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59节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历开始对张居正的权威产生不满。1582年,张居正病重,万历特别下旨加封张居正为太师。9日后张居正病逝,终年58岁。

  御史言官们早就对张居正的强势专横非常不满,如今张居正去世,这些人就纷纷上书弹劾张居正,把张居正说成祸乱朝政、大逆不道之人。

  而万历则照单全收,他下旨将张居正抄家,前去抄家的锦衣卫不仅没收了张家的全部家产,还逼死了张居正的长子。事情闹大以后,万历才连忙叫停。

  没有了张居正的掣肘,万历觉得自己可以无所顾忌地行使权力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言官们不仅敢骂死去的张居正,也敢直接向皇帝开炮。

  在张居正去世后不久,万历有了自己的嫡长子。万历派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入朝作战,在平壤之战中取得大捷,以死伤不到千人的代价击溃了上万日军,小西行长仓皇逃窜,明军顺利收复了朝鲜的多个城池。

  之后一路南下乘胜追击,在汉城以北的碧蹄馆与日军遭遇,双方激战一日,死伤惨重。由于粮草供应不足,朝鲜国内未流行战争陷入了僵局,中日两方开始议和谈判。

  正当两方议和使臣互相坑蒙拐骗的时候,明朝的播州又发生了叛乱,杨应龙起兵造反,由于明军准备不足,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朱常洛是由恭妃王氏所生,按照明朝立嫡立长的规则,如果万历没生儿子,那么朱常洛就会是下一任太子。

  然而正因为这个皇长子的身份让朱翊钧、朱常洛、王氏三人都无比的痛苦。原来王恭妃本是李太后身边的宫女,有一次万历在向母后请安时临幸了王氏,不久后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在母亲的要求下,万历才不情不愿地册封王氏为宫妃。

  1586年,郑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李太后大喜,这回更是彻底地把王恭妃母子忘在了脑后,对言官们不依不饶地让自己早立太子,万历非常反感,索性就不上朝了。其实这在明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万历的爷爷朱厚熜就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是百官提交上去的奏章都能得到及时的批复处理。

  而万历的不上朝则是连奏章都不批,京城地方提交的奏章都如泥牛入海一般杳无回音。虽然有不少是催促立太子的长篇大论,但也不乏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意见。

  在皇权极度专制的明朝,皇帝如果不管,那么带来的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因而后世才有评价说明朝实则亡于万历。

第167章 明朝皇后

  正在大明朝的文官们为了立太子一事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一场场战争正在酝酿之中。1592年,夏宁起兵造反,明军围城6个月攻克夏宁城,平定了叛乱,史称夏宁之役,也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一征。

  不久之后从鲜朝传来了军日入侵的消息,刚刚统一本日的丰臣秀吉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竟做起了称霸亚洲的美梦。以鲜朝为跳板大举入侵华夏。

  短短一个月,日军就攻陷了鲜朝三都八道。鲜朝宣祖李昖仓皇出逃,派使臣去明朝求援。本着保护藩属、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原则,万历派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入朝作战。

  在平壤之战中取得大捷,以死伤不到千人的代价歼灭了上万日军,小西行长仓皇逃窜,明军顺利收复了朝鲜的多个城池。

  之后一路南下乘胜追击,在汉城以北的碧蹄馆与日军遭遇,双方激战一日,死伤惨重。由于粮草供应不足,朝鲜国内瘟疫流行,战争陷入了僵局,中日两方开始议和谈判。

  正当两方议和使臣互相坑蒙拐骗的时候,明朝的播州又发生了叛乱,杨应龙起兵造反。由于明军准备不足,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

  而那边本日与明朝的谈判也随之破裂。次年正月,日军再次出动14万大军入侵朝鲜。明朝再次派兵入朝,与朝军联合作战。这时丰臣秀吉突然去世,日军无心恋战,只想赶紧撤回本日。

  在露梁海战中日军死伤惨重,仓皇逃回本日。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是大明王朝最后的辉煌,第二年4月大军回师。

  一直懒得上朝的万历也特意出席了受俘仪式,将61位本日俘虏斩首,颁布了“平倭诏”,表明对我国家人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远,15分扬跳梁者,虽强必戮。两个月后,播州杨应龙之乱也彻底平定,万历三大征全部获胜而告终。

