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不可以登基吗? 第98节

第279章 再次升官

  虽说这次皇宫之行惊险重重,但好在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虽说那几个被挟持的朝廷大员受了点儿轻伤,但比起性命算是微不足道了。

  就连身为罪魁祸首的穆延春都被抓住,这会儿眼看着功败垂成,他的脸色如死人一般惨白。完了,全完了,几十年的经营毁于一旦。而这一切竟只是因为一次闲聊,穆延春怎能不恨?今日,不仅他会死,他的九族只怕都活不成了。他这人自私自利的可怕,然而子孙后代也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如今却全都完了。

  被人压下去的时候,穆延春失魂落魄的看了一眼这富丽堂皇庄重威严的金銮殿,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这座大殿了。很稀奇的,他此刻竟突然回忆起第一次踏入这座大殿时的心情。第一次走进这权力中心,他那时是那般的激动忐忑,许多年来,那种感觉早已消失殆尽,以后再也不能来了,他心中反而十分怅惘。

  被拖走的最后一刻,穆延春看了一眼满朝堂的大臣,嘴角突然浮现一个冷笑,虽说他今日失败了,但别以为你们会赢。这天下啊,只要有人怀有私心,就不会稳稳当当的。更要命的是,这天下怀有私心之人实在太多了。圣人无欲无求,备受尊敬,可是天下又能有几个圣人?

  “穆延春,藏匿前朝皇室血脉,谋朝篡位,图谋不轨,并主使无忧洞血矿山盐城等大案,且与北蛮暗中勾结,犯了叛国大罪。诸位爱卿以为,朕该如何处置?”

  等一切平静下来的时候,也到了清算之时,景泰帝并不是个独裁的帝王,这时候也有闲情雅致问诸位大臣一下。可文武百官又都不傻,穆延春谋逆一事他们看的清清楚楚,此刻拼命与他撇开关系还来不及,又怎会为他求情说话?

  因此大伙儿的口径一致的可怕,认为这等谋逆大罪理应诛九族。

  倒是九阙,看一眼宁国公夫人及其独子,犹豫片刻之后还是上前求情。

  “陛下,英国公夫人及其独子举报有功,大义灭亲,还请陛下饶他们一命。”

  “准了。”

  在诸位臣子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景泰帝直接就应了,快的叫大家措手不及,不是,陛下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而且刚刚那被拖下来的乱臣贼子对这位君臣之间的挑拨,他们还记忆深刻,难不成对他二人之间的君臣之情竟无半点儿妨碍吗?

  这会儿先不说宁国公一家子欣喜欲狂的模样,九阙觉得还是人命至上。穆延春的家人就不说了,这肯定会被处置,只是那些与他毫无关系,甚至连穆家的大门都摸不着的人,若只是因为一丁点儿血脉关系就被灭族,也确实太可怜了些。

  于是她还是壮着胆子为那些素未谋面之人求情。

  “陛下,穆延春犯了谋逆大罪,且屡次祸害百姓,这样的人确实不配活着。但,那些对他所作所为完全不知晓,且未来也不可能从他身上获得利益之人,如果因他这个无德无行小人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未免有些无辜。所以微臣恳请陛下,若是调查出那些旁系之人与他的所作所为没有牵连,能否饶他们一命?”

  听到这话大家都不敢吭声了,只不过暗地里都殷切盼望着陛下的反应,毕竟这年头的世家大族都讲究一个联姻,哪怕他们与穆延春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保不准有个姻亲关系呀。他们确实不敢求情,但有人站出来,总多点儿希望不是?

  景泰帝沉吟了许久。

  【管穆延春那蠢货去死!可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如果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丢掉性命,也确实太可怜了。诛九族所牵连之人实在太广,再不济,就算把他们流放,也算是条活路。如果真要杀人,还不如把朝中那些真正与穆延春有所勾连的臣子抓出来砍头呢。毕竟他们都好穿一条裤子了,要说穆延春所做之事背后没别人帮忙,谁会信呀?!】

  景泰帝沉默的时间太久,以至于众人都觉得无望,谁曾想到陛下竟然点了点头,高抬贵手。

  “爱卿所言有理,冤有头债有主,诛九族确实不太妥当,那就三族之内,所有成年男丁流放千里。至于穆家,有一个算一个,都砍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九阙其实已经很满意了。毕竟古代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惦记自己屁股底下这张椅子,更何况穆延春还犯了与敌对阵营互相勾结,暗害自家大将的忌讳,没有夷三族,已然是陛下的仁慈。

  没看见满朝文武都忍不住松了口气嘛。

  然而他们这口气松的实在太早,因为紧接着景泰帝就下令三司会审,务必将参与此案的所有人都揪出来,挨个清算!

