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杯拿铁,谢谢。”菲尔奈特对着美女,更礼貌的说道。
安琪领命离开,至于自己老板,她自然也知道其品味。
“菲尔,这是你第一次来香港?”陈志文随意问道。
“对,第一次,之前来过亚洲很多次,只不过去的都是日本,还去过一次韩国与泰国,其他地区就没来过了。”菲尔奈特笑说道。
“香港这边,有些地方风景还是不错的,菲尔你也可以这几天到处看看。”陈志文笑着说道:“不过,伱也可以多尝试一下我们华人的美食,这其实比风景更有吸引力。”
香港这个小城市,在旅游地位上其实很尴尬,港府自50年代开始就一直想要发展旅游业,但有什么地方能够吸引人呢?
论风景?亚洲哪个国家不是面积是你的几百倍几千倍,好的自然风景自然多太多了,论消费?香港的商业街虽然也很不错,但毕竟只是一个城市,规模方面远比不了日本,唯一的优点就是税率低,类似与免税天堂,因此也是吸引力有限。
但食物这一块,即使香港比不上北方的内地,也比很多西方国家强太多了,据说在21世纪,很多年轻人跑去欧美摆摊卖糖葫芦,一年收入都有几十万美元。
“我很喜欢中国的食物,非常的美味。”菲尔奈特笑说道:“只是最近几年太忙了,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我觉得耐克的问题,也是很多创业公司的问题。”陈志文说道:“虽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控制产业链、需要降低成本,但这本身也是很大的风险,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特别是重资产的项目,最容易出现问题,很多初期成长的不错的公司,就是因为这样才发生危机,耐克也一样如此。”
“说的很对,但不试一下怎么知道适不适合呢?”菲尔奈特低声笑道:“艾瑞克,你的红牛生意也很火爆,来香港之前,我也调查了下,你刚刚在香港收购了一家非常大的公司,那你为什么还想在香港替耐克建一家大型鞋厂,你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奈特先生,您的咖啡。”安琪走了过来,将菲尔奈特的咖啡轻轻放下,陈志文这边也是一样,随后便礼貌的离开。
“谢谢。”菲尔奈特对着安琪说道。
陈志文喝了一杯卡布奇诺,笑着说道:“菲尔,香港的经济定位,本身就是制造业代工为主,这些年来,香港的出口主要就是服装、手表、电子产品、玩具等等,制鞋这一块其实也有一定的基础,我虽然没有相关经验,但只要招聘就行。
香港的人工成本很低,我想你也知道,比美国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制鞋业本身就是密集型制造业,哪怕是耐克这种高档运动鞋,也是一样,所以这一点在美国是高风险的重投资,但在香港却不是。
再者来说,我的资本容量远超过耐克,我可以同时在多个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除了你刚刚说的饮料与地产,在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行业、港口、贸易、零售领域我都有投资,任何一个的资本都远超过耐克的规模,在香港建一家大型的制鞋工厂,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想不到艾瑞克这么年轻,商业成就就如此之高!”菲尔奈特有些惊讶,他来之前是调查过陈志文,但毕竟横跨万里,很多信息也只是模糊概述。
陈志文接着说道:“就如我上次所说,耐克的正确经营模式,就是应该抛弃生产,专心的将所有资金、资源投入到市场开发这一块,以最快的速度扩张,成为运动品牌的代表,制造这一块,也不能放在人工成本太高的欧美或者日本,香港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但可以让你们不用担心生产端的问题,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成本我知道,只是我不太放心香港这边的质量控制。”菲尔奈特有些担心的说道。
“这不是问题,只要我们合作,你可以派遣耐克的工程师来香港常驻,如果他们不愿意,也可以几人更换,由他们来对香港工厂的生产、质量进行管理,他们的费用,由我这边承担,甚至如果还不够,我们也可以从阿迪达斯聘请专业的工程师过来,在质量这一块,我绝对可以投重资。”陈志文笑着说道。
“艾瑞克,其实我心中还有另外一个疑问,既然你有资本,愿意花这么大代价投资生产工厂,为什么不投资终端零售呢?我们都知道这个行业利润最高点是在终端。”菲尔奈特问道。
“因为我不是美国人,如果我是,我自然会投资终端,而亚洲这边,日本市场比较排外,且已经很饱和,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基础太差,容不下高端运动鞋产业。”陈志文解释道。
本质原因他自然不能说,对于他不理解且重投资的行业,陈志文从来都不会投资,投资好市多是因为有皮尔斯的团队,要不然,他绝对不会去美国搞超市,没有相关人才,又在万里之外,那是作死。
