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136节

  正如李二郎所言,这朵荷花对她来说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但对吴掌柜而言,不过是闲来无事,信手为之罢了,根本算不得什么。

  倘若吴掌柜认真施为,怕不是能雕出条真龙来!

  何双双的脸色愈发惨白,怔怔地看着手里那朵白荷花,以萝卜雕就,足足三层花瓣,比她雕的多出两层!

  这等技艺,莫说她远远不如,便是师父,乃至于开山祖师,只怕也望尘莫及。

  最令人绝望的是,这还只是吴掌柜闲来无事,信手雕的。

  何双双难掩颓丧之色,心底涌起浓浓的无力感。

  她扬唇苦笑,笑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竟将吴掌柜视作对手,直到此刻才惊觉,她和吴掌柜之间分明隔着天堑!

  忽然有点羡慕谢清欢。

  小小年纪便拜得名师,假以时日,其成就必将远超自己。

  要是我也能拜吴掌柜为师……

  这念头一起,她便立刻打消掉。

  她已有师承,恩师视她如己出,她亦尊恩师如生母,岂能另投他门?

  只不过,学艺也不一定要拜师啊……

  一念及此,豁然开朗,嘴角的笑容也由苦转甜。

  何双双捧着那朵雪白荷花,由衷赞道:“吴掌柜好手艺!双双自愧不如!”

  吴铭一愣,方才见她神色凄苦,满以为下一刻就要哭出来了,怎的突然阴雨转晴了?

  你这情绪也太跌宕起伏了吧!

  吴铭搞不懂,只好说两句自谦的客套话。

  何双双倒是一点儿也不客气,坦诚道:“吴掌柜技艺通玄,世所罕见,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何厨娘但说无妨。”

  “这朵白荷,我回去后定会拆解复刻,然双双资质平平,未必能尽得其妙,若有不解之处,可否向吴掌柜请教?”

  话一出口,心中便咚咚咚擂起鼓来,惴惴不安地望着吴掌柜。

  她知道这很无礼,与其说是请求,不如说是试探,假使吴掌柜答应了她的无礼请求,足可证明……

  吴铭笑起来,心说你倒是坦诚,这种要求也敢提,你咋不让我手把手教你呢?

  换作旁人,必定严词拒绝,独门技艺哪有外传的道理?

  吴铭毕竟是现代厨师,没那么强的门户之见,何况只是一朵再普通不过的雕花,并非什么稀罕物,当即点头应允:“请教不敢当,欢迎何厨娘来小店切磋交流。”

  何双双屏住的气息终于呼出来了,心中的擂鼓却更加响亮,激动之情难以自禁,双颊泛红,千言万语涌到嘴边最终化作两个字:“多谢!”

第194章 炸鲜奶

  乍见之下,狄咏还以为吴记门口摆的是真花。

  定睛一瞧,妙啊!此物之精巧逼真,当真浑然天成!

  好个吴掌柜,竟连雕工也这般精擅,到底有什么活儿是他不会的?

  狄咏坚信这盘荷花绝非吴掌柜的极限,一定还藏有许多压箱底的绝活,不禁越发期待起自家的乔迁宴来。

  如今城南水患已消,三司修造案和东、西八作司正率一众匠工、役夫紧锣密鼓地重建重修,狄府也在清理修缮中,本月内定能迁回旧邸。

  每念及此,狄咏便觉兴奋莫名,连脚步都轻快许多。

  优哉游哉地走至店门口,霎时瞪大了眼,愣在当场。

  昨日来分明还冷冷清清,怎的今日突然座无虚席了!

  “咦?”

  狄咏的视线落到那张新贴出来的告示上,走近细读,原是七夕节庆……

  不妙!

  今日尚未酬宾,便已食客满座,待到明日,怕不是连个落脚处都难寻!

  狄咏深深叹气,本以为送走了太学生,就不必再紧赶慢赶地来抢座,这才清闲几日,竟又要排号进店了!

  想到爹爹才分自己两成好处,狄咏颇有些愤愤不平:虽是爹爹出的钱,可我出的力也不少,我拿一半何错之有!

  ……

  按吴建军往日的习惯,他午觉得睡一个半小时,醒了再斗会儿地主,等到五点才去川味饭馆开门。

  今天显然是不可能了。

  他刚一睁眼,耳边就响起陈萍的催促:“搞快!醒了嘛就搞快起来嘛!”

  “……”

  吴建军早已习惯,二十年前还会辩驳两句,现在嘛,免疫了。

  “成了!”

  隔壁屋里忽然响起老头儿的欢呼。

  他立刻翻身下床,趿着拖鞋和陈萍前后脚进了次卧。

  吴振华举起刚画好的糖龙眉飞色舞:“如何?”

  夫妻俩同时“耶”一声,啧啧称奇。

  经过一天的苦练,吴振华终于找回了当年七八成的手感,想重回巅峰不太可能,毕竟上了岁数,手不如以前稳健了。

  吴铭见老爸老妈到店时顺带把做糖画的工具也搬了过来,就知道老爷子“神功已成”。

  按事先的规划在灶房里布置好场地。

  吴振华有意露一手,笑呵呵问徒孙:“你喜欢啥子动物?”