  清白者自然坦坦荡荡,但参与其中之人心里却十分忐忑。只不过此时此刻谁也不敢表露出来罢了。倒是有一件叫所有人都快气吐血的事儿。

  那就是那个叫所有人都头疼不已的女官应九阙,不仅从北疆平平安安的回来,而且一回来就撞上这么件大事儿,似乎还立了功。陛下岂不是又要升她的官儿了?

  果不其然,在布置完穆延春这件案子之后,景泰帝和颜悦色的表示。

  “应卿啊,你临出发之际朕向你许诺,若是能安抚北疆,回来就赐你公主之位。现在看来,你不仅好生安抚了北疆军,并且开源节流,做了许多有益民生之事。北疆军尉迟大将军和北疆总督的折子已经到了朕这里,对你大加赞赏。你这次出行做的很好,朕封你为二品瑞安公主!”

  “陛……”

  “且,你此番归来不仅救了宁国公夫人及世子,还救了四皇子,甚至,救了朕,救了那些被无端祸害的百姓!这桩桩件件,怎能不赏赐?刚巧,你已完成使命,这巡疆御史的官儿当着也不太合适,朕加封你为吏部左侍郎,也好正一正这京城百官之风。对了,这穆延春的案子,你也去做个旁听,将那些有罪者有失者通通揪出来,处以极刑!”

  所有来不及阻止的官员都傻眼了。

第280章 传国玉玺

  不是,有见过升官升这么快的吗?这都不是节节高升了,这是直接上天了吧?

  咱们都知道陛下你偏疼应九阙,可也不是这么个偏心法吧。一个十八岁的女娃,进入朝堂的时间还不足一年,是,她确实帮助陛下解决许多大案,也确确实实做了那些功绩,可这升官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

  要知道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在五品以下徘徊,能当上正三品的官员已经是祖上烧高香。可这应九阙,这,这速度叫人怎么愿意?

  可还没等叽叽歪歪,大伙儿注意到景泰帝不好看的表情,突然反应过来,这可不是平时在朝堂之上议事。陛下刚刚经历了一场谋逆大案,这会儿但凡长点儿心眼儿都不能触陛下眉头。但,越是这样想,大伙儿心里越是酸呀。你说说这应九阙怎么就那么讨陛下欢心呢?

  九阙,九阙她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她就是觉得陛下是个大好人,她很乐意替陛下办事儿,办好了能升官发财,这谁不愿意啊?这话要是让满京城甚至全天下的文武百官听见,指不定又该如何心酸呢,难道他们不想为陛下办事儿?多少人兢兢业业,一辈子都入不了陛下的法眼。他们比起应九阙到底缺了什么呀?难道就因为他们是男的?

  想不通,这真是大大的想不通啊。

  更何况接下来陛下的封赏更是叫他们几乎吐血,总是跟着应九阙出去办案做事儿的淳于霜魏渊,甚至谢明尘,都各有封赏。瞧瞧这三个都是什么人啊?一个太监义子,一个女官儿,一个大夫,这是什么光彩的身份不成?陛下硬是让他们升官发财,没看见就连一向不肯表露心情的九福公公这会儿都乐的见牙不见眼了吗?就连那谢明尘,不仅一跃成为太医院院判,仅次于院正。哦,还有今天突然出现的女侠,虽然武功很是出彩,但是个江湖人士,又不根正苗红,还不愿意入朝为官,即便如此,陛下给他们四人都赏了一个四品轻车都尉的爵位。

  这可是爵位啊!虽说品级低了点儿,但这可是能传给子孙后代旱涝保收的好官位!要知道陛下对于爵位的赏赐可不是个大方的,也就是跟随他一同南征北战,打下这偌大基业的那群兄弟们才得了一批爵位。自那以后,整整十三年,陛下就没有赐过爵位。哦,对了,除了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应九阙。

  这可真是,这可真是找谁说理去?!

