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148节

  其实就是老妈蹄花改了个名,相传是一位名叫王妈或易妈的妇女所创,以猪蹄配芸豆,炖煮得鲜嫩可口,后来人们便以此命名,称为“老妈蹄花”。

  真假暂且不论,川菜中的确有不少菜式源自民间,诸如陈麻婆豆腐、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所以川菜也叫老百姓的菜,既接地气又美味。

  芸豆已经泡发,猪蹄也已处理妥当。

  直接冷水下锅,放入猪蹄、葱、姜片、料酒和花椒,先焯水,打去浮沫后,转中小火煮个十来分钟。

  另取一个小盆,准备蘸料。

  按四川人的口味,蘸料必然要放小米辣,但为狄枢密使的肠胃计,吴铭自然不会下猛料。

  剁碎的葱姜蒜来一套,再加入适量的复制酱油、香醋、香油、花椒油、盐、味精和胡椒粉,搅拌均匀。

  将猪蹄捞起,重新备一锅水,加入花椒、生姜、猪油同煮,水烧开后放入猪蹄和白芷,盖上锅盖小火保持沸腾。

  得炖个俩小时,趁此工夫,吴铭着手筹备下一道菜。

  谢清欢早注意到那十余个一尺来长的青皮瓜果了,此时见师父取出雕刻工具,正往瓜皮上雕绘图案,好奇询问:“师父,这是什么瓜?”

第210章 八宝冬瓜盅

  “冬瓜。”

  “啊?”

  不止谢清欢,一旁孟厨娘和周铛头也为之侧目。

  冬瓜他二人自不陌生,但何曾见过这般小的?皆有些将信将疑。

  谢清欢并不怀疑,想也知道定是师父施了法术,将一个大冬瓜一分为十。

  吴铭头也不抬地吩咐道:“愣着作甚?赶紧把羊排拿去焯水。”

  冬瓜早在汉代便已于神州大地上生根,但小冬瓜直到近现代才从国外引进,宋人自然不识,待会儿切开来便一目了然了。

  吴铭打算做一道家喻户晓的经典粤菜:八宝冬瓜盅。

  这是一道汤菜,以冬瓜作为容器煲汤,鲜嫩柔软的冬瓜肉加上猪肉、鸡肉、火腿、虾仁、香菇、玉兰片、干贝等各种食材,味道鲜美无比,尤其适宜夏季食用,再加上精巧的雕工,完美满足狄咏的需求。

  传统的八宝冬瓜盅应选用大冬瓜来做,过于费工费时,吴铭决定用小冬瓜做个青春版的,已足够惊艳。

  在来之前,吴铭已经雕完七个,这会儿便把最后一个雕出来,不必太复杂,简单雕两条小鱼,再添点水草即可。

  但看在孟厨娘和周铛头眼里,简直神乎其技!

  只见吴掌柜运刀如笔,刻刀所过之处,青色瓜皮寸寸零落,一副栩栩如生的鱼戏水草图跃然瓜上!

  二人看得瞠目结舌。

  此前只是惊叹于吴掌柜的器具之精、食料之全,此刻得见吴掌柜的手艺,不禁肃然起敬,莫说他俩做不到,纵是以雕工闻名的何双双何厨娘,只怕也远远不如!

  话分两头。

  却说狄青亲迎王德用入府,主宾落座,相谈甚欢。

  两人同在枢密院供职,又俱是军营里磨砺出来的老将,彼此情谊较之其他同僚自然更深厚数分。

  王德用虽为枢密副使,却年长狄青三十载春秋,狄青素来敬之如兄长,此番乔迁之宴,首请宾客便是这位老将。

  孰料最终赴宴的高官,唯元辅兄一人而已!

  王德用话锋陡转,捻须长叹道:“汉臣啊,你竟还有闲情操办甚么乔迁宴!可知每日御史台、谏院的奏章密札,雪片也似飞达御前!你倒沉得住气!好歹也上表自陈一二,岂能缄默如石,任由他人罗织?”

