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等活干完了我就牵过来。”
从马号回家,李龙给李建设说了老罗的事情。
“这事肯定能行。老罗啊……以前打过仗呢,虽然不是战斗兵,是后勤的,但那也是立了功的。乡里早就说要把他送到敬老院养着,他不呆,他要在队里,说敬老院他呆不惯,乡里就让他回来了。”
这事前世李龙知道,上一世老罗在马号被拆后,最终还是去了敬老院,因为那里不怎么能经常出来,虽然吃住都管,但一天到晚没啥事,老罗最终呆了不到十年,就没了。
这一世,也许会有改变?
第129章 又开始不务正业了
第二天早上李娟上学,李强去了学前班。队里大喇叭喊着派工清渠,李建国去了,梁月梅去地里拔草,李龙则开始整理他买回来的那些网。
雪已经化完,小海子里的冰也消得差不多了,田野里已经出现了绿色,那么接下来,就该干自己的正事——别人眼里的“不务正业”了。
后世,村里是出过不少非职业“渔民”的,农闲的时候下网逮鱼,早上早早的取鱼,然后去市场上卖鱼,农忙的时候就把网挂起来,变成正宗的农民。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上一世至少还要三五年才出现,现在李龙让他提前发生了。
他在理网的时候,陶大强来到了院子里。
“龙哥,今天下午就下网吗?”
“嗯。”李龙应了一声说道,“你以前没下过网吧?”
“没。”陶大强上前摸摸网,他有些好奇,又有些小心。这网可不便宜!
因为要买驴和做驴车,陶大强借了李龙八十块钱。按李龙的说法,从他未来的工资里扣。陶大强能算出来,这需要至少十六天实干的工资。
所以他虽然不会下网,但非常希望李龙带着他开工——背着债的感觉非常不习惯,也不舒服。
“那我先教你理网。咱们下网,明天早上早早把鱼取出来,然后我带着鱼去卖,你在家里要把网理好,明天下午咱们还要去下网。”
“好。”陶大强话不多,但态度很认真,李龙很满意。
李龙教陶大强把网理了一遍,告诉他拾好后怎么绑绳子。
为了便于在水里发现粘网的位置,李龙专门找了几个彩色的布条绑在网的两头,这样下网的时候在水里就好固定,也好发现了。
陶大强学会理网后,李龙便拿着撒网在院子里练习着撒开,从一开始的半网,到后来勉强能撒圆。
这果然是个技术加力气活。陶大强看着眼热也想试试,结果看模样像那么回事,但网一出去,落地的时候基本上不是一条线就是个月牙儿,李龙不想笑,怕伤陶大强的自尊,但实在憋得难受。
“龙哥,你想笑就笑吧,反正我笨我知道。”陶大强也不恼,“没事的时候我多练练。”
陶大强现在喜欢跟着李龙去抓鱼,他知道这能来现钱,比干农活更能体现价值。
尽管自己笨,但多练说不定就能成呢?
上午快下工的时候,李龙和陶大强把网收了,他开始做饭。
大哥和嫂子两个人都去干的体力活,所以李龙打算做顿干的。
上一世他最开始是不会做饭的,就算做也是糊弄一顿。但后来知道想吃好,就得自己会做,不然别人是不会迁就自己的。
于是李龙做的饭慢慢变得好吃起来,至少家常饭是没问题的。
先和面,和好面之后用湿笼布盖上饧着,然后从闲房子找来干辣子泡上,剥葱、蒜,再舀一大勺燷过的羊肉带油做好准备。
等辣皮子泡软了,切成小丁备好,他打算滚个辣皮子肉拌个拉条子。
因为羊油易凝结,俗称“浸”住了,所以他并没有先炒菜,而是烧水,准备先下面。
拉条子也是一项技术活。上一世李龙到快五十岁才基本上学会——这个学会的意思是,能把面和好饧好拉的时候很细不断。
就像这一类的技术活,有些人七八岁就会,李龙记得李强的一个同龄朋友,八岁多的时候就端着一碗拉条子过来和李强炫耀他会拉面了,而李龙就是一直到快五十才会拉。
技术很简单,一捅就破。但那纸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看不明白。
天热了,屋子里的炉子已经不常烧了,再过两天就要拆除掉。所以李龙是在院子里的柴火灶上烧水下面。
这时候柴火灶比较普遍,虽然没有后世燃气灶那么方便,但烧出来的东西好吃。
往锅里倒好水,抱一捆苞米杆子和葵花杆子放在灶台边上,再扯了把芦苇当引火物,抽几根苞米杆子塞灶膛里,下面放上芦苇,点燃后,烟囱里冒出白烟,火很快就烧了起来。
“小叔,你做饭呢?”李强最先回来,看到李龙在灶台上忙活着,立刻跑过来帮忙,“我来架火!”