  唉,总而言之,大家伙儿那叫一个心情复杂。再加上应九阙如今的身份,吏部,那可是掌管上下官员升迁变动的部门儿,而且应九阙还不是里面的小官儿。之前的吏部左侍郎是穆延春的女婿,这次肯定要倒台了。说实在话,大家伙儿刚刚已经在心里把那些人的官位给瓜分了,没想到根本就没等他们开口,陛下直接让应九阙坐上了那个位置。这可真他娘的想不到啊!

  而且他们从今往后也不敢张嘴闭口说应九阙是个女子了,人家是个女人又怎么了?现在不还是管着你的升迁变动?要知道吏部尚书虽然不是穆延春的姻亲,可穆延春曾经是他的座师,这层关系,就算陛下不治他的罪,日后也在这位置上待不久了,这吏部尚书的位置岂不就是给应九阙准备的吗?

  总而言之,大家出宫的时候,心情那叫一个复杂难言。

  倒是应九阙,一时间没离开,那叫德全的太监还有话要说,九阙也被陛下留下旁听了。

  想来有些话已经被德全憋在心里太久,这会儿眼瞅着景泰帝已经清场完毕,他连忙倒豆子似的说了。

  “陛下,老奴有话要说。阿九,他其实不是前朝太子血脉!”

  这下,景泰帝倒是来了精神。他理所当然的怀疑这是眼前这老太监想给自家小主子脱罪的说法。不过,德全紧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盒子,诚惶诚恐的递给了九福。

  呈上来之后,景泰帝刚一打开那个盒子,整个人就愣住了。

  这,这东西!

  “当初穆延春救了太子殿下,殿下很是感激。但他很快就发现姓穆的只是想把他攥在手里当个摆设,甚至不顾殿下体弱多病非得让他同女子同房留下血脉。并且因为殿下年纪日渐增长,姓穆的认为他不好掌控,因此,在其中一个女子生下阿九之后,殿下很快就不行了。太子殿下虽然体弱,可又怎会在短短三日之内油尽灯枯?只是姓穆的大概不知道,当初皇宫乱起来的时候,殿下于混乱中受了伤,根本就不可能有孩子。”

  “这些年,姓穆的旁敲侧击,在找匣子里的东西,殿下识破他的诡计,早就将之妥善藏好。弥留之际,将这匣子给了老奴,让老奴交给陛下。太子殿下说了,天下百姓受苦,皆因皇室无所作为。既然陛下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就是天定天子。这匣子,只能交给您。至于阿九,他的母亲本是青云山庄里一个农女,有青梅竹马的爱人,却被穆延春强行给了殿下,殿下不忍他们分离,私下为他们主持了婚礼,阿九,他不是殿下的孩子啊。”

  其实,当景泰帝把匣子里的东西拿出来之际,已经没人在意德全话中的人了。那四四方方,温温润润,一看就历史悠久,没少被人把玩的东西,赫然正是传国玉玺!

  每个朝代,甚至每个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玉玺,但这方传国玉玺格外不同。它从上千年前就是这片土地上最高统治者的象征,并且不管朝代如何更迭,这方玉玺都会神奇的落入新君之手。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渐渐的,这传国玉玺,已然成了皇位的象征。景泰帝平生一大憾事就是攻破京城建立新朝乃至这十三年来,都没能找到这传说中的传国玉玺,虽然他不觉得自己改朝换代是什么不光明的事,但若有传国玉玺在手,他是皇帝,自然会更正统些。

  景泰帝举着那方历经朝代更迭依旧温润的传国玉玺,缓缓起身,在场众人已然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281章 疫病

  要说景泰帝不激动那是假的,毕竟这传国玉玺可是历代帝王心之所向,当初他登上帝位,毕竟有那么一点点不名正言顺,如今有传国玉玺在手,谁还能质疑他帝位的正统性?

