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白月光的舔狗?退退退 第122节

  麻利地将大部分东西都搬进了云秀的房间,粮食啥的送进了厨房。

  云秀赶紧洗漱了一番,到厨房开始准备做早餐,见周立伟买的有番茄回来,就给每人做了一碗番茄鸡蛋面。

  吃过早餐,老太太和老头在家收拾,周立伟将云秀送到了学校,就去了制衣厂。

  到了工厂门口,门卫老大爷见不是厂里的车子,拦了下来。

  周立伟下车,给门卫老大爷散了一根烟。

  “大爷,我找杨厂长,昨天约好的,现在杨厂长在厂里不。”

  本来老大爷见是开大车来的,就有几分尊敬。现在见他说跟杨厂长早就约好了的,态度好得不得了。

  “小伙子,杨厂长在的,这会儿应该就在办公室,你进去后往右边转过去。看到没,就那栋楼,二楼最边上的那间大办公室就是杨厂长的办公室。”

  周立伟道谢,又给了老大爷一根烟,才上车往工厂里老大爷指的方向开去。

  车停好,周立伟去了二楼,找到厂长办公室。

  门是敞开着的。

  办公室里有两个人,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样子比较严肃,穿着一身中山装。

  另一个是个30出头的男子,板寸头,目字脸,精神奕奕。

  两人没有坐在办公桌旁,而是分别坐在了待客区的两把木质椅上,正聊着什么。

  周立伟分不出谁是厂长,只能敲了敲门,打断了两人。

  “请问杨厂长在吗?”

  30出头的男子站起身,说道,“我就是,你是...?”

  周立伟没想到这位年轻一点的才是厂长,微笑着伸出了手。

  “杨厂长你好,我是红星公社的周立伟。”

  杨厂长恍然,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原来是周同志啊,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寒暄了两句,杨长春就对旁边那个中年男人说道,

  “胡主任,你也看到了,我这边还有事,你说的事我会好好考虑一下,回头再说。”

  中年男人皱了皱眉头,想说什么又被杨长春抬手打断,只好不情不愿地离开。

第207章 正中下怀

  “杨厂长,打扰你们谈事了。”

  杨长春给周立伟亲自倒了一杯茶,笑道,“不,你来得正好,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应付这些个老家伙了。”

  周立伟挑眉,这杨厂长有没有太自来熟了。这说话的语气怎么感觉他们是老熟人一样。

  “早就听过你了,上次去市里开会,跟罗副市长闲聊了一会儿,他还特意提起你,说你年轻有为,脑子活泛,工作也十分出色。关键是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之心。”

  周立伟刚喝进的一口茶差点喷了,这罗副市长确定说的是他?

  被这么夸张地夸赞,他倒是也不尴尬,仍旧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罗副市长谬赞了。”

  杨长春笑道,“要不是知道罗副市长有一说一,我都以为他夸张。所以一直很好奇想见见你。今日一见,还果真是如罗副市长说的那样。”

  周立伟嘴角始终带着礼貌的微笑,心下却开始警惕起来。

  这个人一见面就开始各种吹捧,这要是一般人早就飘起来了。即使是自己,被夸的心情也十分愉悦。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人家这么卖力地夸你,肯定是对你有所图。

  “杨厂长夸张了,见你也比我大不了几岁,却已经是这么大个厂子的厂长了。这可是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

  “哈哈哈......。”杨长春豪爽地大笑。

  随后摆手道,“我呀,你不了解。让我带兵打仗跟敌人干个三天三夜,我眼睛都不带眨一下。但要是让我每天看这文件那报表,我是一个头两个大。”

  说到这里,神情明显失落几分。

  “我原本是部队的,去年一次任务,差点要了命,身体也受了损。就转业回了老家,被安排进了这个制衣厂当厂长。”

  “哎,这厂子在我手上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不说盈利,厂子都快维持不下去了。”

  说到这里,周立伟心里隐约有了答案,这是想将他当成一根救命稻草。

  他的心也开始活泛起来了。

  “你们这么大个厂子,在别人眼里厂子效益一直很好,按理说不应该啊。”

  杨长春摇头,“那都是表象,厂子乱账一大堆,说句不怕丢脸的话,我一个大老粗,那些账本根本看不懂。只知道厂子里不停地在生产衣服,但东西又卖不出去,库存积压了一堆又一堆。各个部门每天都还在问我要这钱要那钱,搞这活动搞那福利。”

  说着还指了指门口方向,“看到没?就刚才那个后勤主任,这一大早就来跟我申请一批什么资金,说要给厂子领导们换家具什么的,领导们家里的家具五年都没换了,到该换的时候了。呵,我一件衣服都还穿五年没换呢,怎么家具用了五年就不能用了?”

  周立伟笑笑没接话,人家厂子里内部的事,就好比人家家里的家务事,他不好随便插嘴。

  “周同志,罗副市长一直在我面前举你的例子,说让我可以向你学习学习,有啥不懂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你请教请教。昨天要是没接到你们公社余社长的电话,我都准备过几天抽空去你们红星公社专门拜访你一趟。”

  周立伟扯了扯嘴角,这人总算步入正题了,他这抬出罗副市长,自己是不回应也得回应了。不过,这也正中自己的下怀。

  “杨厂长言重了,谈不上什么请教,有什么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商讨商讨。我很多时候也在县里办事,真有事,你一句话,我可以直接来厂子里。”

  一听这话,杨长春明显激动起来,“那太好了。罗副市长可是给我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让我将厂子盘活,扭亏为盈。周兄弟,你看我现在能怎么办啊?”