  “清者自清!”狄青浑不在意,“何况某起自行伍,论笔头功夫,哪敌得过那班饱读诗书的清贵文人!多言无益,反会授人以柄,但得官家圣鉴,文相公亦知我赤诚之心,纵是举世皆谤,某又何惧?”

  “你啊!身膺枢府正印四五年矣,何以还似当年那般耿直!文宽夫(文彦博)虽曾数度替你挡下明枪暗箭,可此番你递帖相邀,他为何托辞婉拒?其中缘由,你当真不知么?”

  狄青默然半晌。

  他递帖邀约文相公,确有试探之意,只是……

  “文相公与我同出汾州,值此非常之时,避嫌也是应当。”

  王德用轻轻摇头,又问:“那刘冲之(刘沆)来不来?韩稚圭(韩琦)哩?你递帖邀约的诸位文臣,可有一人愿来赴宴?”

  狄青的沉默更长,最终只迸出一声短促的轻哼:“他们不来是他们的损失!元辅兄有所不知,今日掌灶的吴掌柜,手艺端的通神!其烹制的菜肴滋味无不奇绝,尤其是小酥肉……”

  见汉臣不动声色地将话头岔开,王德用亦无可奈何,只能在心底里长叹。

  ……

  吴铭重新备一锅水,将焯水去腥后的羊排放入锅中,同花椒、香叶、芹菜、香菜等味料一并炖煮。

  烹制羊肉不必花里胡哨,只要羊肉的品质足够高,烹饪时只需最大程度地保留羊肉的本味和鲜香,滋味便不会差到哪里去。

  巧了,有两界门助力,吴铭带来的羊肉都是顶级品质。

  做个手抓羊肉,再烤个羊排,足矣。

  以狄家之富贵,即便不是顿顿吃羊,也差不离了。孟厨娘和周铛头均是烹制羊肉的行家里手,有他二人协助,效率较以往高出不少。

  见吴掌柜将各色珍奇味料不要钱似的恣意抛洒于烤羊排上,孟、周二人几乎惊掉下巴。

  耗费的味料倒比羊肉更贵了!

  一问席面,不过五贯每桌,吴掌柜这生意做的,只怕底裤都亏没了!

  转念一想,无怪人家能得狄大官人青眼,是真舍得下本钱啊!

  吴铭打个样,然后将烤羊排的活计交给孟、周二人,能在狄家掌灶的厨师,手艺他信得过。

  “当——”

  申时的钟声杳杳传来,距离开宴仅剩半个时辰。

  各种蒸菜和汤羹的浓香早已溢满灶房,众人皆忙于备菜,无暇品味,唯有候在灶房外的台盘司的差役和一众女使,禁不住深深吸嗅,接连吞咽唾沫。

  那差役馋得不行,扒着窗口朝里探看,但见吴掌柜揭开蹄花羹的盖子,霎时间,浓郁的脂香随着滚滚热气扑鼻,锅中汤汁竟熬煮得如同乳液一般雪白!

  顿时更馋了!

  吴铭拿筷子试了试,见蹄花炖得相当粑了,便下入芸豆,再添些盐和胡椒粉,继续以小火炖煮。

  接着揭开另一口锅的锅盖,热气涌出的瞬间,吴铭听见一声响亮的吞咽声。

  扭头看去,但见那差役脖子伸得老长,恨不能翻进窗户里来。

  对方尴尬一笑,缩回脖子,称赞道:“吴掌柜好手艺!我承办过的宴席数以百计,见过的羹汤不计其数,这蹄花汤当排第一!”

  “谢谢啊!”

