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白月光的舔狗?退退退 第121节

  场面总算得到了控制。

  周立伟看着这一幕,眼角抽了抽,对着旁边的几人说道,

  “祁经理,林主任,你们这商城是不是也得贴一个标语:售货员不得殴打顾客。”

  林丛笑着点头,“的确是该贴一个,不过得在你这个标语上加两个字。”

  “哪两字?”

  “无故。”

  “售货员不得无故殴打顾客?”

  周立伟有点无语,这啥意思?要是有啥原因,就可以打吗?

  那这打人的借口不要太好找了。

  就好比刚才这个拿着秤砣威胁人的女售货员,要是真有哪个不排队乱挤的,她是不是就可以一秤砣下去。

  这能行?

  “行了,我们去楼上看看情况。”祁光荣率先往楼上走去。

  其他人也紧跟其后。

  楼上的人也不少。大家首先关注的自然是他们那衣服的柜台。

  此时柜台前也围满了人。余姚和另一个女售货员忙得团团转。

  两个人明显忙不过来。

  张亮见状,连忙进了柜台里面帮忙。

  周立伟看向祁光荣和林丛,“是不是得多安排两个售货员,明天说不定人更多。”

  今天来的都是商场附近的人,稍远一点的还不知道有这么个商场,今天报纸发行后,商场的热度肯定会上来,来的人自然也更多。

  两人齐齐点头,祁光荣道,“不仅这个柜台,每个柜台都要增加一到两个售货员。”

  看了一会儿,周立伟也去帮忙了。祁光荣和林丛是商场的领导,还有其他事要做,就没跟着上前。

  一天下来,最后统计,总共居然卖了236件衣服。

  这倒是出乎了周立伟的意料,他的预计能破百就很不错了,没想到结果翻了倍。

  关键是这两百多件衣服,其中将近180件的价格都是在15块以上的,只有40多件衣服是价格在七八块左右。

  他们之前定的目标群体就是中高端的客户。这个时候的人,大多还是喜欢扯布自己回家做。只有那些有工资的工人,才舍得花钱买成衣。

  而这一部分人看重的自然是衣服的品质和款式。只要衣服好,价格高点也能接受。

  最后算下来,这一天的销售额居然有4158块。

  这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要知道,这两百多件衣服的所有成本加起来也就一千出头的样子。可利润就翻了三倍。

  当然,这三倍的利润不可能全部都归周立伟他们几个。

  反正一番核算成本,最后他们差不多能得到一半的利润,剩下一半才是商场的。

  也就是说,今天一天卖了4000多,盈利差不多就是3000,周立伟他们就能从中间赚取1500的差价。

  而这1500中,周立伟差不多就能拿到500。剩下的祁光荣和陈达林丛他们如何分配,周立伟是没管的。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个销售情况下去,周立伟每天将有500的收入进账。

  当然这个数据肯定不准确,这才是开业第一天。接下去的几天肯定会更多,但前期开业一段时间后,销量肯定会回落,归于一个平稳。

  而且,每个季度的衣服利润也不一样,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周立伟每个月赚取的肯定不是个小数目,至少也有上万块。

  周立伟在哈市又待了两天。果然不出所料,后面报纸发行后,更多人知道了这个商场的事,第二天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衣服的销量达到了342件,比前一天整整多了100多件,第三天的销量是366件。

  周立伟和张亮在商场开业第四天的时候返回了公社。他不仅带回了自己的那6万多,还将这批货的加工费也带了回来。当然,报纸也没忘记,带了上百份回来。

  这一趟,周立伟给了张亮500,服装的生意,这家伙没参与进来,或者说是参与的少。给500已经不少了。

  周立伟回到公社的第一时间,就跟余振华汇报了哈市商场的情况,还将这批货的加工费交给了会计。

  当初说好的春秋装加工费是千件800,这批货是4200件,一共就是3360元。其中公社就有1260块。

  这将余振华高兴得不行,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子后了。

  周立伟见他高兴,就顺势提了下做鞋的事情。

  “这次我让青山大队利用碎布头做了几十双试了一下市场,情况还不错,我想这个也可以大量搞起来。”

  余振华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出来了,连声道好。

  “不过,说实话,这个布鞋完全卖不上价,8毛钱一双,哈市商场只愿意给3毛的加工费,他们给布料做鞋面的成本就在两到三毛。加工费给多了,他们没啥赚头,甚至亏本,就不愿意。”

  余振华听的认真,想了想道,“3毛的加工费也可以啊。”

  周立伟假装苦笑,“这做鞋我了解了下,村里的婶子大妈一天不停歇,都不一定能做出一双鞋,这手工费低了可没人干,再加上运输成本,3毛钱的加工费可不多。”

  当然,这有水分,要是采用流水线的模式,做鞋的速度能提高一倍不止。不过,他不可能告诉余振华这些。

  余振华问道,“运输成本大概要多少?”