  然而谁也想不到短短20年后,明军竟然会一溃千里,走向灭亡之路。

  1601年,在吵了10多年之后,万历终于下旨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然而这并不能让朝中的争论平息下去,万历对福王朱常洵非常偏爱,文官们担心皇帝有一天会废长立幼,于是又纷纷吵着要让朱常洵赶紧就藩。

  万历也因此对王恭妃母子更加反感。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后就搬到了慈庆宫,而王恭妃从此处于后宫之中,再也不能看见儿子一面,直到临终前才与儿子相见。

  1614年,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万历下旨划拨湖广4万顷庄田给福王府。然而湖广全省上下也就找出了19000顷地给了福王。

  除此之外,万历还给了福王一大堆礼物,多到用马车船只都装不下。相比之下,贵为皇太子的朱常洛就非常不招万历待见,整日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然而谁也没想到,此时距离明朝的灭亡仅剩30年。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自称大汗,两年后公开起兵反明,派大军围剿,在萨尔浒之战中遭遇惨败。明朝再无力遏制后金的崛起,灭亡的丧钟已经敲响。

  1620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病逝,享年58岁,庙号神宗,葬于定陵。

  【一口气看懂明朝的那些皇后们#历史#明朝#皇后】

  众所周知,历代皇后大多出身显赫,但她们中的许多人却以坚贞、协调、温暖著称,甚至还有被比作女中尧舜的典范。那么明朝为何会有那么多的贤后,为何唯独大明的皇帝对皇后的身世不加挑剔?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明朝的那些皇后。

  第一位:孝慈高皇后马秀英出生于1332年,因父母早逝,被亳州元帅郭子兴收养。21岁时由郭子兴做主嫁给了朱元璋。

  当时军阀们都有收养义女联姻的习惯。郭子兴想通过联姻让朱元璋安心为自己效命,但他很快就发现朱元璋不是池中之物,转而开始打压朱元璋。

  马秀英通过说动郭子兴之妻才让朱元璋化险为夷。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马秀英安抚将士们的家眷稳定后方,还亲自制作衣服鞋子送往前线。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立马秀英为皇后。马皇后生性节俭,空晓经史,时常劝阻朱元璋不要屠戮大臣。1382年马皇后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孝慈皇后。

  第二位:仁孝文皇后徐氏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天资聪慧,自幼饱读经史,有女诸生之称。15岁时嫁给了燕王朱棣为正妃,夫妻二人非常恩爱,共生有三子四女。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大举削藩,燕王朱棣决心起兵造反。徐氏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在靖难之役的4年中,徐氏和世子留守BJ大本营,使得朱棣能够安心在前线征战。

  然而徐氏的弟弟魏国公徐辉祖却是坚决地站在朝廷这边。此外,徐氏的另一个弟弟徐增寿则是坚决站在朱棣这边。

  在朱棣即将胜利时,徐增寿被建文帝拉到左顺门处死。朱棣登基后立徐氏为皇后,但徐辉祖却被圈禁在家。

  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则被封为定国公,从此徐家分出了魏国公与定国公两大分支。1407年,徐皇后在幽禁中去世,终年46岁,谥号仁孝皇后,葬于BJ明长陵。

  第三位:诚孝昭皇后张氏河南永城人,明朝第一位出身平民的皇后。其父张麒因为女儿被选为燕王世子妃而受封兵马副指挥。

  在朱元璋驾崩,新登基的建文帝与燕王朱棣剑拔弩张之际,作为燕世子妃的张氏生下儿子朱瞻基,朱棣见到长孙出世格外高兴,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朱棣攻入南京登基称帝之后,虽然并不太喜欢肥胖的朱高炽,但对朱瞻基倒是非常喜欢。

  出于对孙儿的喜爱,朱棣还是册封了朱高炽为太子,张氏也成为太子妃。然而朱棣却因为汉王挑拨,对太子非常不待见,幸亏有张氏这个儿媳带着儿子在公婆面前为夫君刷好感,否则太子指不定哪天就被废了。