  老爷子先前还担心自己口音太重,宋人听不懂,一问才知道,甭管他说的是方言还是椒盐普通话,听在徒孙耳朵里都是标准的官话。

  谢清欢想了想,答道:“蝴蝶。”

  吴振华二话不说,立刻点燃宋代的风炉,架一口平底锅,将水和蔗糖按比例放入锅中以小火熬煮。

  吴铭一家和李二郎强势围观,谢、李二人均摸不着头脑。

  待糖液起泡变稠,吴振华用铜勺舀取一勺糖液,抖、提、顿、放……糖液随着老爷子的操作如丝线般落在大理石板上,勾勒出优美的弧线,一对生动饱满的翅膀转眼成型。

  “哇!”

  谢清欢这下便看明白了,视线霎时被牢牢吸引住,眼睛一眨不眨。

  竟然还有这种做法,真是大开眼界!

  等太师祖画完最后一笔,蝴蝶已经跃然石板上。

  等糖画凝固,吴振华用竹签粘合并铲起,拿蒲扇扇了两扇,递给徒孙:“节日快乐(luo)!”

  “谢谢太师祖!”

  谢清欢双手接过,太师祖的手艺当真了得,这蝴蝶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一抽掉竹签,便会振翅飞走。

  她越看越喜欢,哪里舍得吃下?

  吴振华接着问李二郎:“你喜欢啥子动物?”

  吴铭和老爸老妈相视而笑,知道老爷子来劲了,这状态和在家里养病时判若两人,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以糖画作为七夕节的巧食,在北宋绝对嘎嘎乱杀,但光有糖画还不够。

  既是过节,怎能没有节日限定美食?

  考虑到明天的食客多半会有不少小孩和夫妻,吴铭打算针对这两个群体,推出两道新菜。

  翌日。

  吴建军三人早早到店,吃过早饭,直奔菜市场。

  师父一回厨房,谢清欢的目光瞬间粘了上去,好奇地盯着师父抱在怀里的盒子,盒子表面印有花花绿绿的色彩和两个大字:蒙牛……

  蒙牛是什么牛?

  拆开外面的大盒子,里面竟然套着巴掌大的小盒子。

  见徒弟满眼求知欲,吴铭笑道:“为师今日教你两道菜,这第一道菜便是炸鲜奶。”

  炸鲜奶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甜点,不止小孩,许多成年人也爱吃,七夕佳节,做这种甜蜜蜜的菜再合适不过了。

  由于保鲜和杀菌技术不成熟,宋人很少饮用鲜奶,通常是将牛、马、驴、羊等动物的乳汁制成酥、奶酪、醍醐等乳制品食用。

  宋代的牛奶大多产自水牛和黄牛,无论口感还是营养成分,都和今天的奶牛奶有较大的区别。

  “炸鲜奶?”

  谢清欢顿觉脑子不太够用,这两个词分开来她都能理解,可组合在一起……

  吴振华一听要炸鲜奶,这个可是他的拿手戏,以前逢年过节,没少做给铭娃儿吃,当即喊道:“需不需要我帮忙?”

  “不用!你快歇会儿吧!”

  歇是不可能歇的,既然孙儿不需要他帮忙,他便跟着儿子儿媳择菜洗菜。

  吴铭拿剪刀将奶盒剪开一条口子,将牛奶倒进盆里,演示一遍后,便将这活儿交给徒弟来做。

  没什么操作可言,谢清欢只是觉得惊奇,这小盒子里竟然装着鲜牛奶!

  她只喝过羊奶,牛奶倒是头一回见,何况是仙界的牛奶?

  壮着胆子问:“师父,我能尝一口么?”

  得到师父应允,谢清欢一仰脖,将盒子里剩下的一点牛奶倒入口中。

  呃……

  奶味好淡!

  仙界的蒙牛不太行啊!

  谢清欢略显失望地扔掉空盒,继续开下一盒。

  吴铭依次往四个模具里刷上一层薄薄的食用油。

  等徒弟倒完奶,往盆里加入适量的玉米淀粉和白糖搅拌均匀,下锅以小火加热并持续搅拌。

  见锅里逐渐浓稠,谢清欢恍然大悟,原来鲜奶还可以这样处理!

  待牛奶熬至浆糊状,吴铭将之分别倒入四个模具中摊平,放入冰箱须冷冻一个小时左右,紧跟着第二道菜。

第195章 鸳鸯饺

  和夫妻、爱情有关菜品吴铭率先想到的是夫妻肺片和老婆饼,但显而易见的,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老婆饼里也没有老婆,真要做出来,还得编个故事解释菜名。

  与其费这个劲,不如换一种更直截了当的菜品。

  “这第二道菜叫鸳鸯饺。”

首节 上一节 136/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