  这时候,对周立伟的称呼都变了,从周同志变成了周兄弟。

  周立伟也顺势改了称呼,“杨哥,说实话,目前我对厂子根本不了解,也没办法提啥意见。你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带我到厂子里各部门转转,我先详细地了解一下情况,咱们再商量对策。”

  杨长春巴不得能这样,“那太好了!周兄弟,要不我先聘你做我们厂子的特别顾问,这样了解情况的时候,你要看什么也有个正当名头。当然,这是兼职,不影响你在公社的工作,工资我们也会照发。”

  周立伟笑笑没反对。他说得没错,在厂子里挂个职位,说话做事才有正当理由。

  见他没反对,杨长春偷偷松了一口气,看样子罗副市长这个主意出得没错,也算准了他是一个责任心重,一心为公的好同志。

  心里不由地对周立伟又多了一分钦佩。

  周立伟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要是知道,肯定也会大方承认:对,老子就是这么大公无私。

  跟着出了办公室,一路走一路盘算,自己要如何好好利用这个制衣厂,扩大自己在外的销售市场。

  公社和哈市商场可以合作,那这制衣厂呢?可不可也和其他供销社商场合作起来?

  答案显然是可以的。

  合法生产,正规渠道销售,一切合规又合法。

  只要是他亲自经手,这中间的可操作性可真是太大了。

  所以,周立伟经过每个部门的时候,情况都了解得比较详细,尤其是生产车间,库房以及财务这三个地方,他重点关注了一下。

  然后发现,之前杨长春说的还有所保留,厂子的情况实际比他说的要糟糕得多。

  库存哪里是一堆一堆的货,那是整个库房都快装不下了,衣服款式还格外的陈旧单一。

  首先,这个库存就得先清空掉。

  再有就是,库存都没地方放了,可生产车间还在生产同样的衣服。

  真不知道他这个厂长是怎么想的。

  “要是不生产,工人没事干,大几百号人呢,停工了会人心惶惶。”

  周立伟当然知道是这么个理,这么大个厂子不能停工,一旦停工,不仅工人,领导也心慌。

  但是,你就不能改变一下衣服的款式生产?不能看市面上什么衣服好卖仿做几件吗?

  唉,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的特色和弊端。

  很多人被安排在自己不懂的领域死磕了一辈子,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企业。

第208章 21.5万件?

  正如杨长春自己说的,让他打仗做任务,他连丢命都不怕,但让他管理厂子看报表看文件,他却是个门外汉,啥都不懂。

  很多职位的安排不是看适不适合,而是看你的等级够不够格。

  杨长春在部队时的级别肯定不低,这转业回来就得有这么个差不多级别的职位分配给他。

  但他年纪轻轻当了这么大个厂子的厂长,下面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服气的呢?

  说不定厂里有的老领导就等着自己再熬两年资历,指望着升上厂长这个位置。

  可现在,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还这么年轻,也算是断了人家的盼头。

  明明人家比你更懂怎么管理厂子,怎么当这个厂长,可偏偏被你截了胡。

  谁会服气?

  周立伟猜测,杨长春目前在厂子里,也算是孤立无援。

  不然也不会来找他这个外援。

  不过这些都不打紧,只要杨长春有决心,厂子怎么运营他这个厂长还有话语权就行。

  第三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财务。

  杨长春没说谎,财务是一团糟。主要是亏损严重,各部门要钱的也多。要不是上面拨了一些款子撑着,这个厂子早就垮了。

  不仅如此,厂子欠的外债也不少。换新机子欠着款,购进布料赊着账,连食堂的采买也是能不给就先拖着。

  反正是欠了一屁股的债。

  “怎么样,周兄弟?”

  周立伟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后,杨长春是迫不及待地就开口问道。

  周立伟没有立马回答,而是说道,“杨哥,先回你办公室再说吧。”

  “行。”

  两人回到办公室,杨长春关上了门,又给周立伟倒了一杯茶。

  然后就眼巴巴地盯着他。

  周立伟喝了几口茶,缓了缓才开口,

  “财务这块儿,你最好找几个靠得住的老会计将账本好好整理整理。我看窟窿挺大的,这个坑估计一时半会儿难填。”

  “唉,本来以前厂子效益就不怎么好,我接手后,啥都不懂,就更不行了。每个月的各种开支,都要厚着脸皮问上面要。”

  周立伟不置可否,“现在,我能想到的,首先就是车间先停止生产这些销不出去的衣服,改生产新款式。”

  “就是你们做的那些衣服吗?”杨长春问道。

  周立伟点头,“可以这么说,不过要是跟我们生产一样的衣服的话,销路问题就给交给我。”

  杨长春喜出望外,“这样最好。”

  他还担心衣服做出来卖不出去。就像现在的衣服,虽然每个月都有指标给县里和下面的一些公社的供销社。但是,人家卖不出,货款也从来不结算,指标反而是一降再降。

  最后,这些衣服只能积压在他们厂子里。

首节 上一节 122/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