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摩托车制造厂这边,需要江辉操心的事情没有那么多,但是除夕那天跟老丈人规划的导弹发射车,这个项目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行。
作为国之重器的助推器,不管是对于华夏还是对于老丈人个人,亦或是对首都理工大学,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这种事情,江辉肯定是很上心的。
当然了,项目名义上肯定都是以朱建生为首,各种协调的事情也都是他在负责。
但是江辉也打算亲自参与其中,有力的促进这个大项目的发展。
“老朱,你有信心在五年之内完成这个项目吗?”
不等开学,朱建生就把洲际导弹发射车的项目立项资料给准备好了,亲自去找升任校长的林冠永汇报。
相比其他的项目,洲际导弹发射车的开发肯定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行。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试生产一辆样车,需要的资金可就大了去了。
这个项目整体搞下来,不说花费几个亿,几千万肯定还是要的。
哪怕是对于首都理工大学,这种大项目也不是每年都有的。
“不敢说一定能搞下来,但是我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有七八成把握搞成功。”
江辉跟朱建生交流的时候,认为三年就可以把洲际导弹发射车给搞出来。
保险起见,朱建生制作项目报告的时候,跟学校是说五年之内可以搞定。
这样子他也算是为自己预留了一些余地,将来不至于没有办法收场。
毕竟要是几千万的项目资金花掉了,但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出来的话,那么朱建生的前途基本上也就废掉了。
这种事情,肯定不是朱建生希望看到的。
“有七八成把握已经很高了!”
“洲际导弹发射车这种事情,目前国内应该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不管是一汽还是二汽,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出来。”
“哪怕是中程导弹上面使用的发射车,技术水平跟国际上的也有差距。”
“不过你这个洲际导弹发射车,直接设计成12轴的,而不是比较简单的拖车形式,到时候的设计难度会很大啊。”
林冠永是学术型的校长,当年也是分管车辆工程系的副院长,对于汽车行业的相关情况也算是比较了解了。
在他看来,就算是采用比较简单的拖车来拉着洲际导弹机动,难度其实也是很高的。
毕竟一枚洲际导弹的重量,随随便便都是几十吨,甚至上百吨。
后世北极熊的萨尔马特导弹很出名,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特别重,是当时全世界重量最大的现役导弹,足足有210吨。
巨大的重量给萨尔马特导弹带来了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射程远。
因为更大的导弹可以装更多的燃料,自然就能射更远。
萨尔马特导弹加注满燃料可以加注178吨,而178吨的燃料也使得这款的成为了人类射程最远的导弹,足足有1.8万公里。
射程远的优势就是导弹不管部署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打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这种战略威慑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不然只有别人能够打到你的本土,你却是打不了别人,那个威慑力就差很远了。
“拖车的机动能力太低了,特别是在路况不是很好的地方,拖车基本上没有办法使用。”
“我们的洲际导弹,一般都是携带核弹头来进行战略威慑使用的。”
“对它来说,保持足够的机动性,足够的隐秘性,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觉得拖车这种形式,是完全没有办法满足相关部门的使用需求。”
朱建生非常肯定的给出了自己的回复。
对此,林冠永自然不会进行反驳。
毕竟朱建生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事情。
“这个项目的影响太大,持续周期也好几年。”
“并且到时候一旦启动,肯定需要调动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所有的科研力量共同参与,会影响我们其他项目的发展。”
“最关键的是占据了那么大的开发资金的话,单靠五机部那边的支持,可能还不够。”
“我觉得有必要跟七机部那边沟通一下,让他们也支持一部分的经费。”
“这样子七机部支持一部分,五机部支持一部分,我们学校自筹一部分,才能充分的确保开发资金能够足够使用。”
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出成果出来。
林冠永很清楚这种大项目的影响性。
虽然这是一款导弹发射车,跟导弹本身的意义相比肯定要差很多。
但是这个项目也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华夏最顶尖的一个层次的存在,对国家的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
越是这种项目,就越是要把它搞好来,不能掉链子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正好在开发的时候能够跟七机部那边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一下对方的需求,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避免到时候设计出来的导弹发射车没有办法充分的满足使用需求。”
朱建生自然能够意识到林冠永说的方案的好处。
“我看你这边提到了小江,到时候他会深度参与我们这个项目的各种设计不?”
