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135节

  正好吴铭也要买菜,四人便一块儿出发。

  重回现代都市,陈萍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川味饭馆。儿子的话她原本将信将疑,此时倒是不疑了,心底里却涌出强烈的不真实感。谁敢相信,她刚才竟然去宋代走了一遭!

  吴铭忽然想起一事,说道:“我给你们订了工作服,就我身上穿的这种,待会儿试一下合不合身。”

  买完菜,试过衣服,吴振华忙不迭回家里捣鼓糖画。

  陈萍嘱咐儿子:“你爷爷的腿脚不比以往,你让他做做糖画还可以,其他事别让他干。”

  “晓得的,糖画也只做三天,让他老人家过把瘾。你们以后不用天天来,店里有我爸照应,忙得过来,是吧爸?”

  “对!你俩不用大老远跑过来,这里有我!”

  忙不忙得过来吴建军都是这句话,他可不想连端个盘子都被亲爹和媳妇指手画脚,多不自在。

  陈萍睨他一眼:“我说你最近怎么这么勤快,连牌也不去打了……”

  略一停顿,又对儿子说:“我就怕你把你爷爷的瘾撩起来了,他在家里待不住,甚至搬过来住都有可能。”

  吴铭笑道:“妈,我和我爸管不住他,你还管不住他吗?这样吧,你们以后每个周末来,周末客人比较多,正好能帮上忙。”

  见时候不早,三人进厨房里备菜备料。

  老妈择菜、洗菜可比老爸麻利多了,也正因为如此,陈萍总是忍不住念叨他,嫌他干活慢、没条理。

  这正是吴建军不愿她来帮忙的主要原因,心说你以前没来我也不干得好好的?

  几十年的老夫老妻,彼此看不顺眼再正常不过了。

  与之相反,陈萍看谢清欢就非常顺眼,这小姑娘不仅模样招人稀罕,干起活来同样赏心悦目。

  陈萍看了会儿她切菜,这刀工,快准稳狠,一看就是练过的,各色食材在纷落的刀影间化作均匀的细丝。

  “能干!”

  她下意识竖起大拇指,忽然想起宋人看不懂这个,忙又收手。

  谢清欢其实很紧张,只道师祖母在考校她的手艺,幸而没有出错,灿然一笑道:“是师父教得好。”

  小嘴儿真甜!陈萍越发喜欢这个徒孙了。

  谢清欢的视线扫过师父,登时被牢牢吸引住:“师父要雕花了?”

  吴铭微微颔首,见她眼巴巴望着自己,失笑道:“菜一会儿再备,过来看着,我今天教你点简单的。”

  “好!”

  谢清欢就等这句话呢,立刻放下手中活计,溜至师父身旁学习新技艺。

  食品雕刻,也称果蔬雕刻。这门技艺起源于先秦,至唐宋时期已经发展出成熟的体系。

  五代名厨梵正便是以刀工和雕工闻名,她的传人何双双所雕刻的作品,吴铭昨天已经见识过,功夫的确了得。

  当然,这里的“了得”是和同时期的厨师比。

  吴铭作为一名现代厨师,自然不会厚着脸皮把自己算进去,那不是欺负人嘛!

  别的不说,单论刀具的精细程度和食材的丰富程度,就远非宋代可比。

  专业的食品雕刻师傅能够用上百种食材雕出上千种造型,甚至还能盲雕。

  吴铭没这本事,他只会雕最常见的花卉和动物,诸如百合花、荷花、牡丹花、月季花、菊花、龙、凤、鲤鱼、玉兔、狮、虎、鹿等等。

  今天是北宋时间的七月四日,要进行七夕活动的预热,八仙棚那边应该已经挂出招子了,多少会吸引一些看官慕名前来。

  吴铭打算雕几朵花瓜放在门口,一方面是迎合七夕的节俗,另一方面也可以稍微彰显自己的实力。

  他将雕刻要用的刀具一字排开,逐一给徒弟讲解。

  今天只需用三种刀:手刀、戳刀和拉刻刀。前两种刀顾名思义,拉刻刀也叫掏刀,主要用于在原料表面雕刻出各种凹槽和线条。

  宋代七夕的代表花卉是荷花,今天就雕两朵荷花,一白一红。

  吴铭将半个心里美萝卜切成五角帐篷形状的坯子,从棱上下刀,切去多余的材料,刀刃的走向略呈“S”形,雕出第一片尖薄根厚的花瓣。

  随后以同样的方法雕出第一层的五片花瓣。

  再将花坯倒过来,修理花瓣根部,剔除多余的材料,形成第二个帐篷形状的坯子。

  紧跟着再倒过来,雕刻第二层花瓣……

  看到这一步,谢清欢已经晕了,但见师父运刀如笔,三层花瓣次第成形,然后又是一番细微如发的操作,雕刻出娇嫩可爱的莲蓬,一朵栩栩如生的荷花便神奇般地在师父中手中绽放。

  好漂亮!

  谢清欢满眼惊艳,师父雕出来的荷花比昨日何厨娘送她的那朵更加逼真!