“行,小心点,火不要太大。”李强虽然只有六岁,但农村孩子这时候已经能够干活了。以李强现在的情况,等秋天就能上一年级了。
想想李强的老师到时有可能是吴淑芬,李龙觉得有点怪异。
“叔,水开了!”李强在外面大喊,李龙里面的面也拉开了,他用筷子挑着面,拿着笊篱来到灶台,看水大开,把面下进去后,缓缓的轻轻的搅开,然后又进屋端了一盆水出来放在灶台上,这是凉面用的。
等梁月梅和李建国回来的时候,面已经盛好,面汤也倒在了盆里,李龙看人进院子,就开始往锅里倒油,炒肉,滚辣皮子。
当一大盘红灿灿的滚辣皮子肉端上桌的时候,香味混和着辣味儿扑鼻而来,李建国忍不住说:
“小龙,你啥时候学会做这个了?闻着怪香哩!”
“大肉食堂里看的,想着你们累了,就做一个试试。”李龙很满意大哥大嫂和李强的反应。
“看着就香!”梁月梅原本是打算回来做饭的,她的记忆里,李龙不会做饭,属于熬个粥都能溢的那种。虽然这两个月看着懂事多了,但总不能不声不响的饭都会做了。
还真会做了,而且看着很不错!这就让她很惊奇了。
“快吃吧,菜要凉了,凉了就不好吃了。”李强催促着。家里还保持着老规矩,李建国先吃,大人先,然后才是孩子。
吃拌面要用盘子。一家人开开心心吃了起来,李龙习惯性的往盘子里倒了些醋,李强是有样学样,然后很快就被香辣味刺激的眼泪鼻涕直流,他拿袖子一抹,继续大口吃着,边吃还边看着桌上的那盘辣皮子肉菜,显然没打算一盘就结束。
一时间,桌前就只剩下的吃面的吸溜呼噜声,李龙边吃边笑了。
下午,李建国继续出工,梁月梅收拾好后还去地里,李强有些不情愿的去了学前班——饭桌上他听到李龙要去小海子下网的事情,特别想跟着去,被李建国训了一顿。
现在可不像冬天,小海子水深的地方有两三米,小孩子要掉下去,那真就完了。
陶大强早早来到李家,征得李龙的同意后,自顾自的在院子里练起了撒网。
太阳西斜之后,李龙和陶大强两个一起,将网装进尿素袋子里往小海子走去。
新一轮的不务正业,开始了。
第130章 李向前的求援
虽然已经是三月下旬,田野里已经隐约看到绿了,冰也已经化开,但小海子里的水摸起来还是很冰凉。这时候和冬天还不一样,冬天外面天冷,水里的温度虽然低,但感觉上是比外面要热一些的。
这个时候外面的温度已经升上来了,李龙已经脱去了棉衣换上了绒衣,加上有太阳照着,一点也不感觉冷,但下了水就不一样了,那水还保持着零上四五度的样子,感觉就是刺骨的冷。
“龙哥,从哪里下网?”陶大强没下过网,不清楚这其中涉及到什么技术。
“我先探探下面有多深。咱们没带轮胎,也没穿下水裤,只能脱裤子去水里下网。”李龙说,“现在下网也只能在距离岸边不远的地方,我记得那边好像有个槽子,是以前枯水期推土机推出来的,槽子边上有浅滩,大概一米多深吧。”
李龙现在也只有隐约的印象,他指了指位置说:
“顺着那个地方过去,咱们往里面探一探,如果有浅滩,就顺着滩走,把网下到滩边上的槽子里,那里水流高低不一样,下面肯定有鱼。”
两个人找好位置,脱了裤子,穿着鞋子短裤就下了水。
刚一下水李龙就一个激灵,这水可不是一般的凉!
