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79节

  公元前362年,卫国迎来了一次重大危机,少梁之战中,赵、韩两国在东线战场上牵制卫国,西线战场上秦国则趁机偷袭卫国,卫国老将公叔痤以及卫国太子在秦国的攻势下战败被俘。

  而东线作战的庞涓却一战成名,不仅打败了韩赵联军,还让他们割地求和。随后庞涓又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因功在卫国朝堂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打魏国的盟国,魏国出兵干涉,王军在此战中设立攻无不克的魏武卒,一路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此时是庞涓的高光时刻,也是他战败的前奏。

  而让他从高峰跌到低谷的人正是他的老熟人孙膑。孙膑也师从鬼谷子,还是庞涓的同窗,他运筹帷幄,奇谋百出,连庞涓都不得不承认他的才能。

  可就是因此,庞涓也对他越发忌惮,为了不被孙膑压下一头,庞涓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假意请孙膑来为魏惠王共谋大业,但孙膑到达之后等着他的却不是加官进爵,而是庞涓的陷害。

  受到陷害的孙膑被施以膑刑,自此无法站立。他忍辱负重,终于等来了自救的机会。孙膑秘密拜访了齐国使臣,使臣被他的才华打动,偷偷带他回国。

  很快孙膑又在赛马中抓住了机会,他让田忌用上等马迎战对手的中等马,再用中等马迎战下等马,最终三局两胜,成功夺冠。这次出谋划策,使得齐国大将田忌注意到了孙膑,并将他引荐给齐威王。

  公元前353年,也就是魏国包围赵国都城的一年之后,赵国终于抵挡不住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共同救援赵国。

  行军过程中,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战略,他建议田忌与其直接和魏武卒正面PK,不如趁魏军围攻邯郸国内空虚之际攻打魏国都城大梁。

  这样邯郸之围可解,魏军也不得不撤回。田忌从善如流,一面派人围攻大梁,一面又按照孙膑的建议派出少数人马与魏军交战,同时故意示弱,让庞涓轻敌。

  魏军果然上当,为加速援救都城大梁,庞涓决定边跑边爆装备,丢弃辎重轻装行军,昼夜兼程赶回大梁。而孙膑要做的就是在魏军的必经之路桂陵一举抓住这位昔日同窗,今日仇敌。

  公元前341年,魏国终于撤出邯郸,与赵国缔结盟约,庞涓也因此被放回魏国。然而此次归国并非他噩梦的结束,而是黄泉路的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爆发,韩魏两国之间硝烟再起,韩国五战五败,只能向齐国告急求援。面对两次坏自己好事的齐国,魏惠王决定让他们好好吃个教训,于是他任庞涓为将,率兵同齐国一决胜负。

  而庞涓的敌人还是老对手田忌和孙膑。当时的魏武卒凭借魏武卒越战越勇,以为齐军在他的追击之下已经逃亡过半,于是再次丢下步兵和辎重,率领轻装骑兵昼夜追击。

  随后孙膑又在马陵撤下1万弓箭手,同时派人拔掉一棵树的树皮,在树干上刻下“庞涓死于此树下”的字眼。

  当庞涓率兵追入马陵的时候,他的部下发现树上有字,忙请庞涓去看。当他看清树上所刻的字后,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败局已定,拔剑自尽,真的应了孙膑那句预言:“庞涓死于此树下”。

  如果说庞涓、孙膑出师下山撼动了魏国的霸主地位,那苏秦、张仪入室就是直接搅动了七国的风云。苏秦原本只是个平民百姓,家里以务农为生。

  不过他早年求学时,机缘巧合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外出游历,四处投简历找工作,没想到一路走下来,钱花光了,工作还是没有着落。苏秦只能回家,在家人的嘲笑声中继续深造。

  公元前334年,深造结束后的苏秦终于找到了她的伯乐——燕文侯。

  见到燕文侯后,苏秦凭借100分的地理成绩指出了燕国的战略问题,他劝燕文侯与其担心千里之外的秦国,不如担心近在咫尺的赵国,肖华燕易如反掌。

第201章 诸子百家们

  燕文侯听了苏秦的一通分析,直呼高明,他资助苏秦开启了七国自驾游,还拜托苏秦联合赵国师和颂给以维护英国的稳定。

  苏秦也不负众望,很快就联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成功组成了合纵联盟,他自己也因功被六国国君拜为国相,开启了挂六国相印的高光时刻。

  随后苏秦将合纵盟约快递到秦王案头,吓得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苏秦的风尾不仅促成合作,他还凭一己之力为英国夺回10座城池。