  “每双算3到5分钱差不多。”

  余振华颔首,“那就算5分,剩下的2毛5全都给社员。”

  周立伟勾了勾嘴角。本来他就是趁他高兴提这事,就想给社员多争取点加工费,没想到余振华居然一分不要,全给了社员。

  也是,衣服已经给公社带来了不少的利润,他也不在乎这点歪瓜裂枣。做鞋能惠及更多的社员,他能博个好名声,也算是赚到了。

  “要是做鞋的话,估计就我们合作社的那些碎布头还不够,社长,你看能不能跟县里的制衣厂沟通一下,将他们厂里剩下的碎布头都给我们,我们自己去厂里拉。反正他们丢掉也是丢掉,不如给我们二次利用。”周立伟适时提出一点小要求。

  余振华哪有不答应的道理,“没问题,我马上就跟县里的制衣厂厂长联系。”

  说着,就翻开电话簿,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了出去。

  一番交流后,余振华笑着道,“小周啊,县里制衣厂的杨厂长答应了,不过他说要你亲自去拉碎布头,还要见见你。”

  周立伟先是一愣,旋即想到了什么,笑了。

  “没问题,我明天就亲自跑一趟,正好我也想认识认识杨厂长。”

第206章 钱多也头疼

  事情说定,周立伟就回了青山大队。

  到了村里,他也是第一时间去找了苏红莲,将鞋子的加工费结算给她。

  50双鞋子的加工费是12块5毛钱。

  不过苏红莲一共才找了3个人,加上她总共4个人。每人分了3块,她自己拿了3块5。

  几人都高兴得不行。

  她们没想到做衣服的还没拿到钱,做鞋子的却先拿到了工资。

  有几个做衣服的很是羡慕,还有点不服。

  “周知青,怎么她们做鞋的发工资了,我们比他们先做的却一分钱都还没拿到?”

  说话的是负责裁剪的其中一个村里人,30左右的样子。

  其他人虽然没吭声,但也是有同样的疑惑。

  周立伟见说话的人态度还算好,不是故意挑事,纯粹是疑惑。也就耐心地解释两句。

  “衣服的款已经交给公社会计了,你们下次去交货的时候,就可以将上一批的工钱领回来了。你们最少的都不止3块,加油干,工资少不了你们。”

  做衣服的十几人瞬间开心了,脸上都堆满了笑容。

  他们都知道,除了钉扣子和剪线头的两个工资低一点,裁剪的工资也不少,会裁缝的几人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月比城里普通工人的工资不会低。

  晚上,周立伟收拾着第二天去县里要带的东西,准备将自己炕柜里那些吃的都带去小院给他家云秀。东西不少,奶粉好几袋,麦乳精和罐头少说也有五六罐。还有饼干糖果啥的。

  最重要的还是他那一大包大团结。

  周立伟有点犯头疼,这钱多了也不好整,放在家里自己老是在外面也不放心,可随身携带也不是那么回事。银行就更不敢去存了。

  他想着是不是可以换几套不动产放到那里。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还不是入手房子的最佳时机。

  这时候的房子很多产权都存在争议,尤其是那些想要卖掉的房子。大多都是运动的时候没收的房产。

  周立伟知道,过几年形势一明朗,很多人会平反,那些没收掉的房产也会退回去,到时候麻烦得很。

  所以,真正入手房产的时机还得过几年。

  明年一过,后年运动彻底结束,该平反的平反,该归还的归还,等高考恢复,他们考入京都后再买房不迟。

  想通这些,就又开始头疼钱的存放位置了。

  思来想去,还是只能像之前一样,藏在这个云家的屋子。炕里面,还有上次墙角挖的坑里面。每个地方都放了三万。

  剩下的准备都带去县城那小院。去那里再找个地方藏起来。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样的道理,这藏钱也不能藏在一个地方。

  翌日天刚蒙蒙亮,周立伟就开车往县城驶去。

  到达县城的时候,时间还挺早,他又去市场抢购了一番,才大包小包地前往小院。

  云秀也刚起床都还没洗漱。打着哈欠在院子里打水正准备洗脸,就听见了院门声。

  心有所感,总觉得敲门的是周大哥,惊喜地快速去开门。

  果然,不出所料。

  “周大哥,你来了,怎么这么早?”

  周立伟将手上的东西往院门里一放,笑着道,“天没亮就往这边赶了。你先将这些东西提进去,车上还有,我去拿。”

  两位老人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开始帮忙搬东西。

  “这小周咋又买这么多东西?”董老太道。

  “就是,典型的一个败家子。”董老头没好气地附和。

  云秀看着这么多东西,米面粮油瓜果蔬菜五花肉啥的都不少,也心疼周立伟的钱包。不过她轻轻抿了抿唇,没吭声。

  周立伟将车上的东西都拿了进来,看着他手里的东西,这下云秀也有点不淡定了。

  “周大哥?”

  周立伟知道她的顾虑,无非是担心自己花太多钱票。

  他回以微笑,“没事,很多都是之前人家送的,还没吃完,这次就全部带过来了。”

  云秀一听,稍微放了点心,“以后别买这么多菜了,买多了吃不完坏了可惜。”

  “好,知道了。”虽然心里不这么想,但嘴上还是答应的爽快。

首节 上一节 121/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