要想挣钱就得遭罪,这个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但李龙被冰水刺激了一下,心里暗自决定了,这一次卖完鱼立刻就去找大轮胎去,不然的话身体受不了!
陶大强腿长,两步就到了李龙前面,趟着水就过去了,李龙急忙提醒:
“慢点儿,别进了槽子,到时没顶了不好出来!”
这时候小海子水最深到三米多,不像后世,等李龙高血压的时候,最深也不过一米五,那时候有人下网都不敢选网苗子长的,通常九十公分或一米二的就行了,一米五苗子的网都得拖地。
“好。”陶大强应了一声,放慢了点速度,李龙知道他多干活的想法,因此也没再多说。
两个人往前走出三十多米,果然水最深也就是到腰那里。但两边明显能看到水很深,这浅滩也就两边宽度。
李龙半路上停下来,折了一根三米长的芦苇往边上探了探,发现边上至少深两米多,他便对陶大强说:
“大强,你来拿着袋子,我取网下网。”
陶大强赶紧走回来,接过李龙手里的袋子。李龙将取出来的四指网解开,布条绑在边上的芦苇上,然后往水里一按,表面看不出来,接下来就是顺着槽子下网。
陶大强用心的记着学着,发现其实挺简单的。
李龙把这条网下完,让陶大强再取出来一条,解开后两条网绑在一起,继续往前,一直把带来的四条网都下了进去,已经深入到了小海子的中心位置。
“快回吧。”李龙已经冻的感觉有些哆嗦了,明天取鱼卖鱼后,一定要搞个轮胎!
他再次做了决定。
两个人回到岸边,简单的擦擦身子,赶紧把裤子穿好,快速往家走去。
回到家里,李龙换了鞋子,快速的烧了烧水泡了脚。虽然年轻,抗冻,但身体受了寒气这时候还是要处理一下。
上一世活到六十多岁,后面十多年就比较注重养生,当然因为先前养成的毛病不太好,所以养也没养好。
这一世要和恶劣天气打交道,还是要注意一下了。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许成军家的明娃跑到了李家,李龙正在烧汤。中午吃的实在饭,晚上通常就是馏馒头,吃剩菜,再烧个汤。
“强强他叔,”明娃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县里供销社打来电话找你——我爸说就是上一次说让你帮着打黄羊的那个。”
李向前?他找自己干嘛?
李龙对明娃说:
“你先回去,我马上就过去。”
明娃离开后,李龙收了灶里的火,把灶口收拾干净,剩下里面的红灰热着锅里的汤,然后把灶台边上的柴火抱到一边,这才锁上门往许成军家里走去。
“那个李股长说过会儿给你打过来。”马红梅正在院子里收拾菜籽,看到李龙过来说道:“说有重要的事情要找你帮忙。”
李龙有些奇怪,会有什么事情呢?
五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这回是李龙接了起来。
“喂!”那边声音虽然略有些失真,但李龙还是能听出来是李向前的声音。
“李股长你好,我是李龙。”
“李龙啊,又要麻烦你了。”
“李股长,有事你说。”
“能不能搞到那种长角的山羊头?钱主任要,还挺急——要是你知道哪里有的话,我们现打也行。”
“你说的是那种山里的,长长的角的那种?”李龙心说这么巧吗?
“对。羊角一节一节的,钱主任说,需要至少十五节以上的,不然不气派。你说吧,这只要能搞到,你有什么条件都能提。”
“李股长,我家里就有一个。前段时间捡到的,不知道能不能行。”
“你有?真的假的?”
“真的。”李龙笑着说。
“多少节?”李向前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这一次钱主任要的急,他打了不少电话,但眼下都没什么效果,就算应了,也得一个星期,所以才想到了李龙。
“有十八节?”李龙想了想说,“还是十九节?忘记了。”
“头骨完整吗?”李向前的声音都哆嗦起来了,他有点不敢相信这事会这么巧合,运气会有这么好?
“比较完整,基本上没缺啥——好像是这样。”
“那……”