  1424年,朱棣在北征归途中驾崩,朱高炽登基为帝,立张氏为皇后。10个月后朱高炽突然暴亡,朱瞻基登基尊母亲为太后,军国大事都要听从太后的裁决。然而张太后年仅38岁就英年早逝,仅留下了8岁的儿子朱祁镇,张太后成为了明朝的第一位太皇太后。

  她告诫孙儿不要相信身边的宦官,还要重用像“三杨”这样正直有才学的人。然而从最后结果来看,朱祁镇完全是把奶奶的教导当成了耳旁风。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谥号诚孝昭皇后。

  第四位:恭让皇后胡善祥山东济宁人,光禄卿胡荣的女儿,16岁时被选为皇太孙妃嫁给了皇太孙朱瞻基,但是婚后不久,朱瞻基就转而宠爱侧妃孙氏。在朱棣、朱高炽两代皇帝先后驾崩之后,27岁的朱瞻基登基为帝。

  胡善祥也被立为皇后,而宠妃孙氏则成为贵妃。不久之后朱瞻基又破例给孙贵妃赐了金宝。孙贵妃生下皇长子朱祁镇,朱瞻基非常高兴,将朱祁镇立为太子,并逼迫胡善祥辞去后位,以孙贵妃为皇后,使朱祁镇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嫡长子。

  胡善祥退居长安宫后,张太后对儿子废后一事颇为不满,时常糟蹋在清明宫居住,有时宫中夜晚太后还会让胡善祥坐在孙皇后前面,朱瞻基也开始后悔当年轻易废后的冲动。1435年朱瞻基驾崩,8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7年后,太皇太后去世不久,胡善祥也随之而去,孙太后终于成为后宫的主人。但是皇帝朱祁镇越宠信太监王振,任由王振乱政。

  1449年,朱祁镇在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消息传回BJ,孙太后大惊失色,连忙组织后宫筹钱送给瓦剌,结果自然是无济于事。

  也先携使朱祁镇直奔BJ而来,明朝危在旦夕,而孙太后却册立3岁的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于谦等大臣上书拥立成王朱祁钰为新君,故于形势危急,孙太后同意让朱祁钰登基,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登基后当即重用于谦负责保卫北京城,打退了也先的进攻。

  然而朱祁镇却也被也先带回了漠北,孙太后非常思念儿子,每次使臣去瓦剌谈判,孙太后都会让他给太上皇烧一些御寒的衣服。

  一年之后朱祁镇终于被送回明朝,然而一到BJ他就和后妃们被软禁在南宫之中,孙太后虽有太后之名,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孙儿朱见深从太子被废为王。1457年朱祁钰病重,孙太后之使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位。6年后孙太后去世,享年63岁。

  第五位:肃中钱皇后朱祁镇的发妻,在朱祁镇被俘后前皇后担惊受怕,每天流泪不止,不仅哭坏了眼睛,嘴角也出了问题。

  朱祁镇归来之后,钱皇后的境遇也没有好到多少,她被关进南宫生活窘迫,但是还要安慰心情郁闷的朱祁镇,每日带着女眷展示绣品补贴家用。1457年,朱祁镇复辟,前皇后重新成为皇后,但是太子生母周贵妃却想将前皇后取而代之。

  虽然不愿再抛弃发妻,但是在朱祁镇死后周贵妃就让儿子尊自己为太后,这一下引发了文官们的强烈反对,最终以两宫并尊而结束这场风波。4年后钱太后去世,终年四十三岁。

  第六位:孝贞纯皇后朱祁镇临终前曾为儿子选了秀女王氏为太子妃,但是还没来得及册立朱祁镇就死了。

  朱见深登基后周太后听信了越见言立了另一个秀女吴氏为皇后。但是这个吴皇后性情急躁,竟把宫女万贞儿打了一顿板子,这位万贞儿就是大名鼎鼎的万贵妃,她比朱见深年长17岁,是朱见深最爱的女人。

  朱见深见到万贞儿被打,非常生气,当即退了吴氏,改立原定的王氏为皇后。王皇后虽然无宠,但是却足足当了23年皇后。18年太后以及13年太皇太后,在1518年去世,谥号孝贞纯皇后。