  不过欢喜一时,景泰帝很快就平复下来。德全这会儿倒是很紧张,当然,景泰帝知道德全之所以会说这一通话,并且把传国玉玺奉上来,不过是为了留阿九一条性命。

  想必很多人都认为景泰帝会斩草除根,但实际上,对他来说,阿九到底是不是前朝太子血脉,并不重要。都已经过去十几年了,难道现在把阿九的身份公布出去,立刻会有一批前朝皇室血脉的拥簇站出来,要拥立他复国吗?怎么可能?如果天下人对前朝皇室还有那么一丝期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投身造反大业。别说阿九名义上是前朝太子遗孤,就是前朝太子现在吧唧一下活了,又能有什么用呢?即便当年确实有一批忠诚之士,可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事过境迁,人心易变,再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更何况,他还不屑于追究一个几岁稚童。

  “你献宝有功,城外那座青云山庄就赏于你们主仆二人居住。前尘往事就此散了吧,日后,你们都是大景子民。”

  德全一时间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回过神来之后连忙拉着阿九重重磕头。

  “陛下,陛下!多谢陛下。我等一定安分守己,平静做人。”

  看着德全都喜极而泣了,景泰帝也心生感慨,前朝皇帝就算再怎么混账,至少,那名叫阿九的小孩子有这样一个忠心可靠的老仆,日后也能安稳度日了。

  【不愧是陛下啊,古往今来又有哪个皇帝拥有这等宽广的心胸?这才是开国皇帝的气魄,任尔等蝇营狗苟,我都不在意!嘶,这么一说,刚刚我救四皇子的时候,他是不是悄悄瞪了我一眼?我救了他,他不是应该感激我吗?怎么看起来还很生气?真是不明白……】

  “……”

  其实景泰帝也很奇怪自己到底是生了个什么玩意儿,老四平日里看起来确实胆小了点儿,可也不至于是非不分呀,当时的情况,要不是九阙当机立断出手,此刻他焉有命在?就穆延春那损人不利己的货,若是知道自己绝无逃出生天的可能,必定是要杀了老四,绝了自己的血脉。

  堂堂皇帝,五十多岁的人了,结果所有的儿子都死光,这对江山社稷可是巨大打击。

  虽说老四可能觉得自己隐藏的很好,但在场文武百官哪个不是身经百战的老狐狸,哪儿能看不出来?只不过是碍于陛下和皇子的颜面,没人提出来罢了。

  唉,刚刚还嘲讽前朝末帝呢,至少前朝末帝的太子比他这几个儿子好的多,哪怕在自己被软禁且身体不佳的情况下都能摆穆延春那个老狐狸一道,甚至还把传国玉玺藏的好好的,直到这时候才拿出来,保了那个忠心奴仆的命。可他那四个儿子呢?唉,简直是一个比一个不成器。

  然而就算老四再怎么不成器也没法子,现如今他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孩子了,总得提前为他打算啊。未来的一套班子,现在就该准备起来了。还有虎视眈眈的北蛮南夷,新旧皇权更迭之际,最容易被外人趁虚而入。趁现在自己还活着,得多准备点儿,再准备点儿……

  至于死里逃生的四皇子,他确实没对九阙心怀感激,不仅如此,回去之后还将自己书房里的瓷器砸了个遍。那些下人们早就躲得远远的,一个个愁眉苦脸,不敢多说半个字。也不知怎的,以前他们家四皇子虽说胆小怕事,可对下人们还算宽和,自从三位皇子过世,四皇子的脾气突然暴涨。但还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回来就把整间书房都给砸了。

  砸了书房的四皇子心里总算好受了些。他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满地的碎瓷片,仿佛看到了今日朝堂之上那些嘲笑自己的臣子的尸体碎片。

  “看不起我,都看不起我……我可是堂堂皇子!我是当今陛下唯一的儿子!日后登上皇位之人必定是我!你们凭什么看不起我?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三个从小到大就看不起我,打压我,现在又如何?你们不还是死了。若是你们还活着,能亲眼看到我登上皇位该有多好!父皇,父皇啊……我可是你唯一的儿子,你眼里怎么就没有我呢?不,你只能有我一个儿子!”

  许久之后,书房内终于恢复平静,四皇子缓缓抬头,黑沉沉的眼珠死死盯着皇宫的方向,末了,露出一个阴森森的笑容。

  与此同时,相隔数千里之外的草原,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啊啊啊啊啊——阿娘!你睁开眼睛看看,大王子和小王子来救我们了。阿娘!”