  公元前333年,燕易王继位,齐宣王趁乱夺取了燕国10座城市。燕易王进死令苏秦出使齐国,将被夺走的城池再赎回来。

  苏秦来到齐国后,在拜见齐宣王时,先行祝贺之礼,再行哀悼之礼。齐宣王被苏秦前后矛盾的神操作搞得一头雾水,苏秦则趁机解释燕国与秦国是姻亲,燕国的皇后正是秦国公主,

  齐国现在夺取了燕国10座城市,看似只得罪了英国,实际上也引得秦国不快。

  有强秦虎视眈眈,齐国即将大难临头啊。苏秦的一波操作,成功将齐宣王忽悠瘸了,他连忙讨教脱困之法。

  苏秦趁机提出将夺取的城市还给燕国,就这样,一个人一张嘴,一趟旅行过后,这10个城市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英国的手里。

  不仅如此,公元前324年,为了英国的利益,苏秦还摇身一变成了最强间谍,卧底齐国削弱齐国国力,为燕国再上一层双保险。然而就是这次齐国之行断送了苏秦的性命,在齐国苏秦遭到刺杀。

  为抓到凶手,他建议齐王将自己燕国间谍的罪名公布于世,同时放出消息,镇上行自制齐王。齐王一起照做,凶手果然自投罗网。

  如果说庞涓、孙膑师兄弟是为了功名利禄自相残杀,那苏秦、张仪师兄弟就是为了彼此的前程殚精竭虑。张仪尚未打拼出成绩的时候,苏秦也曾邀请他来与自己共事。

  不过张仪见到苏秦后,苏秦却对他不理不睬,还故意轻慢。张仪见势,迅速收拾包袱跑路,投奔了足以力压六国的强秦。

  没想到他刚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就得到消息,苏秦之所以故意激怒他,是为让他有更好的发展。自己来秦如此顺利,都是因苏秦的暗中相助。得知此事后,张仪对苏秦心生感激。

  公元前322年,在秦惠文王的谋划下,张仪前往魏国担任国相,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说服魏国向秦国称臣。没想到到达魏国后,他说服魏王的计划却一再碰壁。

  直到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齐五国联合匈奴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军击败,8万多人在此战中被秦军斩杀,六国因此震惊。

  次年,张仪再次劝说魏王退出合纵,向秦国称臣,终于达成策反魏国的成就。随后张仪又回到了秦国,继续出任国相。

  公元前313年,秦国需要攻打齐国,为防止齐国的盟友楚国出兵援救,秦惠文王决定送张仪去楚国。张仪到达楚国后为楚怀王画了一张大饼。

  他告诉楚怀王,如果楚国能与齐国解除盟约,他愿意让秦王将商于地区600里封地割让给楚国。楚怀王听后大喜过望,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张仪的条件。

  等他按照约定与齐国断交之后,张仪却改口说当初答应送给楚国的是6里土地,而不是600里,楚怀王只能吃了个哑巴亏。

  公元前311年,对张仪怀恨在心的楚怀王提出要用黔中地区来向秦国交换张仪。秦惠文王犹豫不决,张仪却主动提出前往楚国。

  到达楚国后,张仪让楚国大夫靳尚向楚怀王的宠妃郑袖进言,告诉郑袖,秦惠文王想用6个县的土地以及美女贿赂楚怀王,让楚怀王释放张仪。

  楚怀王看重土地,一定会宠爱秦国来的美女,到时候郑袖就会失宠。郑袖信以为真,为了避免失宠,她说服楚怀王释放了张仪。

  张仪重获自由后非但没离开楚国,反而劝说楚王与秦国交好,随后他又接连游说韩王、齐王、赵王、燕王,让他们也背弃合纵之盟投奔秦国,共同施行连横政策。

  然而张仪刚刚游说完成返回秦国的路上,他却突闻噩耗,齐惠文王离世,齐武王登基。齐武王听说齐武王与张仪之间并不亲厚,就纷纷背弃了与张仪的约定。世界发动地名,谁也别跟我扯。嗯

  张仪回到秦国后也不断被秦国大臣们诋毁。公元前310年,在秦国备受忌惮的张仪决定向秦武王申请去魏国出差,并对秦武王说,齐王憎恨他张仪,他去了哪里,齐王就会派兵攻打哪里。