红牛则是先机,美的主要也是靠街机市场,家用电器行业现在也只是为了发展经验,未来自己的目标还是国内,其他的投资,就是传统的地产与股票了,这些在他先知的金手指下,基本上都是稳赚不赔。
而投资耐克,除了会跟投资沃尔玛一样在未来获得巨大收益外,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资本体量以及香港的人工优势,从耐克现在的虚弱期手中获得制鞋产业链的发展,一旦掌握了这个,不但可以控制数以十万计的就业规模,还可以在未来的内地发展自己的鞋业终端产业,甚至可以再进入服装行业。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耐克高速发展期能够给代工厂带来的巨大订单,要不然,没有市场的技术,是不可能培养成功的,这一点,其实跟星河贸易很类似,区别就是需要自己下场建厂投资。
“好,这样的话,我也算是放心了,不过,未来在香港这边的工厂不能提供足够质量的样品前,我们是不会将生产迁移过来,质量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菲尔奈特说道。
“那是自然,没有好的质量,我自己把工厂关了。”陈志文笑着说道。
(本章完)
第146章 长远图谋
“那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合作的具体内容了。”菲尔奈特说道。
“如果供应链合作这一块不是问题,那菲尔你被困扰的问题,就是我方投资的问题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是的,艾瑞克,你一次性要25%的耐克股份,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是我不能同意,其他股东也不太愿意。”菲尔奈特顿了顿说道。
“那银行那边应该没问题吧。”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银行那边,的确不是问题。”菲尔奈特点点头说道,银行那边何止是没有不同意,还巴不得陈志文收购更多的比例,陈志文投资的越多,耐克公司获得的资金自然也越多,银行贷款的风险也就越低,反正银行只在乎你公司有没有能力正常还款,股权比例他才不管。
“以耐克现在的经济状况,我入股25%,可以为公司带来500万美元的投资,伱是耐克公司的老板,知道现在没有这么多资金,耐克的情况很难解决。”陈志文笑着说道。
“我想知道,如果我们董事会一直与你没有达成投资协议,那你在香港替我们兴建工厂的事情是否就此作罢?”菲尔奈特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是当然,你也知道我在美国的一些投资,以及在香港的情况,我怎么可能专门给你们公司代工而专门建一家利润非常低的代工厂。”陈志文很正式的说道。
借助未来二十年耐克的超高速发展,来掌握高端制鞋产业链,是陈志文早在刚刚穿越来香港后就定下的核心商业战略计划之一,先从香港开始,到了80年代后转入内地,接着内地的人口体量及性价比来彻底吞下耐克的海量订单,再借助自己的资本以及内地本身的市场来发展自己的运动品牌,后续自然可以衍生至整个服装品牌,甚至几十年后再反攻欧美市场。
虽然目标定的很远,以后发生的变化可能会很多,但至少从商业逻辑来说,这一条线的想法是没问题的,为此,他也特意将即将破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给弄到了香港,就是为了让香港本地能够有高端纺织材料,方便耐克代工厂的需求,以后等内地改开之后,要么再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工厂给带过去,要么投资内地企业来做这个工厂,反正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工厂来到了香港,就足以培养数百名相关人才,再说,未来内地在纺织这方面也不弱。
费这么多劲,就是为了让本土有相关产业链,要不然,都从海外采购原材料,成本是一方面,时间差才是更让人受不了的。
整个计划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可以稳定的获得耐克的订单,而如何稳定?自然要跟沃尔玛一样,购入足够的股票,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加上自己本身能供应的产品也是实实在在的物美价廉,那才能保证以后不会出问题。
沃尔玛的市值虽然要高的多,但因为上市了,自己肯花钱还是可以收购股票的,而耐克没有上市,要等到1980年才行,而等到那时收购自然也是有可能复制沃尔玛的模式,但这就耽误了至少5-7年的时间。
而且彼时耐克的供应链成熟,制鞋这一块可不像超市日常货物,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即使未来自己成为了耐克股东,但自己没有相关技术,造不出优质廉价的运动鞋,那就算他变成了耐克的最大股东,也没办法让耐克用他的货物吧?
