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不可以登基吗? 第72节

  自觉侥幸逃过一劫的百姓远远看着陛下带领百官朝前走,忍不住松了口气的同时又向自己的同伴求问。

  “刚刚那是陛下吧,陛下要带着大官儿们往哪儿去?不对,陛下竟然没有责怪咱们,咱们这已经叫聚众闹事了吧?”

  “陛下宅心仁厚,不会责怪咱们,不过看他们走的方向,好像是城门口吧?听说咱们和北蛮在打仗,但也没听说打赢了呀,陛下带领百官前往城门,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出现过。难道是要迎接什么重要的客人?你看见没?那些北蛮南夷过来的使臣也跟着呢!”

  “看见了!这是有什么讲究吗?”

  百姓们虽然大多数未曾读书识字,但有基本的生存智慧,此刻也顾不上那些还想着挑拨离间的人,彼此对视一眼,连忙跟上,不管是要迎接谁,他们去看个热闹总没事儿吧。

  好像看热闹八卦是自古以来所有人的兴趣爱好,就算这种关键时候,也阻挠不了他们那颗想看热闹的心。

  那些原本因为担惊受怕待在家中不敢聚众的百姓,透过自家窗户缝看到这越聚越多的人,好奇心也上来了,尤其是前面儿那领着百官前行而且还身穿龙袍的,除了景泰帝之外别无他人。他们大景朝的皇帝这是要做什么?不成!得去瞧瞧。

  于是大伙儿就这么自认为悄无声息的跟了上去。

  那条长河自然不可能将码头建在京城,出城门之后,还要再前行二十里。景泰帝自然不可能率领百官徒步走那么远,他们只是在城门口安静等着,刚刚在城楼上看的时候,那艘盐船已经靠岸。景泰帝早就有所准备,因此九阙等人靠岸的时候,发现码头上已经有排列整齐的马车以及形容恭敬的人等着。

  为首的是个面容清秀的小太监,他是内侍总管九福的徒弟之一。这会儿见到从船上走下来的九阙魏渊等人那叫一个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表明了来意,九阙等人自然也乐得有人帮忙。

  九阙还回头看了一眼魏渊。

  “不会是九福公公想你了吧?”

  魏渊皱了皱眉,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如果当真是义父的意思,不会明目张胆派个徒弟过来。在陛下身边服侍的人,别的不说,首先得有眼力见儿,这么明目张胆的结交外臣,不是义父的风格。

  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魏渊也没多说,只是看着那小太监带领身后的侍卫有条不紊的将船上的大批货物取下,放在车上。

  他们这次回来带的东西挺多,大约过去小半个时辰,那些货物就已经被稳妥的装上车,不仅如此,那小太监还带来了好几匹神俊的马,请九阙几人上去。

  “陛下还等着几位大人尽快回去述职呢。”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行吧,这好像说的也没错。片刻过后,九阙带领着身后的车队迅速朝着城门口的方向驶去。多亏了这趟历练,她的骑术越来越好了。

  城门口等着的景泰帝和百官们吸引了越来越多京城百姓的围观,那些官员们感觉着周围平民们看热闹时的视线,觉得有些不雅,但是陛下都安静站在这里,他们难道比陛下还尊贵?因此只能强忍着焦灼等待,也不知陛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突然,耳力过人的武官们猛然抬头盯着远方,剩下的文官也察觉到了异常。远方的官道上有阵阵烟雾弥漫,显然是有人正在朝这边快速奔驰,这可是京城重地,谁敢这么没规矩?

  几息过后,九阙的身影猛然出现在众人眼前。明明和她一起的还有另外几个官员,可魏渊等人却极其默契的落后九阙半步。竟然让一个女子立于他们身前,简直是不成体统!

  某些古板的官员看见这一幕就恼了,但他们生气也没用呀,陛下还在这儿站着,人家都没吭声,自己还能说什么?尤其是发现陛下看到应九阙等人回来脸上露出的笑容时,更是酸涩不已。

  你说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到底是怎么得到陛下的信任宠爱的?而且还不是当成后院女子那般的宠爱,这是要当成肱骨重臣重用的架势呀。难道他们这些臣子不够忠心,不够努力?