  第七位:孝康章皇后堪称是史上最幸福的皇后。她的丈夫应为明孝宗朱祐樘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夫妻二人同吃同住,宛若民间夫妻。

  然而孝康章皇后的兄弟张延龄与张鹤龄却非常跋扈,四处欺压百姓,引得民怨沸腾,而皇帝却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孝宗的放纵也导致了张家日后的悲剧命运。明孝宗驾崩后,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他对两个舅舅虽然很反感,但是碍于母亲的面子也没法做出实质性的惩处。每次言官弹劾,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等到明世宗朱厚熜登基以后,张家的好日子也到了头。

  当朝太后的弟弟张延龄被人告发图谋不轨,明世宗借题发挥,把张延龄下狱论死。张太后苦苦求情,而明世宗却一门心思要处决掉张氏兄弟。

  由于朝中大臣强烈反对,明世宗只好把张延龄一直关在牢里。几年后张鹤龄也被抄家下狱,最终死于狱中。1541年,张太后病逝,享年71岁。5年后张延龄被处斩。

  第八位:孝洁肃皇后朱厚照的妻子原配陈氏,在怀孕时被朱厚照罚跪流产身亡。其后张七姐因为受张太后之托给张延龄说情也被打入冷宫。

  第三任皇后方氏的结局比前面两位稍微好一些,她在壬寅宫变中救了朱厚照。却因极度下令凌迟了曹端妃和王宁嫔。朱厚照醒来后十分感谢皇后的救命之恩,但是在得知曹端妃和王宁嫔被冤杀之后又有些后悔了。

  1547年方皇后去世,年仅30岁。坊间传闻方皇后是被大火烧死,皇帝坐视不管。但是根据史料考证,方皇后应是正常病死。

  第九位:孝哀皇后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时年十五岁的张嫣通过层层选拔,从5000位美女中脱颖而出。在1621年被立为皇后。

  当时正是政治最黑暗的时刻,大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迫害忠良,就连朱由校的嫔妃也要对魏忠贤忍气吞声,否则就会横遭陷害。

  身为皇后的张嫣也被处处刁难,甚至被陷害到流产。1627年朱由校病危,张嫣让人找来信王朱由检进宫,说服朱由校传位给弟弟。

  朱由检登基后立正妃周氏为皇后,皇嫂张嫣为懿安皇后,日常饮食用度均与周皇后一致。1644年,李自成攻入BJ,周皇后和懿安皇后自尽殉国。

  ——“明朝这些皇后基本都不错啊。尤其开头的马皇后和收尾的周皇后,都是一等一的好皇后。”

  ——“朱棣媳妇也挺贤惠的啊。”

第168章 明朝谋士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到底有多厉害#历史#明朝#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举江山。这个部分他是可与诸葛亮、张良比肩的一代名臣,辅佐朱元璋扫平群雄,一统江山。

  他足智多谋,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无所不知。那么如此人才的刘伯温为何在50岁时才获得重用?刘伯温之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起走进刘伯温的一生。

  其实刘伯温的名字应该叫做刘基,1311年,刘伯温出生在浙江青田。从小以神童闻名,14岁时就通晓春秋大义,22岁考中进士。

  除了精通经史之外,刘伯温还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非常有兴趣。诸子百家无一不通,诗人称赞刘伯温的才能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但是刘伯温生不逢时,此时正是元末天下大乱之际,兵荒马乱,生灵涂炭,朝廷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上科举。刘伯温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在家闲居三年之后才被朝廷想起来,得到一个正八品的小官,江西高安县丞。

  刘伯温生性正直,见地主劣绅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心中非常不满,坚决为百姓伸张冤屈,体恤民情,却遭到同僚排挤,他非常失望,索性辞官归乡。

  后来刘伯温几经征召入朝为官,然而元朝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使得刘伯温虽身怀大才,却一直不得志。

  方国珍兄弟在浙东起兵,元廷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上科举。刘伯温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在家闲居三年之后才被朝廷想起来,得到一个正八品的小官,江西高安县丞。

  刘伯温生性正直,见地主劣绅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心中非常不满,坚决为百姓伸张冤屈,体恤民情,却遭到同僚排挤,他非常失望,索性辞官归乡。