因此,今年就是唯一的窗口,耐克因为自己在美国的工厂出现巨额亏损而深陷负债,缺钱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剥离生产部门,这种时候,他自然要接手,但必须也要获得耐克一定比例的股份,要不然,他日耐克起死回生,转手就把订单给别人了,自己又能怎么办?
而技术这一块,现在耐克没供应商的情况下,必然也会对自己一方进行支持,只要掌握了相关技术外加成为耐克的大股东之一,就不愁订单会出现太大问题。
“可董事会的想法是,如果艾瑞克你可以在香港建一座制鞋的大型工厂,那耐克的经济问题就会大范围缓解,所以他们愿意接纳你为股东,但只愿意提供15%的股票额度。”菲尔奈特说道。
“15%太少了,我可是需要花费数百万美金在香港为耐克建造工厂,我需要保证的是耐克的订单要一直给我,如果我工厂建好了,你们订单又不给我了,我怎么办?我的损失谁来负责?或者我们签一份长期强制性的供货协议也行。”陈志文淡笑着说道。
“艾瑞克,只要你的质量合格,价格合适,我们自然会找你长期合作。”菲尔奈特连忙摇头说道,这种合同一旦签了,那耐克可就被这个供应商给控制了,商业史上,除了一些顶级的技术垄断型供应商,其他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
“所以我就应该只承担建厂的风险?菲尔,你觉得这样对我公平吗?”陈志文笑着说道。
“这”菲尔奈特也是有些为难,他也知道在没有什么合约的情况下,让别人投资数百万美金建工厂,在商业合作上,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自己又不是什么超大型客户,没有保证人家自然不鸟你。
“这样吧,我们折中一下,股份20%,资金我注入400万美金,再签一份十年期的代工合同,十年内我的工厂只要质量没有问题,那耐克就得至少将一半的订单给我的工厂,如何?只是十年,也不算很长期吧?”陈志文接着说道。
但凡大一点的企业,在采购时都不会只选择一家供应商,这是避免风险的正常操作,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长期的强制性供应协议,只有少数特殊行业才会存在,类似这种普通纺织鞋类行业,几乎不存在的。十年,是一个让对方都接受的时间。
“十年的话,可以商量,我想董事会那边,也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菲尔奈特有些信心的说道。
“好,那你们回去确认后,尽快通知我,香港这边建个大型工厂,也需要准备一定的时间。”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十年自然也不保险,但所谓的长期合同,如果太有强制性,那耐克是绝对不会签的,即使最后还能谈,也会耽误太多时间,要真逼的太急了,耐克完全可以付出其他代价寻找其他投资商。
耐克现在的问题,其实终归就是钱的问题,只要钱足够,所有的危机就都能轻松解决,陈志文这边也只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绝对不是唯一选择,耐克的董事会包括眼前的创始人菲儿耐克,其实基本上都不希望外人获得太多股权。
而如果合约不是很强制,那未来耐克就能绕过去,反而失去了意义。
现在要个十年期的协议,不过是为了保证在初期十年,能够获得稳定的供应罢了,再获得相关技术底蕴,想长期稳住,最佳的方法还是获得更多的股权,只需要再等个几年,等耐克上市,市场上的股票可以交易,能自己就可以轻松继续增加自己的股权,毕竟一家新上市的公司,也不会有多大成本。
“没问题,我会尽快安排董事会确定这件事。”菲尔奈特答应道。
PS:解释一下,一个大的投资,实际上都需要很长时间的谈判,少则数月多则以年为单位,所以书中的一些投资,不会连续几个章节结束,而是在尽量合理的情况下,隔个几个月时间再来结局。
不过部分情况下,比如非战略投资的地产布局等等,也会一章谈妥,但前提也会是之前有专业团队谈判了很久,然后主角出面与对方老板谈成最后一点环节。
相对来说,这应该是在不水文与符合现实之间找一个平衡吧。
求追订!
