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147节

  回厨房里接着干活!

  这两天既要营业,又要备菜,工作量不可谓不大。

  吴铭倒是吃得消,只担心老爷子硬撑,每隔一小时便将他“赶”出厨房,休息一刻钟再进来。

  最后把谢清欢给累趴下了,瘫坐在椅子里双眼呆滞,大脑放空,叫她半天才有气无力地应一声,俨然处于半关机状态。

  好在菜料都备齐了。

  吴铭切块西瓜递给她,打趣道:“状态不在,脉动回来!”

  “啊?”

  “吃瓜!”

  “哦。”

  谢清欢接过西瓜啃两口,该说不说,西瓜于她确有奇效,呆滞的双眼霎时放出些许光彩。

  “师父,我好像做不了员工餐了,动不了……”

  “我来做!”

  吴振华申请出战。

  吴铭立刻将他摁回原位:“歇你的,我来做。”

  考虑到明天歇业,吴铭便把不易久放的剩肉剩菜一锅烩了。

  吃饭仍分两桌。

  当着小谢的面,吴振华一句褒奖的话也没说,这会儿却竖起大拇指:“你这个徒弟娃儿收得好,机灵,能干!”

  转而洗吴建军脑壳(调侃):“你要是有人家一半勤快,不至于混成今天这个样子……”

  “???”

  吴建军瞪大了眼,这也能扯到他身上他是没想到的。

  陈萍锐评:“他最近好很多了,以前是出门打牌,在家装死,现在总算活出点人样了。还是儿子厉害,我和你爷爷几十年没做到的事,你一回来就做到了。”

  “我哪有这本事?”吴铭大摇其头,“是两界门厉害。”

  面对三人的轮番攻势,吴建军只一笑置之。

  这些话他听得耳朵生茧,心态早练出来了,既然选择了躺平,就要接受躺平的代价。

  摆自己的烂,让别人说去吧!

  吃过晚饭,闭店回家,走之前免不了要嘱咐两句。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儿子此行去的不是千里之外,而是千年之外。

  陈萍絮叨着:“去了那边,你个人注意点哦!我这两天查了下,说这个狄青脾气暴躁,经常打人,多半不好相处……”

  吴铭笑道:“我只是去做顿饭,和他相处是他儿子的事,挨揍也是他儿子挨,和我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老狄当了几年大官,虽然政治上没什么长进,但脾气已经温和许多……”

  目送三老的身影远去,吴铭转身回到厨房,见徒弟仍是恹恹的,提议道:“要不明日你别去了,我看那边人手足够,你就在家好好歇息,练练雕工。”

  “弟子不累!”

  谢清欢当即振作精神,信誓旦旦道:“待明日睡醒,便又是一条好汉!”

  吴、李二人都笑了起来。

  吴铭记完今日的账,结余涨至220余贯,给两人发了工钱,嘱咐道:“明日不卖早饭,回去睡个好觉,辰时之前到店即可。”

  各自回家歇息。

  一觉睡到自然醒。

  吴铭仍然看会儿书,直到天亮后才出门,先去菜市场里把欠缺的菜料买齐,到店后直奔两界门,果然有提示信息。

  【你有一单上门做菜订单待完成,请勿超时!】

  【仅允许携带必要的厨具、食材和调料离店,点此查看详情】

  吴铭点进去快速浏览一遍,两界门果然智能,他今日会用到的各种食材器具全部包括在内。

  过不多时,肉行和鱼行的人便按昨日的要求把相应的肉食送到。

  前两天只把蒸菜备齐了,今天接着做卤菜和炸菜,狄青钟爱小酥肉,这事吴铭可没忘。

  至于拌菜,只有一道雷打不动的蒜泥黄瓜,清爽解腻,简单易做,去那边现做完全来得及。

  卤菜仍然由谢清欢负责,她已经很熟练了。

  吴铭先炸小酥肉,然后对肉类食材进行简单的预处理——有几道菜还是要现做的。

  午饭便用边角料随意凑合了顿。

  临时未时,排办局安排接送的太平车辘辘驶来。

  三人将一应器具、食材、调味品和各色蒸菜搬上车,出发!

  ……

  那个张顺显然将三人出发的时辰告知了狄家,太平车抵达时,狄咏正在门外等候。

  “吴掌柜!”

  “狄小官人!”

  和欧阳发一样,狄咏也是三两步抢将上来,伸头朝车斗里探看,但见各色食材、菜肴琳琅满目,立时狠狠地期待住了。

  他唤来仆役协助搬运。

  三人随之进府。

  上回来时,府中格外清静,此时却是声杂影动,帐设司已在院中布下席次,负责盛菜收碗的一众女使也已就位。

  临近灶房时,却又蓦地悄然了。

  吴铭不禁觉得奇怪,按理灶房该是最忙的时候,怎的反而最安静……

  刚冒出这个念头,忽听狄咏一声喊:“爹爹!”

  一道雄阔的身影自灶房里走出,英挺轩昂,虎目含威,面皮却白皙如玉,丰神俊朗,右颊一道刺青疤痕,挺着个硕大的将军肚,不是狄青又是何人?

