让赵国平原君的使者都自愧不如。

  后来楚考烈王让春申君主持六国联军合纵攻秦,但是被秦国大败。楚考烈王由此对春申君疏远。

  楚考烈王无子,赵国李园将他妹妹送给春申君,春申君得知其已经有身孕后,就将这个女子送给楚王,不久就生下一子,被立为楚国太子。

  后来楚考烈王去世,太子年幼,舅舅李园担心事情败露,就先派刺客杀掉了春申君及其全家。

  【盘点历代打退游牧民族的名将们#历史#卫青#霍去病】

  古往今来,匈奴、突厥一直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如何防范他们往往让历代帝王头疼不已。但总有那么几位名将能将匈奴、突厥打得落花流水、铩羽而归。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盘点历代打退游牧民族的名场面。

  战国时期,匈奴已经成为中原王朝的劲敌,而当时的匈奴克星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国武安君李牧。李牧奉命镇守边疆,对抗匈奴。

  赵国刚刚经历了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自身实力受损,此时与匈奴硬刚不是明智之举。因此,李牧到达边疆后下令赵军不能主动出战,他化身为击剑狂魔,一心修筑防御工事,同时还搞起了间谍活动。

  每当谍报人员传来匈奴进攻的消息,他就下令士兵退入城防之内,匈奴大军无法破城,自然对李牧无计可施。

  李牧用心良苦,但赵王和守城士兵却为他贴上了懦弱的标签,认为他惧不敢战。于是赵王临阵换人,新将领刚刚走马上任就打破了李牧的坚守策略,每次匈奴入侵总要率兵出城迎战。

  没想到他非但没能击退匈奴,反而让己方人马损失惨重。赵王只能重新请李牧出山,李牧重新上任后还是延续以往的政策,坚守不出。

  同时让士兵们吃饱喝足,士兵们光吃饭不打仗,自然心有不安,于是纷纷请求李牧率兵出战。此时的匈奴也肯定了李牧是个不敢出战的胆小鬼,于是对他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244年,李牧终于等到了出兵的时机,他决定放诱饵。李牧让人在边疆放牧,吸引匈奴军队前来掠夺,又在阻止匈奴掠夺时故意失手。

  匈奴单于尝到了甜头,同时也认为李牧既不敢战也无力与他们一战,就率领主力大军前来掠夺战利品。没想到李牧此举就是为了引出匈奴主力,

  在一举歼灭前来掠夺的匈奴主力军,很快就陷入李牧大军的包围圈,损失惨重。此后10多年匈奴再也不敢犯边。

  到了汉朝,匈奴依旧是个令人头疼的对手。连汉高祖刘邦都曾被困白登山,但就是这样一个难缠的对手,却在汉朝一个将军的手中七战七败。

  这位匈奴杀手就是卫青。公元前130年,匈奴南下,汉武帝派四路大军迎击。其中一支军队的主帅就是卫青。

  卫青一路率兵深入险境,直到匈奴圣地龙城,并在此战中服敌700人拿下了开国以来对匈奴的首杀。

  而与他同时出发的三路大军却不是失败就是无功而返。此次得胜不但让卫青喜得封侯,还让他被汉武帝更加重视。

  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来犯时,汉武帝想到的还是卫青,不过这次他派卫青进攻的是匈奴在河南的据点——黄河河套地区。

  面对这项任务,卫青决定先绕到匈奴大军的后方攻占高阙,以切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匈奴王庭的联系。

首节 上一节 180/1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