  啧!

  渐渐的,随着九阙等人的脚步越来越快,大家也看到了跟在她身后的车队。

  那一辆辆平板车上堆放的鼓鼓囊囊的袋子上,好像写的有字?

  模模糊糊的也看不清,那是个‘盐’字儿吧?

  嘶!

  原本还在悄悄吃醋的文武百官们狠狠的愣了一下。难道那些长的几乎看不到尽头的车上堆着全都是盐吗?!这怎么可能?

  不是有小道消息说盐城的盐厂被人下毒毁了吗?至少八十年之内都不能再用,这种时候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盐?

  不过也有可能只是用盐袋子装着,里面并不是真正的盐,是陛下用来稳定民心的策略?

  不得不说,这种法子用来糊弄那些没什么见识的升斗小民是够用了。

第200章 咸死了

  看到此情此景,文武百官以及百姓们心里想什么的都有。那些当官儿的碍于陛下在场还能稳得住,可那些百姓们却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跟旁边的人窃窃私语,只是这说话的声音未免也太大了些。

  “你看到了吗?我恍惚瞅见那些车上堆着的都是盐袋子?”

  “哎呦,你问我干啥?我又不识字儿,只是恍惚能看见那车上堆的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都是些什么货物……等等,你不是识字儿吗?那袋子上写的是啥?”

  “我,我本来是识字儿的,可这会儿,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实字儿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识字不识字儿你自己还不清楚?赶紧给我说那上面写的那个黑漆漆的是什么?”

  “盐……”

  “什么玩意儿?”

  “盐!那些都是盐袋子。”

  “你说什么?”

  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百姓们一个个脑袋伸的老长,试图跨过前面那些碍事儿的文武百官把脑袋放到车架上,看看到底是不是盐袋子。

  他们之前闹什么来着?不是因为盐署里边儿没盐了,所以才跑到大街上闹事儿来了吗?刚刚还在闹事儿,现在就有盐队进京了?这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些?不过有反应迅速的心里鼓秋。说不定这是上头那些当官的来糊弄他们了。上面写着盐就是盐袋子了?说不定里面装的都是沙子呢。

  总而言之,这会儿说什么的都有,只是有一样大家是相同的,那就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与期待。

  九阙远远的也看见城门口聚集的一大堆人,还有些惊讶。尤其是看到人群之中那个身穿明黄色龙袍的人。那不是陛下吗?景泰帝怎么来了?不会是亲自迎接她吧?她有这么重要?

  【老皇帝怎么也来了?不会真是来迎接我的吧?我好像也没做什么吧。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头疼……】

  一直能勉强维持住安静表情的景泰帝听到耳边那耳熟的声音,这下是真的开怀大笑了。他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竟会怀念这大逆不道的心声。九阙这孩子还是这么实诚。带了这么多盐进京怎么可能是坏事儿?当然是大大的好事儿!

  “哈哈哈……”

  看到陛下这般开怀,文武百官们心中有些酸涩,但更多的是惊喜,既然陛下如此高兴,是不是说明那些车架上装着的都是真正的食盐?

  九阙等人骑马的速度多快呀,眨眼之间就带领车队来到城门口。

  “吁!”

  几人利索的从马上跳下来,干脆利落的对景泰帝行礼。

  “陛下,微臣来迟了。”

  景泰帝大步上前,亲自将九阙扶起来,眼神那叫一个热情,热情的九阙都有些不适应了。

  “没来迟,刚刚好。朕方才还在想你们今日能不能到达,没想到诸位爱卿的速度这般快,很好!回来的路上没遇到危险吧?若是有人胆敢为难你,尽管跟朕说!朕为你做主。”

  “这,微臣幸不辱命,归来途中得到诸位同僚帮忙,顺利将食盐带回,还请陛下检阅。”

  身后跟着的臣子狠狠的大喘气儿,那些成堆的竟然还真是食盐?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还有那些百姓,都快把脖子伸长了,眼巴巴的瞅着身后那绵延不绝的车队。

  此情此景,景泰帝自然不会扫兴,干脆的答应,顺便还招招手,让几个大臣跟随。走到最近的一辆马车旁,景泰帝本来想把盐袋子解开,但眼神往旁边一扫,干脆从腰间拔出来一柄手臂长的黄金匕首,狠狠扎入盐袋,刺啦一声划出来一个大口子。

  “沙沙……”

  雪白的食盐从裂口处涌出,这颜色让早有准备的景泰帝都愣了愣,更别说身后那些毫无准备的臣子了。

  “这,这是盐?”