第209章 老妈蹄花

  相传狄青年轻时容貌俊美,威慑力不足,故而冲锋陷阵时总会戴上狰狞的兽首面具,披头散发,以效兰陵王故事。

  如今虽已发福,眉宇间的俊朗仍依稀可辨,毕竟是大宋第一美男的亲爹,建模肯定在水准线以上。

  原来是老狄来灶房溜达了,怪不得这么安静。

  吴铭三人立刻叉手行礼。

  狄青朗笑道:“吴掌柜无须拘礼!灶上功夫要紧,且自去张罗,只当老夫是团雾气!”

  说罢,目光已被吴铭带来的各色食材和半成菜肴吸引。

  午间本就未及饱食,此刻顿觉饥肠辘辘,口齿生津。

  吴铭的确没空闲聊,距开宴仅余一个半时辰,须争分夺秒!

  当即进灶房里调度:“小谢和孟厨娘率人分拣食材、切菜备料;二郎和周铛头带人生火起灶,搭笼炊菜!”

  诸人领命即动,水声、刃声、柴火燃烧的噼啪声霎时充盈灶房。

  有道是君子远庖厨,上回在醉翁府上操持寿宴,莫说欧阳修、王安石等一众士大夫,便连欧阳发也自始至终不曾踏入灶房半步。

  狄家显然没这么多讲究,狄青大喇喇地背剪双手踱入灶房,狄咏紧随其后。

  父子俩仿佛自带静音设备,灶间虽人忙影乱,案上虽挥刀如影,却偏生笼罩着一股怪异的寂静,即便有人出声请示,亦只闻窃窃低语。

  吴铭把昨夜泡发的芸豆和今早预处理过的猪蹄取出,忽觉一道极具压迫感的视线朝自己盯来,准确地说,是盯向自己手边的食材。

  他下意识抬头看去,正对上狄大将军炯炯的双眼,虽是无意,可那久经沙场淬炼出的杀气已然迎面扑至,令人心神凛然!

  目光扫过浸在水里的猪蹄和白色豆子,狄青笑问:“吴掌柜这般整治,是做的甚佳肴?”

  “乃是一道羹汤,名叫蹄花羹。”

  “哦……那小酥肉哩?”

  “小酥肉已经备妥,分量只多不少,开宴后再略加复炸,趁热飨客,风味更佳。”

  狄青抚掌大笑:“犬子总念叨甚么‘一热顶三鲜’,老夫只道是他小子贪懒,不肯替老父捎带美食,信口胡诌的搪塞之辞!”

  “冤煞我也!”

  狄咏大呼冤枉,父子之间能不能多一点信任!

  正说笑间,一仆役快步入内,垂首通报:“老爷!王副使的车驾已抵府门!”

  狄青敛起笑容,微微颔首,温言道:“如此,便有劳吴掌柜费心张罗。”

  言罢袍袖轻振,大步流星迎客而去。

  待父亲的身影消失于转角,狄咏立时凑近吴铭身畔探问:“吴掌柜,我要的那两样菜……”

  吴铭笑道:“小官人安心,吴某此番已拿出看家本领,论精致雅观,准保更胜千丝豆腐和松鼠鳜鱼一筹!”

  并非看家本领,但这两道菜的卖相的确出众。

  狄咏喉头滚动,馋涎暗生,复又低声嘱咐:“家父素来与军中袍泽同釜而食,最忌独享珍馐,此事切莫教他老人家知晓,免生不快!”

  家宴因有女眷,往往在后院置席,狄青则要在前院陪同宾客,父子俩并不同桌。

  吴铭心领神会:“省得。只要令尊不问,吴某定不提及。”

  狄咏立时展颜,眼底满是期盼:“吴掌柜够义气,狄某静待开宴!”

  语毕亦不再多扰,转身离去。

  待这对父子离了灶房,紧绷的氛围顿时一松,刻意压低的声量也逐渐扬起。

  孟厨娘和周铛头原本对吴掌柜心存疑虑,只恐外行指导内行,可此时此刻,心头那点疑虑早已烟消云散。

  光是吴掌柜带来的诸般器具,便教二人看傻了眼。

  不识得的器具暂且不论,即便是识得的,譬如那一套形制各异、泛着银光的厨刀,也远非市面所售之物可比,显是请最顶尖的工匠定制而成。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单看吴掌柜使用的器具,便可见其厨艺绝非等闲!

  再看吴掌柜带来的诸般食材,竟有许多连他二人都前所未见。

  孟厨娘探问过几回,可吴掌柜分明有些敷衍,凡是她没见过的,俱声称是眉州特产,若教旁人听了,只怕要以为眉州是什么仙家宝地!

  这些也就罢了,最令二人眼热的,当数吴掌柜带来的无数珍奇味料!

  狄家已是京中一等一的富贵人家,府里的各色味料不说应有尽有,起码不比正店差多少,可相较掌柜带来的味料,无论品类还是分量,竟皆远远不如!

  孟、周二人艳羡不已,见吴掌柜大手大脚地以珍贵味料腌肉烹菜,连眼皮都不眨一下,更暗暗心惊。

  孟厨娘悄声问谢清欢,得知吴掌柜平日里做菜亦是不计本钱,但求味美,几乎生出“跳槽”的念头!

  再一问工钱,当她没问。

  吴铭无暇关注旁人的反应,他正忙于筹备蹄花羹。

首节 上一节 147/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