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不会同意这些荒唐的请求。
“……因此臣请求陛下亲自下旨,令安远伯之女与李家已故公子完婚!”
景泰帝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挥袖而起,面无表情的转身离开。
底下那些原本慷慨激昂的臣子们,包括二皇子都傻眼了,这什么情况?陛下怎么突然就离开了?就算要离开陛下也应该说句准话呀,他到底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这让二皇子很尴尬呀!父皇难道不知这种情况下不出言支持自己对他的威信会有很大打击?他都这么大个人了,在朝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父皇不仅不支持,还甩脸就走。这不是当众给他难堪嘛?
察觉到周围臣子的视线在他脸上绕来绕去,二皇子心里那叫一个难受。他虽说以前默默无闻了些,可父皇母妃对他都相当关注,从未在别人面前给自己甩过脸子,可现在父皇是怎么了?
二皇子满肚子委屈,殊不知景泰帝才是满腔怒火。他以前也没觉得自己的儿子们如此愚蠢,估计是被猪油糊了眼,现在把那层猪油扒开来看看,简直一个比一个蠢。老二以前也没这么蠢笨,看来是以前没机会表现自己。这种狗屎主意也能想的出来?大景虽说已经建立十三年之久,可天下百姓并未从贫困饥饿中挣脱出来。前朝末年,连绵不绝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创伤实在太大了,时至今日人口都没有恢复。
如今这种情况不大力支持守寡女子再嫁,反而让一个根本没有婚约的女子嫁给已经死了的男人守望门寡。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天才发言?景泰帝之所以急匆匆离开,是因为他担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冲下去对着二皇子那张蠢笨迷茫的脸就是一段猛揍!
蠢笨如猪!
他一辈子英明能干,怎么会有如此蠢的儿子?
唉……
难道是因为当初抢地盘儿的时候杀人太多,造了杀孽?
景泰帝可以转身离场,底下那些臣子们见连正主都离开了,陛下身边的九福太监又高声宣布大家可以退朝,于是没吵完的只能把话咽回肚子里,气冲冲的离开。
不过陛下今日模糊不清的态度,让很多人摸不清景泰帝的看法。一部分臣子认为景泰帝生气了,可到底因为什么生气,大家又说不清楚。于是只能静观其变。
倒是二皇子近段时间大出风头,自掏腰包将那本《女诫》印了上万册,本来准备免费分发给京城诸位官员。没想到大家十分支持,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出重金购买。大家诚意这么足,二皇子也就不好意思免费发放。印了一回书,赚了上万两银子。现在外头到处都是对二皇子孝心的赞扬,可谓是名利双收。相比较之下,如今陛下仅剩的四皇子根本没有任何出挑之处。虽说有一部分人不看好二皇子,但二皇子比起四皇子而言,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眼看陛下就剩这两个儿子,总得从里边儿选个赢面较大的吧?若是能博上个从龙之功,眼下这点儿非议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有更多人支持二皇子是源于自己那无法言说的小心思。景泰帝近段时日太过宠信那位应县主。不仅让她当钦差,而且还给了打神鞭。这样的宠信实在让一群老中青官员们看了嫉妒。若是不加以制止,谁知道陛下接下来还会授予那应县主什么官职?据说如今已经催着礼部想更好的封号了。
本来那应县主就有个当初被称为双子星的战神娘亲,更和如今边关屡战屡胜的娘子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还得到了陛下的重用,若是不再加以节制,日后岂不是要爬到他们头上去?更何况一个应九阙站出来了,其他的女人会眼巴巴的瞅着她建功立业,自己却安生待在内宅里吗?
若是让那些女子瞧到了权力的好处,还怎么用那些祖宗礼法把她们继续困在内宅之中?
这官场本来就难以晋升,跟男人们争也就算了,可若是和女人们争,输赢都是难题,传出去不好听啊。
于是,本就热闹的京城这段时间像是烧滚了的水,更加沸腾了。再加上大景食盐不够吃的谣言,那可真叫一个热闹。就连北蛮南苗那边都派来了使臣,也不知是趁火打劫,还是想借机瞧热闹,反正是热热闹闹的都进京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艘吃水很深的大船顺着长河南下,且距离京城越来越近。
船头之上,九阙几人正在悠闲垂钓。只是船速过快,他们扔下去的鱼饵不是被水流冲走了,就是被那些机警的大鱼咬走,半天都没钓上来一条来。
九阙刷的一下把手中的鱼竿挥起来,这回更惨,不仅鱼饵没了,鱼钩都丢了。
淳于霜笑到打跌。
“九阙,你是准备用一根线钓上鱼来吗?”