  吴铭应付一句,将八个小冬瓜逐一取出,瓜里的汤汁已熬得鲜浓,且饱含冬瓜的清甜汁水。

  另起一锅,将瓜中用以吊汤的食渣滤掉,汤汁倒进锅里。

  八宝冬瓜盅,顾名思义,至少要用八种食材,吴铭选的这八种在现代十分平价亲民,但在宋代,档次已不算低。原本就是附赠的菜,这规格已经足够。

  吴铭将各色食材倒入汤中小火煨煮,待开宴后,再将汤汁盛入小冬瓜里即可。

  眼见着时辰临近,灶房里越发忙碌。

  吴铭揭开盖子试了试,见芸豆已软,便捞出白芷和生姜,转大火收汁,随后以小火保温。

  转而着手做最后一道菜。

第211章 珊瑚鱼(二合一)

  吉时已至,众宾列席。

  “开宴——”

  传话之声未落,一众女使已捧着餐具、酒水和各色菜肴鱼贯而出,香遂步移,转眼飘遍狄府。

  十六道菜自不会一次上齐,当先上的四道菜分别是:蒜泥黄瓜、卤味拼盘、小酥肉和粉蒸肉。

  “诸位袍泽!”

  开宴之际,狄青起身环视全场,声若洪钟:“此番水祸汹汹,幸赖诸位同心戮力,护我狄家门庭无虞!今日特备薄酒粗肴,权作酬答!诸位不必拘礼,但请尽兴!”

  在座皆知狄帅说一不二,令出如山,闻言再无拘束,顷刻间碗箸翻飞,觥筹交错,满场呼喝喧笑,豪气直冲梁宇!

  狄青则举筷探向盘中酥肉。

  “咔嚓!”

  一声脆响,酥壳碎而浓香迸!

  果如吴掌柜所言:此物趁热食用,风味更佳!

  “元辅兄!速尝小酥肉!一热顶三鲜呐!”

  王德用苦笑摆手:“王某年老齿稀,此等坚脆之物,恐难消受,啜些汤羹,咽些糜食足矣……”

  “副使不妨试试这粉炊肉,无须咀嚼,入口即化,软烂胜似汤羹!”

  王德用早注意到那青瓷碗里的“怪肉”,表面裹着厚而蓬松的棕黄粉状物,虽瞧不出多少肉样,那浓郁的脂香却直往鼻子里钻!

  活到他这把年纪,什么东西没吃过?口腹之欲早就淡了。

  但这席间菜肴颇为新奇,香气更是诱人,竟将他的馋虫勾了出来!

  得知此菜入口即化,王德用哪里还按捺得住?立刻夹起一块粉炊肉品尝。

  外层粉末的谷香挟裹着诸多味料的复合香气霎时在舌尖上绽开,轻轻一抿,肥肉果真化于无形,脂香浓而不腻;瘦肉同样酥烂,肉味醇厚,咸香四溢,当真好滋味!

  狄青笑问:“元辅兄以为如何?”

  王德用沉吟片刻,似在回味,又似在措辞,意味深长道:“文宽夫今不赴宴,来日必当扼腕矣!”

  便在此时,众女使自灶房折返,呈上后四道菜:

  “咸烧白、烤羊腿、炊肘子、扣鸡——”

  灶房里,吴铭起油锅,待油温烧至六成热,便捏住裹匀淀粉的草鱼两端,将切成条状的鱼肉倒悬着下锅油炸。

  此时,其他菜品皆已备妥,闲下来的众人纷纷围观吴掌柜烹制最后一道菜。

  孟厨娘悄声询问谢清欢:“尊师在做甚菜?”

  “珊瑚鱼。”

  “珊瑚鱼……今日菜单上似乎并无此菜?”

  “这是为家宴所烹,不上宴席。”

  孟厨娘恍然,不免更加好奇。

  珊瑚她略有耳闻,相传是海里的奇物,以色泽瑰丽、形态生动闻名。

  珊瑚鱼却前所未闻。想到吴掌柜今日所烹菜肴,几乎全是前所未闻的新菜,她竟有些见怪不怪了。

  珊瑚鱼算是松鼠鳜鱼的姊妹菜,做法和味型都很相似。

  等肉条炸至定型,吴铭松开手,将整条鱼放入锅中小火慢炸。

  待鱼肉出锅装盘,淋上酱汁,灶房里霎时溢满惊叹之声。

  “走菜!”

  后院里,一大家子频频动筷,沉浸于各色美食之中。

首节 上一节 148/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