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240节

  “爸,我觉得学校这一次成立理工特种车辆厂,完全可以作为产学研结合的一个试点工程来单独立项申请。”

  “这样子的试点,我觉得五机部应该也是很感兴趣的。”

  “特别是在大规模的下属工厂展开军转民的背景下,产学研结合的事情是非常值得重视,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的。”

  “如此有创新性的理念提出,对于提升我们学校在全国高校之中的影响力,也是很有意义的。”

  江辉直接把“产学研结合”这么一个概念给抛了出来。

  这种后世深受各个相关部门欢迎的概念,杀伤力自然是很惊人。

  朱建生也是一下就注意到了这个概念的不凡,道:“产学研结合?这个概念具体是什么意思?”

  虽然从字面上就能大概的猜测到是什么意思,但是朱建生还是想要听一听江辉的说法。

  虽然自己是搞技术研究的,但是如果在这种概念性的东西上面也能给上面提供一些好的创意的话,那绝对是受益无穷的事情。

  特别是产业研结合的概念将来如果得到推广,那么不管是什么时候提到这个概念,都很难避开首次提出这个词的人。

  朱建生也清楚,江辉肯定是要把这顶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的。

  经过了那么多的事情,他倒也不再纠结那么多。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工厂作为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随着军转民的需求增加,以及各种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相关部门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都在变大。”

  “我们成立理工特种车辆厂,可以理解成把学校的研发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把技术落实到产品上面去……”

  江辉花了十几分钟,把产学研结合的概念和重要意义给陈述了一遍。

  也把产学研结合的几种主要的模式给提了一下。

  “你这么一说,我们成立理工特种车辆厂的意义,一下就升华了啊。”

  朱建生很清楚原本自己成立理工特种车辆厂的目的根本就没有那么高大上,当时完全就是不想把这个重要的成果被六一八厂或者其他的厂给拿走了。

  但是经过江辉这么一解释,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可以理解成首都理工大学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一种创新。

  当然了,跟六一八厂等其他工厂合作,自然也算是产学研结合。

  只不过方式有许多种,朱建生选择了对学校和个人最有利的一种。

  甚至这个时候,理工特种车辆厂成立本身的事情,已经不是最关键的事情。

  产学研结合的概念推广出来之后,对于其他工厂的参考意义更大。

  比如一些工厂本身的产品已经十几年都没有更新,慢慢的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在产学研结合的大政策下面,找到相关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为自己研发升级换代的产品。

  这种合作一旦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百废待兴的年代,哪怕只是一款电风扇的升级换代,都是能够在市场上取得很不错的表现。

  这么一来,产学研结合的各种成功案例肯定会越来越多。

  假以时日,这个概念被更高层的领导肯定,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

  作为洲际导弹发射车项目的重要成员,江辉很快就跟着朱建生一起去五机部和七机部那边进行汇报。

  作为五机部下属的高校,首都理工大学这几年在悍马军车项目上面的成功,已经成为一个典型。

  在这种情况下,朱建生进一步的提出要开发对国家军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洲际导弹发射车,这个事情肯定是受到五机部的欢迎和肯定,没有任何困难就得到了同意。

  当然了,在具体的经费划拨方面,肯定不会那么的顺利。

  后续每年都需要根据开发的情况跟部里面进行汇报,专门获得相关的经费。

  至于今年,由于主要是进行各种设计工作,直接投入的经费不是很多。

  哪怕是首都理工大学自己都能搞定相关的经费。

  而伴随着这一次的报告,最大的收获反而是理工特种车辆厂组建的事情获得了批准。

  并且还在郊区专门划拨了一家经营不善的军工厂给到首都理工大学。

  依托这个现有的工厂,理工特种车辆厂的组建速度可以变得更快。

  许多原有的厂房都能利用起来,将来只需要单独的修建一两栋厂房就够了。

  这么一来,相关的资金也能节约不少。

  毕竟对于五机部来说,这两年的经费整体上被削减了不少。

  哪怕是新项目很有意义,肯定也是要尽可能的节约相关的经费。

  搞定了五机部那边,部领导也是亲自带着朱建生等人去七机部开会。

  在对方还没有正式的提出需求之前,五机部这边就主动的配合把洲际导弹发射车的项目给提了出来。

  对于五机部的领导来说,这肯定是很涨面子的事情。

  开发各种车辆,正常来说是属于一机部的工作嘛。

  一汽和二汽这些汽车厂,都是一机部下属的工厂呢。

  “朱教授,这个洲际导弹发射车的项目,我们七机部一定全力支持,并且会安排专门的一个对接团队跟你们对接相关的设计需求。”