九阙强行挽尊。
“你懂什么?我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哦哦,愿者上钩,愿者上钩哈哈哈哈……”
九阙:“……”
滨阳王也笑她!
自从弄出来大量食盐之后,这几个小伙伴也不知道怎么的,精神亢奋的有些不正常。这么点小事儿也值得乐成这样?
郁卒的收起鱼竿,九阙只能寄希望于家中的小孩子们,多日不见,也不知远道他们如何了……
第197章 闹起来了
这日清晨,驿馆又闹开了,那些从北蛮南苗赶过来的使臣一大清早的就开始找事儿。
在明知道大景自己盐还不够吃的情况下,非得闹着让大景支援他们食盐,而且还闹得满城风雨,那些本就神情紧绷的百姓们更是紧张不已。
这种情况下,谁还能稳稳当当的?而且闹了这么长时间,朝廷也没说个准话,这不是让百姓心里没底儿吗?
再加上有心之人的挑拨,憋了很长时间的百姓们终于忍不住了。先是有人冲到盐署疯狂敲门,逼迫里头的官吏将盐送出来,在久久得不到回应之后,众人更是着急,在有心之人的带领下冲击盐署,将门都给撞倒了!只是等百姓们冲进去一看,发现盐署后头的仓库里空空荡荡的,连一粒盐也没有,百姓们原本就紧绷的神经终于控制不住了,当即街上就有人大喊出声,说朝廷一粒盐都没有了,还瞒着他们,说不定是要把那些盐不给达官贵人们吃,不给他们了。
从古至今,人都是一种很容易被同类煽动的动物,如果现在大街上有陌生人喊着要打仗了要打仗了,你肯定不会相信,可如果你的街坊邻居,你的兄弟姐妹都在说要打仗了,并且疯狂抢购粮食收拾家当,眼看着要跑路,那你相不相信?肯定会相信。
大家本来就买不到食盐,更何况打开盐署,发现里边儿当真一粒盐也没有了,这放到谁身上谁不着急呀?人一着急,情绪就容易被煽动。
当京兆府尹得知消息的时候,整个京城的百姓都闹翻天了。浩浩荡荡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朝着朝武门的方向进发,这要是真让百姓们聚集在朝武门聚众声势,他这个京兆府尹别说不能当了,就连这条命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
当即京兆府尹就召集属下聚集,拼命阻挡,只是也不知为何,这些平日里温顺的百姓今日竟如此狂暴。眼见事态已经控制不住,京兆府也连滚带爬的进宫请求觐见。
今日刚巧还是大朝会,文武百官们本来还等着上朝,结果竟瞧见京兆府尹如此失态,都有些好奇。等他说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怎么可能?朗朗乾坤,天子脚下。百姓们怎么可能会做出此等狂暴之举?
不仅如此,四方驿馆的官员也愁眉苦脸的禀告。
“陛下,北蛮南苗以及周边小国的使臣已经接连几日请求我们交易食盐,并且态度一日比一日强硬,甚至还对四方驿馆的官员动手,臣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办了……”
龙椅上坐着的景泰帝头上戴着冠冕,底下众臣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能感觉到陛下的心情越来越不好。也是,如今这时局,竟然还出现这样的情况,谁也不会高兴。
片刻过后,景泰帝缓缓起身,在众臣惊悚的目光中从高台之上走下,对着众人挥了挥手。
“都跟朕来。”
大家都不知道陛下想做什么,彼此对视一眼,只能跟在后头,安静的往前走,景泰帝直接把这群人带到皇宫中最高的一座城楼之上,站在这里刚好可以越过朝武门看到大半个皇城,以及那条贯穿大景南北的长河。
此刻,在众人的视线中,浩浩荡荡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径直走向朝武门,虽然离得远了,他们说话有些听不清,但还是模糊能听到其中几个字,关键词自然是‘盐’。
能当官儿的都不是蠢人,这会儿其实已经心里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没人敢说啊。
在陛下执政期间,京城百姓竟然聚众闹事,这是能被记入史册的一幕,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要是换成他们都要急死了,陛下怎么看着一点儿都不慌?不,或许是因为陛下内心慌乱,但并不想在他们这些外臣面前表现出来。
“瞧见了吗?”
