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 第964节

  而站在整个美术行业的角度,她必须要诚实的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大师的弟子会成为下一代大师,就像伯爵家的女继承人会成为下一代伯爵。

  安娜小姐头顶的两个伯爵的高等贵族头衔,当然不是她坐在马背上,带着龙骑兵的簪缨头盔和火红色的披风在三十年战争里进行决死冲锋换来的。

  那么大师的弟子们在拍卖行的身价,也就未必是他们在画板前挥舞画笔换来的。

  一个道理。

  安娜是一个聪慧到甚至有些冰冷的人,无论是对外人,还是对自己。

  她都是如此。

  贵族圈是人脉社会。

  艺术圈同样也是人脉社会。

  你师从什么样的人,你拜什么样的人为师,往往就决定了你能接触到什么样的艺术资源,接触到了什么样的圈子。

  它将直接决定了你职业生涯的起点。

  提香到底是因为优秀而成为了贝利尼的学生,还是因为他是贝利尼的学生所以优秀。

  这简直就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

  然而安娜很清楚。

  提香能在19岁的年纪,在大型教堂里留下传世的壁画,这样的功劳大半要归纳到贝利尼的画室的头上。

  想想看。

  假设一个有着提香同样技法,同样才华,同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画家,他行走在意大利西西里的乡间,给那些乡下的阔佬画画。

  很难想象,他能获得翡冷翠的红衣主教的青睐。

  甚至终其一生,他可能都走不到红衣主教的身边,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名字。

  提香的起点就要远远超过了这样的人的终点。

  “在这间屋子里发生的一切,都应该只与艺术相关。”

  那天离开布朗理事长的办公室的时候,安娜曾望着对方,这么说道。

  这种话说起来掷地有声,可又仿佛是一个人们永远在期望,却又永远达不到的理想乡。

  也许只有画家站在画板前的那一刻,他眼前的一切,只与艺术相关。

  当他一离开了画室。

  他的命运就受到无数种其他因素的影响。

  大师的弟子还是大师,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师的弟子画的更好。

  另一方面。

  也是因为这一个个艺术“小帮派”占据垄断了画坛最顶层也最宝贵的艺术资源。

  就拿今天的这件事情举例。

  侦探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画家。

  她相信,论作品的硬实力,侦探猫一定就是这届新加坡双年展上最强的那个。

  不用之一。

  她就是最好的。

  可如果考虑到其他场外因素,比如眼前的这些人选择站在了某个得意门生身后。

  那么……这届画展的金奖获得者,又会是谁呢?

第699章 大侦探安娜(下)

  伊莲娜小姐永远能像大侦探一样,轻易洞悉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

  都不用这些人有意做些什么。

  人情世故就像磁铁。

  磁石会吸引铁沙是物理性质。

  人情也是。

  只要某些人出现在某处,那么……想要讨好他们的人,想要借着奖项送免费人情的人,就会自动蜂拥而来。

  不管你想或者不想。

  它都会以一种固有的利益关系而自动运转,宛如机器运行的法则。

  就像伊莲娜小姐出现在画展之上,那么……那些想要讨好伊莲娜家族的评委,同样也会动一些小心思一样。

  甚至奖项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两人同时获奖。

  也就是所谓双黄蛋。

  安娜认为,无论任何评选奖项、艺术节或者电影节,双黄蛋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

  她超讨厌双黄蛋。

  是绘画展览,作品就有好有坏,水平有高有低。

  奥运会的赛场上,或许可以有两位运动员同时跳高跳出同样的高度,一厘米都不差,同获金牌的情况。

  艺术展览是主观评选。

  女人的心中,世界上所有的主观绘画评选,都应该有爱和不爱,喜欢与不喜欢的区分。

  不存在一模一样的喜欢。

  也不存在不差分毫的爱。

  画展上要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艺术家交出了每一笔每一画,都完全一致的两幅相同的油画艺术品,那叫参展事故。