  如今他去魏国,齐王一定攻打魏国,而秦武王就可以趁机拿下韩国。秦武王大喜过望,张仪也再次去往魏国。

  来到魏国后,齐国果然想对魏国出兵,张仪又派人出使楚国,让楚国派出使者向齐王说明厉害。

  楚国使者对齐王说,如果秦王攻打魏国,就正好落入张仪的圈套,让秦国有机会出函谷关攻打六国,这不是帮助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吗?齐王听后深觉有理,于是撤军,张仪也平安逃过一劫。

  【一口气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历史#孔子#墨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无数遗产。那么你知道诸子百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吗?为何儒家思想可以传承至今?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诸子百家。

  首先就是管仲,他不仅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也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家先驱。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上人。

  其父管庄是齐国的大夫,但家道中落,少年时的管仲生活贫寒,与好友鲍叔牙游历各地。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与亲妹文姜私通,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内乱,于是带着公子纠去鲁国避难,好友鲍叔牙则带着公子小白去莒国避难。

  后来齐襄公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管仲刺杀公子小白,小白倒地装死,躲过追杀,星夜兼程,赶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继位,是为齐桓公。

  鲍叔牙劝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管仲对内整顿军事,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吃饱穿暖,生活富足才能谈礼仪道德。

  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其天子以罚不敬。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后世将管仲作为华夏第一相,其言行事迹、政治思想记载于《管子》一书之中。

  第二位是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陈国。本名李耳,字聃。公元前551年,老子为周天子管理藏书。怎么了?

  后因权贵排挤,出走鲁国。在鲁国时,一位年轻人向老子问礼,这位年轻人叫孔丘,也就是孔子。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人生轨迹交汇于此。

  不久老子又一次回到周王室当图书馆管理员,孔子又一次去周王畿向老子求学。在离开老子后,孔子对弟子感叹:“我今天看见老子就像看见龙一样。”

  后来老子见周氏日渐衰落,索性离开故土出函谷关云游。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十分尊敬老子,听说老子要出关云游,于是老子留下一本书,《道德经》后离去,不知所踪。

  其所留下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体现,后世将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三位是孔子,子姓,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其先祖是殷商后裔宋国的贵族,后来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带时,为了躲避战乱,逃至今天的东山曲阜定居。

  叔梁纥与颜征在为妾生下孔子,因颜征在曾于尼山祈祷,所以将儿子起名为丘。孔子出生后不久,父亲去世,孔子和母亲被赶出家门,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自幼就知书好礼,长大后的孔子身材高大,辗转于鲁、齐、宋、卫等国求职,最终只有鲁国善待于他。于是他又返回鲁国,此时的孔子已经颇有名气,开始收徒讲学。

  后来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再次离开鲁国前往齐国,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但是却遭到同僚的嫉恨,无奈之下只好又一次返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是由卿大夫掌权,孔子建议季氏家臣阳虎通过控制祭祀把持鲁国朝政感到十分不安,退隐修诗书礼乐,教授弟子。

  阳虎倒台后,鲁定公任用孔子来制衡三桓卿族的权势,于是孔子采取堕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家族的城堡。

  没想到半路杀出了齐国军队,原来齐国见鲁定公任用孔子,日后必定会成就霸业,于是陈兵再次。

  周游列国的道路,各国君主对孔子的名声早有耳闻,纷纷向他问政,但是都不愿重用孔子。后来鲁国的三桓卿大夫季康子重新迎回孔子,在鲁国整理文献和讲学。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终年73岁。

  第四位是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本名墨翟,出生于宋国,其先祖是殷商王室后裔。但是到了墨子这一代时已经与平民无异。

  少年时的墨子做过牧童,学过木工,青年时的墨子周游四方,拜入儒家门下。然而墨子对儒家的理念并不是完全认同,于是墨子自立一派称墨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理念,主张和平不支持不义之战。

  墨子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干家、科学家,对几何、物理、光学都颇有研究。其著作《墨子》中记载了各种兵器和建筑的制造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五位是鬼谷子,纵横家的创始人,鬼谷子的一生极为神秘,不知他姓甚名谁,何年生人,只知他隐居于云梦山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门下有苏秦、张仪等风云人物,其纵横思想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外交军事的指导思想,所谓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是指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强国,连横就是联合强国攻打弱国。

  这是战国时期因秦国强盛而产生的思想,东方六国不能单独抗秦,于是公孙衍、苏秦等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而张仪则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他弱国。

  一纵一横成为战国后期各国纷争的主旋律。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纵横学派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战国七雄以外的战国时期国家#历史#小知识】

  传说周朝有800诸侯国,那为何到战国时代最后仅剩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在战国时代,除了这七国以外,还有哪些小国幸存呢?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七雄以外的战国世界。