这……
没人敢吭声。就连这些日子崭露头角的二皇子见到此情此景都没敢吭声。这稍不注意就是遗臭万年的事儿,即便是他,这会儿也不敢啊。同时心中又有些庆幸,幸亏他现在还不是皇帝,在父皇统治期间出事儿,总比他以后登上皇位出这样的麻烦事儿没办法解决的好。
“且看着吧。那些北蛮南苗的使臣呢?也让他们过来。”
嘶,这时候谁都不敢拒绝陛下,甚至连异议都不曾提出,乖巧的就把那些喧闹不止的使臣给叫上来了。
那些使臣倒也乖觉,瞧着景泰帝明显不太好看的脸色,原本计划的种种嚣张倒是没表现出来,尤其是北蛮左亲王,这会儿还挺安静的。反正大景已经乱成这副模样,就算他不说话,景泰帝心里也不会好受。他倒要看看如今闹成这个模样,景泰帝准备如何收场,都说中原的皇帝格外注重自己的身后名,今儿这事儿,万一处理不好就要遗臭万年。他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提提应县主的名字。
中原的男人不是向来都会这一招吗?当出现什么天灾人祸之际,把自己摘个干净,让那些女人顶在前头……
这时候那些百姓已经聚集在朝武门前。个别聪明的已经反应过来今儿这事儿不正常,悄悄从旁边溜走,剩下大部分只是随波逐流,跟着来到皇宫门前,也不知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个顶个的茫然。
就在这时人群中走出来几个很有默契的人,身上穿的也是普通百姓的衣服,在茫然的百姓中振臂高呼。
“我们要盐!你们是不是把盐都给达官贵人们了?我们这些底层百姓难道就是没根的野草?可我们也是大景百姓呀。陛下,我们交纳赋税乖巧过活,都是个顶个的良民,陛下,您总不能坐视不管吧?”
“就是!陛下您不能坐视不理。我们得活下去!盐城每年出产那么多的盐,到底都运到哪儿去了?您得给我们一个说法。滨阳王驻守盐城,却连天下百姓们日常吃的盐都弄不过来。岂不是他的失职?难道就因他是陛下的义子,就能躲过责罚吗?”
第198章 运盐船
“陛下不能厚此薄彼,徇私枉法啊!”
“就是!难道陛下义子的命就比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要高贵?这事儿要是不给出个说法,没完!”
“对!没完!”
那些振臂高呼的人原本以为自己张嘴一喊就会有无数百姓盲从,毕竟这些百姓又不是什么聪明人,只是宣扬宣扬就已经跟着他们聚拢到朝武门前。可这回他们振臂高呼一会儿,竟尴尬的发现身后那些百姓用怀疑警惕的眼光看着自己,并没有像想象中那般盲从。
不是,他们都已经跟着自己一路来到朝武门前了,竟然在关键时候闭上嘴,这不太对劲吧?
殊不知在百姓心里这几个挑头的人才是越看越不对劲,大家当然很想要盐,可是人人心里都有杆秤,当今陛下自从登基之日起就不遗余力的为底层百姓谋福祉,让他们休养生息,能够过上好日子。虽说这些年天灾人祸不断,没能改善太多,可百姓心里都是认景泰帝的。毕竟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真正底层百姓出身,开辟霸业的帝王,而且把他们放在心里。
他们之所以聚集起来也只是想要足够吃的盐而已。并不是真的想要闹事,如果刚才还想不到那么这会儿听到这几个出头的人喊话,大家就开始不由自主的往阴谋论方面想去。
“你们几个是哪条街的百姓?所以说你们穿着跟我们差不多的衣服,可看起来面生的很啊。而且我们从未想过要让陛下处置滨阳王。滨阳王可是双子星之一,当初跟蛮子打仗的时候不知道杀了多少敌人,就算这次真因为意外无法运送大量的食盐,那他也不是故意的呀。只要能找到解决办法,能有盐吃不就行了。何必非要让陛下处置他的义子?”
“就是!真以为老头子我老眼昏花了?!你们身上白的根本就不像老百姓!”
说这话的老伯还上前一步揪住他们的衣领,狠狠往下一拉。
“瞧瞧!这外面儿是麻布衣裳,里边儿穿的可是丝绸!这年头谁舍得穿丝绸里衣?贵的很,你们不会是故意来闹事儿的吧?还是想把我们当枪使?告诉你们,咱们可是皇城根下的老百姓,别以为你们这些阴谋诡计能糊弄得了我们。咱们这次前来就是想问问你们这些当官儿的,到底有没有盐吃!要是想搞其他的幺蛾子,可别拉上咱们。”
“就是!别把我们当枪使!”
大家伙那叫一个群情激愤,就连城墙上头看热闹的左亲王都狠狠愣了一下。不是,大景的百姓都这么聪明的吗?