(本章完)
第147章 战略忽悠太古家族掌门人
“可以,我也希望能够早日与菲尔你进行合作,这会是一个对你我双方都非常完美的合作。”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这句话绝对是真心实意,耐克现在也只是美国地方性的一家公司,一年销售额才千万美元,而成立与20年代的阿迪达斯,早就成为了全球性的鞋业巨头,美国1/3的大型球赛,都被阿迪达斯所赞助,整个美国的运动鞋市场,成为了阿迪达斯这家德国品牌的后花园。
在美国本土,也有一些发展的还不错的地方品牌,一直尝试从欧洲品牌手中抢回自己的市场,但难度太高了,甚至很多时候还被日本品牌给抢占了属于自己的市场,连耐克的初期发展,就是靠着经销日本运动鞋品牌才获得的第一桶金。
也只有陈志文,才知道这家现在的小公司,能够在未来获得无法想象的成绩,在未来十年后,耐克就会成为美国本土最大的鞋类品牌,不到二十年时间便可以与阿迪达斯在全球市场分庭抗礼,这对于传统的鞋业品牌来说,发展速度已经是不可思议,让丝毫不懂的陈志文来操作,即使背后从其他渠道赚取了天量资金,也做不到这一点。
而对耐克公司来说,与陈志文的合作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陈志文的资本实力很强,有着足够的财力,这对于任何一家小公司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就比如后世一个内地普通公司,你的股东名单中有华为、藤迅或者阿里,那去银行融资,想让银行拒绝都难。
第二就是陈志文最开始抛出的诱饵,让红牛的品牌广告中的明星全部穿耐克的鞋,甚至以后耐克的服装,这对耐克来说就是一个无本暴利没有风险的交易,要知道红牛的广告可都是投放到美国的大电视台,用户都千万级别,大量曝光肯定会带来大量的宣传,还没有任何成本。
第三就是生产端的问题,在小公司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生产端外包就是最简单的方法,只是有一个合适的供应商非常重要,选错了公司直接over,选对了就可以安心的开发市场,发展速度可以爆发式的增长。
可以说,很多知名公司的快速发展,其实就是背后大量供应商的优秀,连汽车行业也是如此。
从一个正常人的视角来看,陈志文的这一系列合作计划,绝对是拯救了陷入债务危机的耐克。
“希望如此。”菲尔奈特点点头,他也比较认可陈志文为耐克提供的方案,就是要的股权比例太多了,耐克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有了大量股东,之前一切顺利还好,但这次出了问题后,相互之间的内斗比较严重,现在被迫引入新股东,他也希望能够相互平衡一下。
如果做不到绝对控股,那就需要平衡几个大股东。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位未来的香港大股东与在美国的其他股东产生一定的矛盾,这样一来,他们未来就可能形成一定的平衡。
“菲尔,既然伱来到了香港,不妨去看一看香港这边的制鞋技术,也可以给点意见,我们合作的速度快一点,可能香港的工厂很快就会兴建,在这之前,我需要你们的专业团队来考察香港这边的工业链状况以及员工能力问题,可以的话更好,不行的话,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陈志文接着说道。
“好,这次我带来了2人,一人是技术一人是质量,本身也有着来看看香港的情况。”菲尔奈特说道。
“OK,我已经安排人联系了香港这边几家制鞋工厂,到时候我安排人与车带你们去。”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成为和记掌门人之后,他在香港的身份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要派人去参观哪家工厂,基本上说一下对方就同意了,本土财阀的影响力,方方面面,一般的小老板也不会闲着没事干给自己找仇人。
菲尔奈特一行人的事情,自然有专人配套,陈志文是不会浪费这个时间的,再说,他也不懂鞋,去了也没用。
虽然高端制造业赚钱,但那也是能够将全球或者全球的一部分作为市场后才能获得巨额财富以及极高的ZZ地位,而在这之前,很多都需要大量的投资、研发、市场宣传等等。
如美的家用电器事业部需要投入重资来研发相关技术,一个压缩机就得投入多少亿,才有可能取得非常高的成绩。