  后来刘伯温几经征召入朝为官,然而元朝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使得刘伯温虽身怀大才,却一直不得志。

  方国珍兄弟在浙东起兵,元廷再次征辟刘伯温为元帅府都事。当时方国珍、石抹宜孙等人起兵反元,元军疲于应付,几次交战都没讨到便宜,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招安方国珍。

  刘伯温强烈反对,他认为方国珍在江南带头造反,而且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不可信任。但是方国珍却派人到京城活动,最终竟让元廷再次招安了方国珍。

  刘伯温这回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元朝的腐朽无能,而辞官与元朝一刀两断。

  1360年,朱元璋攻克金华,征召刘伯温来南京。刘伯温为朱元璋献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当即将刘伯温奉为座上宾,并特意修建礼贤馆给他居住。

  当时朱元璋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班底,唯有李善长文有徐达、常遇春,他们都是淮西人,而刘伯温却是浙东人。

  在讲究同乡情谊的古代,刘伯温一个外来者在朱元璋的军中并不受欢迎。尤其是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心胸狭隘,对于身怀大才的刘伯温非常记恨。这也注定了刘伯温日后的悲剧命运。

  针对天下乱局,刘伯温建议朱元璋先攻打陈友谅,再去对付张士诚。在陈友谅大举进攻应天时,刘伯温出奇计,帮助朱元璋以少胜多,不仅大败陈友谅,还让徐达反推回了陈友谅的首府江州,江西全境归降。朱元璋称赞刘伯温是“吾之子房”。

  刘伯温深得朱元璋信任,仪表堂堂,身材魁梧,能看天象风水,还会预测天气。朱元璋平日有什么事都会找他商量,朱元璋扫灭群雄,北定中原都是采用了他的策略。

  1367年,刘伯温在元朝立法的基础上修成《戊申大统历》,这就是明朝的标准立法《大统历》。明朝建立以后,刘伯温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受封为诚意伯。

  与此同时,他与李善长等淮西勋贵的矛盾也愈发激烈。有一次刘伯温查到一个叫李彬的人犯罪,此人正巧是李善长的亲戚,李善长要求他予以通融,但是刘伯温还是上报给了朱元璋。李善长由此对他更加记恨。

  当时李善长正准备辞去丞相,朱元璋问刘伯温谁合适。刘伯温认为杨宪、汪广洋、郭英等人皆不可用,就想让他当丞相。

  刘伯温连忙以身体不好来推辞,朱元璋表面不说,但是心中对刘伯温也开始不满。恰逢天大旱,朱元璋问刘伯温怎么办?

  一向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就给朱元璋出了一个主意,朱元璋照做以后发现还是不下雨,由此迁怒于他,把他赶回老家留职查看。

  临走前还和朱元璋建议不要建都凤阳,元朝不可轻视,后来这两件事都被他说中了,朱元璋觉得还用得着刘伯温,就又把他叫回了南京。

  李善长退休后,朱元璋让胡惟庸和汪广洋进入中书省。这两人在朱元璋面前诋毁刘伯温,朱元璋就再次下旨让刘伯温回乡。

  这次刘伯温在家乡复习了三年,整日在深山中闭门读书,韬光养晦,想让皇帝放下心来。然而他千算万算,却还是没料到胡惟庸无中生有的捏造出了一个罪名,说有块地有王气被刘伯温强占了,意思就是说他图谋不轨。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朱元璋下旨没收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知道后连忙进京谢罪。

  1375年,刘伯温染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去送药。然而刘伯温吃了药后病情却更加严重,不久之后,朱元璋派人护送刘伯温归乡,在回家之后就病死了,终年65岁。

  5年后,胡惟庸因谋害刘伯温等诸多罪状被朱元璋诛杀。1513年,明朝追赠刘伯温为太师,谥号文成。

  ——“但问题是朱元璋的第一谋士是李善长啊,刘伯温基本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刘伯温的发育环境可比诸葛亮好太多了。”

  ——“正史中,真正帮朱元璋奠定天下的只有李善长,刘伯温还真排不上号。”

  ——“纯纯被神化了,诸葛丞相才是真才实学。”

首节 上一节 159/1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