景泰帝嘴上不说,但还是忍不住松了口气,他就知道治下百姓没有那么容易被煽动。然而那几个挑事儿的人眼看一计不成,又行一计。
“你们先别管这些,我就问你们,这段时间有谁从盐署里买出来一颗盐了吗?刚刚闯进去的时候,你们又不是没看到,那数十个仓库里边儿连一颗盐粒子都没有。反正我家现在是没盐可以下锅了,就这么几天,我感觉自己都没力气了。你们在这儿理直气壮的,倒是告诉我,你们准备从哪儿买盐?我可是听说了,那些北蛮南苗过来的使臣还要从咱大景借盐呢!”
“咱们自己都不够吃了,还得借给他们,这是什么道理呀?你说说那些盐署里的盐是不是都借给其他国家了?原来现在自己国家的百姓不值钱,北蛮南苗的百姓反倒是值钱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现在咱们在跟北蛮打仗呢。打了这些天,没占据上风不说,现在就连盐都没了,军中将士据说都在用醋布,你说说这不吃盐哪有力气?哪儿打得过人家?现在不就是为了不跟人家打起来委曲求全的嘛?其实咱们陛下也挺难的,要真是这样我也没话说,毕竟是为了咱们整个大景。”
“你没话说我可有话说,凭什么?北蛮年年跟咱打仗,不处理他们也就是了,现在还要低三下四,委曲求全。还有南夷,不是没跟咱们打起来吗?”
接下来底下又是一阵混乱。站在城楼上的官员们脸色不太好看,北蛮南夷的脸色自然也不好看,这大景百姓太过分了吧?当着他们的面就喊起蛮子蛮夷来了。啧……
在没有外力掌控的情况下,底下那群百姓确实越来越乱。恐慌心理都是会传染的,哪怕嘴上说着不信不信,可见朝廷迟迟没能给出个说法,那些本来不相信的人也有些动摇了。
左亲王看着这一幕,那叫一个高兴,给底下人使了个眼色,让他们把这氛围弄得更热烈些。虽说不太可能让京城乱起来,但给大景皇帝添个乱还是能做到的。
景泰帝一直保持沉默,他不吭声,周围臣子们也纷纷闭紧了嘴,只是心中愈发焦灼。就在二皇子抑制不住内心焦急上前一步准备开口的时候,赫然发现自家一向沉稳严肃的父皇竟猛然睁大了双眼,喜形于色。
“来了!”
来了,什么东西来了?二皇子有些茫然,顺着景泰帝的视线往远方一看。哦,原来是那条长河啊。这条长河贯穿大景南北,有些货船是再正常不过了,只不过这一艘船大的有些奇怪。而且上面似乎写的有字儿?
因为距离还是太远,二皇子瞪大了眼睛看了许久,才模模糊糊看清,那艘大船的船身上写了个大大的‘盐’字!
什么情况?这是运盐的船?不是说盐城的盐场被贼人下毒毁了吗?二皇子有那么一瞬间还以为自己看花眼了,使劲揉了揉眼睛。此刻发现陛下和二皇子异样的官员纷纷朝着远方查看。
这下,看清的人越来越多,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以为自己在做梦。
“那是运盐船吗?”
“看着好像是。”
“不是说……那边儿出了问题?”
“这我怎么知道?但我确确实实是看到运盐船了。”
“或许那只是艘空船?”
“你看不到那吃水很重吗?我觉得里边儿像是装满了货物。”
当然,也有可能,那艘船装的不是盐……
第199章 盐队
大伙儿在那儿猜测来猜测去,没能得到个准消息。只能抬头去看站在最前方的陛下,而景泰帝则是远远的看着那艘货船,脸上露出个神秘莫测的笑容。
终于回来了。
底下聚集起来的百姓似乎也发现了异常,尤其是那关闭的紧紧的朝武门轰然洞开,从里面走出形容严肃的金甲卫,以及穿着大红大紫官袍的官员。这个时代百姓们对于官员的敬畏是与生俱来的,当即那些情绪不稳定的都忍不住退后半步,尤其是看到那龙行虎步走出来的灿金色身影,大家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那是陛下吗?
虽说大家都住在皇城脚下,但真正能见到皇帝的次数屈指可数。最近的一次也只是过年时陛下站在朝武门对着底下百姓挥手示意。而且隔得大老远,根本看不清陛下长什么样子。而这次,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从皇城中走出,经过他们时还于尊降贵看了一眼。对于他们聚众闹事的行为并没有加以责怪,只是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