林冠永对江辉的水平是很清楚的。
之前悍马军车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搞出来,其中江辉的功劳绝对是不可忽视的。
很多关键的零部件设计和生产瓶颈,都是江辉帮忙搞定的。
要是没有江辉,单单是某个核心零件的瓶颈搞不定,日程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瞒你说,这个项目就是他首先跟我提出来的,甚至这洲际导弹发射车的外观构想图,都是他提供的,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设想给落实下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是会全程参与进来。”
“到时候我们也会跟部里面汇报一下,让作为这个项目的副手来协助我去推进。”
这么大的项目,肯定是要五机部同意才能搞下来。
甚至不仅是五机部和七机部,冶金部、一机部等其他的不少部委,也都是需要通力合作才行。
能够成为一个跨部门的大项目负责人,对朱建生提高影响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自然而然的,朱建生也希望江辉能够在项目之中获得一些好处。
“有他参与,我就更加有信心了。”
“不过洲际导弹发射车的设计和生产都是挺复杂的,到时候各种样件的生产和组装,你是怎么考虑的?”
既然项目的方向没有问题,那自然就需要考虑项目怎么去落地了。
别到时候首都理工大学提出来这个大项目,却是被人摘了桃子,那就郁闷了。
“我是这么考虑的,学校有自己的金工实习工厂,也有一些配套悍马军车的附属零部件工厂。”
“在这些工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成立一家专门生产特种车辆的工厂,名字就叫做理工特种车辆厂。”
“将来我们可以把悍马的一部分改装工作放在这家工厂,也把各种导弹发射车的生产放在这里。”
“甚至一些其他的特种车辆,比如伞兵突击车、电子干扰车、雷达车等相关的产品,今后都是可以好好的生产。”
“将来我们的理工特种车辆厂,完全可以打造成华夏最大的特种车辆厂,为国防事业的发展做一份贡献。”
朱建生这么一说,林冠永立马就来了兴趣。
跟五机部下属的其他工厂合作,固然比较省事,但是许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进。
关键是在这种合作当中,学校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辅助研究的角色,在项目之中的影响力不是特别的大。
但是成立专门的特种车辆厂,从研发到生产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个影响力就不一样了。
第267章 产学研结合,又一个创新性的理念
“老朱,你这个项目汇报资料里头没有提到理工特种车辆厂的事情。”
“我觉得你刚刚说的思路非常的好,完全可以尽快的把这家工厂搞起来。”
“现在开始准备洲际导弹发射车的设计工作,同步开始找部里面要土地和资金去修建理工特种车辆厂,等到明年工厂修建好的时候,正好洲际导弹发射车的项目也可以开始进入一些零件样件的生产和测试阶段。”
“到时候可以把这两个事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作为首都理工大学的新校长,林冠永自然是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点成绩出来的。
每一个学校都有过许多的校长,但是等到人走了之后,还能让后面的师生想起你,要做到这一点可是不容易。
林冠永显然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点成绩出来。
“我马上回去整理一下关于理工特种车辆厂的组建方案出来,到时候跟洲际导弹发射车的项目一起跟部里面汇报。”
看到林冠永那么支持自己的方案,朱建生的心情也是非常的好。
当天晚上,他就跟江辉一起商量理工特种车辆厂的事情。
“爸,要让五机部那边通过这个新工厂的修建方案,倒也不是特别的难。”
“但是我们折腾了那么多的事情出来,肯定不能简单的就是修建一个工厂,要搞出一些更加不一样的意义出来。”
江辉脑中快速的想着理工特种车辆厂这个设定,能够从哪个方面来挖掘一下它的特殊含出来。
不管是做什么项目,一定要让大家觉得项目很有意义。
要不然得话,后面的阻力就会比较大,能够调动的资源也会受到限制。
反过来,如果项目的意义被不断的拔高,那么不管是在人力物力还是政策扶持方面,都是很有好处的。
“理工特种车辆厂能够配合我们的洲际导弹发射车的开发,这不就是它最大的意义吗?”
朱建生有点不是很清楚江辉还想要搞出什么花样出来。
他们还是太单纯了一点。
“不,这还不够。”
江辉脑中已经有了一些思路,也不等完善,直接就拿出来跟朱建生讨论。
“现在国内的高校有不少,也算是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整体来说,高校的有些研究跟各个工厂的生产还是脱节的。”
“除了少部分军工产品做的好一点,大部分的研发项目,其实最终并没有办法在工厂生产。”
“申请一个项目,拿到经费之后搞出一点东西出来,请专家过来评审,最终通过了就把资料放档案室一扔,束之高阁了。”
“前面投入的各种人力物力,基本上都没有特别大的产出,这样子肯定是不行的。”
听到江辉那么肯定的否认现有的一些做法,朱建生有点不高兴了,道:“怎么就不行了?现在就算是华清大学,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我们工科的这些研究已经算好了,要是文科方面的研究,更是如此。”
朱建生的这个认识,也算是符合这个时代大家的共同认知。
不过江辉肯定是不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