  评委要做的不是惊叹“好巧好巧,OMG,这是上帝的旨意,赶快都给它们颁个奖吧”,而是要查作弊。

  既然一个人先后两次画的同样一幅画,可能在纸面所发挥的水平都有所浮动。

  那么不同的作品,就更应该评出了优劣先后。

  好的上,不好的下。

  金奖——永远只给最好的那个,否则就是对那幅更加优秀的作品,那位更加优秀的艺术家的不公平,也是对输掉的画家的“不尊重”。

  靠施舍得到的荣誉,就不是荣誉了。

  你画的很好很好了,但可惜,你碰上了更好的。

  所以这个奖就与你无缘。

  这很残酷,但这就是艺术竞赛的意义所在——荣誉的阴影里,永远堆满了失败者的枯骨。

  就像唐宁遇上了汉密尔顿。

  即使是输了,这也是荣誉的失败,一点也不丢人,她也可以站的笔直,对镜头说“这是《油画》杂志的损失”。

  搞人情交易,在那里和稀泥的人人分个蛋糕吃,才会让奖项失去原本的严肃性。

  威尼斯艺术节无论是视觉艺术单元,还是电影单元,历史上都会出现过几届没那么有信服力的颁奖结果。

  有些历史级别的作品,莫名奇妙的就被平庸的作品给击败了。

  或者像奥斯卡,也永远有类似《莎翁情史》这种老掉牙的电影,或者《绿皮书》这样有很大争议,被部分导演认为是粉饰、淡化、遮掩甚至是美化美国内部种族矛盾的电影拿得大奖。

  但安娜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主观评选,就是会有这样的问题。

  最多你可以觉得是组委会艺术审美水平不高。

  然而社会上审美水平就是有高有低的。

  艺术作品也是创作给全社会看的。

  这部作品要是能恰到好处的讨好到学会评委们的口味,踩到了评奖风口,让他们觉得这是最好的作品。

  OK。

  算艺术家的本事。

  只要评委团们认为,这是他们认为这届所有收到投稿艺术作品中,最好最棒的佳作。

  也OK。

  艺术家要看不起这些评委,可以直接退出展览,或者愤然离席。

  反正谁对谁错,历史自会给出最后的评判。

  诺贝尔奖还曾颁发给拿着长针,把癫痫病人的脑子搅成一团死去的蛋白质的手术呢。

  艺术类的主观评奖,评选出的结果无法让整个社会所有人信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伊莲娜小姐不接受的是,组委会连个谁输谁赢的清晰结果都给不出来,连谁好谁坏都说不清,抱着两个奖杯出来,一人分一个。

  这已经不是审美层次的问题了。

  连一个主观上的答案都没有,要不然是组委会协调不好评委们的意见分歧。

  这是组委会的无能。

  要不然就是组委会无法应对那些各种利益关联所带来的压力,得罪不起人。

  这是组委会的懦弱。

  不管是无能还是懦弱,安娜都不接受。

  安娜的观点不一定对,也过于冰冷。

  可伊莲娜小姐的性格就是这样。

  她太强大了,强大到冰冷,冰冷的对待自己,也冰冷的对待别人。

  所以。

  她那么漂亮,却会天然的带着把人们所推开的距离感。

  外人想要靠近,却被冻的无法呼吸。

  她高高在上,不给妥协和杂质存在的空间。

  人家范多恩招谁惹谁了?

  开开心心吃着火锅唱着歌,想要和网红博主合作一下,打个广告,刷个曝光度,然后就在上亿人面前,被喷的狗血淋头,身价大跌。

  很多时候,组委会也很无奈的好不好。

  就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客观情况,让他们只能颁一个双黄蛋甚至三黄蛋出来,他们也不想这样,但他们没有办法。

  或者……万一真的是评委投票打平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呢?

  通常来说。

  导演和艺术家也很讨厌双黄蛋的。

首节 上一节 964/10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