  首先是春秋小霸郑国。郑国一代国君姬友是周厉王之子,被其兄周宣王分封到如今的陕西华县。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姬友与周幽王一同遇害,其子郑武公掘突护送周天子东迁,并且将郑国的都城也搬到了新郑。以此卫东周,郑武公的夫人武姜生太子寤生和少子段。段时顺产,因而对寤生非常厌恶,对段非常溺爱。

  公元前743年,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在母亲的要求下,将弟弟段封于京城,称京城大叔。当时大臣祭仲出言反对,而郑庄公认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姑且待之。

  后来段果然和武将造反,郑庄公平定叛乱,为自己消除了心腹大患。段之子公孙滑跑到卫国,卫桓公趁机攻郑,两国从此结下了世仇。

  后来段与夺权失败的卫国公子州吁成了难兄难弟。州吁篡位后联合宋、陈、蔡等国伐郑,割走了郑国的庄稼。

  不久州吁死,郑国为了报仇与宋国、卫国、鲁国互相攻防,实力日益强大,甚至可以与周天子叫板。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联合魏、蔡等国伐郑,没想到被郑庄公大败,周桓王还被郑国将领射中肩膀,威严扫地。

第202章 岳飞真正的遗言

  不久,郑国又大败北戎,夺取东周的两个城池,国势达到鼎盛。郑庄公也被称为春秋小霸。然而在郑庄公死后,郑国就陷入连年内乱,实力大不如前。

  七家卿大夫家族掌握了大权,合称七穆。晋国分裂之后,新兴的韩国成为郑国最大的敌人。在连年内乱之后,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

  第二个是礼仪之邦鲁国。鲁国的国君是周公旦的后裔。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分封诸国,将周公旦之子伯禽分封于鲁地,国号为鲁。

  三年后武王离世,周公旦摄政辅佐年幼的成王,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去鲁国就国,成为鲁国的开国国君。作为周公的后裔,鲁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同时不断向东扩展疆域,平定徐淮,成为东方强国。

  实在七言有归、蒙、碎、荒、大东至于海。至于周宣王时,鲁武功带着两个儿子朝觐天子。宣王喜欢鲁武功的小儿子戏,于是指定戏为鲁国太子,强行废长立幼。

  然而在鲁公死后,太子虽然如愿登基,却很快被大哥的儿子伯御推翻了。伯御在位10年,又被周宣王诛杀,另立新君。

  周天子这样强行干预鲁国国政的行为,使列国离心。24年后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而鲁国在春秋初期依然是东方强国之一。

  但是由于内乱不断,实力衰弱,在鲁庄公死后,鲁国发生桓之难。鲁庄公庶兄庆父连杀两位国君,给鲁国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诗人感叹“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死后,鲁国转危为安,进入到一段中兴时期。但是鲁国的卿大夫与公室争夺权利,三桓专政,使民不知君,只知三桓。鲁昭公欲讨伐三桓,结果被三桓赶出鲁国,客死他乡。

  鲁定公重用孔子,企图改变这一局面,但是孔子也被三桓赶走。后来鲁国推行改革,逐渐收回大权,但是鲁国再也不负昔日的声望。在齐国与楚国之间夹缝求生,公元前255年,鲁国被楚国所灭。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殷商遗尘微子启的后裔宋国。宋国的始封君微子是纣王之兄,被周公封于商丘,国号为宋,祀殷商宗庙,是西周的二王三恪之一。

  在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衍成为宋国君,称微仲。从此宋国君位便由微仲的子孙继承。宋国商业繁荣,经济富庶,但是由于地处四战之地,因而战事连连不断,内部的政治斗争也非常激烈。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带领卫、曹、邾三国出兵,拥立齐孝公登基,声望大增,宋襄公因此产生了称霸的想法。

  但是齐楚两大国对宋襄公并不买账,在于之会时宋襄公不带军队就前去会盟,被楚成王活捉。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楚国释放。

  但是宋襄公也从此与楚国结了仇。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听说郑国支持楚国称霸,于是出兵伐郑,楚国也攻打宋国首都。

  宋襄公急忙回援与楚军在泓水相遇,宋襄公自认仁义之师,要等楚军布完阵再开战,没想到楚军展开阵势以后一拥而上,大败宋军。

  宋襄公被射伤了大腿,自此相宜养伤,最终于公元前637年伤重而死。宋襄公死后,宋国成为小国,在晋楚两大国之间夹缝求生。

首节 上一节 179/1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