  怎么如此雪白?简直如同冬日下的雪粒子一般。景泰帝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皇帝,自然见过食盐是什么样的。上好的也不过是青盐,可眼前这袋子盐竟然洁白如玉!

  询问的眼神看向旁边的应九阙,九阙笃定的点头。

  “陛下,臣等不辱使命,用新式制盐法制出来的食盐确实雪白如玉,而且并无苦涩之感。”

  景泰帝闻言,干脆利落的用手捻起一撮放进嘴里,当即被咸的打了个哆嗦,但眼中的狂喜却抑制不住的迸射而出。

  当真是食盐,不是沙子!

  景泰帝狂喜的同时对着身后的几位重臣点了点头,那几个早就抑制不住的臣子这会儿狂奔到车架前,也不嫌弃干净不干净了,直接捏起一大撮儿就放进嘴里。哪怕被咸的直皱眉头,不断呛咳,也不舍得把口中那盐吐出来。

  九阙在旁边儿看着都忍不住替他们难受,空口吃盐呀,这得是多厉害的勇士。佩服佩服!

  “陛下!这盐竟如此精纯!比盐城出产的还要好。而且老臣看着这里边儿竟没有一丝杂质。真是天佑我大景啊!”

  “陛下乃是真龙天子降世,为我朝百姓谋福祉,这盐如此精纯,足以解我大景盐业危机!”

  “天佑我大景!”

  身后那些百姓一直探头探脑的想要弄清楚那些车架上堆放着的是不是盐袋子,这会儿就听到那几个素来老成持重的老臣们近乎癫狂的欢呼声。其他的他们倒是听不懂,但里边儿的关键词大家倒是听了个十成十!

  什么意思?那白花花的东西竟然真的是食盐?!这和他们以前吃的不一样呀,盐不是灰白的吗?

  一直隐藏在人群中的左亲王眼力出众,这会儿已经看清楚,那袋子白花花的东西竟然真的是盐!而且那几个老臣吃了一口之后咸的直打哆嗦!吃了一惊的同时表情越来越难看。怎么回事?!盐城的盐场已经被毁,这些白花花的盐是从哪里弄来的?而且质量如此上等,比他们弄回去的还要好!

  这根本就不像盐城能产出来的盐!

  左亲王猛然想起刚刚应九阙口中所说的新式制盐法,脑中浮现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难道应九阙掌握了一种新型制盐法?而且这法子弄出来的食盐品质远超以往?可不管哪种盐,想要把它提纯出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么短的时间,应九阙是怎么弄出来的?!

第201章 上天之幸

  不仅是左亲王好奇,这会儿站在城门口的所有人心里都快好奇疯了!自古以来,天下食盐都是从盐矿中得来,盐城能找到大量的盐井盐湖已然是上天之幸。这些年来大景百姓所吃的所有食盐,九成都是出自盐城,盐城食盐在天下百姓中心中所占分量极大。正因如此,之前传出的谣言才会叫大家几乎崩溃。若是连盐城的盐都被毁了,此后几十年里他们该从哪里买盐吃?周围大小国家对大景虎视眈眈,别说卖给他们食盐了,他们甚至想把整个大景瓜分殆尽!更何况周遭小国物资匮乏,自己都不够吃,怎么可能会大发善心卖给他们?若是大景被周遭国家吞并,就算他们国内还有食盐,那肯定也是先尽着自家百姓吃用。

  这些时日,各地百姓担忧的也就是这件事了。

  眼睁睁看着这位应县主带了满满一车队的食盐进京,而且那盐雪白雪白的,比他们以往买的所有食盐质量都要好,怎么能让京城百姓不激动呢?