  “大王子,您终于来了,你快来看看吧,我们的牛羊不知为何兔子死了很多。还有骏马,我们家的人勤劳能干,从来不曾有片刻亏待过它们,可它们却死的一匹不剩。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我们还不够勤劳能干吗?”

  “长生天啊!你为何不继续抚照你的子民?严冬即将到来,可我们的牛羊却死了这么多,难道我们就只能等死不成?”

  木尔顿骑在马上,远远的看见这一幕,英武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忍。正要纵马上前却被旁边的纳木措给扯住了。

  木尔顿有些不解,就看到纳木措手指的方向,那些跪倒在地哭喊哀求的子民身上爆出一颗颗密集的红痘,顿时倒抽一口凉气。

  “这是什么?瘟疫吗?”

  要知道草原人最怕的不是战争,而是瘟疫,尤其是在牛羊牲畜之间传播的瘟疫。他们平日里的吃食靠的就是牛羊,如果家里养的牲畜都得病死了,他们该怎么活?更何况现在人身上也被传染了这种疫病,已经有人因此而死了!

  而且看那样子,传染性还很高。

  即便神勇如大王子,此刻也忍不住浑身发凉,四肢发软。

第282章 萨奇可汗

  倒是小王子,这会儿格外沉着冷静。直接命令身后侍卫将那些还活着的牧民一一射杀。大王子木尔顿虽说有些不忍,但知道这是解决疫病最有效的唯一途径,因此也没制止。

  将那些尸体远远的扔在空旷之地,两位王子才面色阴沉的带着手下侍卫回到大帐。一路上两人没说话。就算他们心性坚韧如磐石,但亲手射杀自家子民这种事儿还是超乎了他们的心理预料,但当时那种情况,如果不就地射杀,势必会将疫病带向周围的牧场,到时候受害的可就不仅这点儿人数了。

  直到见到大可汗,两人还有些心神未定,可汗也不是很开心。

  “我的儿子们,你们来了。怎么看你们并不高兴?难道也想跟着使团去大景京城?”

  木尔顿露出个豪爽的笑,满不在乎的挥了挥手。

  “儿子倒是想去,只不过不是以和谈的方式,而是想马踏京城!叫那大景皇帝为父汗跳舞!”

  “哈哈哈——”

  原本心情并不是很愉快的萨奇可汗,这会儿哈哈大笑。他当然知道大儿子这是在故意逗他开心,可并不妨碍他喜欢听到这种话。

  “我的儿子,我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这说明你身体里的血还在沸腾。不过汉人们虽说阴险狡诈,但他们有句话说的还不错。识时务者为俊杰,咱们草原即将进入寒冬,正好赶在这之前用和谈的名义敲大景皇帝一把。他们汉人最是伪善,若有和谈的幌子,肯定会好生接待。说不定还会送我们一些粮食,毕竟咱们又不是空手去的。”

  说到这里可汗就十分惆怅。怎么偏偏那软弱如羊的汉人拥有那么肥沃的土地,而他们天生神武的草原人却只能生活在草原。当然这并不是说草原不好,草原上生长着最神骏的马,最温顺的牛羊和最可爱的子民。但草原却并不适合种植粮食,气候也不如中原大地的好。

  若是能拿下中原那片广袤的土地,岂不是两者都能拥有?那才是一代可汗才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呢!

  萨奇可汗心情不太好,自然也注意到儿子们的兴致不高,想了想,还是小声安慰。

  “等使团们回来,他们带回来的东西让你们两个先挑。汉人虽然软弱,但他们的手艺却是一等一的好。”

  木尔顿的心思却并不在那还未回来的使团身上,他将方才发生的事情仔细说来,十分沉痛。

  可汗听了之后脸色也是一变,再也没有方才的欢笑从容。

  “这,怎么会这样?如今天气已经凉起来,怎么还会有疫病?大巫们去看过了吗?”

  “儿子急着回来禀报,还没通知大巫。只是那疫病看起来厉害的很,不仅牛羊大批死绝,连牧民们都被传染,身上起了大片的疹子和红色的痘,而且已经死了大半。如果不将剩下的牧民就地格杀,一旦他们活动起来,只怕会连累到其他子民。”

首节 上一节 98/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