  吴铭将“莲子”逐一镶进“莲蓬”里,笑问:“学会了么?”

  “没有!”

  谢清欢果断摇头,太难了,这回连眼睛都没学会。

  终于也有你看不懂的时候了,复制厨娘!

  吴铭心里吐槽,嘴上说:“接下来雕莲藕和荷叶,这个简单,你一看即会。”

  用白萝卜雕出莲藕,再用青萝卜雕出荷叶,最后将荷花、荷叶和莲藕组装在盘中。

  好一盘映日荷花,好一个群英荟萃!

  这下不禁谢清欢叹为观止,吴建军和陈萍也立刻摸出手机拍照留念。

  二老早知儿子会雕刻食品,但亲眼见他操作却是头一回,既惊艳又自豪。

  吴铭郑重道:“不要发朋友圈哈!”

  谁知道会不会拍到不该拍的东西,以防万一。

  二老同时点头:“晓得了。”

  朋友圈?

  谢清欢又学到个仙人用语,默默记下,登仙对她来说或许还很遥远,但可以早作准备。

第193章 学艺不必拜师

  吴铭接着用萝卜雕了朵白荷花,这回雕得更慢,讲解得也更仔细。

  谢清欢若有所悟,更叹服于师父的匠心,此等雕刻方法她光是看师父操作都觉得极精妙极复杂,师父究竟是如何琢磨出来的?

  她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和师父之间的差距,想要登仙,她还差得远哩!

  荷花雕起来须得费点工夫,只供展出和内部教学使用,活动期间赠送的花瓜肯定挑简单的做。

  吴铭往盘里添入薄薄一层清水,对徒弟说道:“以后旬休日,我和二郎出去摆摊,你就在家里练习雕花,萝卜管够!”

  ……

  保康门外,乞巧市。

  在一众同行中,数何双双雕的花瓜最为精致,因此也最受闺阁女子喜爱,开市不多时,便遭哄抢一空。

  师徒俩收了摊,见时辰尚早,吴记川饭尚未开张,便先往瓦子里逛去。

  “咦?师父你瞧——”

  何双双顺着锦儿手指的方向看去,但见八仙棚外悬挂的众多布招里,竟有几幅写着“吴记川饭”的字样!

  她定睛细瞧,不禁哑然失笑。

  吴掌柜端的精明,竟把生意做到勾栏里来了!

  与此同时,八仙棚内。

  “诸位看官!开锣之前,且容小的传一桩喜信:值此七夕佳节,麦秸巷中吴记川饭,特备好礼酬宾!自明日起……”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戏班子里的开呵者字正腔圆,将吴掌柜所拟文辞念得抑扬顿挫、分毫不差。

  台下众看客却是面面相觑。

  开场前替食肆吆喝?

  这可真是奇闻!

  一时间,竟无人意识到这是个“广告”,这又是让利又是赠礼的,优惠力度不可谓不大,听起来的确像是真心推荐。

  单凭“实惠”二字,已有六七分动心。

  只是心头不免嘀咕:这吴记川饭究竟是哪一家,怎的此前从未听闻?

  曾在吴记用过饭的看客早已按捺不住,向左右低声分说起来,无不盛赞吴掌柜的手艺。

  嗡嗡的议论声中,人言如水纹般传开。

  何双双师徒在瓦子里消磨一阵,便往吴记川饭而去。

  特意赶早去,趁店里无客,尚能同吴掌柜闲聊两句。

  今日却失算了。

  师徒二人远远地便看见店门口围满了人。

  说好的午时开张哩?午时的钟声还没敲响呢!

  待走得近了,才发现这群好事者并未进店,只在门口围观,却不知在看些什么,只听得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何厨娘!”

  何厨娘是吴记常客,李二郎和张关索均认得她,笑着迎两人进店。

  “这是作甚?”

  何双双好奇地踮脚张望,视线越过层层人群,落到盘中那朵鲜活生姿的荷花上,霎时瞳孔地震。

  “?!!”

  锦儿见状,亦踮脚望去,不禁惊呼出声:“哇!”

  好逼真的荷花!色、形、神俱肖,甚至胜过……

  她瞄一眼面色煞白的师父,连忙将这念头掐断。

  李二郎笑道:“这是我家掌柜闲来无事,信手雕的,让二位见笑了。里面请!”

  进店落座,何双双却不点菜,径直道:“可否请吴掌柜出来一叙?”

  李二郎道一声“稍待”,转身进厨房里通报。

  何厨娘的心思,吴铭再清楚不过了,定是受了门口那盘荷花的刺激。

  正好,适才还雕了朵白荷花,便送给她细细琢磨,看她这回还能不能复刻出来。

  吴铭掀帘而出,见礼寒暄罢,以白荷花相赠。

  “送我?”

  何双双大感意外,心想将这等独具匠心的雕花赠与以雕工见长的同行,不怕我偷学了去?

  但见吴掌柜神色如常,竟似浑不在意她偷学一般。

  她立刻明白了。

首节 上一节 135/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