红牛虽然不需要技术,但也需要大量砸钱,来稳住市场,以确保其他食品或饮料巨头在看到红牛的投入后,不敢随意应战,即使搞出了类似产品,也得掂量能不能真的与红牛一样烧钱,就算能也得考虑能不能回本。
街机或者未来的游戏是个例外,这是实实在在的先知金手指,但美的内部其他技术产品的投入太多了,只靠游戏的资金,也很难成大势,因此,地产与金融,作为金手指的放大器,自然需要被重用。
在地产金融中赚到足够的钱,才有更强的资金、资源来做科技方面的研发,最简单一点,未来香港中环的一栋大厦,卖了一栋就能获得数百亿港元现金,这可能超过了很多世界500强公司一年的利润,拿去烧钱抢市场,都能让三星这种大公司头疼。
自然而然,在红牛、美的、好市多发展都比较顺利的时候,陈志文的核心就放在了地产之上。
希尔顿酒店,陈志文长期的套房内,迎来了几位英国鬼佬,正是如今太古集团的掌门人施约翰.施怀雅及他的两位助理。
“施怀雅先生,你好。”陈志文见到这位瘦如皮包骨的太古家族第五代掌门人,面子还是很给足的。
“陈生,你好,这段时间陈生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啊。”施怀雅点点头,大声说道。
“请坐。”陈志文笑着说道,眼前这位太古家族的掌门人,其实本命为约翰.施怀雅,但为了融入香港社会,给自己名字前面加了一个施字,以方便对香港华人社会的融入。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又或者纯粹是为了生意,在四大洋行之中,相对来说,太古集团对华人要相对友善不少,等几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太古集团对内地的态度也算是不错的。
“刚刚想起来,这栋酒店也是陈生的物业吧?”施怀雅看了看四周,突然说道。
“有名无实而已,到了35年后,我才能正式接手。”陈志文笑了笑说道,希尔顿酒店集团与曾经这块地的物业业主的强力租赁合同,基本上香港的大地产商都知道,特别是置地这种喜欢在中环兴建大厦的主,如果有机会早就下手了,实在是算了算不划算才不得不放弃,但谁也想不到,再过几年,中环的房价还能再涨个几倍,到那时,所谓的“巨额违约金”在地价面前就不值得一提了。
“这栋酒店的生意还不错,光是分红也可以了。”施怀雅说道:“几年前听说希尔顿酒店物业被人收购的时候,我还挺惊讶的,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陈生的名字,想不到两年后,陈生居然收购了和记国际,真是不可思议,我听说过很多年轻的商业天才,但陈生这样的,可是第一次,用华语中的成语来说,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过奖了,除了基本的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胆识。”陈志文淡笑着说道,知道未来的情况下,他自然敢铆足十个胆子进行杠杆操作,要不然,一个正常的人,哪怕是李嘉成这种眼光贼好投机心极重的人,也未必敢在1975年收购负债累累的和记。
“太古集团与和记曾经有着不少的合作,希望现在的和黄也能继续与我们保持下去。”施怀雅点点头说道。
“没问题,联合船坞集团仍然正常运营,我也不会有什么改动。”陈志文说道。
香港联合船坞集团,于1972年由香港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及机器有限公司合并而成,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港口打捞和拖船及相关服务,位于新界青衣岛西北部,面积达1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葵涌集装箱码头,如果再等二十几年,附近也会兴建一座国际机场。
当初之所以合并,也是因为二者长久以来日益严峻的竞争,导致两家都没赚钱,血拼了十数年,正好借着香港码头搬迁的机会,和记与太古一商量,咱两合并得了,以后不就垄断了吗?
对于非社会必需品的商业垄断,陈志文丝毫不在意,这种垄断生意越多越好。
“那就好,现在的葵涌码头,是财富的聚集地,我们两家在财力方面,远不如怡和,就应该停止各种内耗,专心拿下这一块的利益才是。”施怀雅笑了笑说道。
“太古集团是有意获得明年推出的葵涌五号泊位?”陈志文顿时明白了这老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