  “这盐这么白,价格会不会特别贵?”

  “我觉得应该会比以往的盐价要贵,毕竟你看,咱们之前吃的那盐,灰色的。那些达官贵人们吃的是青盐,没这个颜色好看。我听说那要一钱银子一罐!也不知道这雪盐会卖多贵?”

  “就算贵咱也要吃呀,大不了买上一罐子,省点儿吃。”

  “那倒也是,若是我们家买不起,咱两家可以合买一罐,到时候平分就是了。”

  “你说的是。”

  就在大家暗自猜测的时候,景泰帝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早就从书信中得知这食盐的造价不贵,但当着众多百姓臣工的面还是想宽宽大家的心。

  “九阙,新式制盐法难吗?出产如何?盐价几多?”

  这件事儿在双方的飞鸽传书中已经与陛下达成了共识,此刻,九阙十分淡定的开口。

  “陛下,这新式制盐法并不难,并且出产量极大,是盐城每年出产的十倍有余。正因造价低廉,盐价也不高。当然这还得陛下定夺。以臣的浅见,约摸为原先盐价的一半。”

  其实以九阙的意思,盐这种生活必需品,理应便宜的不得了才是。但和淳于几个商量过后,还是听取了本地人的意见。盐价若是下降太多,难免会起连锁反应,引起其他不太好的变化。若想让天下百姓都能将食盐视作平常之物,只能慢慢来。在不引起喧哗的前提下,至少也得七八年才能完成。

  但是,滨阳王曾说过。

  “九阙,你这新式制盐法一出等于救了天下百姓一命。莫要觉得我夸大其词,以往的盐价其实并不低,百姓们也只是省着点儿吃用。但现在是特殊时刻。北蛮南夷虎视眈眈,并且已经从我盐城得到了太多盐。他们瓜分中原之心不死,总会借机掀起波浪。虽然不会在同一时刻动兵,但借助盐价挑起百姓慌乱,挑拨大景臣民关系,总会引起骚乱。”

  “我中原百姓曾经陷入战火将近二十年,这段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对天下百姓的伤害也太深。无论什么时候,破坏总比重建要简单的多,即使经过十三年的休养生息,天下百姓依旧未能从曾经的动乱中缓过神来。他们好不容易缓过一些元气,若是再起战乱,必定伤筋动骨。天下百姓实在是受不得了。”

  滨阳王这都是肺腑之言,九阙听完之后心中忍不住浮现出一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滨阳王几个先是一愣,随后眼中迸射出精光,紧紧的盯着自知失言的九阙,那叫一个激动。

  “九阙竟有如此佳句,以前怎么也不听你提起?”

  “不,这不是我做的诗,只是偶尔听别人说起过……”

  从回忆中缓过神来,九阙对上四周不可置信的眼神,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统一大景,十三年来夙兴夜寐,为天下百姓殚精竭虑。这低价盐正是因陛下的努力才现世,此乃我大景之幸。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九阙干脆利落的将所有的功劳都安在景泰帝身上,不得不说,这位陛下真的已经做到了极致。开国之君难做的很啊,尤其是近些年的天灾人祸不断,水涝旱灾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景泰迪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国力迅速恢复,已然是极为难得的英明君主。

  对于这位陛下,九阙是由衷的敬佩,虽然平日里总会在心里悄悄吐槽,但景泰帝真是一个好皇帝。

  【其实老皇帝已经做到了最好,就算换成旁的皇帝也不一定能比他做的更好。怎么说呢?就是老皇帝的运气不太好,这些年天灾人祸层出不穷,实在是辛苦他了。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能够震慑北蛮南夷,实在是个了不得的皇帝。】

  景泰帝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但是听到耳边九阙的心声,嘴角的弧度那是怎么也抑制不住。哈哈,九阙这孩子是哪儿都好,就是太实诚了。不过这回也太小心了吧,怎么不明着夸朕?

首节 上一节 7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