  听了朱建生的汇报之后,七机部的领导没有任何犹豫就表示了同意。

  至于报告之中提到的需要七机部支持一部分经费的事情,他也是完全没有意见。

  本来人家的项目就是跟七机部密切相关,支持一部分的经费也是很正常的。

  最关键的是人家提前把发射车搞出来,将来导弹出来之后,立马就能形成战斗力。

  这个意义可是非同寻常的。

第268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作为七机部、五机部两个部门重点推进的项目,朱建生的洲际导弹发射车项目很快就正式的启动了。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所有的老师都算是项目组的成员。

  未来五年,学院八成的研发精力都会放在这个项目上面。

  与此同时,学校其他一些参与了悍马项目的老师,也都被抽调到了这个项目之中。

  虽然这个项目算是保密项目,但是保密这种事情是相对的。

  对于一部分来说,这种不算是特别敏感的秘密,肯定是能够知道的。

  甚至在一些高层会议上面,直接就能听到人家的一部分汇报。

  “小江啊,那洲际导弹发射车的项目,其实我们一机部也可以做啊。”

  郑海明直接把江辉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询问首都理工大学洲际导弹发射车项目的事情。

  与此同时,也专门了解了一下理工特种车辆厂的安排。

  昨天他去参加一个会议,会后被上级半开玩笑一样的批评了一下,认为一机部在特种车辆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待加强,要一机部那边对国防事业的支持要加大力度。

  刚开始的时候,郑海明还不是特别理解这些话背后的意思。

  稍微打听了一下,就知道这完全是无妄之灾。

  自己完全就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

  一机部这几年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昨天还是挨了批评。

  “领导,首都理工大学那边本身就有几个专业是专门研究导弹的,对他们来说,导弹发射车的需求一直都在。”

  “他们的车辆工程系之前主要的研发方向也是在军车上面,只是这几年才开始做一些改变。”

  “像是洲际导弹发射车这种比较敏感的项目,我觉得我们部里面没有必要去抢。”

  “难度高,耗费资金大,最终很难创造大的收益,这么一来,项目的压力就很大了。”

  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

  虽然江辉很有信心把洲际导弹发射车给搞出来,但是这话肯定不能跟郑海明说。

  再说了,他也没有跟郑海明说谎。

  就以一机部下属各个汽车厂的实力,要开发12轴的洲际导弹发射车,别说是三五年了,就算是给他们十年的时间,也不可能搞出来。

  看看一汽和二汽这些年自己都开发了什么样子的车型,就知道洲际导弹发射车这种汽车行业天花板车型,根本就不是一汽和二汽可以搞得出来的项目。

  对此,郑海明也算是很清楚。

  所以听了江辉的话之后,倒也没有特别的纠结这个项目没有落在一机部上面。

  甚至内心深处他有时候也是有点庆幸五机部冲出来把这个项目拿走了。

  要不然到时候七机部提出需求的时候,上级领导肯定会想办法让一机部配合开发。

  到时候这个压力就落在他的身上了。

  “五机部主管军工,盈利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他们去搞洲际导弹发射车的项目,确实是比我们合适。”

  “不过我怎么听说你也是这个项目组的成员呢?”

  虽然都是在为华夏服务,但是不同部门之间肯定也是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江辉如今算是一机部的人,但却是在帮五机部开发项目。

  要说郑海明一丁点想法都没有,那也是假的。

  “领导,洲际导弹项目的负责人是我的老丈人,也是我的老师。”

  “他希望我能协助一些这个项目,我也没有办法拒绝呀。”

  江辉肯定不会说这个项目本身就是自己在主导,是自己推着老丈人往前走。

  “行了,只要不耽误朝阳摩托车制造厂的发展,我也不管你那么多了。”

  郑海明知道这个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反对的。

  军工项目,自然有人家的特殊性。

  要是朱建生做的狠一点,直接要把江辉从一机部调到他们的项目里头,郑海明都是只能配合的。

  只是这个事情,终归让郑海明有点不爽。

  所以接下来去一汽考察的时候,他的态度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就是你们最新研发的CA141?”

  1980年7月,一汽确定“关于解放牌载货汽车换代产品CA141型5吨车的研制任务”。

  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原则是:在老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挖潜改进。

首节 上一节 240/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